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成长:
行走 研训 突破
行走
2015年,我有了不少教育行走的机会。
1月,行走在成都批判性思维研训营,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在我面前打开,打破狭隘的思维、眼界与观念,我不停地用学到的新东西来剖析自己,否定自己,然后倒空,再用全新的东西来填满。
6月,行走在成都金堂,参加新教育第十五届年会的试讲。
8月,行走在福州、广水、鹤壁、修武等地交流,言说成为一种整理与总结,对走过的路做修正,对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客观理性地审视。
10月,行走在北京,结识了新阅读研究所的杨子湘老师,听她讲述曾经在图书馆做讲故事义工的故事,和她交流自己教室里的阅读,给了我长久且有意义的思考。
12月,行走在郑州管城新教育高峰论坛,聆听国内外专家的讲座,看课程在生命中穿越翱翔,在分论坛做《穿越一段旅程——丁香班生命叙事剧叙述》的发言。
在种子教师研训营、河南最具成长力影响力教师的颁奖会、河南教师读书会、河南教师杏坛群的线下活动中,遇到了很多教育路上的同道中人,发生着很感人的故事,这些都成为成长路上的一笔财富、一种温暖,更加坚定前行的信念,也更清楚自己该走向何处。
特别是在1月的批判性思维研训营里,我从李玉龙老师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激情。他像一把火,只要你对教育还有一丝激情,他都能引燃它。他像一道光,照亮你心中黑暗的角落,拨开你眼前的重重迷雾,让你豁然开朗。谈起教育,他细眯的两眼放射出明亮的光,表情严肃且凝重。他不去说教,只是坦诚地说出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我们探讨教育的话题,让我们明白教育需要自救、保持清醒。
我突然明白,要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守住自己的教室,只做行动者是不够的。成长就是一个人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人从爬行到直立的变化是最基本的变化,一个人想要挣脱长期在一个层面滑行的禁锢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同时使学生也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用自己的思考去左右学生的思考。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心里时刻装着学生,我们的教学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教师要有大视野,站在大格局里看问题。
研训
8月5日,在五莲新教育种子教师研训营活动中,我要为来自全国各地年龄不一的孩子们展示一节《吉檀迦利》的晨诵课。
备课中我对这首诗进行批注解读:
《吉檀迦利》12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要寻找什么?我为什么要寻找它?】
天刚破晓,【天刚亮,出现了转机,也象征着内心的觉醒。大自然、生命、理想都在这刹那间苏醒了。】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经历种种,我们需要一段黑夜忍受,之后便是黎明的光亮。】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很多事物看不见,但它们存在着,所有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最后追寻目的的一部分。】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这让我想起“小王子”的地球之旅;想起《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和稻草人、铁皮人、狮子的经历;想起寻找青鸟的两个孩子,想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那个少年。小王子想要的爱就在他的玫瑰身上绽放;多萝西四人发现自己想要的家、头脑、心、勇气,都潜藏在自己的心里;寻找青鸟的两个孩子,发现幸福就在自己家里;牧羊少年寻找宝藏,才发现梦想一直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会发现最终的真理,而所有的经历都是达到梦想的必经之路。】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敲叩每个生人的门,是我们回到自己家里的必经之路,每扇门的背后,藏着通向伟大神灵之所的心门。当我们最终体悟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时,我们才会跟随自由的心,找到我们灵魂的终点。】
我的眼睛向空阔【看似一无所获,无即是有,有即是无,一切都在原点处交汇。】处四望,最后才
合上眼说:“你原来在这里!”【我们原本觉得自己一无所获,但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我们所寻找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是我们原本曾经拥有的。】
这句问话和呼唤“呵,在哪儿呢?”融化在千股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生命得到新生的一种欣喜,一种绝妙的生命体验。】了
全世界。【当我们坚持到了最后,发现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意义。我们过去的泪泉和幸福的洪流会汇合,一起将我们的世界泛滥,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新生。】
解读之后,设计出了自己的上课思路:遵循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的原则,从寻找入手,朗读—叙说—思考—表达。学生主读,教师助读,引导学生读准读好读出意味,少探究几个关键词,多读。比如破晓,就足以将自然、生命、力量、理想等囊括在内了。
当把自己的教案交给飓风大姐审核的时候,飓风大姐写出了近两千字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这次研训营上的展示,必须注意晨诵流程的规范性,这是对参与研训教师的引领,要让老师们心里对晨诵有清晰的认识。要遵从“开启黎明的诗(主题诗或歌)—复习旧诗(前一天的)—晨诵新诗(范读—自读感悟,引导理解—形式各异朗读—综合运用)”的流程,同时要注意老师范读的作用,学生独自感悟时,要注意老师引导—互文画面,适当的解释性语言,问题引发,不需要学生回答补白等方式。在浪漫的感知中,要有精确的理解。理解方式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朗读。更重要的是学生生命在场。最后,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晨诵的整体性,体现晨诵的整个流程。重点突出。晨诵开启,高年级要简短,重点是对诗的理解,诗歌与师生生命的编织。抓住能引发师生兴发感动的地方,浪漫感知中有一个精确理解的点,由此点引导师生联想到自己的精神生命怎样拔节、长高。
这时距离研训营开始只有两三天了,我继续研读,继续修改,真是醒也《吉檀迦利》,梦也《吉檀迦利》,虽然累,却有种拔节的快乐。 到了五莲,只有晚上10点之后的时间才能到飓风大姐的屋里请她把关。可等到大姐忙完,轮到我的时候已是11点半左右,我从心底里心疼她们几位老师。等到确定下来,12点已过,喜喜才从外面回到宾馆。明明喜喜眼圈已经发黑,还抹上睫毛膏自我陶醉说自己有多美;明明蓝玫脸色憔悴还走起模特步,改不掉的臭美;明明飓风已是疲惫的嗓子沙哑,但朗诵起诗句却仍是豪情万丈;明明硕果已累得不行,可是还跟我们亲切地逗乐……我能做些什么?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种子教师的引领工作。
几天里,我收集了参加晨诵孩子们的研训照片,又重新对这首诗进行生命的编织。展示的时候面对的是三、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而引领六年级孩子们真正走进《吉檀迦利》这首诗里,若没有共同生活背景铺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逐渐地忘记了身处那么大的会场,忘记了是在展示,只想让孩子们慢慢地走进来,走进这首诗里,能够从诗里与自己的生命得到共鸣。
这次20分钟的展示,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辙痕,并且令我愈加清醒。
突破
我不是个很自信的人。但这一年,却有着很多的机缘,让我挑战了自己的一些弱项。一是在网师“构筑理想课堂”课程的学习中完成一次主持研课的任务。二是参加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三是参加焦作市师德演讲比赛。四是在汤阴和当地名师同课异构。
课堂一直是我的弱项,从未参加过优质课大赛,骨子里有种难以逾越的自卑。但去年参加河南最具成长力影响力教师的颁奖会时,心里为自己定下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三年做好一件事:课堂。所作的努力也包括网师选课、阅读相关书籍、在教室里实践等等。3月,我受“构筑理想课堂”讲师之邀,承担了网师群里的一节主持研课任务。从接受任务到5月,正好是教室里事情最多最忙的时候,但还是努力投入了很大精力在文本解读、框架设计、制作课件上。我们需要相信的是痛苦总会伴着欣喜,也因为这节课,我突破了自身极度的自卑,而且在市优质课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11月,我受邀参加了由河南《教育时报》和汤阴县教育局合办的一个学科教学培训活动,和当地名师做同课异构。只是课堂实践和理论研习的确不是一回事,在课堂上,每个细节都是老师素养的体现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教学理念需要通过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眼神来贯彻和体现。我深感自责惭愧,心生痛苦,甚至有想放弃的念头。之后在朋友的推荐下,阅读了《于永正文集》,并在扉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汤阴讲课,深觉课堂二字之沉重,去年所言三年做好一件事——课堂,实在是大言不惭。哪里有短期内的技巧,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行走。购买此书,以使自己慢慢浸润,用余下之二十年来做好这件事。”
我的读书:
读书会 共读 自由读
读书会
1月成都研训营回来,在郑州做了停留。和河南教师读书会QQ群群主、河南省《教育时报》代修鹏编辑小聚,为了发展壮大河南教师读书会QQ群,汇聚河南甚至省外更多的爱读书的老师,持续把读书的意义根植在老师们的思想深处,我接下任务,从3月起开始规划河南教师读书会的线上线下活动。
从4月份群搬家,到建立新群,从规划每周五晚的好书私享到月底共读,从线上活动到线下主题活动,从无数次群里的沟通到海报制作,看着读书会的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督促他人读书,自己首先要坚持。读书让我心静,让我思考,让我安稳。
共读
从5月份河南教师读书会逐步走上轨道,每周五的好书私享及月底共读也陆续有近40本书推出,读书会的推荐书目,也成为我这一年读书的方向之一。《教育漫话》《爱弥儿》《夏山学校》《静悄悄的革命》《教育就是解放心灵》等都是读书会共读的书,有些书又开始重读。一年来因坚持阅读和参与交流分享,我还被评为“2015年度河南教师读书会优秀会员”。
自由读
寒假里马不停蹄地读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麦田里的守望者》《阿甘正传》《复活》《挪威的森林》等文学作品,心里舒畅至极。1月去成都参加批判性思维研训营,所接触的领域对我来说很陌生,虽然课前推荐了《批判性思维指南》《罗伯特议事规则》和《笨蛋!重要的是逻辑》用来预习,遗憾的是我只勉强将《批判性思维指南》读下来了。但研训期间,我发现提前预习有助于在陌生领域里运用另一种思维进行思考、辩论,有脑洞大开之感。
《周国平论教育2:传承高贵》是6月去成都的慢车上读的,路上几十个小时由它作陪,感觉自己赚到很多。《朝圣》是去北京的高铁上读的,感觉自己就像朝圣者,去寻找那把宝剑,用剑来做什么,自己却很少思考。路途上读书,就像给心安家,心在动荡中得以安稳,豁然开朗起来。
2015全年我阅读了教育类、哲学类、文学类书籍共30本。
我的教室:生命叙事剧
这一年上半年,在教室里我只做了一件事,《小王子》生命叙事剧创编、汇演。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课程,我一开始就制订了详细的课程规划,从布置教室、共读《小王子》、成立剧务组、家校沟通和生命叙事演出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课程实施。
我们共读这本书分四步。第一步是自由读,让学生们充分熟悉这个故事。第二步,在班里进行分角色共读。把这本书分成四个部分,结合故事情节和学生当下生活,出导读题,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和了解自己,学生根据导读题写共读随笔,并进行写绘。第三步,上主题探讨课,围绕书中关键词“驯养”“仪式”等融入学生个人阅读体验和自己的生命相关联,进行主题探讨。第四步,改编剧本。首先确定主题曲,选择主题音乐。然后,把整本书分成几个板块,确定出剧本的整体框架。接着,改编书中原有内容成为剧本形式,并在合适的地方插入自己的班级生活,风格要统一,前后内容要连贯,进行剧本创作。
这个学期只有16周,我需要面对的考验是,既要保证学生们学习任务不落下,又要让学生们分小组很好地承担剧务组各项工作。一开学,学生们便被深度卷入到生命叙事剧的创作中。剧本组改编创作剧本,服装设计组设计服装,舞蹈组编排舞蹈、排练舞蹈,美工组设计和创作教室主题墙,音乐组选择合适的音乐,道具组设计演出道具……全班同学都在以自己的强项为群体承担义务。 为了保证演出时全员参与,一个学生只能担任一幕剧的演出。那么谁更合适哪个角色呢?于是每天下午语文课我们用来竞选角色。刚开始竞选角色时,男生积极性很高,女生则扭扭捏捏,都不敢上台。后来,我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角色竞选训练,熟读台词,揣摩人物心理,同学之间互相练习,彼此鼓励。慢慢地,参与竞选的同学越来越多,甚至都是抢着上台了。
在开学两周后,我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给家长讲了什么是生命叙事剧,为什么要选择《小王子》,我们怎么安排时间,处理好学习与生命叙事剧的关系,照片展示开学两周以来我们所做的事情,各个剧务组组长发言,说说这两周都做了些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我给全体家长和学生讲了绘本故事《石头汤》,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郭梦瑶妈妈在家长会后说:“以前,孩子坐在电脑前,经常在玩小游戏,看电视。自从开展了生命叙事剧课程,孩子坐在电脑前,都是在收集有关生命叙事剧的资料,并把大多数时间精力用在了画画的功夫上。”家长们都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来,利用周末和学生们一起做道具。为了选择更加适合小王子的服装,家长跑遍了县城的服装店,和服装设计组的学生一起画草图,让老板照设计草图来做。
7月5日上午,由我们丁香班55名同学全员参与的生命叙事剧《小王子》在一家酒店华美的大舞台上精彩上演。精心的编排,略带稚拙同时又自信、深情的演出,赢得现场300多位老师、家长热烈的掌声。为了让孩子们能更美丽地绽放,校长专门联系了一家酒店的大舞台,租用专业的LED大屏幕和音响设备。舞台下,我含泪感叹:你给孩子们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绽放出多大的光彩。
因为生命叙事剧课程,也收获很多额外奖赏。一是促进了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学会管理时间,做好复习与排演工作。主动做好预习,向课堂要质量。大胆走上讲台当小老师试着讲课。学会遇到困难挫折不放弃。班上成绩最差的同学也能够走上华美的舞台,展示自己向上的生命。全班最终以优秀的成绩为小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二是河南省《教育时报·课改导刊》部主任杨磊到现场采访,以《穿越一段旅程》为题在《教育时报·课改导刊》一版“河南新型教师课程”栏目刊登。我提交的《穿越一段课程》在《新教育》刊登,并在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做发言。校讯通《家长会》为我和学生做了封面人物报道。《焦作教育研究》封二介绍了我们的生命叙事剧
课程。三是即将接手的一年级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学校今年一年级比往年多收了一个班。
我的计划:
突破 教室 女儿
突破
专业成长需要心无旁骛,需要拥有一颗沉静的教育心。
在刚踏上专业成长之路时,我的心里就有这样一种执著,心无旁骛地阅读、写作、反思、实践。这两年,成长带来了一些额外奖赏,掌声与赞美源源而来时,时间反而被很多琐碎占据,心绪也或多或少有些虚浮。成长到一定阶段,需要向新的高度攀升,遇见了发展中的“高原期”,无力突破。想要静下心来,却被很多无力感攫住。
2016年,沉潜与突破是我专业成长努力的方向。沉潜,需要沉静与潜藏,动力在内而不在外,无论面对什么,都努力做到心的沉静,
永远努力谦卑。突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同时,我也要先学会抉择。
教室
教室永远是我心中最重要的场,自身的成长最终仍要回到教室里去实践。
这次叙事,我未讲述新接一年级教室的故事,但这半年里,这间新教室里也发生了很多故事,我对教室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心里虽然经常充满不安,但这种不安很大部分来自于对生命的敬畏。只想平心静气,把每一步每一天都走得稳稳的,耐心地去洞察孩子们的小世界,进而让他们加入到我的大世界中来。
2016年,坚持晨诵、午读、写绘基本的儿童课程,保证教室生活的丰富性。在基础课程上,围绕国家课程,研读课程标准,开发些适合孩子们的小课程,多些主题性的学习。同时培养孩子书本之外的能力,把美好的东西带给孩子们。希望这间小小教室里的生活,能够朴素而热烈,让生命能够在这里自由生长。
女儿
女儿今年刚上初一,我因为工作忙碌,陪女儿的时间少,她适应得也不好,期中考试很不理想,我很
愧疚。之后经过调整,逐渐好转。我总在想,心浮躁了,有书可以救。可是把女儿给丢了,我拿什么去救赎?
2016年,我不仅要陪伴女儿,也要和她一起成长。虽然进入初中,女儿面临日渐沉重的应试教育压力,但我想为她创造些丰富的智力背景的阅读,一起阅读,一起交谈。同时,坚持学习手风琴,也算是孩子在枯燥的题海战术中一个优雅诗意地存在。另外我还想带孩子去旅游看世界,视野宽了,心胸才会宽,理想才会远大。
新的一年,我将继续在这条教育路上欢歌前行,去实现未了的心愿,心无旁骛地阅读,更专注于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教室实现新的突破,朝向完美。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育新小学)
行走 研训 突破
行走
2015年,我有了不少教育行走的机会。
1月,行走在成都批判性思维研训营,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在我面前打开,打破狭隘的思维、眼界与观念,我不停地用学到的新东西来剖析自己,否定自己,然后倒空,再用全新的东西来填满。
6月,行走在成都金堂,参加新教育第十五届年会的试讲。
8月,行走在福州、广水、鹤壁、修武等地交流,言说成为一种整理与总结,对走过的路做修正,对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客观理性地审视。
10月,行走在北京,结识了新阅读研究所的杨子湘老师,听她讲述曾经在图书馆做讲故事义工的故事,和她交流自己教室里的阅读,给了我长久且有意义的思考。
12月,行走在郑州管城新教育高峰论坛,聆听国内外专家的讲座,看课程在生命中穿越翱翔,在分论坛做《穿越一段旅程——丁香班生命叙事剧叙述》的发言。
在种子教师研训营、河南最具成长力影响力教师的颁奖会、河南教师读书会、河南教师杏坛群的线下活动中,遇到了很多教育路上的同道中人,发生着很感人的故事,这些都成为成长路上的一笔财富、一种温暖,更加坚定前行的信念,也更清楚自己该走向何处。
特别是在1月的批判性思维研训营里,我从李玉龙老师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激情。他像一把火,只要你对教育还有一丝激情,他都能引燃它。他像一道光,照亮你心中黑暗的角落,拨开你眼前的重重迷雾,让你豁然开朗。谈起教育,他细眯的两眼放射出明亮的光,表情严肃且凝重。他不去说教,只是坦诚地说出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我们探讨教育的话题,让我们明白教育需要自救、保持清醒。
我突然明白,要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守住自己的教室,只做行动者是不够的。成长就是一个人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人从爬行到直立的变化是最基本的变化,一个人想要挣脱长期在一个层面滑行的禁锢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同时使学生也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用自己的思考去左右学生的思考。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心里时刻装着学生,我们的教学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教师要有大视野,站在大格局里看问题。
研训
8月5日,在五莲新教育种子教师研训营活动中,我要为来自全国各地年龄不一的孩子们展示一节《吉檀迦利》的晨诵课。
备课中我对这首诗进行批注解读:
《吉檀迦利》12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要寻找什么?我为什么要寻找它?】
天刚破晓,【天刚亮,出现了转机,也象征着内心的觉醒。大自然、生命、理想都在这刹那间苏醒了。】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经历种种,我们需要一段黑夜忍受,之后便是黎明的光亮。】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很多事物看不见,但它们存在着,所有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最后追寻目的的一部分。】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这让我想起“小王子”的地球之旅;想起《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和稻草人、铁皮人、狮子的经历;想起寻找青鸟的两个孩子,想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那个少年。小王子想要的爱就在他的玫瑰身上绽放;多萝西四人发现自己想要的家、头脑、心、勇气,都潜藏在自己的心里;寻找青鸟的两个孩子,发现幸福就在自己家里;牧羊少年寻找宝藏,才发现梦想一直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会发现最终的真理,而所有的经历都是达到梦想的必经之路。】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敲叩每个生人的门,是我们回到自己家里的必经之路,每扇门的背后,藏着通向伟大神灵之所的心门。当我们最终体悟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时,我们才会跟随自由的心,找到我们灵魂的终点。】
我的眼睛向空阔【看似一无所获,无即是有,有即是无,一切都在原点处交汇。】处四望,最后才
合上眼说:“你原来在这里!”【我们原本觉得自己一无所获,但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我们所寻找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是我们原本曾经拥有的。】
这句问话和呼唤“呵,在哪儿呢?”融化在千股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生命得到新生的一种欣喜,一种绝妙的生命体验。】了
全世界。【当我们坚持到了最后,发现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意义。我们过去的泪泉和幸福的洪流会汇合,一起将我们的世界泛滥,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新生。】
解读之后,设计出了自己的上课思路:遵循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的原则,从寻找入手,朗读—叙说—思考—表达。学生主读,教师助读,引导学生读准读好读出意味,少探究几个关键词,多读。比如破晓,就足以将自然、生命、力量、理想等囊括在内了。
当把自己的教案交给飓风大姐审核的时候,飓风大姐写出了近两千字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这次研训营上的展示,必须注意晨诵流程的规范性,这是对参与研训教师的引领,要让老师们心里对晨诵有清晰的认识。要遵从“开启黎明的诗(主题诗或歌)—复习旧诗(前一天的)—晨诵新诗(范读—自读感悟,引导理解—形式各异朗读—综合运用)”的流程,同时要注意老师范读的作用,学生独自感悟时,要注意老师引导—互文画面,适当的解释性语言,问题引发,不需要学生回答补白等方式。在浪漫的感知中,要有精确的理解。理解方式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朗读。更重要的是学生生命在场。最后,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晨诵的整体性,体现晨诵的整个流程。重点突出。晨诵开启,高年级要简短,重点是对诗的理解,诗歌与师生生命的编织。抓住能引发师生兴发感动的地方,浪漫感知中有一个精确理解的点,由此点引导师生联想到自己的精神生命怎样拔节、长高。
这时距离研训营开始只有两三天了,我继续研读,继续修改,真是醒也《吉檀迦利》,梦也《吉檀迦利》,虽然累,却有种拔节的快乐。 到了五莲,只有晚上10点之后的时间才能到飓风大姐的屋里请她把关。可等到大姐忙完,轮到我的时候已是11点半左右,我从心底里心疼她们几位老师。等到确定下来,12点已过,喜喜才从外面回到宾馆。明明喜喜眼圈已经发黑,还抹上睫毛膏自我陶醉说自己有多美;明明蓝玫脸色憔悴还走起模特步,改不掉的臭美;明明飓风已是疲惫的嗓子沙哑,但朗诵起诗句却仍是豪情万丈;明明硕果已累得不行,可是还跟我们亲切地逗乐……我能做些什么?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种子教师的引领工作。
几天里,我收集了参加晨诵孩子们的研训照片,又重新对这首诗进行生命的编织。展示的时候面对的是三、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而引领六年级孩子们真正走进《吉檀迦利》这首诗里,若没有共同生活背景铺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逐渐地忘记了身处那么大的会场,忘记了是在展示,只想让孩子们慢慢地走进来,走进这首诗里,能够从诗里与自己的生命得到共鸣。
这次20分钟的展示,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辙痕,并且令我愈加清醒。
突破
我不是个很自信的人。但这一年,却有着很多的机缘,让我挑战了自己的一些弱项。一是在网师“构筑理想课堂”课程的学习中完成一次主持研课的任务。二是参加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三是参加焦作市师德演讲比赛。四是在汤阴和当地名师同课异构。
课堂一直是我的弱项,从未参加过优质课大赛,骨子里有种难以逾越的自卑。但去年参加河南最具成长力影响力教师的颁奖会时,心里为自己定下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三年做好一件事:课堂。所作的努力也包括网师选课、阅读相关书籍、在教室里实践等等。3月,我受“构筑理想课堂”讲师之邀,承担了网师群里的一节主持研课任务。从接受任务到5月,正好是教室里事情最多最忙的时候,但还是努力投入了很大精力在文本解读、框架设计、制作课件上。我们需要相信的是痛苦总会伴着欣喜,也因为这节课,我突破了自身极度的自卑,而且在市优质课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11月,我受邀参加了由河南《教育时报》和汤阴县教育局合办的一个学科教学培训活动,和当地名师做同课异构。只是课堂实践和理论研习的确不是一回事,在课堂上,每个细节都是老师素养的体现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教学理念需要通过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眼神来贯彻和体现。我深感自责惭愧,心生痛苦,甚至有想放弃的念头。之后在朋友的推荐下,阅读了《于永正文集》,并在扉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汤阴讲课,深觉课堂二字之沉重,去年所言三年做好一件事——课堂,实在是大言不惭。哪里有短期内的技巧,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行走。购买此书,以使自己慢慢浸润,用余下之二十年来做好这件事。”
我的读书:
读书会 共读 自由读
读书会
1月成都研训营回来,在郑州做了停留。和河南教师读书会QQ群群主、河南省《教育时报》代修鹏编辑小聚,为了发展壮大河南教师读书会QQ群,汇聚河南甚至省外更多的爱读书的老师,持续把读书的意义根植在老师们的思想深处,我接下任务,从3月起开始规划河南教师读书会的线上线下活动。
从4月份群搬家,到建立新群,从规划每周五晚的好书私享到月底共读,从线上活动到线下主题活动,从无数次群里的沟通到海报制作,看着读书会的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督促他人读书,自己首先要坚持。读书让我心静,让我思考,让我安稳。
共读
从5月份河南教师读书会逐步走上轨道,每周五的好书私享及月底共读也陆续有近40本书推出,读书会的推荐书目,也成为我这一年读书的方向之一。《教育漫话》《爱弥儿》《夏山学校》《静悄悄的革命》《教育就是解放心灵》等都是读书会共读的书,有些书又开始重读。一年来因坚持阅读和参与交流分享,我还被评为“2015年度河南教师读书会优秀会员”。
自由读
寒假里马不停蹄地读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麦田里的守望者》《阿甘正传》《复活》《挪威的森林》等文学作品,心里舒畅至极。1月去成都参加批判性思维研训营,所接触的领域对我来说很陌生,虽然课前推荐了《批判性思维指南》《罗伯特议事规则》和《笨蛋!重要的是逻辑》用来预习,遗憾的是我只勉强将《批判性思维指南》读下来了。但研训期间,我发现提前预习有助于在陌生领域里运用另一种思维进行思考、辩论,有脑洞大开之感。
《周国平论教育2:传承高贵》是6月去成都的慢车上读的,路上几十个小时由它作陪,感觉自己赚到很多。《朝圣》是去北京的高铁上读的,感觉自己就像朝圣者,去寻找那把宝剑,用剑来做什么,自己却很少思考。路途上读书,就像给心安家,心在动荡中得以安稳,豁然开朗起来。
2015全年我阅读了教育类、哲学类、文学类书籍共30本。
我的教室:生命叙事剧
这一年上半年,在教室里我只做了一件事,《小王子》生命叙事剧创编、汇演。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课程,我一开始就制订了详细的课程规划,从布置教室、共读《小王子》、成立剧务组、家校沟通和生命叙事演出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课程实施。
我们共读这本书分四步。第一步是自由读,让学生们充分熟悉这个故事。第二步,在班里进行分角色共读。把这本书分成四个部分,结合故事情节和学生当下生活,出导读题,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和了解自己,学生根据导读题写共读随笔,并进行写绘。第三步,上主题探讨课,围绕书中关键词“驯养”“仪式”等融入学生个人阅读体验和自己的生命相关联,进行主题探讨。第四步,改编剧本。首先确定主题曲,选择主题音乐。然后,把整本书分成几个板块,确定出剧本的整体框架。接着,改编书中原有内容成为剧本形式,并在合适的地方插入自己的班级生活,风格要统一,前后内容要连贯,进行剧本创作。
这个学期只有16周,我需要面对的考验是,既要保证学生们学习任务不落下,又要让学生们分小组很好地承担剧务组各项工作。一开学,学生们便被深度卷入到生命叙事剧的创作中。剧本组改编创作剧本,服装设计组设计服装,舞蹈组编排舞蹈、排练舞蹈,美工组设计和创作教室主题墙,音乐组选择合适的音乐,道具组设计演出道具……全班同学都在以自己的强项为群体承担义务。 为了保证演出时全员参与,一个学生只能担任一幕剧的演出。那么谁更合适哪个角色呢?于是每天下午语文课我们用来竞选角色。刚开始竞选角色时,男生积极性很高,女生则扭扭捏捏,都不敢上台。后来,我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角色竞选训练,熟读台词,揣摩人物心理,同学之间互相练习,彼此鼓励。慢慢地,参与竞选的同学越来越多,甚至都是抢着上台了。
在开学两周后,我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给家长讲了什么是生命叙事剧,为什么要选择《小王子》,我们怎么安排时间,处理好学习与生命叙事剧的关系,照片展示开学两周以来我们所做的事情,各个剧务组组长发言,说说这两周都做了些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我给全体家长和学生讲了绘本故事《石头汤》,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郭梦瑶妈妈在家长会后说:“以前,孩子坐在电脑前,经常在玩小游戏,看电视。自从开展了生命叙事剧课程,孩子坐在电脑前,都是在收集有关生命叙事剧的资料,并把大多数时间精力用在了画画的功夫上。”家长们都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来,利用周末和学生们一起做道具。为了选择更加适合小王子的服装,家长跑遍了县城的服装店,和服装设计组的学生一起画草图,让老板照设计草图来做。
7月5日上午,由我们丁香班55名同学全员参与的生命叙事剧《小王子》在一家酒店华美的大舞台上精彩上演。精心的编排,略带稚拙同时又自信、深情的演出,赢得现场300多位老师、家长热烈的掌声。为了让孩子们能更美丽地绽放,校长专门联系了一家酒店的大舞台,租用专业的LED大屏幕和音响设备。舞台下,我含泪感叹:你给孩子们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绽放出多大的光彩。
因为生命叙事剧课程,也收获很多额外奖赏。一是促进了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学会管理时间,做好复习与排演工作。主动做好预习,向课堂要质量。大胆走上讲台当小老师试着讲课。学会遇到困难挫折不放弃。班上成绩最差的同学也能够走上华美的舞台,展示自己向上的生命。全班最终以优秀的成绩为小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二是河南省《教育时报·课改导刊》部主任杨磊到现场采访,以《穿越一段旅程》为题在《教育时报·课改导刊》一版“河南新型教师课程”栏目刊登。我提交的《穿越一段课程》在《新教育》刊登,并在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做发言。校讯通《家长会》为我和学生做了封面人物报道。《焦作教育研究》封二介绍了我们的生命叙事剧
课程。三是即将接手的一年级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学校今年一年级比往年多收了一个班。
我的计划:
突破 教室 女儿
突破
专业成长需要心无旁骛,需要拥有一颗沉静的教育心。
在刚踏上专业成长之路时,我的心里就有这样一种执著,心无旁骛地阅读、写作、反思、实践。这两年,成长带来了一些额外奖赏,掌声与赞美源源而来时,时间反而被很多琐碎占据,心绪也或多或少有些虚浮。成长到一定阶段,需要向新的高度攀升,遇见了发展中的“高原期”,无力突破。想要静下心来,却被很多无力感攫住。
2016年,沉潜与突破是我专业成长努力的方向。沉潜,需要沉静与潜藏,动力在内而不在外,无论面对什么,都努力做到心的沉静,
永远努力谦卑。突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同时,我也要先学会抉择。
教室
教室永远是我心中最重要的场,自身的成长最终仍要回到教室里去实践。
这次叙事,我未讲述新接一年级教室的故事,但这半年里,这间新教室里也发生了很多故事,我对教室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心里虽然经常充满不安,但这种不安很大部分来自于对生命的敬畏。只想平心静气,把每一步每一天都走得稳稳的,耐心地去洞察孩子们的小世界,进而让他们加入到我的大世界中来。
2016年,坚持晨诵、午读、写绘基本的儿童课程,保证教室生活的丰富性。在基础课程上,围绕国家课程,研读课程标准,开发些适合孩子们的小课程,多些主题性的学习。同时培养孩子书本之外的能力,把美好的东西带给孩子们。希望这间小小教室里的生活,能够朴素而热烈,让生命能够在这里自由生长。
女儿
女儿今年刚上初一,我因为工作忙碌,陪女儿的时间少,她适应得也不好,期中考试很不理想,我很
愧疚。之后经过调整,逐渐好转。我总在想,心浮躁了,有书可以救。可是把女儿给丢了,我拿什么去救赎?
2016年,我不仅要陪伴女儿,也要和她一起成长。虽然进入初中,女儿面临日渐沉重的应试教育压力,但我想为她创造些丰富的智力背景的阅读,一起阅读,一起交谈。同时,坚持学习手风琴,也算是孩子在枯燥的题海战术中一个优雅诗意地存在。另外我还想带孩子去旅游看世界,视野宽了,心胸才会宽,理想才会远大。
新的一年,我将继续在这条教育路上欢歌前行,去实现未了的心愿,心无旁骛地阅读,更专注于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教室实现新的突破,朝向完美。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育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