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6月初,我在“第一时间”购得北京市社科院推出的《中国古今官德丛书》,洋洋洒洒百万字,包括《史说官德》、《大道官德》、《为官史鉴》和《申论官德》四大卷。可是我真正静下心来浏览,却是“双节”长假时间。实话实说,书中的许多历史故事并不陌生,但是把这些历史典故串起来思考却是首次;上升到“从政史鉴”的高度去研究更是第一次。老市委书记刘淇同志高度评价这“四部”著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古今官德进行了深入研究,思想教育性强、可读性强,内容充实,可作为全市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材料”。并语重心长地推荐,“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抽出时间来看一看这套丛书,对于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浩然正气,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一定会大有裨益”。诚然如是。如何把这套丛书中的精华印记在脑海里并上升为理性认识,需要读书人“分析综合”的提炼功夫。令人高兴的是这套丛书有一篇提纲挈领准确精当的《导言》——出于北京市社科院院长谭维克和他战友们的手笔。“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尽理性,以究万物之宣者也”。当我拜读完这部丛书伏案凝思时,脑海里赫然浮出“厚重·深刻·精彩·振奋”的八个大字。沿着这个评语思索开去,对“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官德”的提问,也就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
读史可以知兴替。“鉴往知来,古为今用”是这部书稿
鲜明的特色
《史说官德》清晰地展示出中国官德演进的历史进程,最精彩的地方在于文献完整、全面,立论持之有故。既凸现出历史脉络,又展示出中国传统官德一脉相承的内涵。从行文可以看出,作者有雄厚的文献功底,又有广阔的历史视野,因而对于官德历史脚步的描述显得扎实可信。是一部颇具学术分量的力作。厚重!——北大王博教授如是说。
历朝历代都强调官德,然而对于为官之道的论述,藏于卷帙浩繁的典籍文献中。系统阐释官德要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细细查找,阅读量之大可想而知。《导言》指出:由于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读者大凡看到“某说”,似乎总觉得是编故事。戏说可能是浪漫故事,史说大概就是历史故事了。故事当然可以编造出来,可以娱乐,却不是知识。为此,特提醒读者,本书之史说,乃从文献学的角度,给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德思想发展的文献地图,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文献相对完整、全面,是一部文献资料翔实的“正说”。也可以说,这套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德思想的微型工具书。所谓“工具书”,系指“撰写”急就篇的读者,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从中找到自己在这一主题上适合引用的名言佳句,并能找到较好的文献版本和白话文解读;对于力图恶补官德思想历史常识的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准确信息;想要深入研究官德思想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第一手文献资料。当然,“正说”并不妨碍作者用优雅轻快的文字,解读严肃拗口的典籍文献。相信读者在掩卷后,能够感到这部巨著是学术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结合。
“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部书稿正是从“官德”的演变过程,为后人驶向“正大光明”的彼岸,起到了摆渡的作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道官德”系指为官者
最高的思想境界
《大道官德》是对“官德”进行“论”的研究。儒、释、道、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支柱。作者以儒家民为本、忠孝为本的官德思想;法家法本位、法为贵的官德宗旨;道家自然为本、道法自然的官德理念;释家因果轮回观、万念皆空的官德影响等方面,系统阐释中国官德的思想基础。最能打动读者心灵的是作家穿越历史与现实之间,运用典籍而不食古不化,关注现实而不妄言戏说。加之语言活泼,笔触轻快,作为学术著作,兼有思想性与可读性,难能可贵。深刻!——王博教授如是说。
作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道”被赋予深刻明晰又丰富多彩的内涵。《大道官德》之“道”,从天道与人道层面来探讨官德。所谓“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形,人由道而行”,即“天、地、人、物”皆由道而生。儒家论道,多注重“人道”、人伦之道;老子论道,更注重“天道”、自然之道。《大道官德》之道,多涉及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念、政治主张、道德范畴等。今之论官德,可以借鉴“儒释道法”的思想,多由士大夫阶层提出。古代多有“养士”的风气,也称为“食客”或“门客”,从宗旨上来看与今天的“智囊团”无大的区别。只是今天的知识更值钱,智囊人物更受到重视。
《导言》中指出,尽管“儒释道法”对于中国的历史、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不均衡的,诸如“儒家修身、佛家修心、道家养性、法家尚法”,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是“儒释道法”的合力所成,是在特定的政治氛围和宗法体系中运作的。愚以为这样的分析结论对今日之我们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为官史鉴》是一面鉴往知来的镜子。良心是“居住在你心中的神”
《为官史鉴》运用大量的历史案例,对清官、贪官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与探讨。案例丰富,选材到位。其中将贪官分为巨蠹、权奸、酷吏尤其让人耳目一新。当今之日,谈及贪官者,多讲贪墨。将权奸酷吏放入贪官之列,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想来不无道理,贪墨者为贪,弄权、嗜血何尝不是贪。贪墨、弄权、嗜血,根子都是任欲望横流。一个贪字,将各种无良官吏圈入其中。精彩!——王博教授如是说。
《导言》站在历史的高度,揆数中国的官员,借用老百姓的感悟,喜欢用“好官”、“坏官”、“清官”、“贪官”、“庸官”、“昏官”描述之。老百姓喜欢的“好官”,在历史文献中多被称谓“循吏”、“良吏”、“廉吏”等。值得一提的是“循吏”之称谓,最早出现在《史记》中,意谓遵理守法的官吏,即“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简言之,“好官”、“坏官”,衡量的标准不过“良心”二字。凭着良心为官,好官也;昧着良心为官,坏官也。“良心”者何?乃“内心对善恶是非的正确认识”,借助西方学者的话说就是“居住在你心中的神”! 《导言》对《为官史鉴》鸿篇巨制中没有选择“昏”、“庸”之官之由作了解释,即“资质平平与为官之德关系不太直接”。笔者不以为然,愚以为“不选”倒是一种遗憾。“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脏”,是很容易识别。反之,当下由于遴选官员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尚嫌不到位,按图索骥的结果多有“癞蛤蟆”占位充数,卖官鬻爵时有发生亦不乏其例,致使“昏官”、“庸官”尸位素餐,“以其昏昏”又怎能“使人昭昭”,势必影响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昏庸之官误大事者不胜枚举,因之,既然是“从政史鉴”,当然应为之列传,意在警示后人也。
《申论官德》是这套丛书的重点。“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惟一宗旨
《申论官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立足于当代,以共产党人的现代视角,梳理新型官德的发轫与演进过程。系统阐释了当代官德的基本要素和本质与特征,提出了塑造新型官德的路径与方法。读后让人眼前一亮,相信这一理想化的官德能够被逐步实行。为官有德,为政守法,中国的发展将步入坦途。振奋!——王博教授如是说。
“申论”者,申述论证之谓也。如果说前三部《史说官德》、《大道官德》和《为官史鉴》是“思古”的话,《申论官德》则是“今用”。
《导言》用极其通俗简练的概括,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打天下,建立新中国”时期的奋斗宗旨。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邓小平同志也坦诚地说过,“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可见,两位伟人有共同的信仰——旧世界的代表是官僚体制。想做官,对共产党人来说,就意味着没有彻底革命的思想。《导言》与时俱进地指出,共产党人“坐天下,建设新中国”时期,“作为执政党,持有国家的公权力,做官不可避免”。“作为执政党,今天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强调官德”。然而,共产党人的“官念”与旧制度的“官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惟一宗旨!
依法治国是执政党的行动准则。这就要求共产党的干部必须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刘少奇同志70多年前著述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范本,至今读起来还是那样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胡锦涛同志告诫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坚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习近平同志曾经撰文《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提出,“共产党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政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这些论述的核心问题,或者说,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就是——为人民服务!舍此无他。把“为人民服务”印记在心田,付诸行动,我们将打破吴晗先生视为“铁律”的历史现象——“贪污这一现象,假如我们肯细心翻读过去每一朝代的历史,不禁令人痛心地发现‘无代无之’,竟是与史同寿”。吴晗先生留下一句箴言:“内政不修而无敌国外患者恒亡。”
首善之区倡导的“北京精神”日益深入民心,其中“厚德载物”之关键还是要强调“官德”。刘淇同志说得十分清楚,“最重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官德修养,兢兢业业,执政为民。历史和实践证明,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
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重视反腐倡廉。当下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反腐倡廉如何深化”?信心主要源于我们党旗帜鲜明的反腐立场和行动。古人云“尔惟风,下民惟草”。草是因风而起伏左右的,民众则受领导人的言行影响。这套丛书其核心内容就是借鉴古人的“为政以德”、“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让清风吹拂我们生存的这块净土”。“治国先治吏”、“治党先治‘官’”,只要官吏们都能“吾日三省吾身”,加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修养,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八荣八耻”荣辱观落到实处,“潮平风正扬帆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
读史可以知兴替。“鉴往知来,古为今用”是这部书稿
鲜明的特色
《史说官德》清晰地展示出中国官德演进的历史进程,最精彩的地方在于文献完整、全面,立论持之有故。既凸现出历史脉络,又展示出中国传统官德一脉相承的内涵。从行文可以看出,作者有雄厚的文献功底,又有广阔的历史视野,因而对于官德历史脚步的描述显得扎实可信。是一部颇具学术分量的力作。厚重!——北大王博教授如是说。
历朝历代都强调官德,然而对于为官之道的论述,藏于卷帙浩繁的典籍文献中。系统阐释官德要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细细查找,阅读量之大可想而知。《导言》指出:由于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读者大凡看到“某说”,似乎总觉得是编故事。戏说可能是浪漫故事,史说大概就是历史故事了。故事当然可以编造出来,可以娱乐,却不是知识。为此,特提醒读者,本书之史说,乃从文献学的角度,给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德思想发展的文献地图,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文献相对完整、全面,是一部文献资料翔实的“正说”。也可以说,这套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德思想的微型工具书。所谓“工具书”,系指“撰写”急就篇的读者,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从中找到自己在这一主题上适合引用的名言佳句,并能找到较好的文献版本和白话文解读;对于力图恶补官德思想历史常识的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准确信息;想要深入研究官德思想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第一手文献资料。当然,“正说”并不妨碍作者用优雅轻快的文字,解读严肃拗口的典籍文献。相信读者在掩卷后,能够感到这部巨著是学术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结合。
“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部书稿正是从“官德”的演变过程,为后人驶向“正大光明”的彼岸,起到了摆渡的作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道官德”系指为官者
最高的思想境界
《大道官德》是对“官德”进行“论”的研究。儒、释、道、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支柱。作者以儒家民为本、忠孝为本的官德思想;法家法本位、法为贵的官德宗旨;道家自然为本、道法自然的官德理念;释家因果轮回观、万念皆空的官德影响等方面,系统阐释中国官德的思想基础。最能打动读者心灵的是作家穿越历史与现实之间,运用典籍而不食古不化,关注现实而不妄言戏说。加之语言活泼,笔触轻快,作为学术著作,兼有思想性与可读性,难能可贵。深刻!——王博教授如是说。
作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道”被赋予深刻明晰又丰富多彩的内涵。《大道官德》之“道”,从天道与人道层面来探讨官德。所谓“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形,人由道而行”,即“天、地、人、物”皆由道而生。儒家论道,多注重“人道”、人伦之道;老子论道,更注重“天道”、自然之道。《大道官德》之道,多涉及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念、政治主张、道德范畴等。今之论官德,可以借鉴“儒释道法”的思想,多由士大夫阶层提出。古代多有“养士”的风气,也称为“食客”或“门客”,从宗旨上来看与今天的“智囊团”无大的区别。只是今天的知识更值钱,智囊人物更受到重视。
《导言》中指出,尽管“儒释道法”对于中国的历史、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不均衡的,诸如“儒家修身、佛家修心、道家养性、法家尚法”,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是“儒释道法”的合力所成,是在特定的政治氛围和宗法体系中运作的。愚以为这样的分析结论对今日之我们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为官史鉴》是一面鉴往知来的镜子。良心是“居住在你心中的神”
《为官史鉴》运用大量的历史案例,对清官、贪官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与探讨。案例丰富,选材到位。其中将贪官分为巨蠹、权奸、酷吏尤其让人耳目一新。当今之日,谈及贪官者,多讲贪墨。将权奸酷吏放入贪官之列,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想来不无道理,贪墨者为贪,弄权、嗜血何尝不是贪。贪墨、弄权、嗜血,根子都是任欲望横流。一个贪字,将各种无良官吏圈入其中。精彩!——王博教授如是说。
《导言》站在历史的高度,揆数中国的官员,借用老百姓的感悟,喜欢用“好官”、“坏官”、“清官”、“贪官”、“庸官”、“昏官”描述之。老百姓喜欢的“好官”,在历史文献中多被称谓“循吏”、“良吏”、“廉吏”等。值得一提的是“循吏”之称谓,最早出现在《史记》中,意谓遵理守法的官吏,即“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简言之,“好官”、“坏官”,衡量的标准不过“良心”二字。凭着良心为官,好官也;昧着良心为官,坏官也。“良心”者何?乃“内心对善恶是非的正确认识”,借助西方学者的话说就是“居住在你心中的神”! 《导言》对《为官史鉴》鸿篇巨制中没有选择“昏”、“庸”之官之由作了解释,即“资质平平与为官之德关系不太直接”。笔者不以为然,愚以为“不选”倒是一种遗憾。“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脏”,是很容易识别。反之,当下由于遴选官员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尚嫌不到位,按图索骥的结果多有“癞蛤蟆”占位充数,卖官鬻爵时有发生亦不乏其例,致使“昏官”、“庸官”尸位素餐,“以其昏昏”又怎能“使人昭昭”,势必影响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昏庸之官误大事者不胜枚举,因之,既然是“从政史鉴”,当然应为之列传,意在警示后人也。
《申论官德》是这套丛书的重点。“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惟一宗旨
《申论官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立足于当代,以共产党人的现代视角,梳理新型官德的发轫与演进过程。系统阐释了当代官德的基本要素和本质与特征,提出了塑造新型官德的路径与方法。读后让人眼前一亮,相信这一理想化的官德能够被逐步实行。为官有德,为政守法,中国的发展将步入坦途。振奋!——王博教授如是说。
“申论”者,申述论证之谓也。如果说前三部《史说官德》、《大道官德》和《为官史鉴》是“思古”的话,《申论官德》则是“今用”。
《导言》用极其通俗简练的概括,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打天下,建立新中国”时期的奋斗宗旨。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邓小平同志也坦诚地说过,“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可见,两位伟人有共同的信仰——旧世界的代表是官僚体制。想做官,对共产党人来说,就意味着没有彻底革命的思想。《导言》与时俱进地指出,共产党人“坐天下,建设新中国”时期,“作为执政党,持有国家的公权力,做官不可避免”。“作为执政党,今天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强调官德”。然而,共产党人的“官念”与旧制度的“官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惟一宗旨!
依法治国是执政党的行动准则。这就要求共产党的干部必须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刘少奇同志70多年前著述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范本,至今读起来还是那样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胡锦涛同志告诫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坚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习近平同志曾经撰文《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提出,“共产党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政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这些论述的核心问题,或者说,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就是——为人民服务!舍此无他。把“为人民服务”印记在心田,付诸行动,我们将打破吴晗先生视为“铁律”的历史现象——“贪污这一现象,假如我们肯细心翻读过去每一朝代的历史,不禁令人痛心地发现‘无代无之’,竟是与史同寿”。吴晗先生留下一句箴言:“内政不修而无敌国外患者恒亡。”
首善之区倡导的“北京精神”日益深入民心,其中“厚德载物”之关键还是要强调“官德”。刘淇同志说得十分清楚,“最重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官德修养,兢兢业业,执政为民。历史和实践证明,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
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重视反腐倡廉。当下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反腐倡廉如何深化”?信心主要源于我们党旗帜鲜明的反腐立场和行动。古人云“尔惟风,下民惟草”。草是因风而起伏左右的,民众则受领导人的言行影响。这套丛书其核心内容就是借鉴古人的“为政以德”、“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让清风吹拂我们生存的这块净土”。“治国先治吏”、“治党先治‘官’”,只要官吏们都能“吾日三省吾身”,加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修养,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八荣八耻”荣辱观落到实处,“潮平风正扬帆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