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防震减灾宣传新机制的探索研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为例,通过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形象现状,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宣传机制的影响角度入手,找出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在宣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工作,从而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利用新媒体优化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防震减灾宣传,提高其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效果,达到提升内蒙古地震局良好形象的目标。
  关键词 新媒体;防震减灾;宣传机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9-0125-02
  1 新媒体环境与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形象
  1)新媒体环境与影响。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不同,新媒体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实现了声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形式的融合,这就使传播的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易于被受众接受与记忆。往往网民发布的一个热点新闻或话题仅几分钟就引发上千万次的点击,传播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都可以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去,并快速使话题升级,新媒体的便携性、时效性、交互性、共享性都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当然,这也导致新媒体所产生的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可控性都大大降低。
  2)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形象。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已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官网、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新浪微博公众号、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微信公众账号和今日头条公众账号,并保持两到三天发布一次信息的频率,打下了新媒体传播的基础,对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形象的树立与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现阶段四个渠道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关注度与互动性较低,这导致公众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形象尚未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其信息传播的能力与在公众心目中的主题性形象建设工作都较为薄弱。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新疆精河地震与四川九寨沟地震这一突发事件影响,刚建成不就的今日头条已有近2万阅读量,由此可见针对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上的敏感度与反应能力也极为重要。如何运用专业的新传技能来帮助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提升防震减灾的宣傳力度与影响,以及提升自身在群众中的形象,正是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宣传机制的影响
  1)传播者从记者过渡到新媒体编辑。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即编辑、记者、制作人等,他们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制作、传播信息。传播者也可以是媒介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
  2)传播内容逐渐多样化。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它包括特定内容和传播方式两部分。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具有综合性、公开性、开放性、大众性四个特点。新媒体则在此基础上更加的多样化:新媒体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整合在一起形成感官冲击更加强烈的传播内容。另外,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实效性,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一条新的信息很可能在几秒钟后就被淹没,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传播内容的要求更加严苛。
  3)传播媒介发生结构性变化。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在其经典著作《传播学概论》中提到:“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传播媒介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发展至各种门户网站、手机App,新媒体大量充斥在受众的闲余时间,也就是说新媒体已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将信息传播给受众。
  3 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在宣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1)对新媒体宣传模式的认知程度不够。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者对传播渠道具有绝对的掌控权,通过议程设置可以轻易的引导舆论或控制舆论,对信息传播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把控能力。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播者与受众间的界限开始模糊,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传播者很难预料到到底哪个话题会成为焦点话题,议程设置的掌控者不再是传统媒体受众的利剑。
  2)网络危机公关应对能力较差,突发性事件应对措施仍需完善。新媒体网状的信息交互模式使信息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公众参与时间讨论的积极性高涨,这就使更多原本没有被公众注意到的信息都暴露在了大众面前,尤其是突发性事件,舆论的发展方向较之传统媒体更加不可控制,面对突发性事件如果当事人没有站出来给予明确的解释,那么信息的传播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随着公众不断参与话题讨论,谣言也会随之滋生。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现阶段虽然已经掌握了新媒体的基本宣传技能,但面对网络危机与突发性事件其宣传能力稍不达标,还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应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4 如何利用新媒体优化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防震减灾宣传
  4.1 增强对新媒体的认识
  1)完善新媒体宣传平台体系,提升服务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渠道叶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其中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发展势头最猛,国内移动大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 “2016年度App价值榜”数据显示,微博用户达到4亿;2017年4月腾讯旗下的企鹅智酷发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计8.89亿用户;今日头条官方数据显示,今日头条2017年3月活跃人数超过1.3亿。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三大新媒体平台已经基本覆盖了我国的互联网用户群,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在今后的新媒体宣传方向应将重点放在这三个渠道中,完善新媒体平台体系,提升服务效率。
  2)提高新媒体团队的专业技能与网络传播素养。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如何把握语言风趣幽默和文章科普性、实用性强两个方面的平衡,使传播内容既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又能够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做好,是新媒体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想要建立起具有专业性、亲和力的良好公众想象,必须打造一支专业的新媒体团队,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与网络传播素养,正确认识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的新媒体传播形势。面对突发性事件能够及时做出回应,用公正客观、公开透明的信息来打消公众疑虑,面对网络危机能够更加高效灵活的解决难题,与网民产生互动式交流,及时反馈民意,并利用专业知识为公众提供可靠信息,做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4.2 提升网络危机公关处理能力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壁垒,使传播方式由“点对多”发展至“多对多”的网状结构,这也就意味着新媒体由于放大器一般,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有可能被网络放大,任何事件一旦被网络曝光,就需要接受大众批判性的目光审视,无论做出哪种回应都会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如果地震局能够做到有效处理相关事宜,以更加包容的心直面批评,以平民化、人性化的语言回应质疑,那么公众就会予以表扬与认可;如果处理不当如采用封号禁言等强制性的手段则会极大的激起民众抗议,地震局的公众形象必然是随之一落千丈。因此在今后的新媒体宣传工作中,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应当加大对网络危机公关处理能力的培养,增强新媒体公共危机处理能力,重视地震局的网络引导作用。
  4.3 加強制度保障,巩固新媒体宣传成果
  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新媒体宣传环境离不开相关规范制度的保障,重视并加强对新媒体宣传的监督与管理,可以有效的巩固新媒体宣传成果,这既是对地震局内部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也是对接受传播信息的公众负责,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树立起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专业性强、积极向上、客观准确的形象。
  1)制定管理性规范制度。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其中针对谣言现象也制定了相关处罚。这对稳定网络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也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为新媒体信息传播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2)实施适当的考核评估。想要发展并巩固新媒体宣传成果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防震减灾工作机制的创新,就需要实施适当的考核评估制度,以此来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督促地震局新媒体团队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考核制度也能够有效反应地震局新媒体宣传策略改革后的效果,从而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新媒体宣传金替补公开化、透明化,更加有效的树立并保持地震局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吕.破坏性地震应急宣传机制初步研究[J].高原地震,2015(2).
  [2]张骊.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媒介功能与角色——以汶川大地震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9.
  [3]范磊.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以2008—2010突发公共事件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 网络将新媒体置于一个互通的竞争空间中,不再受地域等因素的限制。新媒体运营就是对用户的运营,其核心就是用户忠诚度的争夺和维持。以USP理论为依托,认为新媒体要争夺用户忠诚度就要把握用户的“痛点”,“痛点”分解为定位、内容、包装三个指标,目标是在细分市场中以独特优势迎合用户需求。  关键词 USP理论;新媒体;“痛点”经营;用户忠诚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摘 要 《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可谓是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两大里程碑。它们分别在各自的时代创造出了惊人的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而同为电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与《中国好声音》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双方又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且它们各自未来转型的方向也不同。对《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进行对比研究,在相同相异对比的框架下运用横向纵向的对比方法,利用议程设置理论,
期刊
摘 要 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社交网络的聊天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不少社交平台、聊天软件中出现的“表情包”深受人们喜爱。这种“以图代文”的传播方式慢慢融入人们的网络社交圈。图能达意、图说事理,图说,即表情包作为图像,传播和展现出来的“工具辅助性”“视觉审美性”“经济文化”等功能值得关注。  关键词 表情包;图像传播功能;视觉审美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
期刊
摘 要 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深入,国家形象成为多国关注的焦点,如何恰如其分地对外表达中华文化也成为中国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纪录片所表现的是带有特殊文化氛围的纪实,描绘少数民族所处的自然及人文风景,能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有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通过分析广西民族纪录片的特征,从题材选择、情感选择、叙事模式三个方面
期刊
摘 要 在公共危机应对上,传统媒体已不能适应高速的信息传播节奏,参与人数多、信息发布快、转发分享容易的微博、微信占据了传播主场,往往成为事件的第一发声者并成为主要传播载体。以“山东非法经营疫苗事件”为例,通过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从传播学的五大要素出发,分别就微博与微信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两者在突发事件传播中表现的异同和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对
期刊
摘 要 由于独特的区位和历史缘由,新疆主流媒体对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媒介技术不断升级的今天,以《新疆日报》为首的传统纸媒在寻求与新媒体渠道的融合路径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微信在共同体构建层面存在的优势,并以《新疆日报》为例阐述其在公众号平台平衡报道、内容的故事性、界面设计和信息反馈层面应注意并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 新疆日报;微信公众号;新疆故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
期刊
摘 要 以傳播学“把关人”经典理论为支撑,对中国华电集团微信公众号“华电微政工”及其编辑团队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内容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这三种研究方法,对“华电微政工”10个月的微信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对公司系统188名基层通讯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集团公司政治工作部的相关领导和参与“华电微政工”编辑的基层通讯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旨在探讨如何提升企业新媒体宣传力度,探讨“把关人”的角色定位及其作
期刊
摘 要 维旺迪集团是法国老牌传媒集团,曾一度是世界第二大传媒集团。但是在前任总裁梅西尔的疯狂扩张之后集团在2002年陷入危机,一度背负350亿欧元债务。在一系列整改和瘦身措施之后,集团逐渐回到了全球一流媒介集团之列。近年来,集团主要采取以核心产业带动发展的战略,以核心产业的内容建设为基,在此之上,进行旗下各子公司发行渠道和平台的拓展。论文着重从内容和渠道两个方面来分析维旺迪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并试
期刊
摘 要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既为地方报纸带来了机遇,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文章從《赤峰日报》全媒体建设入手,阐释了地方报纸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地方报纸;全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9-0094-02  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的传媒环境和舆论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根据第4
期刊
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湖南长沙 410003  摘 要 以《奔跑吧》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奔跑吧》的成功因素,以期为今后国内真人秀节目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真人秀;成功因素;《奔跑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3-0136-02  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热播成功,真人秀节目开始受到中国观众的关注。2010年以后,真人秀如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