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雕刻艺术设计是一个小众特色专业,涉及造型艺术、材料工艺、非遗文化等跨学科内容。该专业普遍教学问题是专业与行业匹配度不高,理论与技艺脱节,实践环节的设置有所偏差,未能适应行业需求,未能满足岗位群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由此教学改革需基于“技术、艺术、文化”三方面的人才规格要求,明晰“工艺、设计、素质”三个模块的课程基础结构,围绕“技艺道”三条主干构建教学体系。从普遍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入手,对接工艺规范打造“基础+项目”双层次技艺工坊,对接设计时尚打造“教学+研发”双功能创意工坊,对接文化传承打造“创作+沙龙”双平台大师工坊。
【关键词】 雕刻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技艺道;三工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4-0069-02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技艺道融合的高职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三工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编号JG20180835。
传承千年的雕刻手工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与造物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传承和文创价值。2017年国务院转发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强调大力振兴传统工艺。随着现代生活环境与习俗变迁,新兴科技的高速发展,“古董”雕刻制品在观念、题材、功能、品类、材料等方面与时代脱节,传统产业亟待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雕刻艺术设计是2015年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整合新增的專业目录,是一个小众特色专业,是一个跨界特点鲜明的学科,涉及了雕塑、图案、装饰等造型艺术,材料、技术等工艺学以及民族、非遗等人文学内容。目前全国有17家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或方向,培养的艺术(设计)家型艺理人才和学徒型技能人才均难以契合传统行业对技艺实践及创新创意的综合要求,导致专业与行业匹配度普遍不高。根据调研,行业迫切需求能把学院派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与形式有效转化成传统工艺语言,将传统手艺与当代艺术紧密黏合,具有职业化特征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如何突破教学改革的现实瓶颈,如何完善技艺融合、文化导入的教学体系,如何打造行业匹配的实践资源等,是优化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专业设置背景及办学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推行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地方加大力度扶持传统行业背景下,全国的木雕、玉石雕、根雕、皮雕等雕刻工艺文创企业迎来发展良机,文化与创意、工艺与设计、规范与科技是当下行业转型的关键词。雕刻艺术设计是2015年设置于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目录,2020年研制发布专业教学标准,总体定位是面向雕塑工艺品制造和设计服务行业的特种工艺设计人员、雕刻工艺品制作人员等职业群,培养能够从事雕刻艺术品设计、工艺礼品设计、数字雕刻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各院校开设该专业一般是有特定的传统雕刻工艺产区,如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东阳木雕、红木产业,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主要服务玉雕产业,泉州工艺美术职院以陶瓷雕刻为特色。除此外也有些不在典型雕刻工艺产区的院校,如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浙江旅游学院,其更多是基于传统工艺的跨界应用,如文旅产业下的雕刻礼品研发、家居装饰中的雕刻应用设计、数字技术对传统工艺的迭代。这些基于雕刻艺术在某个跨界领域的突破性应用,也是各院校作为差异性特色的核心内容。
各院校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大体是类似的,设置“美术设计”和“雕刻技术”两条线:“美术设计”包括设计素描、雕塑基础等造型课程,设计构成、线描、装饰图案成等设计课程,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传统图案等审美课程。“雕刻技术”包括工艺基础、雕刻材料、雕刻工艺、雕刻设计等特种工艺雕刻技法训练,以及电脑雕刻、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现代数控雕刻技术课程,两条线在后期通过综合创作、项目课程、毕业设计等进行合流。实训条件包括校内的画室、泥塑室、手雕室、机雕室、创作室等实训室,校外的大师企业、工作室、特艺工坊等,多数院校利用专兼职雕刻工艺大师、能工巧匠进行技能指导。
二、专业教学的普遍性问题
根据对全国103名雕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三个普遍问题:一是在校3-4年的技艺培养难以达到传统行业的高要求。传统工艺是门手艺活,业内有“三年学徒、五年半作、七年出师、十年挣钱”的说法,传统形式培养一个零基础的工艺学徒需要10年的磨砺,大学期间的训练成效只够勉强入门,并且业内技艺高超的师傅并不紧缺,在工艺岗位的毕业生发展慢流失快;二是忽视工艺材料使“学院派创意”流于形式。学校在培养雕刻艺术设计人才时容易过多强调艺术性、造型感,忽视了工艺、材料等相关学科的支持,其教学模式以“理论学习+课程设计”为主,学生的方案在功能性、科学性、逻辑性、尺度感等方面缺失,纸上谈兵的创意流于形式难以落地,并且缺乏人文关怀和地域传承,同质化模仿现象严重,缺乏内核表达。三是缺乏传承精神使企业大师望而却步。雕刻工艺行业的职业精神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传承精神,上有传技下有承艺,许多有情怀的大师和企业愿意花时间精力培养年轻传承人,但大学生自身缺乏传承精神。据调研近年来广厦学院雕刻艺术设计专业3年以上毕业生从业流失率高达73%,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表示大学生从业最大的问题是做不久,留不住,认同感不强。毕业生工艺不达标、设计不落地、传承不担当等问题,实际反映的是专业教学与传统行业匹配度不高,理论与技艺脱节,实践环节的设置与实训配置有所偏差,未能适应行业需求,未能满足岗位群的核心素质和能力。
三、“技艺道”三工坊教学改革思路与路径
从“技术、艺术、文化”三方面的人才规格要求,到“工艺、设计、素质”三个模块的课程基础结构,其表明雕刻艺术设计专业是围绕“技艺道”三条主干打造教学体系。从普遍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入手,以“技艺道”三工坊建设,开展项目制工坊教学为抓手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技艺工作坊解决的是雕刻工艺规范教学问题,基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和技术工种标准来设置实训条件和项目;创意工作坊解决的是方案设计的落地问题,基于实际产品研发开展综合实训;大师工作坊解决的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教学问题,基于雕刻手工艺大师的创作研习开展文化传承教育。 (一)对接工艺规范,打造“基础+项目”双层次技艺工坊
紧密对接雕刻行业工艺规范,改变单一布局、工位重复、规范模糊的雕刻技艺实训室为针对性分阶段分层次训练的“基础+项目”格局,设计建设大到木工间、手工间、数控间,小到浮雕间、圆雕间、微雕间等隔间式实训区域和装配式学生工位,使学生能进行单项工艺、不同项目的组合工艺等专项强化训练。以木雕为例,基础单元包括工具装配、凿具研磨、基础刀法训练、打坯修光等步骤训练、简单花板实战等内容,学生能随时选择某一个专项训练进入技艺工坊的专题区域;项目单元包括传统雕刻、电脑雕刻、文玩核雕、创意蛋雕等不同雕刻技艺项目实战,以由工艺导师带领学生在技艺工坊中的独立工作室进行任务布置和规范讲解,学生在工坊个别区域完成步骤工艺。
(二)对接设计时尚,打造“教学+研发”双功能创意工坊
紧密对接现代设计创新观念和流行时尚,改变功能单一、设计物化、工位式的雕刻设计绘图室为双元化、区域化、个性化、文创化、跨界化的“教学+研发”双功能创意工坊。工坊以工作室为单位划分区域,邀请校外企业品牌、个体大师、艺术家、设计导师入驻,由校外主导进行个性装修布置和文创设计研发,如传统风格的大师红木家具工作室、现代风格的艺术家雕刻创作实验室。同时,由大师艺术家自主制定课题、指导形式、作息安排,校内教师配合教学管理,学生以成员形式和入驻大师、艺术家双向结队,以项目制形式开展教学和研发一体化的上课形式。同时创建对外开放的手工艺体验馆,为在校生、社会木艺爱好人群提供如雕刻书签、手工笔筒等文创实践体验课程。
(三)对接文化传承,打造“创作+沙龙”双平台大师工坊
紧密对接手工艺或非遗文化,改变以往邀请大师指导、讲座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活动,为交流、展示、兴趣、创作、读书、生活馆等多功能“创作+沙龙”双平台大师工坊。大师工坊的定位是雕刻工艺大师交流论坛生活兴趣聚集地,大师间的理念沟通、创作碰撞、兴趣展示、工艺研讨等活动均可在此进行。传统工艺美术艺人本不擅长系统理论说教,很多优秀的创意、革新的理念多是在私下创作、生活中的不经意流露。生活创作文化馆式的设置使学生能更真实、更贴近地走近大师、融入大师、体察大师,从而感受、认同非遗文化,树立传承价值。
四、结语
高职专业目录的设置是以产业、行业、职业分类为主要依据,原则上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普遍的问题是与行业脱节,传统行业培养人才是以手把手师徒传教为主,核心内容是实践教学。同时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科理论框架,技术与艺术,形式与功能,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目的下,推行“设计+工艺+文创”工作坊教学,开发实践项目课程是必要路径。此外雕刻艺术,乃至工艺美术类专业均有特色鲜明的传承文化、工艺之道,这是区别于产品设计或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因此,“技艺道”三工坊建设与理实一体的教学实践,是解决雕刻专业当下教学难题的针对性举措。
参考文献:
[1]郭朝晖.工作坊教学:溯源、特征分析与应用[J].教育导刊,2015,(5).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邬烈炎.手工艺的现代演化与形态呈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2,(3).
[4]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
[5]孙扬.“职教二十条”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17).
[6]李向伟.道器之間——艺术与设计论札[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7]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017.
作者简介:
张翟,男,汉族,浙江东阳人,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研究方向:工艺美术理论与教学研究。
【关键词】 雕刻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技艺道;三工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4-0069-02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技艺道融合的高职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三工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编号JG20180835。
传承千年的雕刻手工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与造物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传承和文创价值。2017年国务院转发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强调大力振兴传统工艺。随着现代生活环境与习俗变迁,新兴科技的高速发展,“古董”雕刻制品在观念、题材、功能、品类、材料等方面与时代脱节,传统产业亟待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雕刻艺术设计是2015年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整合新增的專业目录,是一个小众特色专业,是一个跨界特点鲜明的学科,涉及了雕塑、图案、装饰等造型艺术,材料、技术等工艺学以及民族、非遗等人文学内容。目前全国有17家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或方向,培养的艺术(设计)家型艺理人才和学徒型技能人才均难以契合传统行业对技艺实践及创新创意的综合要求,导致专业与行业匹配度普遍不高。根据调研,行业迫切需求能把学院派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与形式有效转化成传统工艺语言,将传统手艺与当代艺术紧密黏合,具有职业化特征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如何突破教学改革的现实瓶颈,如何完善技艺融合、文化导入的教学体系,如何打造行业匹配的实践资源等,是优化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专业设置背景及办学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推行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地方加大力度扶持传统行业背景下,全国的木雕、玉石雕、根雕、皮雕等雕刻工艺文创企业迎来发展良机,文化与创意、工艺与设计、规范与科技是当下行业转型的关键词。雕刻艺术设计是2015年设置于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目录,2020年研制发布专业教学标准,总体定位是面向雕塑工艺品制造和设计服务行业的特种工艺设计人员、雕刻工艺品制作人员等职业群,培养能够从事雕刻艺术品设计、工艺礼品设计、数字雕刻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各院校开设该专业一般是有特定的传统雕刻工艺产区,如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东阳木雕、红木产业,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主要服务玉雕产业,泉州工艺美术职院以陶瓷雕刻为特色。除此外也有些不在典型雕刻工艺产区的院校,如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浙江旅游学院,其更多是基于传统工艺的跨界应用,如文旅产业下的雕刻礼品研发、家居装饰中的雕刻应用设计、数字技术对传统工艺的迭代。这些基于雕刻艺术在某个跨界领域的突破性应用,也是各院校作为差异性特色的核心内容。
各院校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大体是类似的,设置“美术设计”和“雕刻技术”两条线:“美术设计”包括设计素描、雕塑基础等造型课程,设计构成、线描、装饰图案成等设计课程,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传统图案等审美课程。“雕刻技术”包括工艺基础、雕刻材料、雕刻工艺、雕刻设计等特种工艺雕刻技法训练,以及电脑雕刻、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现代数控雕刻技术课程,两条线在后期通过综合创作、项目课程、毕业设计等进行合流。实训条件包括校内的画室、泥塑室、手雕室、机雕室、创作室等实训室,校外的大师企业、工作室、特艺工坊等,多数院校利用专兼职雕刻工艺大师、能工巧匠进行技能指导。
二、专业教学的普遍性问题
根据对全国103名雕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三个普遍问题:一是在校3-4年的技艺培养难以达到传统行业的高要求。传统工艺是门手艺活,业内有“三年学徒、五年半作、七年出师、十年挣钱”的说法,传统形式培养一个零基础的工艺学徒需要10年的磨砺,大学期间的训练成效只够勉强入门,并且业内技艺高超的师傅并不紧缺,在工艺岗位的毕业生发展慢流失快;二是忽视工艺材料使“学院派创意”流于形式。学校在培养雕刻艺术设计人才时容易过多强调艺术性、造型感,忽视了工艺、材料等相关学科的支持,其教学模式以“理论学习+课程设计”为主,学生的方案在功能性、科学性、逻辑性、尺度感等方面缺失,纸上谈兵的创意流于形式难以落地,并且缺乏人文关怀和地域传承,同质化模仿现象严重,缺乏内核表达。三是缺乏传承精神使企业大师望而却步。雕刻工艺行业的职业精神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传承精神,上有传技下有承艺,许多有情怀的大师和企业愿意花时间精力培养年轻传承人,但大学生自身缺乏传承精神。据调研近年来广厦学院雕刻艺术设计专业3年以上毕业生从业流失率高达73%,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表示大学生从业最大的问题是做不久,留不住,认同感不强。毕业生工艺不达标、设计不落地、传承不担当等问题,实际反映的是专业教学与传统行业匹配度不高,理论与技艺脱节,实践环节的设置与实训配置有所偏差,未能适应行业需求,未能满足岗位群的核心素质和能力。
三、“技艺道”三工坊教学改革思路与路径
从“技术、艺术、文化”三方面的人才规格要求,到“工艺、设计、素质”三个模块的课程基础结构,其表明雕刻艺术设计专业是围绕“技艺道”三条主干打造教学体系。从普遍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入手,以“技艺道”三工坊建设,开展项目制工坊教学为抓手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技艺工作坊解决的是雕刻工艺规范教学问题,基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和技术工种标准来设置实训条件和项目;创意工作坊解决的是方案设计的落地问题,基于实际产品研发开展综合实训;大师工作坊解决的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教学问题,基于雕刻手工艺大师的创作研习开展文化传承教育。 (一)对接工艺规范,打造“基础+项目”双层次技艺工坊
紧密对接雕刻行业工艺规范,改变单一布局、工位重复、规范模糊的雕刻技艺实训室为针对性分阶段分层次训练的“基础+项目”格局,设计建设大到木工间、手工间、数控间,小到浮雕间、圆雕间、微雕间等隔间式实训区域和装配式学生工位,使学生能进行单项工艺、不同项目的组合工艺等专项强化训练。以木雕为例,基础单元包括工具装配、凿具研磨、基础刀法训练、打坯修光等步骤训练、简单花板实战等内容,学生能随时选择某一个专项训练进入技艺工坊的专题区域;项目单元包括传统雕刻、电脑雕刻、文玩核雕、创意蛋雕等不同雕刻技艺项目实战,以由工艺导师带领学生在技艺工坊中的独立工作室进行任务布置和规范讲解,学生在工坊个别区域完成步骤工艺。
(二)对接设计时尚,打造“教学+研发”双功能创意工坊
紧密对接现代设计创新观念和流行时尚,改变功能单一、设计物化、工位式的雕刻设计绘图室为双元化、区域化、个性化、文创化、跨界化的“教学+研发”双功能创意工坊。工坊以工作室为单位划分区域,邀请校外企业品牌、个体大师、艺术家、设计导师入驻,由校外主导进行个性装修布置和文创设计研发,如传统风格的大师红木家具工作室、现代风格的艺术家雕刻创作实验室。同时,由大师艺术家自主制定课题、指导形式、作息安排,校内教师配合教学管理,学生以成员形式和入驻大师、艺术家双向结队,以项目制形式开展教学和研发一体化的上课形式。同时创建对外开放的手工艺体验馆,为在校生、社会木艺爱好人群提供如雕刻书签、手工笔筒等文创实践体验课程。
(三)对接文化传承,打造“创作+沙龙”双平台大师工坊
紧密对接手工艺或非遗文化,改变以往邀请大师指导、讲座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活动,为交流、展示、兴趣、创作、读书、生活馆等多功能“创作+沙龙”双平台大师工坊。大师工坊的定位是雕刻工艺大师交流论坛生活兴趣聚集地,大师间的理念沟通、创作碰撞、兴趣展示、工艺研讨等活动均可在此进行。传统工艺美术艺人本不擅长系统理论说教,很多优秀的创意、革新的理念多是在私下创作、生活中的不经意流露。生活创作文化馆式的设置使学生能更真实、更贴近地走近大师、融入大师、体察大师,从而感受、认同非遗文化,树立传承价值。
四、结语
高职专业目录的设置是以产业、行业、职业分类为主要依据,原则上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普遍的问题是与行业脱节,传统行业培养人才是以手把手师徒传教为主,核心内容是实践教学。同时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科理论框架,技术与艺术,形式与功能,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目的下,推行“设计+工艺+文创”工作坊教学,开发实践项目课程是必要路径。此外雕刻艺术,乃至工艺美术类专业均有特色鲜明的传承文化、工艺之道,这是区别于产品设计或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因此,“技艺道”三工坊建设与理实一体的教学实践,是解决雕刻专业当下教学难题的针对性举措。
参考文献:
[1]郭朝晖.工作坊教学:溯源、特征分析与应用[J].教育导刊,2015,(5).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邬烈炎.手工艺的现代演化与形态呈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2,(3).
[4]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
[5]孙扬.“职教二十条”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17).
[6]李向伟.道器之間——艺术与设计论札[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7]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017.
作者简介:
张翟,男,汉族,浙江东阳人,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研究方向:工艺美术理论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