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采用一系列直观、生动、变化、新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以下我就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钻研教材,善于设疑,引导学生思维
  启发性的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启发性的教学不是无目的地激发学习动机,引发兴趣,而是应在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处设疑。“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能够提出对于理解教材,掌握规律,引导思维的关键问题是教师教学成功的体现。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理解教材的关键处,还要熟悉不同的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最易“卡壳”的地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促使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针对教材特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操作,是促使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求出一个长方形纸板的面积,然后问:“如果求更大的长方形面积,用这种方法行吗?”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后思考:每个图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很快可以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正方形。再通过直观演示和共同讨论,又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很快就掌握了心知识,从而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教学“计算圆锥的体积”时,可选一堆圆锥形的沙滩,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先引导学生想出计算圆锥的体积必须先知道底面积和高,底面积是量不出来的,只有量出它的底面积周长,由周长求半径,再求底面积。高又是怎样量得?又要应用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可见学生的每一次动手操作联系,从中得到的知识不止一项。总之,实际操作练习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从而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联系新旧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旧知识为前提。我每教一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旧知识,并充分利用它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我先复习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到: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从中得到发展。
  四、多让学生比较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思维能力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三角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时,教师先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说出它的特征和面积计算公式后,然后把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变成直角,问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把长方形的長缩短到与宽一样长时,又成什么图形?(正方形)把正方形的其中一遍缩短会变成什么图形?(梯形)梯形上底变为零时又成什么图形?(三角形)通过这样演变,使学生理解以上几种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提高了思维能力。
  五、激励学生之一问难,勤于思维
  目前还有许多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题,因素很多。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怎样端正教学思想,谋求建立一种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一句话,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敢于提问题的环境,要在教学中抓住有力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自觉地提问题,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善于思维的习惯。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加工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使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譬如,在阅读学习一些诗歌、散文时,只有真正把握好其韵律,感知情境,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最大限度地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理所当然的,我想从以下途径和方法谈谈我对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几点看法:  一、在朗读与默读中培养语感  古人
期刊
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  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
期刊
我怀着期待,带着学习的心态参加了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能有此荣幸走进大师的课堂去领悟和体会,我无比的珍惜。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到了刘松校长、闫勤校长、黄爱华老师、贲友林老师、强震球老师等名师的风采,受益匪浅。最令人折服的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心与心的真诚交流,无不令我时而安静倾听,时而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名师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凝练有效的提问
期刊
有一首歌曲最为动听,那就是奉献;有一种人生最为平凡,那就是教师。  人们都说,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是选择了清贫;选择了三尺讲台,就是选择了付出。我想说:“我选择,我无悔。”因为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为人师的艰辛和压力,更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美丽。  九七年我怀揣着一颗对教育憧憬的心来到的了家乡的乡镇中学,现实的反差一度让我心灰意冷:破败的教室,冬天冷风呼呼地从破窗户里灌入,手冻裂了 、脚冻得肿得一走
期刊
农村小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
期刊
从小学三年级起,到初中毕业,整整七年的时间,要说也真的不算太短,可学生作文中不会细腻描写的人依然很多,大多数学生对于人物的描写简约单薄,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而能够做到细腻地描写,恰恰體现了一个人的写作功底,更是作文中的亮点所在。下面我谈一谈常用的描写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几种描写手段齐上阵  单一的描写手段往往使人物显得呆板僵硬,缺乏立体感,综合运用几种描写手段,不仅可以充实文章的篇幅,还可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上)12.2一次函数的第四课时,主要内容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它贯穿我们整个中学数学函数的内容,后面学习的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都与待定系数法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一直学习的是已知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从数到形的过程;但利用待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2.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  3.能够调出预想的颜色,并用其画出一幅绘画作品。  二、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搭配。  三、教学难点  配出想要得间色。  四、教学具准备  水粉、水彩颜料、装水的杯子、调色盘、装饰用的水果、吸管、笔 。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六、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
期刊
一、拼一拼,拼音是关键  古人云: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起好高楼,必须要有稳固的基础,而识字最基本的便是我们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他就像大树的根茎,帮助大树从大地中汲取养分,从而维持大树的勃勃生机。掌握好《汉语拼音字母表》,对于拼读汉字是关键,也是识字的基本。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同学们便接触汉语拼音,识字教学也始终离不开汉语拼音。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抓基础,重拼读,让学生读准每一个音,每一个字
期刊
所谓“随文识字”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 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它包括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等多方面的掌握。其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可见随文识字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是一种教学策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力图体现的一种教学思想。接下来,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 一课为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