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亲情大迁徙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riend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使许多人因工作、参军、上学而远走他乡,每逢春节这个中国人团圆的节日,在外工作学习的人都要尽可能地回家与亲人团聚。于是春节前后大量的人口奔波于旅途上,春节期间的交通问题成了广大民众和各级政府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要把这么多的旅客运送到他们的家里去过春节”
  检索《人民日报》数据库,第一次出现“春节客运”字样是1953年2月8日,农历腊月廿五,这一天报纸在“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布通知,保证春节铁路装卸工作;铁道部指示各局做好春节客运”的标题下刊登了两条新华社2月7日播发的消息。
  消息说:“今年春节旅客将比去年同期增加100万人,为了解决春节期间人多车少的问题,铁道部指示各局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客车,把现有备用客车全部投入春节运输。不足的客车用棚车代替,加开短途列车,按普通票价八折计费。”
  1954年春节期间,问题又严重了一些,1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做好春节期间铁路客运工作》短评,说春节是“一个客运高潮”,并第一次说这已“成为当前铁路运输工作中一个重要任务”。
  1955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只刊登了一条有关春节客运的消息:“北京、上海等铁路管理局旅客、车务、机务、车辆等部门成立了春节旅客运输委员会。
  1957年初,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已经成了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了。《人民日报》破天荒第一次为此发表了一篇社论,题为《春节期间的交通问题》:根据近几年的资料统计,春节前后的一个月,全国铁路的旅客比平常增加30%……要把这么多的旅客,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运送到他们的家里去过春节,节后再把他们运回工作岗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社论还想了四种办法,来减轻运输压力。第一,春节期间能不回家的,最好不回家;第二,各单位把春节期间旅客的启程日期尽量要错开;第三,买到车票、船票的,要体谅春节旅客运输中的困难,忍受旅途中的若干不便;最后,希望各地机关、企业、部队和学校调出一部分汽车来参加春节旅客运输。
  从前奏到“潮流”
  “大跃进”的1958年,《人民日报》没有春节客运的报道,但在春节前发一篇社论《打破常规过春节》,劝大家不要回家过春节。1959年1月11日,农历腊月初三,《人民日报》又发了一篇谈春节客运的社论《对春节回家旅客的几点希望》。几点希望与1957年社论差不多:一是“凡一定想回家过节的人最好早走或晚走,不要都集中在节前的那几天里。把走的日期错开来,凡是路程比较短、步行一天可以到达的,最好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有自行车的尽可能骑自行车,不要去搭坐火车、汽车和轮船。”二是“大家都来维持春节旅客运输的秩序,保证春节运输的安全。”三是“几千万人回家过节,有的从城市回到农村,有的从内地回到沿海,有的下放到农村回到城里来,这是一次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最广泛的交流。每一个回家过节的人最好都能利用这个机会做两件事: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宣传。”
  “文革”结束,《人民日报》又开始增加与春节旅客运输有关的报道了。
  1977年2月11日刊登的新华社长篇消息:“兰州铁路局许多干部和铁道兵某部干部战士,春节期间一起深入到列车员公寓,乘务员食堂,和工人们同学习、同批判、同劳动……子弟兵和职工们满怀豪情地说:全国要大治,铁路必须大治;工农业要大上,铁路必须先行。”
  1979年1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新华社消息称春节期间有1亿人次乘火车。
  1980年1月11日《人民日报》转发《人民铁道》报道:“为了做好春节运输工作,铁道部决定全路在春运期间增开临时长途客车24对。
  “春运”二字1981年3月10日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标题上。从此,“春运”成了中国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繁的一个关键词。
  无法阻挡的迁徙动力
  1983年1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消息说:“据分析,1983年春节客运将达一亿二千四百多万人次。按照中央政府的部署,从1983年起,春运成为“全国性、大交通春运”,春节旅客运输工作由各省、市、自治区协助铁路,变为铁路、道路、水路、航空分工协作,全社会支持。”从这一年开始,春运不再是铁路包揽天下,而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加入了春运的大军。
  1988年1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国务院关于加强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1988年12月4日《人民日报》的一条消息标题为《我国每天有70万人站着乘火车》,其中说:“今年从春运到暑期,主要干线的特、直快旅客列车超员率都在40%以上,个别车次有时竟高达100%以上。”
  1991年春运结束时,《人民日报》分别报道了铁路、公路和水路的春运总的情况,春运人次总数为8.5亿以上,这时全国春运的公路客流呈猛增的趋势。
  1994年春运期间,《人民日报》2月13日报道说,“春运期间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几股大军交织一起,聚快散慢,高峰期相对集中。”“铁道部门预测,今年春运60天时间里,将迎送2.1亿旅客。它说明在这短短的几十天里,全国每五个人中将有一位旅行在铁路线上。”
  1995年3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本报记者江世杰的长篇通讯《为了两千万民工有序流动》。
  文章说,距离今年春节还有76天的1994年11月25日,在北京中南海第一会议室,国务院部署1995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会议,紧张地开了一整天……
  急剧暴涨的民工潮,不仅给铁路也给全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铁路受累,旅客受罪"的"春运"现状,再不能年复一年地继续下去了。”
  惊心动魄
  进入21世纪,春运人次继续猛增。
  2002年春运结束时的3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铁路部门共发送旅客1.28亿人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一年。2003年春运全国共发送旅客18亿多人次。春运结束时,《人民日报》的消息说,春运“公路当主力”。
  2004年全国春运运送旅客18亿多人次。春运开始时,《人民日报》记者从民航总局获悉:“春运期间,预计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达到1260万人,约比上年增长12.5%。”这是首次报道春运民航旅客上千万。
  200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消息说,这一年春运由于元旦和春节相隔较近,学生、民工、探亲流将形成叠加。特别是高峰期间,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将达到20.42亿人次。
  2007春运结束时,人民日报以“今年春运圆满落幕客流量年年飙升"陆海空"路路有序”为题,刊登了几条拼在一起的消息。报道全国春运人数达22.545亿人次。
  这一年,离《人民日报》发表《春节期间的交通问题》社论已整整50年,2007年的春运人次是50前的72.7倍。走公路的人数大增,铁路运输能力是1957年的5.2倍。
  2008年,正值春运高峰,我国东南和西南,尤其是湖南、贵州、广西、江西等省、自治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大雪和冰冻,京广、京九、湘赣、湘黔等铁路干线大量列车延误或停驶;京珠高速公路成了停车场。
  受影响最严重的广州火车站有上百万旅客不能上车,整个车站广场都是黑压压的人群。2008年2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1.786亿人次,相当于每天搬走一座特大城市。
  面对如此巨大的人流,谁也想不出妙招儿,中央和地方政府还是沿用50年前在《春节期间的交通问题》中提出的老办法:春节期间能不回家的,最好不回家。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说:到2020年春运紧张状况将不复存在,届时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全面建成,加上其他交通行业的同步发展,春运旅客都可以像平时一样顺利回家过年。
其他文献
The study includes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vaporation performance of T-type vaporizer,mainly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
学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专题2006年10月3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期间有长达8个月的过渡期。在过渡期,一方面,有关方面要制定相关配套办法,如
12月22日,大唐鲁北生态电厂2×330 MW热电联产项目2号机组顺利通过168 h满负荷连续运行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首座2×330 MW生态电厂经过4年的建设顺利竣工投产。该厂采用
几年前,休斯敦机场的高管们碰到一个棘手的客户关系问题:乘客不断投诉,抱怨取行李的等待时间太长。高管们为此增加人手处理这一问题。这个办法不错:平均等候的时间降至8分钟,
今年4月,我到大连办事,和我一起吃早餐的《东北之窗》主编张嘉树把他们新编的“大连机场通航40周年专刊”递给我。独特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便迫不及待地翻看里面
春运抢火车票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春节的又一大特色活动。而每次抢票的时候又好像是一场没有剧本的电视剧,一开始兴奋的尝试最后都失落而归…… Spring Festival rush to gra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正当我们在为地球的温室效应而苦恼的时候,科学界却有一个全新的观念:抵达地球的阳光在近几十年间变弱了,也就是说, Read the text below to ans
专门法庭回应了现代社会分工精细化和复杂化对审判组织的制度需求,在制度价值上适应了当今法律专业化和法院现代化趋势的要求。但在实践中,一些专门法庭存在法律依据缺失、内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位老者在穿越马路时,突然晕倒,生命垂危。救护车迅速赶来,将老人送入附近一家医院抢救。期间,老人断断续续地清醒了几次,每次醒过来,都不住地呼唤儿子
2006年12月1日上午,庄严肃穆的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国徽高悬,灯火辉煌,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在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0:30,新制定的《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