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房屋建筑规模在不断扩大,进而推动着我国房屋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但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频发生,从而对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若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不完善,那么会严重威胁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实际的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相关人员解决。本文主要围绕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进而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关键词】建筑結构;抗震设计;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6.029
地震是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地震的发生不仅对国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威胁,还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若震级较低,对建筑物的破坏较小;若震级较高,可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因此,加强房屋建设结构抗震设计,对减轻建筑物破坏,降低经济损失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提高房屋建设结构抗震设计及设防,是相关人员需思考的问题。
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框架房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主体地震的分析上较为困难,因此,则不容易选择较为适合的模型,进而导致针对地震响应不能做出准确的解决措施;而我国建筑行业通用规定,处理填充墙侧向刚度贡献问题时,可有效降低振动周期,还可将其当作一个整体,而不考虑平面与填充墙之间的布局合理性[1]。第二,对于填充墙存在不合理的设计,进而对建筑主体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时导致抗震与防震性能大大降低。最后,在框架结构中,会存在填充墙,进而容易导致其出现裂缝;因而需对检查层位移漂移角度进行一定的限制,并充分考虑裂缝程度,降低损害程度;另外,合理的选择刚性填充墙,能够减少其框架梁变形的情况,但目前多数填充墙的设计并不合规定。
1.2砌体房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目前,我国许多房屋建筑是超高层房屋建筑,甚至在底层建设大型商场,尤其是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此设计大大增强了方针设计的难度。其二,为实现大空间的目的,砌体房屋底层与顶层会应用混合型的建筑模式,而在局部增添圈梁,这会使得防震与抗震功能减低[2]。其三,砌体住宅通常是大空间的结构,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容易造成大墙的厚度降低,进而导致抗震功能减弱;而在阳台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下,使得墙体抗震性能不符合规定。其四,多数设计人员缺少设计经验,对于圈梁以及构造柱的差异并不重视,由此导致二者缺少连接措施,而部分设计对于抗震方式并未完整设计;另外,多数设计对于楼梯存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也会导致人员逃生困难[3]。
1.3未体现地区差别
在房屋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目的在于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降低经济损失。我国存在五个地震带,分布在各地区,由于我国土地资源辽阔,因此各地区气候、地势、地形差别较大,由此经济发展不一、人口分布不均,并且城市规划不同,因此,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制定相应的标准。我国云贵川一带的山区地区,地形崎岖,容易出现山体滑坡或是泥石流等灾害,若在此区域进行建造,在发生地震时容易增加危险性。例如,汶川5·12大地震,造成房屋大面积毁坏。因此,在进行房屋建造时,可建造能够阻挡泥石流等灾害的建筑。但在实际情况下,我国各地区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并未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因此,处于地震带的地区,在发生地震时,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更加惨重,经济损失更大。
2、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解决措施
2.1合理选择建筑场地
地震是突发性灾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并且会严重破坏建筑物及交通设备等。因此,选择合适的建筑物施工地区,能够大大降低建筑物的损害程度。其一,应选择地势开阔、地质坚硬的地区,能够在地震发生时,降低地基土的沉陷程度,进而阻止塌陷程度。其二,房屋建筑的地段应选择较为安全的地段,通常而言,危险地段包括容易发生崩塌、泥石流及滑坡等地段,若是在这种地段进行施工建筑,更容易增加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此外,施工地区地质的坚硬程度、盖层的厚薄程度,与地震的损害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施工地段时,尤其注意这两个因素[4]。最后,对于某些地质较软的地段,或是山坡边缘,应避免选择,在发生地震时,容易导致房屋倒塌。
2.2加强房屋建筑的地基设计
加强地基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整体建筑物的刚性,从而使得抗震性能大大增强。首先,建筑方式与地基性质不能出现较大的差异,可应用桩基、天然地基设计的方式,实现统一性,提高抗震性能。其二,基础建筑与上部建筑决定着建筑物整体结构,若要提高其抗震性能,应加强这两个部分的建设;另外,可在基础圈梁中设计构造柱体,进而使得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大大提高[5]。其三,对于基础埋深的深度应合理设计,基础埋深与基础稳定性密切联系,若深度太浅,容易造成建筑物稳定作用下降,进而在地震发生时,增强建筑物的振幅,增加危险性;因此,在设计时,应基础结构的情况,确定最佳深度,提高地基稳固性。
2.3房屋建筑屋顶与墙体的抗震设计
建筑物质量与地震损坏程度密切相关,其质量越轻,地基结构更稳定,抗震性能更高。因此,为保证在地震时房屋建筑不会塌陷,应保证整体结构设计尽量轻。从一方面而言,附属物选材应确保质量过关,强度过强,尽量减轻对屋盖压力;若一旦屋盖压力过大,那么屋盖质量增强,建筑物高度、宽度增加,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就会增加;因此,为确保附属物的稳固性,应尽量选择较轻的材料[6]。从另一方面而言,墙体是房屋建筑的必要结构,墙体质量与建筑物抗震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墙体质量应尽量轻,避免墙体质量大,而导致整体建筑抗震性能下降。
结语:
随着我国房屋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加之地震灾害频发,我国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视度加强。但在实际的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框架房屋设计方面,以及砌体房屋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建筑物抗震性能大大降低。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施工场地,加强地基、基础结构的设计,以及墙体、屋盖的设计等,进而在整体上提高防震性能,保障国民人身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乾玺.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J].中国房地产业,2020,(31):63-64.
[2]陈成,戴文豪.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解析[J].商品与质量,2018,(029):134,136.
[3]崔治兴.结构设计中加强房屋抗震性能的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15):1025.
[4]谷京都.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研究[J].四川水泥,2019,277(09):84-84.
[5]韩岗,廉政.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046(003):18-19.
[6]徐正.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017):67.
作者简介:
孙沛江(1988.04-),汉,云南维西县,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结构设计。
【关键词】建筑結构;抗震设计;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6.029
地震是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地震的发生不仅对国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威胁,还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若震级较低,对建筑物的破坏较小;若震级较高,可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因此,加强房屋建设结构抗震设计,对减轻建筑物破坏,降低经济损失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提高房屋建设结构抗震设计及设防,是相关人员需思考的问题。
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框架房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主体地震的分析上较为困难,因此,则不容易选择较为适合的模型,进而导致针对地震响应不能做出准确的解决措施;而我国建筑行业通用规定,处理填充墙侧向刚度贡献问题时,可有效降低振动周期,还可将其当作一个整体,而不考虑平面与填充墙之间的布局合理性[1]。第二,对于填充墙存在不合理的设计,进而对建筑主体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时导致抗震与防震性能大大降低。最后,在框架结构中,会存在填充墙,进而容易导致其出现裂缝;因而需对检查层位移漂移角度进行一定的限制,并充分考虑裂缝程度,降低损害程度;另外,合理的选择刚性填充墙,能够减少其框架梁变形的情况,但目前多数填充墙的设计并不合规定。
1.2砌体房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目前,我国许多房屋建筑是超高层房屋建筑,甚至在底层建设大型商场,尤其是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此设计大大增强了方针设计的难度。其二,为实现大空间的目的,砌体房屋底层与顶层会应用混合型的建筑模式,而在局部增添圈梁,这会使得防震与抗震功能减低[2]。其三,砌体住宅通常是大空间的结构,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容易造成大墙的厚度降低,进而导致抗震功能减弱;而在阳台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下,使得墙体抗震性能不符合规定。其四,多数设计人员缺少设计经验,对于圈梁以及构造柱的差异并不重视,由此导致二者缺少连接措施,而部分设计对于抗震方式并未完整设计;另外,多数设计对于楼梯存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也会导致人员逃生困难[3]。
1.3未体现地区差别
在房屋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目的在于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降低经济损失。我国存在五个地震带,分布在各地区,由于我国土地资源辽阔,因此各地区气候、地势、地形差别较大,由此经济发展不一、人口分布不均,并且城市规划不同,因此,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制定相应的标准。我国云贵川一带的山区地区,地形崎岖,容易出现山体滑坡或是泥石流等灾害,若在此区域进行建造,在发生地震时容易增加危险性。例如,汶川5·12大地震,造成房屋大面积毁坏。因此,在进行房屋建造时,可建造能够阻挡泥石流等灾害的建筑。但在实际情况下,我国各地区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并未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因此,处于地震带的地区,在发生地震时,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更加惨重,经济损失更大。
2、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解决措施
2.1合理选择建筑场地
地震是突发性灾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并且会严重破坏建筑物及交通设备等。因此,选择合适的建筑物施工地区,能够大大降低建筑物的损害程度。其一,应选择地势开阔、地质坚硬的地区,能够在地震发生时,降低地基土的沉陷程度,进而阻止塌陷程度。其二,房屋建筑的地段应选择较为安全的地段,通常而言,危险地段包括容易发生崩塌、泥石流及滑坡等地段,若是在这种地段进行施工建筑,更容易增加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此外,施工地区地质的坚硬程度、盖层的厚薄程度,与地震的损害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施工地段时,尤其注意这两个因素[4]。最后,对于某些地质较软的地段,或是山坡边缘,应避免选择,在发生地震时,容易导致房屋倒塌。
2.2加强房屋建筑的地基设计
加强地基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整体建筑物的刚性,从而使得抗震性能大大增强。首先,建筑方式与地基性质不能出现较大的差异,可应用桩基、天然地基设计的方式,实现统一性,提高抗震性能。其二,基础建筑与上部建筑决定着建筑物整体结构,若要提高其抗震性能,应加强这两个部分的建设;另外,可在基础圈梁中设计构造柱体,进而使得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大大提高[5]。其三,对于基础埋深的深度应合理设计,基础埋深与基础稳定性密切联系,若深度太浅,容易造成建筑物稳定作用下降,进而在地震发生时,增强建筑物的振幅,增加危险性;因此,在设计时,应基础结构的情况,确定最佳深度,提高地基稳固性。
2.3房屋建筑屋顶与墙体的抗震设计
建筑物质量与地震损坏程度密切相关,其质量越轻,地基结构更稳定,抗震性能更高。因此,为保证在地震时房屋建筑不会塌陷,应保证整体结构设计尽量轻。从一方面而言,附属物选材应确保质量过关,强度过强,尽量减轻对屋盖压力;若一旦屋盖压力过大,那么屋盖质量增强,建筑物高度、宽度增加,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就会增加;因此,为确保附属物的稳固性,应尽量选择较轻的材料[6]。从另一方面而言,墙体是房屋建筑的必要结构,墙体质量与建筑物抗震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墙体质量应尽量轻,避免墙体质量大,而导致整体建筑抗震性能下降。
结语:
随着我国房屋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加之地震灾害频发,我国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视度加强。但在实际的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框架房屋设计方面,以及砌体房屋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建筑物抗震性能大大降低。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施工场地,加强地基、基础结构的设计,以及墙体、屋盖的设计等,进而在整体上提高防震性能,保障国民人身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乾玺.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J].中国房地产业,2020,(31):63-64.
[2]陈成,戴文豪.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解析[J].商品与质量,2018,(029):134,136.
[3]崔治兴.结构设计中加强房屋抗震性能的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15):1025.
[4]谷京都.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研究[J].四川水泥,2019,277(09):84-84.
[5]韩岗,廉政.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046(003):18-19.
[6]徐正.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017):67.
作者简介:
孙沛江(1988.04-),汉,云南维西县,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