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话剧《红色》的服装设计,从了解剧本人物、演员气质入手确定服装基本格调,通过对面料、色彩的运用及细节设计等强化形象,配合演员的语言、肢体表演,将写实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
【关键词】 舞台服装设计;话剧;写实性;艺术性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6.03.010
舞台服装对于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演员的表演、舞台美术的风格乃至舞台的总体艺术效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话剧的舞台服装设计与时装设计不同,需要考虑演员表演所处的特定戏剧空间与舞台背景,根据导演对于服装造型提出的要求找准剧中人物身份定位,使服装具有符合人物性格、强化人物情绪、反映人物心理状态的写实表达;然后在此身份形象定位的基础上,用多种设计方法增加服装的艺术风格。话剧服装设计在具有写实性表达的基础上,加强服装艺术性表达,才能使观者有好的视觉效果,并充分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呈现别样的舞台艺术效果。
2014年底,笔者非常荣幸地再度与著名导演王晓鹰合作,设计话剧《红色》的舞台服装。《红色》讲述的是美国抽象派绘画大师马克·罗斯柯和他的助理坎两人发生在一个意象化的洋溢艺术气息画室里的故事。笔者在该剧的服装设计过程中,从了解剧本人物、演员气质入手确定服装基本格调,通过对面料、色彩的运用及细节设计等强化形象,配合演员的语言、肢体表演,将写实性和艺术性和谐地融為一体。
1 结合剧本人物与演员气质定位服装基本款式体现写实性
成功的角色是需要演员与服装设计师共同演绎的。服装设计师在熟读剧本后,要查阅剧中人物的时代背景、经历、人物性格特征;同时还要了解扮演角色的演员的身材、气质,辅助演员从形象、动作上更好地诠释角色,体现出服装的写实性。
剧中主人公马克·罗斯柯为人愤世嫉俗,曾做过裁剪工、舞台背景师、美术老师……死后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及财富,他的作品《白色中心》创下了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最高纪录。
经过对于罗斯柯生平及着装的分析,结合演员的气质及身材,确定了主人公着装的基本款式:有些厚重感的西裤,略带褶皱的衬衫(见图1),外出时配上有质地感的半长大衣。在人们的直觉中,这些服装款式好像不是一个抽象派画家的着装,但当深入了解罗斯柯本人时代背景及生活经历后,会觉得此设计款式是贴切的,具有写实性的表达。之后,考虑演员本身的形体特征和气质,在服装的选料、工艺、细节上再进行设计。当演员穿着好服装站在舞台上时,仿佛罗斯柯来到观众面前。
2 运用面料的质感增加服装的艺术性
舞台服装设计,从选料到打版制作,是服装设计师展现思维、创新手法的艺术创作过程。服装基本款式确立后,怎样能够达到舞台上好的视觉艺术效果,服装的用料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提升人物服装艺术性,使其高于生活,并与舞台背景整体舞美环境相衬托,服装面料的质感,特别是在舞台灯光下的服装质感的呈现是非常重要的。
舞台服装特别是话剧舞台服装选料,尽量以吸光的材料为主,服装面料选取材质不同,直接关系到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的形象。近几年,话剧舞台服装的面料运用越来越丰富,有纱、丝麻、棉、皮质、绸缎等不同性质的面料,有柔软质料、硬料、垂感的、飘逸等不同质感的面料。在面料处理工艺上,为了增加服装的立体感,设计师会做压褶、抽纱、打磨做旧、堆褶等各种工艺处理。其目的就是提升舞台人物形象的服装艺术性,增加美感。
罗斯柯基本款式虽然是西装裤,但面料上采用有质感、亚光感的旧式粗纹毛呢料,增加人物年代感;衬衫面料采用粗纹纹理的丝麻色织面料,在工艺上加以水洗、染色、做旧等处理,厚度适中(见图2)。这些面料在舞台灯光下,其质感不反光,有起伏的肌理感,在视觉上有回味,增加了服装“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3 细节设计加强写实性与艺术性的表达
舞台服装服装的细节设计同样重要,对每一个人物的着装都要有很细致的考虑和设计,当演员融入舞台背景、灯光之中,每一款服装的细节诠释都要让观众的视觉感舒服,并增加艺术表现力。
笔者在每一部剧目的服装设计中都追求至真至美。在《红色》的服装设计中,服装的每个细节点的设计都要用心,设计点细小到一个扣子的位置、一件衬衫袖口的造型,实现细节表达的准确。如罗斯柯的西裤裤口的翻边宽度尺寸的推敲,太宽太窄都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裤子不要熨烫出西裤的裤线。在为演员服装定制的过程中,是需要进行选料、工艺制作等各个细节的把握,如罗斯柯上身衬衫不能有正装衬衫的感觉,否则穿起来像公司职员而不是拿着刷子在画布上用生命绘画的艺术家,衬衫一定要带些褶皱,领子可以有些卷边起翘;在服装的制作工艺上要求工艺师在进行绗缝时加入线迹起伏的处理手法,来丰富服装的细节;罗斯柯和他助理的鞋,采用质感粗糙的皮质(见图3),不能有亮的光泽,鞋底的样式及厚度也要恰到好处。
舞台人物的整体着装每个细节都是有设计点的。这些细节风格的把握增加了服装的艺术性。
4 服装色调运用增加艺术感染力
舞台服装设计中,服装色彩的设计直接影响演员和观众的心情,影响整体舞台的艺术效果。话剧服装的色彩运用较舞蹈、歌剧、戏曲更不易发挥。需要注意的是,剧中人物服装色调要与舞台环境色调及舞台灯光色调有机的结合,服装色调与舞台背景色调靠得太近,会让人视觉疲劳,影响观者对剧情的感受及表演的欣赏。
在《红色》剧中,整个舞台色调为深冷灰色调,舞台中间有一个不断播放幻灯片的放大画布,两个角色置身其中。为了突出画布上放映幻灯片的色调,营造其艺术氛围,人物服装色彩不能出现鲜艳的纯色系,以免打破整个舞台的和谐色调。所以,人物服装也采用灰色调,但比背景的灰色调偏暖、偏浅,但又不会被背景融掉(见图4)。在剧情的最后一幕,场中整个画布被红色慢慢浸染,此时罗斯柯穿着微微发灰色的乳白色上衣,与后面画布的红色相衬(见图5),既突出了红色主题,同时又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很好地辅助演员表演,提升了艺术感染力。
5 服装与表演的配合
在剧情的编排中,导演为了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会有一些特殊动作及表演编排的设计,服装设计要进行特殊设计和定制,充分表达导演的想法,配合演员准确表达导演意图。
在《红色》剧中,坎在与罗斯柯对话碰撞中,导演要求坎把手中有质感的颜料抹在胸前的衣服上,在这个环节上,服装前胸部位不能太复杂,要留给演员完成动作表演的空间。笔者设计了一件套头的翻毛边的针织衫,色调为暖灰色,质地为棉质的,不能太厚重。当那一抹红色染在胸前时,像在衣服上创作了一幅画作,灰色的画底,夺目、有质感的大红色,给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变化(见图6)。此环节的设计增加了整部剧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 结语
《红色》演出非常成功,很多观者被这部剧的艺术魅力所感染。而剧中人物的服装的写实性与艺术性的表达,也是恰到好处地丰富了整剧的舞台艺术效果。可见,在进行舞台服装创作中,既要注重服装的写实性表达,又要增加服装的艺术性感染力。
(编辑 杜 青)
【关键词】 舞台服装设计;话剧;写实性;艺术性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6.03.010
舞台服装对于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演员的表演、舞台美术的风格乃至舞台的总体艺术效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话剧的舞台服装设计与时装设计不同,需要考虑演员表演所处的特定戏剧空间与舞台背景,根据导演对于服装造型提出的要求找准剧中人物身份定位,使服装具有符合人物性格、强化人物情绪、反映人物心理状态的写实表达;然后在此身份形象定位的基础上,用多种设计方法增加服装的艺术风格。话剧服装设计在具有写实性表达的基础上,加强服装艺术性表达,才能使观者有好的视觉效果,并充分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呈现别样的舞台艺术效果。
2014年底,笔者非常荣幸地再度与著名导演王晓鹰合作,设计话剧《红色》的舞台服装。《红色》讲述的是美国抽象派绘画大师马克·罗斯柯和他的助理坎两人发生在一个意象化的洋溢艺术气息画室里的故事。笔者在该剧的服装设计过程中,从了解剧本人物、演员气质入手确定服装基本格调,通过对面料、色彩的运用及细节设计等强化形象,配合演员的语言、肢体表演,将写实性和艺术性和谐地融為一体。
1 结合剧本人物与演员气质定位服装基本款式体现写实性
成功的角色是需要演员与服装设计师共同演绎的。服装设计师在熟读剧本后,要查阅剧中人物的时代背景、经历、人物性格特征;同时还要了解扮演角色的演员的身材、气质,辅助演员从形象、动作上更好地诠释角色,体现出服装的写实性。
剧中主人公马克·罗斯柯为人愤世嫉俗,曾做过裁剪工、舞台背景师、美术老师……死后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及财富,他的作品《白色中心》创下了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最高纪录。
经过对于罗斯柯生平及着装的分析,结合演员的气质及身材,确定了主人公着装的基本款式:有些厚重感的西裤,略带褶皱的衬衫(见图1),外出时配上有质地感的半长大衣。在人们的直觉中,这些服装款式好像不是一个抽象派画家的着装,但当深入了解罗斯柯本人时代背景及生活经历后,会觉得此设计款式是贴切的,具有写实性的表达。之后,考虑演员本身的形体特征和气质,在服装的选料、工艺、细节上再进行设计。当演员穿着好服装站在舞台上时,仿佛罗斯柯来到观众面前。
2 运用面料的质感增加服装的艺术性
舞台服装设计,从选料到打版制作,是服装设计师展现思维、创新手法的艺术创作过程。服装基本款式确立后,怎样能够达到舞台上好的视觉艺术效果,服装的用料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提升人物服装艺术性,使其高于生活,并与舞台背景整体舞美环境相衬托,服装面料的质感,特别是在舞台灯光下的服装质感的呈现是非常重要的。
舞台服装特别是话剧舞台服装选料,尽量以吸光的材料为主,服装面料选取材质不同,直接关系到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的形象。近几年,话剧舞台服装的面料运用越来越丰富,有纱、丝麻、棉、皮质、绸缎等不同性质的面料,有柔软质料、硬料、垂感的、飘逸等不同质感的面料。在面料处理工艺上,为了增加服装的立体感,设计师会做压褶、抽纱、打磨做旧、堆褶等各种工艺处理。其目的就是提升舞台人物形象的服装艺术性,增加美感。
罗斯柯基本款式虽然是西装裤,但面料上采用有质感、亚光感的旧式粗纹毛呢料,增加人物年代感;衬衫面料采用粗纹纹理的丝麻色织面料,在工艺上加以水洗、染色、做旧等处理,厚度适中(见图2)。这些面料在舞台灯光下,其质感不反光,有起伏的肌理感,在视觉上有回味,增加了服装“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3 细节设计加强写实性与艺术性的表达
舞台服装服装的细节设计同样重要,对每一个人物的着装都要有很细致的考虑和设计,当演员融入舞台背景、灯光之中,每一款服装的细节诠释都要让观众的视觉感舒服,并增加艺术表现力。
笔者在每一部剧目的服装设计中都追求至真至美。在《红色》的服装设计中,服装的每个细节点的设计都要用心,设计点细小到一个扣子的位置、一件衬衫袖口的造型,实现细节表达的准确。如罗斯柯的西裤裤口的翻边宽度尺寸的推敲,太宽太窄都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裤子不要熨烫出西裤的裤线。在为演员服装定制的过程中,是需要进行选料、工艺制作等各个细节的把握,如罗斯柯上身衬衫不能有正装衬衫的感觉,否则穿起来像公司职员而不是拿着刷子在画布上用生命绘画的艺术家,衬衫一定要带些褶皱,领子可以有些卷边起翘;在服装的制作工艺上要求工艺师在进行绗缝时加入线迹起伏的处理手法,来丰富服装的细节;罗斯柯和他助理的鞋,采用质感粗糙的皮质(见图3),不能有亮的光泽,鞋底的样式及厚度也要恰到好处。
舞台人物的整体着装每个细节都是有设计点的。这些细节风格的把握增加了服装的艺术性。
4 服装色调运用增加艺术感染力
舞台服装设计中,服装色彩的设计直接影响演员和观众的心情,影响整体舞台的艺术效果。话剧服装的色彩运用较舞蹈、歌剧、戏曲更不易发挥。需要注意的是,剧中人物服装色调要与舞台环境色调及舞台灯光色调有机的结合,服装色调与舞台背景色调靠得太近,会让人视觉疲劳,影响观者对剧情的感受及表演的欣赏。
在《红色》剧中,整个舞台色调为深冷灰色调,舞台中间有一个不断播放幻灯片的放大画布,两个角色置身其中。为了突出画布上放映幻灯片的色调,营造其艺术氛围,人物服装色彩不能出现鲜艳的纯色系,以免打破整个舞台的和谐色调。所以,人物服装也采用灰色调,但比背景的灰色调偏暖、偏浅,但又不会被背景融掉(见图4)。在剧情的最后一幕,场中整个画布被红色慢慢浸染,此时罗斯柯穿着微微发灰色的乳白色上衣,与后面画布的红色相衬(见图5),既突出了红色主题,同时又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很好地辅助演员表演,提升了艺术感染力。
5 服装与表演的配合
在剧情的编排中,导演为了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会有一些特殊动作及表演编排的设计,服装设计要进行特殊设计和定制,充分表达导演的想法,配合演员准确表达导演意图。
在《红色》剧中,坎在与罗斯柯对话碰撞中,导演要求坎把手中有质感的颜料抹在胸前的衣服上,在这个环节上,服装前胸部位不能太复杂,要留给演员完成动作表演的空间。笔者设计了一件套头的翻毛边的针织衫,色调为暖灰色,质地为棉质的,不能太厚重。当那一抹红色染在胸前时,像在衣服上创作了一幅画作,灰色的画底,夺目、有质感的大红色,给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变化(见图6)。此环节的设计增加了整部剧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 结语
《红色》演出非常成功,很多观者被这部剧的艺术魅力所感染。而剧中人物的服装的写实性与艺术性的表达,也是恰到好处地丰富了整剧的舞台艺术效果。可见,在进行舞台服装创作中,既要注重服装的写实性表达,又要增加服装的艺术性感染力。
(编辑 杜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