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能够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高中历史课程是學生了解历史的关键阶段,担负着普及历史知识,培养正确史观,提高道德素养的重要职责,而历史观念又是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准确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着决定性作用。本文立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115
高效课堂具有生动、高效、主动的特征,在其中教师能用更少的时间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学生也能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具体化的表现。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高效课堂最主要的资源,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不再害怕走进课堂,而是更愿意主动学习历史知识,乐于探究问题。教师要遵循历史学科规律,重视历史“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在强调考查考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潜力,特别是学生运用历史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导学,启发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开展问题导学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也是新型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所谓问题导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的学习活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理论知识、如何操作,而问题导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学习。问题导学和任务设置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重问题设置的有效性,运用多种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立足教材,优化问题设计
新课标教材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应立足于教材,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善于根据教材重点以及教学任务进行问题设计。总的原则是应当注重强化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师应当善于把握教材要求,抓住问题的本质,针对教材内容的重点提出问题。在设问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2.导入经典材料,固化历史知识
运用经典材料进行课堂设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深度,通过经典材料的导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从已经选定的材料中,设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融合教材中的历史知识,通过问题情境导入,让学生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历史知识,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内化历史知识,有效提升思维能力。
二、重视史料的学习,集中攻克难点
史料是历史教材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具有典型性、情境性、启发性等特点,多以思考题出现在课后习题部分。对于这些史料,有教师认为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不用讲,如果选择不讲就错过了集中攻克历史教学难点的大好机会。教师应该立足于课本提供的史料,因为这些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精选过来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认真推敲史料,把史料、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在教学中有目的引导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在解答思考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维空间,找准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在历史中的纵横联系,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促进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如果仅为阅读性质的史料,教师就要结合所学,引导学生在新材料、新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助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在《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的教学中,要认识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考虑到时代差异,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历史状况,引导学生探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三、倡导合作学习,强化情感认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它以目标为导向,以内容为载体,以团队的成绩作为奖惩的依据。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合作学习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用心准备,避免“伪合作”现象的出现。
此外,小组的分配情况直接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首先,小组分配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小组之间“好的太好,差的太差”的情况出现,也使组内成员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当然,能够这样分组有赖于教师对班内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对小组做好调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合作中来。避免出现个别学生偷懒、“搭顺风车”和一些“尖子生”“霸占”小组发言权的情况的发生。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合作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如笔者在评价时不仅看重学生表现出来的历史知识运用水平,还特别重视评价学生在合作中勇于创新的表现和互帮互助的品质等。
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四单元《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时,笔者就尝试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展开本单元的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来完成资料的搜集,以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变化”作为课堂主题,让各个小组分别在课堂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展览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把家中保存的旧照片、粮票等带到了课堂上。在此期间,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要求小组写总结,做到史论结合,既要反映出生活中的史实,也要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团队之间的竞争,这样,小組的成功就建立在每个人的合作之上,小组中的每个人就必须做到共进同退。所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上形成比较热烈的竞争学习气氛,无形中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情境体验,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是指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情境,如游戏、活动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创设历史活动情境,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历史,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1.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故事
在具体历史事件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特定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去模拟历史中的 “当事人”,深刻地理解历史中的相关事件和人物,牢记相关知识内容,并能积极运用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的教学中,讲到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时,笔者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主张郡县制的代表人物,另一组则是主张分封制的人物,并鼓励学生展开辩论,讨论两种制度的优劣,以及秦始皇为何选择郡县制,最后让秦始皇的扮演者说出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高中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枯燥的课堂上,教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再现重要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笔者曾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虎门销烟”的历史画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爱国人士林则徐的英雄壮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五、及时做好课堂小结,培养良好的归纳总结习惯
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巩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做好教材知识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达到巩固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课堂总结要做到新颖、简明,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的课堂小结方式有比较式、知识网结构、问题探究式、作业式。比如通过比较式的课堂小结,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历史事件的异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并能够具备一定的比较思维能力。问题探究式的课堂小结对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讲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后,教师可精心设计典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积极讨论,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回答,纠正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加深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式小结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一定作业的一种教学总结方式。
高中历史学科具有的人文性特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更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社会主义新人。高效课堂是继有效课堂以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课本,发散思维,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同时,还要善于把握历史教学规律,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教师还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历史的眼光去看待今天的社会,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钱洪潮.谈谈历史提问中“度”的把握[J].历史教学,2005(6.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115
高效课堂具有生动、高效、主动的特征,在其中教师能用更少的时间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学生也能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具体化的表现。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高效课堂最主要的资源,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不再害怕走进课堂,而是更愿意主动学习历史知识,乐于探究问题。教师要遵循历史学科规律,重视历史“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在强调考查考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潜力,特别是学生运用历史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导学,启发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开展问题导学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也是新型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所谓问题导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的学习活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理论知识、如何操作,而问题导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学习。问题导学和任务设置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重问题设置的有效性,运用多种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立足教材,优化问题设计
新课标教材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应立足于教材,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善于根据教材重点以及教学任务进行问题设计。总的原则是应当注重强化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师应当善于把握教材要求,抓住问题的本质,针对教材内容的重点提出问题。在设问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2.导入经典材料,固化历史知识
运用经典材料进行课堂设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深度,通过经典材料的导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从已经选定的材料中,设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融合教材中的历史知识,通过问题情境导入,让学生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历史知识,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内化历史知识,有效提升思维能力。
二、重视史料的学习,集中攻克难点
史料是历史教材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具有典型性、情境性、启发性等特点,多以思考题出现在课后习题部分。对于这些史料,有教师认为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不用讲,如果选择不讲就错过了集中攻克历史教学难点的大好机会。教师应该立足于课本提供的史料,因为这些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精选过来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认真推敲史料,把史料、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在教学中有目的引导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在解答思考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维空间,找准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在历史中的纵横联系,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促进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如果仅为阅读性质的史料,教师就要结合所学,引导学生在新材料、新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助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在《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的教学中,要认识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考虑到时代差异,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历史状况,引导学生探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三、倡导合作学习,强化情感认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它以目标为导向,以内容为载体,以团队的成绩作为奖惩的依据。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合作学习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用心准备,避免“伪合作”现象的出现。
此外,小组的分配情况直接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首先,小组分配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小组之间“好的太好,差的太差”的情况出现,也使组内成员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当然,能够这样分组有赖于教师对班内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对小组做好调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合作中来。避免出现个别学生偷懒、“搭顺风车”和一些“尖子生”“霸占”小组发言权的情况的发生。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合作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如笔者在评价时不仅看重学生表现出来的历史知识运用水平,还特别重视评价学生在合作中勇于创新的表现和互帮互助的品质等。
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四单元《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时,笔者就尝试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展开本单元的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来完成资料的搜集,以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变化”作为课堂主题,让各个小组分别在课堂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展览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把家中保存的旧照片、粮票等带到了课堂上。在此期间,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要求小组写总结,做到史论结合,既要反映出生活中的史实,也要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团队之间的竞争,这样,小組的成功就建立在每个人的合作之上,小组中的每个人就必须做到共进同退。所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上形成比较热烈的竞争学习气氛,无形中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情境体验,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是指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情境,如游戏、活动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创设历史活动情境,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历史,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1.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故事
在具体历史事件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特定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去模拟历史中的 “当事人”,深刻地理解历史中的相关事件和人物,牢记相关知识内容,并能积极运用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的教学中,讲到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时,笔者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主张郡县制的代表人物,另一组则是主张分封制的人物,并鼓励学生展开辩论,讨论两种制度的优劣,以及秦始皇为何选择郡县制,最后让秦始皇的扮演者说出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高中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枯燥的课堂上,教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再现重要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笔者曾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虎门销烟”的历史画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爱国人士林则徐的英雄壮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五、及时做好课堂小结,培养良好的归纳总结习惯
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巩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做好教材知识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达到巩固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课堂总结要做到新颖、简明,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的课堂小结方式有比较式、知识网结构、问题探究式、作业式。比如通过比较式的课堂小结,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历史事件的异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并能够具备一定的比较思维能力。问题探究式的课堂小结对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讲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后,教师可精心设计典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积极讨论,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回答,纠正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加深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式小结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一定作业的一种教学总结方式。
高中历史学科具有的人文性特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更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社会主义新人。高效课堂是继有效课堂以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课本,发散思维,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同时,还要善于把握历史教学规律,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教师还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历史的眼光去看待今天的社会,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钱洪潮.谈谈历史提问中“度”的把握[J].历史教学,2005(6.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