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雷格·贝尔是美国当代科幻大师,他的小说具有典型的“硬科幻”特征。通常而言,“硬科幻”这个词并不严谨,但用在贝尔的身上却显得格外贴切。贝尔的科幻小说里充满了对未来技术的描述。贝尔热衷于书写现代科学与文化的宏大问题,并通过虚构的技术去解决它。特别受到贝尔青睐的技术是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纳米机器以及更为宏大的宇宙太空技术。但如果你以为他是一名纯粹的技术控,那你显然是忘记了他的文学学士身份——仿佛是为了给面对硬核科技名词惊慌失措的文科生找回一点儿尊严,贝尔的小说往往还带有充满哲学思辨色彩的主题。其结果就是,无论你具有怎样的知识背景,读他的作品往往都会成为一种智力上的愉悦体验——或者艰难历程,这取决于你是否能跟上作者的思路。
格雷格·贝尔的《天使女王》发表于1990年,获得了雨果奖、轨迹奖和约翰·坎贝尔纪念奖的提名,被视为他的作品中具有相当重要性的一部。于此同时,这部小说也被普遍认为与他以往作品的风格极为不同。即使考虑到格雷格·贝尔一向以“硬科幻作家”著称的风格,这部小说的“坚硬程度”依旧超出了一般读者的想象。我至少在三处不同的书评中看到过这样的观点:“我是格雷格·贝尔的粉丝,但这部作品比他其他的作品更加复杂”。
《天使女王》有四条相互独立的故事线。第一条线的主人公是洛杉矶女警官玛丽·蔡。玛丽是白人,通过自愿的身体转换术拥有了黑人的外形。她是洛杉矶警方的明日之星,仅用三年半的时间便升到了中尉(虽然并不清楚中尉在作者设定的未来美国执法官员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但是当前她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位于巢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高档住宅区)的一处住所发生了特大凶杀案,八名年轻的巢区居民死亡,而住所的主人、著名诗人戈德史密斯下落不明,多条线索均显示他就是该案的凶手。于是,玛丽的任务就是要找到戈德史密斯的下落,将他捉拿归案,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她需要冒着引发外交危机的风险前往海地追捕戈德史密斯。
第二条线围绕精神科学家马丁·博克展开。马丁在精神科学的研究上极有建树,他创立了“精神国度”学说,并成功地将之发展为一门可以实际操作的技艺。但由于卷入政治丑闻,马丁被彻底驱逐出科学研究者的行列,直到戈德史密斯的案件发生后,才受到戈德史密斯的出版商邀请,重新回到研究室,尝试探索戈德史密斯的精神国度,找出这位诗人突然对自己的学生们痛下杀手的精神原因。因为出版商的女儿也是受害者之一,出版商想要找出诗人的动机,弄清他究竟为何这样做。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戈德史密斯其实并没有逃去海地,而是隐匿在出版商安排好的地方。
第三条线也与戈德史密斯有关。主人公理查德·费特同样是一名诗人,并且是戈德史密斯的朋友。理查德通过自己的思想、情感、作品,逐渐对戈德史密斯的精神状态产生了“移情”(这个词用在这里也许不够准确),直至最终发展到差一点儿便跟他一样去杀人。但是这条线并不像前两条线那样与戈德史密斯具有明显的关联。
第四条线的主“人”公变成了人工智能AXIS。它是人类设计制造的第一个人工智能,被派往半人马座阿尔法星,探测那里是否存在其他的智慧生命。由于距离遥远,通讯不便,设计者在地球上建立了一个副本,模拟AXIS的状态。按照书中的设定,在出发之前,AXIS尚不能算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不过在任务执行过程中AXIS逐渐觉醒。
现在,我们可以讨论这部作品的复杂性了。首先,尽管四条线索并行的写法并不是绝无仅有,但能像本书这样做到四条线构成一个若隐若现的完整系统的作品一定是凤毛麟角。直到全书的最后,四条线也没有发生过明确的交集,彼此在依旧平行的状态下结束了全书。但这是否意味着作者真的只写了四个毫无关联的故事?显然不是。
至少前三条线都有共通的人物——诗人戈德史密斯。作为一种也许相对牵强的理解,可以认为,作者在第一条故事线中让玛丽警官追捕戈德史密斯的肉体,在第二条线中透过马丁的客观角度去寻找戈德史密斯的精神(或者按照书中的说法,去找出他在行凶时的人格及其动机),又在第三条线中通过理查德的移情来展现主观角度的戈德史密斯的精神变化。透过这样的三重描写,戈德史密斯的人格得以呈现出远比一般文本更为丰富与深刻的形态。有人评价说:贝尔在这部作品中追问“何为人性”的问题,但又不肯满足于简单的答案,其结果便是这样创作出了一部异常复杂的作品。
作品的题目也相当耐人寻味。尽管第一条线的主人公是女性,而且毫无疑问在整个作品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全书自始至终只出现过一次“天使女王”这个词:女主角玛丽奔赴海地,经过一连串的阴差阳错,辗转来到某个偏僻的教堂,离开时,一路陪伴(以及监视)她的海地外交官突然说出了这个词,并且补充了另一个词“我的良心”。考虑到在作者设定的未来世界里,大部分人都要接受心理矫正以形成完善健全的心理,而女主玛丽则是少数几个天生具有健全心理的人(这也是她在警方系统里一路高升的原因之一),这是否意味着作者认为,无论外表或者肉体如何,稳定健全的人格才是人类得到救赎的唯一出路?而另一方面,戈德史密斯也是一个不需接受心理矫正的天生健康者,这是否是作者的有意对比呢?
而且“天使女王”这个题目还有更深的含义。海地是一个黑人国家,也是以源自非洲的巫毒教作为主要信仰的国家,同时由于海地曾是法国的殖民地,因而源自欧洲的天主教是海地的另一种主要宗教。而玛丽恰恰具有白人的内心,又选择了黑人的外表,也可以说是具有白人的文化根源和黑人的外表展现。女主角与故事线的主要发生地具有这样的设定反差,恐怕也和她与诗人的心理健全度一样,是一种故意的设定。
另外,AXIS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逐渐诞生了智慧,可以看成相当于人类的婴孩在出生后逐渐具有自我意识的过程;而AXIS为了避免自我毁灭分离出若干子人格的行为,也能与戈德史密斯的童年遭遇对其心理的影响形成对照,但是最根本的疑问没能解决:AXIS形成的人格也和戈德史密斯的人格具有同样的毁灭性吗?如果回答“是”,那该如何解释女主角那条线的喜剧结局?如果回答“否”,那从任务启动之初开始,人类一直隐含的失败预期又该归于何处呢?
尽管有许多未解的谜团,《天使女王》依旧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小说。这甚至不是因为作者塑造的未来世界与精神国度,而是因为,经历挑战之后,留下的将是愉悦。
毕竟,阅读科幻小说不是为了寻求某个唯一的解释,而是最大限度地获取非凡的体验。
(本书已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和科幻世界联合出版,邮购代号:S183,定价:48元)
格雷格·贝尔的《天使女王》发表于1990年,获得了雨果奖、轨迹奖和约翰·坎贝尔纪念奖的提名,被视为他的作品中具有相当重要性的一部。于此同时,这部小说也被普遍认为与他以往作品的风格极为不同。即使考虑到格雷格·贝尔一向以“硬科幻作家”著称的风格,这部小说的“坚硬程度”依旧超出了一般读者的想象。我至少在三处不同的书评中看到过这样的观点:“我是格雷格·贝尔的粉丝,但这部作品比他其他的作品更加复杂”。
《天使女王》有四条相互独立的故事线。第一条线的主人公是洛杉矶女警官玛丽·蔡。玛丽是白人,通过自愿的身体转换术拥有了黑人的外形。她是洛杉矶警方的明日之星,仅用三年半的时间便升到了中尉(虽然并不清楚中尉在作者设定的未来美国执法官员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但是当前她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位于巢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高档住宅区)的一处住所发生了特大凶杀案,八名年轻的巢区居民死亡,而住所的主人、著名诗人戈德史密斯下落不明,多条线索均显示他就是该案的凶手。于是,玛丽的任务就是要找到戈德史密斯的下落,将他捉拿归案,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她需要冒着引发外交危机的风险前往海地追捕戈德史密斯。
第二条线围绕精神科学家马丁·博克展开。马丁在精神科学的研究上极有建树,他创立了“精神国度”学说,并成功地将之发展为一门可以实际操作的技艺。但由于卷入政治丑闻,马丁被彻底驱逐出科学研究者的行列,直到戈德史密斯的案件发生后,才受到戈德史密斯的出版商邀请,重新回到研究室,尝试探索戈德史密斯的精神国度,找出这位诗人突然对自己的学生们痛下杀手的精神原因。因为出版商的女儿也是受害者之一,出版商想要找出诗人的动机,弄清他究竟为何这样做。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戈德史密斯其实并没有逃去海地,而是隐匿在出版商安排好的地方。
第三条线也与戈德史密斯有关。主人公理查德·费特同样是一名诗人,并且是戈德史密斯的朋友。理查德通过自己的思想、情感、作品,逐渐对戈德史密斯的精神状态产生了“移情”(这个词用在这里也许不够准确),直至最终发展到差一点儿便跟他一样去杀人。但是这条线并不像前两条线那样与戈德史密斯具有明显的关联。
第四条线的主“人”公变成了人工智能AXIS。它是人类设计制造的第一个人工智能,被派往半人马座阿尔法星,探测那里是否存在其他的智慧生命。由于距离遥远,通讯不便,设计者在地球上建立了一个副本,模拟AXIS的状态。按照书中的设定,在出发之前,AXIS尚不能算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不过在任务执行过程中AXIS逐渐觉醒。
现在,我们可以讨论这部作品的复杂性了。首先,尽管四条线索并行的写法并不是绝无仅有,但能像本书这样做到四条线构成一个若隐若现的完整系统的作品一定是凤毛麟角。直到全书的最后,四条线也没有发生过明确的交集,彼此在依旧平行的状态下结束了全书。但这是否意味着作者真的只写了四个毫无关联的故事?显然不是。
至少前三条线都有共通的人物——诗人戈德史密斯。作为一种也许相对牵强的理解,可以认为,作者在第一条故事线中让玛丽警官追捕戈德史密斯的肉体,在第二条线中透过马丁的客观角度去寻找戈德史密斯的精神(或者按照书中的说法,去找出他在行凶时的人格及其动机),又在第三条线中通过理查德的移情来展现主观角度的戈德史密斯的精神变化。透过这样的三重描写,戈德史密斯的人格得以呈现出远比一般文本更为丰富与深刻的形态。有人评价说:贝尔在这部作品中追问“何为人性”的问题,但又不肯满足于简单的答案,其结果便是这样创作出了一部异常复杂的作品。
作品的题目也相当耐人寻味。尽管第一条线的主人公是女性,而且毫无疑问在整个作品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全书自始至终只出现过一次“天使女王”这个词:女主角玛丽奔赴海地,经过一连串的阴差阳错,辗转来到某个偏僻的教堂,离开时,一路陪伴(以及监视)她的海地外交官突然说出了这个词,并且补充了另一个词“我的良心”。考虑到在作者设定的未来世界里,大部分人都要接受心理矫正以形成完善健全的心理,而女主玛丽则是少数几个天生具有健全心理的人(这也是她在警方系统里一路高升的原因之一),这是否意味着作者认为,无论外表或者肉体如何,稳定健全的人格才是人类得到救赎的唯一出路?而另一方面,戈德史密斯也是一个不需接受心理矫正的天生健康者,这是否是作者的有意对比呢?
而且“天使女王”这个题目还有更深的含义。海地是一个黑人国家,也是以源自非洲的巫毒教作为主要信仰的国家,同时由于海地曾是法国的殖民地,因而源自欧洲的天主教是海地的另一种主要宗教。而玛丽恰恰具有白人的内心,又选择了黑人的外表,也可以说是具有白人的文化根源和黑人的外表展现。女主角与故事线的主要发生地具有这样的设定反差,恐怕也和她与诗人的心理健全度一样,是一种故意的设定。
另外,AXIS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逐渐诞生了智慧,可以看成相当于人类的婴孩在出生后逐渐具有自我意识的过程;而AXIS为了避免自我毁灭分离出若干子人格的行为,也能与戈德史密斯的童年遭遇对其心理的影响形成对照,但是最根本的疑问没能解决:AXIS形成的人格也和戈德史密斯的人格具有同样的毁灭性吗?如果回答“是”,那该如何解释女主角那条线的喜剧结局?如果回答“否”,那从任务启动之初开始,人类一直隐含的失败预期又该归于何处呢?
尽管有许多未解的谜团,《天使女王》依旧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小说。这甚至不是因为作者塑造的未来世界与精神国度,而是因为,经历挑战之后,留下的将是愉悦。
毕竟,阅读科幻小说不是为了寻求某个唯一的解释,而是最大限度地获取非凡的体验。
(本书已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和科幻世界联合出版,邮购代号:S183,定价: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