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高职教育作为紧密贴合百姓生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教育机构,更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融入“互联网+”的形式,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互联网强大的资讯功能,高职计算机类教育在课前、课上、课后均可以采用超越常规的教学模式,形成师生间高效的互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极大的扩展知识面,使教学活动超越简单的教与学,进而上升到学习能力教育、核心素养教育的新高度,赋予教学新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 自主学习单 师生互动
【基金项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专项课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240-02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个高校正在由传统教学向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整合转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更是为高职计算机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高职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高职计算机类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逐渐在国内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领域开始盛行。
1.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类混合式教学课前准备阶段
计算机课程课前准备阶段主要分为教师备课、学生预习两大部分。教师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搜集资料并制作短视频或制作多种功能PPT呈现一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点、资料、课前练习题等,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课前预习,将准备好的资料上传到互联网教学平台,并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查阅自主学习任务单明确课下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数据分析,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2]。互联网教学平台可以显示学生对于课前视频和文件的浏览情况,对于浏览次数较多的资料或视频需要教师记录下来,并且在课上着重去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课程的知识。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数据统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让教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类混合式教学课堂教学阶段
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阶段是在计算机课程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阶段的流程为:课堂教学—提出问题—团队讨论—师生互动—总结评论—拓展学习—在线测试—信息反馈—布置作业。
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属于线上教学的课堂,在知识传授方面,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语言传递为主要手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互联网教学平台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式共同讨论问题的教学。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更注重于团队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沟通、共同探索、团队讨论完成计算机课程教学。教师还要能够引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兴趣,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对此进行引导,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圍绕本堂课进行,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讨论、大胆提出问题。
3.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类混合式教学课后提升阶段
通过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后教师要基于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对本堂课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为学生设立相应的研究课题,来巩固对本堂课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小组依据各自擅长的方向及学习兴趣选择相应的课题,在课下通过小组共同探讨以及教师的指导,完成本次课题任务。课题的难度要符合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课题名称、具体要求、完成的具体形式、课题提交的期限时间、奖励机制等一系列信息。通过团队成员间的探讨、共享与协作,完成一份满意的作品。
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适用于高职计算机类课堂教学,符合计算机类教学的需要,并能够较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准备教学材料、与学生互动交流、开展课题研究等教学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探索基于“互联网+”并且具有学科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热点。
参考文献:
[1]蒋进.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7(12):37-38.
[2]孙琼琼.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 文学教育(上), 2019(5):10-11.
作者简介:
蔡剑宁(1980-),女,上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网络技术。
【关键词】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 自主学习单 师生互动
【基金项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专项课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240-02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个高校正在由传统教学向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整合转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更是为高职计算机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高职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高职计算机类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逐渐在国内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领域开始盛行。
1.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类混合式教学课前准备阶段
计算机课程课前准备阶段主要分为教师备课、学生预习两大部分。教师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搜集资料并制作短视频或制作多种功能PPT呈现一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点、资料、课前练习题等,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课前预习,将准备好的资料上传到互联网教学平台,并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查阅自主学习任务单明确课下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数据分析,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2]。互联网教学平台可以显示学生对于课前视频和文件的浏览情况,对于浏览次数较多的资料或视频需要教师记录下来,并且在课上着重去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课程的知识。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数据统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让教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类混合式教学课堂教学阶段
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阶段是在计算机课程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阶段的流程为:课堂教学—提出问题—团队讨论—师生互动—总结评论—拓展学习—在线测试—信息反馈—布置作业。
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属于线上教学的课堂,在知识传授方面,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语言传递为主要手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互联网教学平台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式共同讨论问题的教学。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更注重于团队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沟通、共同探索、团队讨论完成计算机课程教学。教师还要能够引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兴趣,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对此进行引导,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圍绕本堂课进行,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讨论、大胆提出问题。
3.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类混合式教学课后提升阶段
通过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后教师要基于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对本堂课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为学生设立相应的研究课题,来巩固对本堂课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小组依据各自擅长的方向及学习兴趣选择相应的课题,在课下通过小组共同探讨以及教师的指导,完成本次课题任务。课题的难度要符合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课题名称、具体要求、完成的具体形式、课题提交的期限时间、奖励机制等一系列信息。通过团队成员间的探讨、共享与协作,完成一份满意的作品。
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适用于高职计算机类课堂教学,符合计算机类教学的需要,并能够较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准备教学材料、与学生互动交流、开展课题研究等教学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探索基于“互联网+”并且具有学科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热点。
参考文献:
[1]蒋进.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7(12):37-38.
[2]孙琼琼.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 文学教育(上), 2019(5):10-11.
作者简介:
蔡剑宁(1980-),女,上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