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

来源 :诗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78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儿


  风比村庄久远
  它总是与草木、山岗、河流、尘土、云彩纠缠不清
  她从不理会头颅高昂的太阳
  有时显得鬼祟,有时显得轻飘……
  像一个自由主义者,像一个没心没肺的人
  像一个小偷,喜欢四处闲逛
  常常趁村民不注意的时候
  把花香勾引进村,并在进门时
  弄出很大的声响

方言里的禾


  在我的老家,栽下水田后不久就返青的不叫水稻
  叫禾子或者叫禾青子
  在我的老家,返青不久后怀孕的不叫水稻
  叫禾包胎或者叫胎禾子
  在我的老家,怀孕后吐出了穗花的不叫水稻
  叫禾芯子或者叫穗花子
  在我的老家,吸收阳光后日渐变黄弯腰的不叫水稻
  叫禾串子或者叫谷串子
  在我的老家,割稻子不叫割稻子
  叫割禾或者叫割谷子
  禾啊,在方言里长大,你才是
  我们活命的根子

借光


  有时阴雨连绵,乡村寂静
  暮色提早降临。夜归的人
  经过我家屋檐下,父亲
  就会把窗台上的煤油灯
  拧得亮一些

一方水土


  竹蔸寨、松山下和笠婆寨的人爱食酸蕎子
  一种栽在野地里的菜蔬
  冬天的时候挖起来窖藏,去苗,去皮
  腌制三天即可蘸着小米椒末食
  酸得烫心、软牙,好几天都会嚼不动东西
  别的地方的人都不爱食
  老虎寨、鸡公岭和野鹿寨的人爱食猴杞子
  一种结在猴杞树上的野果
  核大,肉少,霜降过后才能采摘
  泡在盐水里除涩味,去核,晒干
  青黄不接的时候充饥,涩嘴,呛喉咙
  别的地方的人都不爱食
  樟树坑、丝茅寨和野猪窝的人爱抽野芋荷卷烟
  一种长在山坑背阴地方的叫野芋荷的草叶
  断茎,剥丝,晒七成干,压成块后切成丝
  劳累或闲暇的时候抽上一口
  呛辣,還有一股草腥味儿
  别的地方的人都不爱抽
  燕子岽、荡云岭和竹山下的人爱食干酒
  一种黄水酒和米烧酒对半潺的土酒
  冬天酿制,装坛,黄泥封盖
  用木炭和稻草壳烘烧
  小孩只准食一碗,大人最多食三碗
  后劲大,食多了就会喉咙痛、头痛
  别的地方的人都不爱食
  西麓一十三村寨,祖祖辈辈三百年
  各各好那一口,改不了,忘不了
  那些出了西麓到外地谋生的人
  各个带上酸蕎子,各个带上猴杞子
  各个带上野芋荷卷烟,各个带上干酒
  嘴淡的时候食上或者抽上一两口
  算是记住了故乡的味道
  算是在千里之外触动了故乡的水土
  也算是在千里之外咂吧了舌尖上的故乡
其他文献
第一章 真理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拉开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序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当泱泱华夏陷入百年的曲折彷徨,  当中华民族走进百年的深重灾难,  十月革命从欧洲送来了一种主义,  成为我们黑夜中遥望的一把灯盏。  我们把《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播种在长江、黄河,播种在遵义、延安,  长成了中国的《矛盾
期刊
《大河》诗刊的高主编向我推荐诗人卫国强的诗。这个诗人的名字对于我,还较陌生。但我知道,卫国强是《大河》的签约诗人,足见《大河》主编对卫国强的重视。认真拜读卫国强的这些作品,我认为《大河》把卫国强列入签约诗人的行列,自有道理。卫国强在文坛,先以散文名世,近来又专攻诗歌,读过他的作品,总体的印象是:起点不低,天赋不错,写诗有潜质,今后的发展大可期待。  《大河》诗刊是一份值得关注的好诗刊,正如《大河》
期刊
从此你要容纳下三个女人  也许四个。年龄大小都有  会有人认真布置房间  会有炊烟升起  会有人清扫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会有一些绿色植物生长  会有佛音低垂  唐卡会挂在合适的地方  装净水的容器正远道而来  还有酥油灯  焚香的工具都备好了,香也是  这个家,是我们的后半生的庇护所  如果可以,我将日日愿請  希望妈妈不再腰疼  孩子能认真写字  祝愿自己身体健康  因为在这个新居之中  我是顶
期刊
天鹅  我们在世界里寻找温情  天鹅也是  初春的薄雾刚刚散去  黑暗中他们聚拢的翅膀,光影里又重新打开  一只天鹅的眼睛里,出现了另一只天鹅的眼睛  他們没有言语,似乎他们已经言语  当风吹过那片海域  一场巨大的蔚蓝淹没了他们内心的孤独  他们是,我们也是天使  桃花打在脸上,许多安静的词语心生火焰  二月兰,你乱了谁的心,谁的眼?  天使来到春天,我内心的潮湿已经越过栅栏  日子在纸上行走,
期刊
一座星级森林公园,古樟的袍子  被风掀起,踩高跷是生存的技能  一根藤,找到了直立的椎骨  树的高大,荣耀给了基因  不向上,刀斧手便会让他伏下  而藤,用蛇的专注、速度和毒囊  淘到了槐花和阳光  旅途中的藤越来越多,脖子  被越掐越紧,驻足的多是看客  对吸血的细管,不敢解剖  他的从一而终废墟上的音乐  扯下最后一块遮羞布  弹药已不需要犯罪的理由  石块从墙体崩裂,床是乱坟岗  被石油扶起
期刊
彝良街头开超市的川人潘二狗  两子一女  妻子美貌,为人厚道  二狗不会游泳  酷爱打鱼  用铝合金做了条简易渔船  约了二舅子王三,四舅子王五  前往50米深的水域  尽兴时  起风了  左颠右簸三五下  二狗没了影  王三施救  一去不归  王五扎挣上岸喘粗气  惊魂落魄  手脚瘫软  疯疯颠颠回到家  不停叨念起風了  六天后  重庆打捞队将二狗和王三送回家  王五还在叨念起风了川耗子  四
期刊
像雪一样温暖  我以为这个冬天,雪不会来  一些人,无数事  有的很轻,有的太重  有的来得很短,酒后烟灭就走掉了  有的,会来很久,遇见就是一生  雪,从一滴雨里分娩  如我期待的样子,于昨夜走近我  摊开左手,握住雪花的肋骨  雪一样温暖的诗句  就从我右手无名指端 突围出来向着你,投奔以雪  雪,终于来了  多好啊,这白茫茫的尘世  纯粹干净,像我的心  掐灭那些隐秘的黑  这白,一定是前世
期刊
季风才过一次  凤凰花就开了  满树花红,如晚霞烈焰  叶碎了一地  如母亲的忧伤  雨后,旧城的老屋前  凤凰花落了一地  母亲去看花,老屋也碎成一地  废墟上的瓦片碎石  沾满了母亲的不舍  搬迁后,母亲住在敞亮的新居  她总念叨,新房子亮堂啊  不会漏雨。却常站在17楼的阳台上  远眺老屋的方向  她的目光啊,穿越半生  越过半城,越过了老屋  和老屋前的凤凰花劳动的名义  地里鋤草的老汉,
期刊
如何抵达一首楚辞  斯人以方言,喋喋不休地打开了一种背景:  像沪上,像越人,像巴楚之地  像我姑姑腔调里的三个修辞:  绍兴,嵊泗,杭州  确乎很有来历,在纠纷与统一里:  好像吴越之争,楚越往事  在列车上,负重地举起乐观主义甚于  乐观主义地肩负着一种责任  速度像箭,心灵如困兽  但有时  又像有所前进,有所突破  终于在下车时,解放了一个城市  但也不那么长驱直入,依然  有许多停顿,迟
期刊
常有好梦  一些人睡着了,进入梦境  醒来后尚在慢慢回味。而另一些人  正将这梦中的情景付诸实践  有人还在唉声叹气  还在埋怨自己的处境。他们想不到  自己过的都是别人梦想的日子  有的人经常做梦,一旦睡下去  就美梦连连。不管现实如何  夜有好梦相伴,总能得到些许安慰  当然,也有时从恶梦中醒来  自己吓出了一身汗水  一个人常有好梦,身体可能康健  若老做恶梦,最好要寻医问药  一直没有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