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整个小说的叙事结构形成了三个叙述层次,作者叙述中在层次间设置了重重距离,形成‘中空’,使得整个文本的结构被注入冲和之气,形成叙事的第三元,打开提供多种可能性的自由空间。
关键词:《天一言》;第三元;叙述;层次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27-01
“不要将线条固定下来,也不要将之圈死在一种表情里。画她的脸和身体时尽量纯净、简洁,只正确掌握最基本的元素,让它们在后来的变异中保持气韵生动,流露出曾经历过和梦想过的一切,依顺它们所包含的生气朝外开放。”①天一在玉梅的脸庞周围添加成熟的蓝色,将画像衬托得像转世还魂一般鲜活。正是虚化的开放的线条但又不失基本精准的元素,在勾勒与不勾勒的运转之间才使玉梅的画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中空”,冲虚之气得以进入写实与肖像的二元之间,以虚出实,生发出无限的可能。如果说二元是主体对客体的写实,那么三元就是在二元的基础上虚空出的真实。《天一言》中蕴含了大量丰富的三元思想,以下试析其叙述结构上蕴含的第三元。
整个小说的叙事结构形成三个叙述层次,最外层叙事框架交代了一个作者写作的原委(对天一的承诺)和方式(天一的经历、记忆、表述,包括语言和手稿以及作者的倾听、理解和写作)。依靠作者的转述,以天一回忆言说的方式,凭借语言的力量将“一生所积累的珍宝,呈献给世人”1(前言)。以及结尾处,在天一言说完自己的故事后,作者意犹未尽般的追问、思考与总结,在此笔者称其为第一叙事层。
进一步剥离剩下的文本部分,就会发现第二个叙述层次,即原初生命状态下的天一,包括灵肉分离之前和肉体回归之后。文章开篇就描述了一个招魂之夜,在这之后,天一的灵魂开始叙述:“我是一个迷失的灵魂勉强寄居在某个肉体当中。”天一觉得自己的肉体被拿走,而自己的灵魂寄居在某一个陌生的肉体之中,虽然肉体看起来仍然是原来的那个肉体,但对于灵魂而言却是陌生的感觉。就是在“灵魂”与“肉体”分离的状态下,展开了第三个叙事层次。作者在自叙中说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大地是“动荡而裂开的难土”,而中的国度频频发生天灾人祸,“五千年未能带来一次数十年的平安和谐”。在这片难土上,空间难以铺展心路,时间难以延续历程。所以小说是通过“灵”与“肉”分离的方式完成的,从出发的史诗到转折的叙事再到回归的神话的天一的心路历程。尽管是在不包容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抗战前到文革这段动荡的历史),但在道家“无为而治”哲学的天空下,踩在儒家中庸思想的土地上,中国人仍能够通过智慧来实现三元的和谐共生。
最后浩郎死去,在玉梅、浩郎、天一的三元关系中,只剩下天一在世,而在此时,天一的灵魂也停止了叙述,回到生命原初的灵肉合一的状态,是经历了人世一遭之后天一灵肉的合二为一。“我看见天一;我看见自己——但是我看见的还是我么?”;“我看见天一,在肠胃剧烈疼痛下被送到镇上的医疗所。”;“我看见天一被军车送到一座庞大的破落建筑里。”这里的“我”是肉体回归的生命原初的天一,“天一”则是那个灵魂寄居在陌生肉体工作学习了几乎一生的天一。
接下来进入到第一叙事层,作者写到:“对于天一,他不是一直在借别人的身体学习生活吗?如今轮到他自己亲身体验的时候了。”“到了一切的尽头”,生命原初的状态开始回忆这一生的在场,真正的生活才得以刚刚开始。作者在中文版自序中说到,这部小说如同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撰写的《追忆似水年华》所表示的那样:“真正的生命是再活过的生命。而那再活过的生命是由记忆语言之再创造获得的。”因为现实在场的我们急于应付眼前,缺少时空来更为透彻地探寻生活的真意。通过回忆与现实拉开距离,情感变得柔和,重新柔化这一生的艰苛,也通过模棱两可的边界使得人生变成更为开放的场域,存在着无限延展的可能。
程抱一先生认为“生命世界是统一的有机体”。“抱一”、“天一”中的“一”可以理解为是合而为一,凝聚成一,透露出作者对“一”的重视。书名《天一言》是“天一”言更是“一”在言,《道德经》中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道”直接产生的“一”是万物的根基,是始终的归一,是生命最原初的状态。“一”这个整体是阴阳两极的融合,而其中因为有了“冲虚之气”才使得阴阳这完全相反的事物得以互相进入,变得圆融和谐。“冲虚则是阴、阳两气相遇和循环运动所必需的‘中空’。”中空则是能够合而为一的关键。作者的写作也经历了一个时间上的断裂,由于重病耽搁了进程,所以写作变成了作者回忆天一回忆的行為,再一次为叙事设置距离。病愈后的作者和晚年的天一都做了同一件事,就是被分开的一生的各个部分重新合而为一,汇聚成一条流动的活水,使三元所生发出的万物合而为一,循环运动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第一叙述层次中,收容所天一的记忆和旅居国外作者的叙述都有着自由选择的权利,两个主体进行平等交流对话形成真二,在真二的基础上升华进入到真三的天地,“文学艺术就是第三元,是物我之间的超出物”,超越二元又生于二元的“中”创造出万千之美。综上,在第二叙述层次和第三叙述层次之间也存在着第三元。生命的原初状态是一元,灵魂与肉体的分离是二元,在灵肉分离的状态下创造出生命的种种美妙,最后通过肉体的回归,灵魂与肉体的合一形成了完整的生命体。而正是小说在结构上设置了多重的距离,包括叙述者来转述天一的记忆,作者在回忆天一回忆的情况下写作,而天一迷失的灵魂又是借助在某个他者的肉体当中,在三个叙述层次之间添加了层层的‘中空’,使得整个文本的结构被注入冲和之气,环环相扣,圆融和谐,形成叙事的第三元,打开更为自由宽广的空间,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存在。最后,在回忆中将生命的种种可能融合归一。
注释:
①程抱一著,杨年熙译,《天一言》,山东友谊出版社,2003年,252页,4页,272页。
②蔡希勤编注,《老子说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6年,29页。
关键词:《天一言》;第三元;叙述;层次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27-01
“不要将线条固定下来,也不要将之圈死在一种表情里。画她的脸和身体时尽量纯净、简洁,只正确掌握最基本的元素,让它们在后来的变异中保持气韵生动,流露出曾经历过和梦想过的一切,依顺它们所包含的生气朝外开放。”①天一在玉梅的脸庞周围添加成熟的蓝色,将画像衬托得像转世还魂一般鲜活。正是虚化的开放的线条但又不失基本精准的元素,在勾勒与不勾勒的运转之间才使玉梅的画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中空”,冲虚之气得以进入写实与肖像的二元之间,以虚出实,生发出无限的可能。如果说二元是主体对客体的写实,那么三元就是在二元的基础上虚空出的真实。《天一言》中蕴含了大量丰富的三元思想,以下试析其叙述结构上蕴含的第三元。
整个小说的叙事结构形成三个叙述层次,最外层叙事框架交代了一个作者写作的原委(对天一的承诺)和方式(天一的经历、记忆、表述,包括语言和手稿以及作者的倾听、理解和写作)。依靠作者的转述,以天一回忆言说的方式,凭借语言的力量将“一生所积累的珍宝,呈献给世人”1(前言)。以及结尾处,在天一言说完自己的故事后,作者意犹未尽般的追问、思考与总结,在此笔者称其为第一叙事层。
进一步剥离剩下的文本部分,就会发现第二个叙述层次,即原初生命状态下的天一,包括灵肉分离之前和肉体回归之后。文章开篇就描述了一个招魂之夜,在这之后,天一的灵魂开始叙述:“我是一个迷失的灵魂勉强寄居在某个肉体当中。”天一觉得自己的肉体被拿走,而自己的灵魂寄居在某一个陌生的肉体之中,虽然肉体看起来仍然是原来的那个肉体,但对于灵魂而言却是陌生的感觉。就是在“灵魂”与“肉体”分离的状态下,展开了第三个叙事层次。作者在自叙中说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大地是“动荡而裂开的难土”,而中的国度频频发生天灾人祸,“五千年未能带来一次数十年的平安和谐”。在这片难土上,空间难以铺展心路,时间难以延续历程。所以小说是通过“灵”与“肉”分离的方式完成的,从出发的史诗到转折的叙事再到回归的神话的天一的心路历程。尽管是在不包容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抗战前到文革这段动荡的历史),但在道家“无为而治”哲学的天空下,踩在儒家中庸思想的土地上,中国人仍能够通过智慧来实现三元的和谐共生。
最后浩郎死去,在玉梅、浩郎、天一的三元关系中,只剩下天一在世,而在此时,天一的灵魂也停止了叙述,回到生命原初的灵肉合一的状态,是经历了人世一遭之后天一灵肉的合二为一。“我看见天一;我看见自己——但是我看见的还是我么?”;“我看见天一,在肠胃剧烈疼痛下被送到镇上的医疗所。”;“我看见天一被军车送到一座庞大的破落建筑里。”这里的“我”是肉体回归的生命原初的天一,“天一”则是那个灵魂寄居在陌生肉体工作学习了几乎一生的天一。
接下来进入到第一叙事层,作者写到:“对于天一,他不是一直在借别人的身体学习生活吗?如今轮到他自己亲身体验的时候了。”“到了一切的尽头”,生命原初的状态开始回忆这一生的在场,真正的生活才得以刚刚开始。作者在中文版自序中说到,这部小说如同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撰写的《追忆似水年华》所表示的那样:“真正的生命是再活过的生命。而那再活过的生命是由记忆语言之再创造获得的。”因为现实在场的我们急于应付眼前,缺少时空来更为透彻地探寻生活的真意。通过回忆与现实拉开距离,情感变得柔和,重新柔化这一生的艰苛,也通过模棱两可的边界使得人生变成更为开放的场域,存在着无限延展的可能。
程抱一先生认为“生命世界是统一的有机体”。“抱一”、“天一”中的“一”可以理解为是合而为一,凝聚成一,透露出作者对“一”的重视。书名《天一言》是“天一”言更是“一”在言,《道德经》中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道”直接产生的“一”是万物的根基,是始终的归一,是生命最原初的状态。“一”这个整体是阴阳两极的融合,而其中因为有了“冲虚之气”才使得阴阳这完全相反的事物得以互相进入,变得圆融和谐。“冲虚则是阴、阳两气相遇和循环运动所必需的‘中空’。”中空则是能够合而为一的关键。作者的写作也经历了一个时间上的断裂,由于重病耽搁了进程,所以写作变成了作者回忆天一回忆的行為,再一次为叙事设置距离。病愈后的作者和晚年的天一都做了同一件事,就是被分开的一生的各个部分重新合而为一,汇聚成一条流动的活水,使三元所生发出的万物合而为一,循环运动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第一叙述层次中,收容所天一的记忆和旅居国外作者的叙述都有着自由选择的权利,两个主体进行平等交流对话形成真二,在真二的基础上升华进入到真三的天地,“文学艺术就是第三元,是物我之间的超出物”,超越二元又生于二元的“中”创造出万千之美。综上,在第二叙述层次和第三叙述层次之间也存在着第三元。生命的原初状态是一元,灵魂与肉体的分离是二元,在灵肉分离的状态下创造出生命的种种美妙,最后通过肉体的回归,灵魂与肉体的合一形成了完整的生命体。而正是小说在结构上设置了多重的距离,包括叙述者来转述天一的记忆,作者在回忆天一回忆的情况下写作,而天一迷失的灵魂又是借助在某个他者的肉体当中,在三个叙述层次之间添加了层层的‘中空’,使得整个文本的结构被注入冲和之气,环环相扣,圆融和谐,形成叙事的第三元,打开更为自由宽广的空间,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存在。最后,在回忆中将生命的种种可能融合归一。
注释:
①程抱一著,杨年熙译,《天一言》,山东友谊出版社,2003年,252页,4页,272页。
②蔡希勤编注,《老子说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6年,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