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州猫王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州这地方儿憋邪,家家不爱养猫。原因有二:一是怕猫脏,在屋里又屙又尿,吃了老鼠,三下五除二抿几下胡须,便钻人的被窝儿,无论大姑娘小媳妇,概钻勿论;二是怕猫叫春,发情期来了,叫声如恶鬼,耽误自家人睡觉不说,还影响了别人。后来又听说猫能传染狂犬病,更使陈州人不敢恭维。当然,这是后话。清末,陈州人大概是不懂得这些的。
  不养猫并不等于不用猫。耗子横行起来,就去租猫。租上一天两天,等消灭了耗子,又物归原主。有人租猫,就有人专养猫。城东关的贺老七,就专干这种营生。
  贺老七年近七旬,身板还算说得过去。年轻时候,他在县衙里当狱卒,专看死囚。由于活恶,竟没有娶下妻室。上了年纪,县衙里把他撵了出来。为了生计,他就当上了猫王。
  贺老七养了很多猫,加起来有一百多只。而且他多养山猫,说是山猫个儿大,出口凶狠,杀伤力强,一百多只山猫分开装在几个猫笼里,白天不让它们出来。有人租,需要提前打招呼,一天不喂,等猫们饿得齐哭乱叫了,便叫人把猫笼抬回家,放了十多只猫一起上阵,如饿虎出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能把耗子们杀得落花流水。猫吃饱了,就把掐死的老鼠叼出来,放在一堆。天明贺老七来索猫领赁钱,连死鼠一同拿走。回到家,把老鼠扒皮剔肉,放在一个暗房里,喂那些租赁不出去的猫。
  贺老七喂猫极为神秘,从不让人知道猫们是如何抢吃老鼠的。猫吃饱了,自动走出来,伸伸腰,然后就钻进笼子里念猫经。
  因而,一到午间和晚上,贺老七的小院里就响起一片诵经声。
  由于贺老七的猫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所以前来租赁的人也多。逢着大户人家清仓,能把一百多只猫全租去。等仓门打开,猫笼也同时打开,百只猫倾巢出动,如狼号虎啸,如万马奔腾,其波澜壮阔之势真真令人咋舌!
  生意如此之好,贺老七从不漫天要价,只求天天进几个,够吃够穿就得!所以,贺老七的人缘也特别好。
  这一年,陈州遭了水灾,田野里的老鼠一下聚集到县城里成了一大灾难,连县衙里都成群结队。有的竟能爬到知县的牙床上,在灯下明目张胆地与县长大人大眼瞪小眼儿。知县大怒,第二天便命衙役去租猫。衙役和老七相熟,对老七说:“老七哥,恭喜呀,连县太爷也要租赁你的猫了!”
  贺老七笑笑,问:“租几笼?”
  来人答:“全租!而且出高价!”
  贺老七又笑笑,说:“三天以后吧!”
  那衙役走后,贺老七开始关门谢客,说是猫已被县太爷租去,等几天再来!接着,他开始给猫禁食,连禁三日,直饿得猫们在笼里亂窜乱跳,双目如灯,对着贺老七龇牙又咧嘴,直到三天的最后一个晚上,贺老七用黑布蒙严猫笼,让人抬到县衙里。
  那时候县太爷正在暖阁里抽大烟,听说贺老七的猫队来了,急忙命人说:“让他把猫抬到这儿来,先杀杀这院里的耗子!”猫笼抬进了暖阁。十几笼一拉溜儿排开,很是威武。
  贺老七进屋拜见了知县,说:“大人,马上就要放猫出笼,人员不得乱动,以免惊动了耗子!另外,您老千万不可掌灯!”
  “为啥?”知县不解地问。
  贺老七说:“猫为夜眼,有灯光反而减了视力,越黑越能逮耗子!”
  知县赶走众人,然后吹了灯,暖阁里一片漆黑。
  贺老七这才走出来,急促地打开了十多个猫笼。一百只饿猫如黑箭般蹿进暖阁,只听知县一声惨叫,接下来便是猫们的撕咬声……
  贺老七笑笑,四下望一眼,倒剪手走出了县衙。第二天,暖阁里出现了一副白森森的骨架!猫们竟活活撕吃了一个“大耗子”!
  消息传出,惊动朝野。古时候有五鼠闹东京的传说,而眼下竟出现了百猫吃知县的事情!朝廷急忙派人到陈州查办此案。
  这钦差姓王,叫王直,官拜刑部尚书,到达陈州,就开始了审案。他命人带上贺老七,问他为何让猫吃了知县。贺老七说:“我的猫只吃耗子,从不吃人!”王大人一拍惊堂木,呵斥道:“事实俱在,还敢狡辩,打!”
  贺老七上了年岁,又被关了几日,没打几下,就直直地咽了气。
  王大人觉得极扫兴!
  主犯身亡,王大人只得到贺老七的小院里走一番,为的是给皇上有个交代。小院儿不大,靠城湖。一百多只猫还在,关在笼里没人管,早已饿红了眼。见到王大人,个个眼放凶光,又嚎又叫,在笼里扑来扑去,吓得王大人瑟瑟发抖,忙命人把猫全部击毙。
  残杀过后,小院里静了下来。
  王大人这才走进贺老七的卧房里。卧房里很简陋,破衣破被,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王大人失望地走出房门,突然闻到一股股死鼠的恶臭。四下寻找,最后发现那股恶臭来自靠山墙的一个暗房里,便命人打开。暗房极暗,王大人掩鼻进去好一时,才看清室内的物什。这一看不打紧,吓得王大人连连后退了几步!
  室内是一尊泥塑,头戴官帽,形如真人。王大人怔了片刻,走过去掀开官服,才发现泥塑的肚腹里放着几只剥了皮的死鼠,散发出阵阵恶臭。
  选自《雅盗·神偷》
其他文献
巴南县来了江洋大盗啦!  天还没亮,巴南县最富庶的何家人就火急火燎地来到县衙报官,心急如焚地说昨夜他家的藏书楼被盗了,藏书楼中的大量珍宝都被洗劫一空。  巴南县知县是刚刚到任的张北望,他精明强干,才智过人,前途一片光明。但这次何家被大盗洗劫,如果不能破案,恐怕会影响他今后的仕途。张北望不敢耽搁,立即带人前往何家现场调查。  何家世代从商,财富惊人,何府内外五进的大宅院,亭台楼阁,池塘假山应有尽有。
期刊
1913年春夏之交,津门一所古色古香的花园官邸内,几个老仆正在庭院里打扫地上的落叶。这所宅邸是同盟会会员傅飞雄的。傅飞雄同宋教仁一起在上海车站罹难,倒在刺客的枪口之下。  傅飞雄的遗孀尹绮梅也是一位投身革命的女性,早期参加同盟会。在得知丈夫傅飞雄遇害后,她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打倒,只是把悲痛深深地埋藏在心中。索画  这天,尹绮梅正在客厅里静坐,仆人来报:“夫人,内阁总理赵大人求见!”  尹夫人一怔
期刊
刺 杀  赵天佑是云平州首富,十年前,他将生意交给下人去打理,不惜重金在离云平州十里之外的灵壁山下建造起了高宅大院,又雇了几名武功高手看家护院,平日就在家里喝茶、看书。  一天深夜,赵天佑正欲就寝,突然看见窗外人影一闪。赵天佑大喊不妙,立即呼叫守护在外室的保镖。就在这时,一个黑衣蒙面人破窗而入,一把长剑向他直刺过来。幸好三名保镖飞步赶到,化解了这致命一击。终因寡不敌众,刺客被砍中,最终被拿住。  
期刊
亡国之兆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平定四海,统一了全国。这一天,他忽然心血來潮,带着一名侍卫偷偷溜出皇宫微服私访,他想看看眼下百姓的生活。两人去了京城西南郊,四处闲逛中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朱元璋心中十分高兴。  中午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偏僻的村庄,刚一进村,就发现不远处一户人家门口站着两个官差,他们正跟一个老人说着什么,老人好像很不耐烦,连连摆手,示意两人赶紧走,还拉架子要关门。两个官差却不愿走,低头
期刊
1904年,徽州商人周忠良获得德国“狮马牌”颜料的独家经营权。当时,“狮马牌”颜料是市场上销量最好的颜料。  不久,上海严格控制外来颜料进入本地市场,“狮马牌”一家独大。许多颜料经销商认为颜料价格肯定会暴涨,纷纷叫苦不迭。就在经销商们愁眉不展时,周忠良一一发帖将他们召集过来,说:“你们是我的客户,一直以来,我们之间的信誉都非常好,合作也很愉快。因此,我依然按以前的價格供应给你们。”周忠良的一席话给
期刊
潘玉走进教师办公室,一眼看到了坐在椅子上的爷爷,脸立刻红了。坐在潘玉爷爷对面的,是潘玉的班主任刘颖,她注意到潘玉脸红的这个细节。  潘玉粗声粗气地对爷爷说:“您怎么又来了?我都说了,学校没人欺负我,没人!您快回去吧!”  刘颖脸一沉,心说:这孩子,长得挺清秀,对自己的独腿爷爷居然如此强势,真是看不出来。  潘玉爱画画,班里的黑板报都是他带着同学们一起出的。这段时间,学校成立了一个绘画兴趣小组,刘颖
期刊
清晨,雪在寒风中飞舞。  寒意透骨。衣衫单薄的他冻得脸色发青。  和他一起在风雪中等待的还有十七人──确切说,十七个厨师。他们在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张财主每年一度的赛厨、招厨。  张财主好吃,也吃精了。菜肴被他瞧一眼、尝一口,他就能说出用料的缺憾,能道出烹制的纰漏。所以,张财主极少吃到十分满意的饭菜。  张财主常说,人生在世,吃穿二事。穿衣为人看,吃喝自己乐。于是,吃精了的他便不惜重金聘请高厨。 
期刊
父亲有一项工作,“捡金”,这在乡间是被称作“仵作”的下贱行当。亡者以薄木材料为棺,浅埋入土一二尺,以使尸体快速腐朽。三五年后(只取单数),子孙在八月初一这一天请人揭坟开棺,将尸骨腐肉洗净,按坐姿置骨架于高约二尺、直径一尺的陶瓮内,俗称陶瓮为“金坛”,称装骨于金坛内为“捡金”。金坛内以朱砂撒于骨上,并书死者姓名、生卒年月,封盖深埋于家族墓地,立墓碑,我们村将这种风俗叫“亡人起身”。除了“捡金”,父亲
期刊
民国初年,江南毗陵城里有个姓李的富商,开了五家当铺。他爱热闹,常约朋友来家里喝酒谈天说地,还喜欢开玩笑打赌。趁酒兴打赌,他还赢过人家一个漂亮的小妾。  这年腊月,雪下得特别大,天特别冷,天井里水缸中的大半缸水竟冻到底,把缸胀破了。李老板身穿皮袍躲在屋里不出门都觉得冷,只能手捧铜手炉脚踏铜脚炉,却又觉得无聊,便差伙计去请锦货店王老板、米行周老板、银楼朱老板三位酒友来小聚。  四人喝着聊着,兴致正浓,
期刊
敲 诈  一间黑暗的地下室里,李科又盗了一个QQ,钱包里只有几元钱。李科编织了一个生病的谎言,进行群发,不一会儿,就接到一个回复,说要在他的卡上打一万元钱。  李科等了半天,手机短信才响起,是银行通知。李科打开一看,气得咬牙切齿,对方打来一元钱,实在可恶。  QQ消息响起,有很多人发来红包。李科打开一看,气得吐血,每个红包都是一分钱。李科好奇,这个QQ的主人到底是谁?为何都是吝啬的朋友?  就在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