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link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骶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尤其是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治疗。骶骨骨折的分型方法较多,但常用的有Denis分型和Tile分型。稳定型骶骨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但不稳定型骶骨骨折宜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的稳定性,防止或解除神经压迫。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较多,各有优、缺点。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对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概况进行综述,旨在探讨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最新手术治疗方式等。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锚钉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5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9例,女26例;年龄18~58岁,平均42.6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33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锚钉固定),B组32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术后1、3、6个月采用Const
目的探讨斯氏针辅助复位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15例;年龄为32~69岁;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Ⅲ型18例,Ⅳ型13例,Ⅴ型7例。根据术中是否采用斯氏针辅助复位分为2组(n=19):A组患者采用斯氏针辅助牵引床复位PFNA固定,B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
创伤后长骨骨髓炎常继发于严重开放性骨折及部分闭合性骨折患者,一直以来都是临床骨科治疗的难题。Masquelet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骨重建方法,在急性骨缺失、肿瘤、感染等方面的治疗都证实了其有效性。该技术主要分2期进行:一期通过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控制感染,并诱导形成一层具有生物活性的膜;二期取出骨水泥,膜内植骨重建骨缺损。Masquelet技术使骨快速愈合以及重建大节段骨缺损的能力引起了
目的探讨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型、复位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47例,女49例;年龄为48~97岁,平均78.5岁。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骨折移位机制,将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5型:Ⅰ型(矢状面难复性骨折)13例,Ⅱ型(冠状面难复性骨折)7例,Ⅲ型(矢状面和冠状面难复性骨折)72例,Ⅳ型(与小转子相关的难复性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股骨近端畸形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25例股骨近端存在畸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8例;年龄为22~76岁,平均45.2岁。股骨近端畸形情况:脊髓灰质炎后遗症6例,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4例,畸形愈合13例,髓内钉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并髋内翻畸形2例。骨折AO分型:31-A2.1型4例,31-A2.2型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股骨撑开复位装置在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应用自行研制的新型股骨骨折撑开复位装置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治疗的8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64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36.6岁。骨折AO分型:32-A型32例,32-B型40例,32-C型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5 d(1~16 d)。股骨上段骨折2
期刊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髋部外展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髓内钉组198例,男71例,女127例;平均年龄为(74.7±5.6)岁;骨折AO分型:31-A1型50例,31-A2型134例,31-A3型14例;采用髓内钉固定。DHS组112例,男35例,女7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