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社交之心不死,再战腾讯成败几何?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77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口与反攻,阿里推社交的背后
  《支付宝钱包》负责人、小微金服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刘乐君,在2014年小微金服分享日上公布《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9亿,日常移动支付日交易笔数超过4 500万笔,在支付宝整体占比超过50%。庞大的用户体系给《支付宝钱包》往社交方面渗透赐予了机缘,而如此庞大的用户体系仅仅只作为支付工具,任谁也会觉得可惜,于是《支付宝钱包》担负上了阿里进军社交领域的重任。
  自《微信》推出支付功能以来,尽管对《支付宝钱包》的影响还并不明显,但其长期联合京东、《大众点评》和《滴滴打车》等平台发展,极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所以阿里还能坐以待毙?最好的防守就是攻击,《支付宝钱包》推出社交功能,一方面是为摆脱单一工具型APP的属性,增强用户粘性,巩固阿里的支付体系,并串联好淘宝、天猫和《快的打车》等平台;另一方面是为反攻《微信》,冲击其在社交领域的地位,断绝腾讯做强支付的野心。
  不仅如此,因为社交工具作为一个庞大的流量入口,背后潜藏着珍贵的大数据,阿里此举另一目的便是抢夺入口市场。
  跨领域发展,《支付宝钱包》能逆袭《微信》?
  仔细分析腾讯和阿里的布局可以看出,前者是从社交走向支付,后者是用支付打通社交。无独有偶,都想蚕食更多的市场。阿里之前推出的《来往》没能撼动《微信》在社交领域的地位,那现在《支付宝钱包》又将面临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好友匮乏是个棘手的难题,用《支付宝钱包》能和谁聊天呢?笔者打开“我的朋友”里面只有稀稀拉拉几个转过账的好友,好友都没几个,谈何聊天呢?如果说现在处于社交起步的阶段或许《支付宝钱包》还有机会,但在社交领域已被《微信》、QQ、《陌陌》以及私密应用瓜分完毕,《支付宝钱包》想来抢夺用户和好友,并不让人看好。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安全。在支付宝诞生十余年来,用户对其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认知—支付工具。如若加上聊天功能后,信息通过《支付宝钱包》传递,这是否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问题呢?即使安全能得到保障,想必也没多少人使用,这就好比,大多数人不喜欢用《微信》作为支付工具,就是因为它是一个聊天工具,给用户安全方面的顾虑。
  因此,出于好友数量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使用《支付宝钱包》聊天不会成为高频次的行为,对《微信》也就谈不上太大的威胁。并且因为《微信》的阻挠和用户习惯不易变更性,阿里此举或将难以如意。
  不过尽管《支付宝钱包》难以颠覆《微信》的社交地位,但此举对于阿里来说,让《支付宝钱包》变得多元化起来,缓一缓《微信》支付的追赶步伐。而《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达到1.9亿,因此嵌在其中的聊天功能应该会强于此前的《来往》,而在一些转账和支付相关的场景下,阿里此举将开启一个新类别的聊天方式。
其他文献
红包大战不可持续,盛极必衰  全民“摇一摇”红包十分契合腾讯的互动娱乐基因。72亿次1.2亿个红包,就是说平均每摇60次才能抢到一个,很多人包括笔者在内是一直摇到最后都分文不见。不论摇到没摇到的,都是为了几块钱操碎了心……。朋友圈段子手更是直接说“感觉就像一帮用iPhone 6的逗比去垃圾桶翻找塑料瓶卖几块钱”。  不论是摇一摇,还是抢红包,都一个字:累。最初好玩,到后面却会觉得疲劳空虚—就像通宵
信号的采集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信号分析的基础,其NI公司采集卡在FPGA模式下采集到的数据是通过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输,文件大小依靠FIFO读取函数元素数量控制,但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