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a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科目,对初中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如今素质教育的有效体现。初中教师如何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探究,为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给予对策。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素质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道德观念养成的重要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更好地将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针有效落实,有利于学生素质上的全面发展,对德智、法治的教育落实更加巩固,从而使学生建立优秀的道德文化素养,还能对学生普及全面的法制知识,培养学生健全的法制意识。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教师应当勇于创新更加适用于实际教学的教学理论,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对教学思路进行改进,进而切实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创新教师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其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改革创新新的教育模式,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制度方针,以注重素质教育为基础,不断对课程结构、课程体系、教学质量进行优化。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当然也是如此。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被如今道德与法治所替换的原因,就是为了要切实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因此,作为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当不断改良自身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思想,积极将传统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其主要教学目的便是对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进行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全面发展加以重视,明确教师自身课堂引导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二、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对初中学生来说,人文文化积累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积极将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进而逐步提高学生人文文化积累,同时,也可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例如,在教授“守望精神家园”这课中,其教学重点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因此,教师应当在传统文化中选取适宜的知识要素,并和课堂知识相结合。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加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等富含爱国情感的诗句,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能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先对诗句含义进行大致讲解,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古人对家国民族的深切热爱之情,进而要求学生记住并掌握这些诗句。对仗工整押韵的诗句有利于学生熟记并掌握,进而使课堂教学的意義得以升华,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又比如在学习“选择希望人生”这课时,教师首先需要指引学生要拥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进而将传统文化中有关此类的诗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先带领学生对诗句大意进行理解,然后再要求学生对诗句能够熟练背诵。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精髓,能使课堂充满人文氛围,同时还能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一举两得。
  三、理论结合实际教学
  生活是理论实践的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的多数试题都是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原型,以实际生活案例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同样,其课程理论也是根据实际问题提炼而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注重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将理论联系实践。
  例如,在进行“少年的担当”这课时,教师应当首先明确这堂课的教学主旨,即让学生通过这堂课意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可先向学生布置一个课堂作业,让学生例举几个不同社会角色的责任,如子女、游客、公民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上的谈论交流,引导学生进入到这些角色当中,为学生营造直观的生活情境。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子女的责任是赡养父母,为家庭营造和谐氛围;游客的责任是保护景区环境,杜绝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公民的责任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然后教师根据这一基础,引导学生融入自身生活,组织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如作为子女应当时刻关心自己的父母与家人;作为游客应当保持景区环境,不能在景区乱丢垃圾;作为一个公民应当遵纪守法,看见违法行为要勇于制止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换位思考,将课堂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生活意识,为课堂和生活搭建一座桥梁。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文化的培养,积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课堂知识相融合,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广大教师应当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敢于实践,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8,(12):73.
  [2]李兴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8):153.;
  黄厚先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松烟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当今社会日趋发展,高校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应用人才的培养是要求突出其能力,把培养专业化有用人才为目标。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使英语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更新教学理念,增加师资力量,希望能进一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水平。  关键词:高校英语;培养;改革;教学;  引言:  目前,培养综合专业化人才已经逐渐成为高校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在教学方面,人工智能的引入需要教师不断的创新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G时代与虚拟技术的广泛应用,预示着教育方面的巨大进步,本文针对5G和AI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思维迭代;人工智能;智慧课堂  思维迭代主要表现方式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
期刊
摘 要:民族民间舞是舞蹈教育和高校舞蹈专业的主干基石课程,不同于其他舞种,民族民间舞的地域文化差异十分明显。数千年的发展使得民族民间舞有着人文底蕴的沉淀,但时代在慢慢发展,舞蹈也要随之进步,在古老的舞蹈基础上改进创新,本文以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实践研究为立足点进行探索讨论,探寻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民族民间舞;创造力  民族民间舞由多种舞蹈组成,其中具有代表性
期刊
高中物理复习学习有其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复习的任务和策略。只要按照高考复习的特点,针对考前复习的任务,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考前复习教学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就物理学科而言,可以这样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第一,依照考纲说明,直面高考,针对高考,制定高考复习目标。第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把握好课外内“小组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
期刊
摘要:班级干部是协助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特殊团体。班级干部作为班级内学生的一员,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有更加清楚的认知,同时也能够与班级的其他学生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使得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更多的展现机会,班级干部在班级内的工作也更加重要。为进一步发挥班级内班干部的领导作用,教师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职责,并以此培养学生的个人能
期刊
摘要: 阅读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大量的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增强英语语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等,而且阅读在高考英语中占比较大,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本文从场独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出发,探讨这两种认知风格对学生英语阅读的影响以及对教师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閱读教学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认知风格;场独立;场依存;英语阅读  引言  阅读是
期刊
摘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够增加知识积累,开阔学习视野,丰富精神世界,可以说阅读经验是学生的生命底色。如今,小学生的课业繁重,面临着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做好课内外的阅读衔接,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低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字:小学语文 低年级 阅读教学  小学低年级生认知能力低,阅读量少,缺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需要拥有更强的能力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学生只有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在日后的社会上立足,因此,教师要适当改变教学方法,通过教育提升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获得提高,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深入发展。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学生日后在社会上的生存提供更多的选择,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在本文中,将对高等教育实践教学
期刊
雄鹰用翅膀翱翔于蓝天,自由的放飞梦想。而我的翅膀早已给了我的学生,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梦想。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试飞里,我听见理想叩击心灵的回响。这就是我——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23年前我轻轻地叩开了教育这扇大门,在这23年的时光里,我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我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而我早已被这满园的芬芳所浸润。  一、拨动爱的和
期刊
摘要: 西方结构主义符号美学家、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符号学发展早期提出有关于“文化符号论”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在他晚年的著作《人论》一书中分上下两部分,以探索人性思想史的哲思角度,阐述了符号形式在文化人类学中的功能与作用。首先从人的特点为着力点进行探究,强调人类急需认知自我,其次说明人类认识自我与人性的第三链条便是符号,最后又从这一线索出发,对各种文化现象全面探索,详细解释了人与文化通过符号相连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