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西藏”是当前推动西藏进一步发展的新口号,注重西藏农牧区文化结构的格局,让公共文化服务能够真正惠及于民,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本文首先浅谈了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并根据当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西藏 农牧区 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建设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表现,分析当前建设过程中的部分内容和一些问题,能够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而促进西藏农牧区人民文化生活的高水平发展。
一、建设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措施和成效
1.文化资源的投入逐渐加大。近几年,我区一共投入了15634万元,让整个西藏地区的所有县乡都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图书馆、运动场、文化馆等,建设点总共达到了178个,月占整体的23%。另外,我区还加快了“文化资源共享”建设的步伐,力求在未来的两年内建设完成。
2.注重区内的电视广播事业和文化出版事业。
2.1电视广播覆盖率得到提高。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西藏地区已基本实现了“电视户户通”,正在向农牧区进一步扩大无线电视广播的覆盖范围,并提高区域内的电视传输质量,目前已经形成了无线和有线等多种电视广播手段。截止2014年底,西藏地区的电视广播覆盖率以达到了95.6%。
2.2注重藏区内的文化出版事业。具有西藏地区特色的文化刊物已成为向藏区人们宣传文化知识的主要媒介,更多的出版商意识到藏区这块文化经济瑰宝。据笔者调查分析发现,截止2014年底,西藏文化出版社一共出版报纸150636千印张、各类型杂质256.36万册,图书更是高达6342万册。
3.不断巩固基础社会文化生活,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近几年,西藏地区的基础社会文化正在不断被国家政府加固,各方面的文化设施已逐渐落实到位。另外,国家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具有西藏文化特色的图书馆、体育馆、学书馆和老年活动中心,大范围开展文化设施建设活动。
二、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公共文化基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经过笔者分析过去几年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料发现,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仍有一些工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施质量问题。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设备或设施较为陈旧或简陋,质量不过关;另外,还有一部地方的基础文化设备或设施比较缺乏,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2.建设任务繁重。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建设,但如今的建设任务依旧繁重。一方面就是在一个地区所投入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难以与当地的经济环境所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经常受到经费的制约,甚至是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就是城市、县级和乡村之间的建设发展不均衡,农牧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更是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3.供给矛盾。地区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与地方人民所需的公共文化服务出现矛盾。相应的文化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各个服务环节的运转模式和体系还需要得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服务意识还需要得到加强。
三、强化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1.完善基础建设,优化城乡范围内的服务网络。遵循“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和基本性”的原则,坚持政府部门的各项方针,将财政投入为最佳保障,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性发展,从而来满足更多基础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最终搭建出一个完善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将区域内的所有人员都纳为服务对象。另外,还应该整合多方文化服务建设资源,来建设更加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协调多个工作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多做工作。
2.树立文化服务观念,针对农牧区特点开展文化服务工作。
2.1让更多的文化资源向农牧区倾斜。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改善西藏农牧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高农牧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条件,逐渐改善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不平衡的问题,进而促进农牧区的文化发展。
2.2开展具有“农牧区”特色的文化服务工作。西藏农牧区随着经济的提高,人们逐渐奔向了小康,物质需求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改善,当物质脱贫之后就必须开展“精神”脱贫工作。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一部分农牧区人们已不在满足听和看了,他们更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希望将当地的文化保留下来和使用起来。因此,农牧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根据农牧区的生活水平、人均文化状况来开展工作,让广大的农牧民感受到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中练习,在练习中成长”。
2.3建设并讲话西藏农牧区的文化舆论阵地。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設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使用科学文化来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来鼓舞人、将西藏的民族特色文化能够融入到当中,引领农牧区的文化发展趋势,促进当地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四、结语
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文化、民生和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农牧民意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不仅能够起到民生服务的效果,还能够起到文化扫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爱东.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产品均等化视角下西藏农牧区反贫困的财政政策研究[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46-52+62+139.
[2]多庆. 关于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54-58.
[3]李子. 文化强区视阈下西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路径选择[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104-108.
[4]肖志杨,王文令. 西藏农牧区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J]. 北京农业,2015,12:301.
[5]李子.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以西藏自治区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6:132-135.
作者简介:马鸿譞(1982—),女,汉族,陕西安康人,讲师,学位(专业):博士,研究方向:财政学、公共经济与管理、民族经济。
关键词:西藏 农牧区 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建设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表现,分析当前建设过程中的部分内容和一些问题,能够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而促进西藏农牧区人民文化生活的高水平发展。
一、建设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措施和成效
1.文化资源的投入逐渐加大。近几年,我区一共投入了15634万元,让整个西藏地区的所有县乡都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图书馆、运动场、文化馆等,建设点总共达到了178个,月占整体的23%。另外,我区还加快了“文化资源共享”建设的步伐,力求在未来的两年内建设完成。
2.注重区内的电视广播事业和文化出版事业。
2.1电视广播覆盖率得到提高。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西藏地区已基本实现了“电视户户通”,正在向农牧区进一步扩大无线电视广播的覆盖范围,并提高区域内的电视传输质量,目前已经形成了无线和有线等多种电视广播手段。截止2014年底,西藏地区的电视广播覆盖率以达到了95.6%。
2.2注重藏区内的文化出版事业。具有西藏地区特色的文化刊物已成为向藏区人们宣传文化知识的主要媒介,更多的出版商意识到藏区这块文化经济瑰宝。据笔者调查分析发现,截止2014年底,西藏文化出版社一共出版报纸150636千印张、各类型杂质256.36万册,图书更是高达6342万册。
3.不断巩固基础社会文化生活,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近几年,西藏地区的基础社会文化正在不断被国家政府加固,各方面的文化设施已逐渐落实到位。另外,国家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具有西藏文化特色的图书馆、体育馆、学书馆和老年活动中心,大范围开展文化设施建设活动。
二、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公共文化基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经过笔者分析过去几年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料发现,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仍有一些工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施质量问题。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设备或设施较为陈旧或简陋,质量不过关;另外,还有一部地方的基础文化设备或设施比较缺乏,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2.建设任务繁重。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建设,但如今的建设任务依旧繁重。一方面就是在一个地区所投入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难以与当地的经济环境所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经常受到经费的制约,甚至是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就是城市、县级和乡村之间的建设发展不均衡,农牧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更是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3.供给矛盾。地区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与地方人民所需的公共文化服务出现矛盾。相应的文化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各个服务环节的运转模式和体系还需要得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服务意识还需要得到加强。
三、强化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1.完善基础建设,优化城乡范围内的服务网络。遵循“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和基本性”的原则,坚持政府部门的各项方针,将财政投入为最佳保障,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性发展,从而来满足更多基础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最终搭建出一个完善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将区域内的所有人员都纳为服务对象。另外,还应该整合多方文化服务建设资源,来建设更加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协调多个工作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多做工作。
2.树立文化服务观念,针对农牧区特点开展文化服务工作。
2.1让更多的文化资源向农牧区倾斜。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改善西藏农牧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高农牧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条件,逐渐改善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不平衡的问题,进而促进农牧区的文化发展。
2.2开展具有“农牧区”特色的文化服务工作。西藏农牧区随着经济的提高,人们逐渐奔向了小康,物质需求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改善,当物质脱贫之后就必须开展“精神”脱贫工作。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一部分农牧区人们已不在满足听和看了,他们更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希望将当地的文化保留下来和使用起来。因此,农牧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根据农牧区的生活水平、人均文化状况来开展工作,让广大的农牧民感受到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中练习,在练习中成长”。
2.3建设并讲话西藏农牧区的文化舆论阵地。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設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使用科学文化来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来鼓舞人、将西藏的民族特色文化能够融入到当中,引领农牧区的文化发展趋势,促进当地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四、结语
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文化、民生和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农牧民意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不仅能够起到民生服务的效果,还能够起到文化扫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爱东.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产品均等化视角下西藏农牧区反贫困的财政政策研究[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46-52+62+139.
[2]多庆. 关于西藏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54-58.
[3]李子. 文化强区视阈下西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路径选择[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104-108.
[4]肖志杨,王文令. 西藏农牧区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J]. 北京农业,2015,12:301.
[5]李子.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以西藏自治区为例[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6:132-135.
作者简介:马鸿譞(1982—),女,汉族,陕西安康人,讲师,学位(专业):博士,研究方向:财政学、公共经济与管理、民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