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tong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越来越普遍。如何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点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力求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使课堂效率越来越高。
  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
  1、创设情景。创设情景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以便導入所学习的内容。在运用多媒体情景创设方面,我们坚持“精”“新”和针对性强的原则。例如,我们在一节关于“内因和外因”的议论文写作课上,播放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百米栏夺冠的真实情景,让同学们认真体会冠军的风采,思考其成为冠军的原因。然后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思考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
  2、确定主题。在确定主题中,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根据情景,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本节课的主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归纳,运用多媒体现场展示主题。例如,就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是怎样成为世界冠军的,让学生讨论。学生在讨论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找到的共同原因有两个,一是内因,是根本原因;二是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成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问学生:“我们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只靠自己努力行不行?”学生答:“不行!”“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就怨天尤人对不对?”学生答,“不对!”“我们坚持什么样的观点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学生经过思考后才回答:“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这一堂课的主题“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就这样确定并同时展示在每个同学面前。
  3、创新运用。即从现实中找典型的实例,让学生去探究思考,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协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环节是在第二环节确定观点、理解观点基础上的实战演练。在此环节中,我们坚持典型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本节课上,我们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打造中国第四级——振兴中国东北工业基地”的大标题以及东北的过去与现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这一事例进行针对观点的分析。在讨论中,同学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学生立意新、思维新、分析透彻、挖掘充分。接下来我们以“振兴东北”为范例,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看到听到和身边的事例充分地交流,使学生的视野延伸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对观点进一步理解并且能找到与观点相符合的材料,进行深入地分析论证。这为学生下面环节的写作练习做好了准备。
  4、课堂总结。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我们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哪方面的能力,思想道德情感得到了怎样的升华。我们把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同时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达到强化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我们教师也提前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总结,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条理、清晰系统的展示,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梳理。
  对一节课中多媒体运用的评价:
  1、承上启下,行云流水。通过对刘翔夺冠事例的分析,很自然地引出前面所学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并得出任何人要想成才,就必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从而形象地引导出了本节课的主题。接着让学生将基础理论系统起来,将原理和方法论统一起来。再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举一反三,推出解决本地经济乃至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法。为了克服单向思维,又通过课堂辩论,把课堂推向高潮。通过课堂交流检验学习成果,巩固知识,拓展能力,环环相扣,难觅缝隙。
  2、有机整合,相辅相成。刘翔这个能激发人们成就大事业的形象,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去、现状等诸多数据材料,与本节学习练习内容结合地恰如其分,多一点则成累赘,少一点就显得不足。多媒体上的材料紧紧围绕我们要学要练的内容,材料和课堂学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材料为学习服务,学习过程离不开这些有用的材料,最终使课堂实现既定的目标。
  3、激发兴趣,引导参与。这节课中多媒体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探究意识。声情并茂的课堂氛围,学生迫切的求真精神,对同一问题不同意见的激烈交锋和融合,智慧的火花不停地迸发,足以显示本节课的效率所在。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多媒体可以快捷地提供大量可借鉴的资料,但有的老师下载的资料过多、过滥、过深、过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坚持适度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
  2、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不能“以机代人”。创新不是对传统的一概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应处理好“放弃”与“坚守”的关系。多媒体不能取代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情感交流,也不能理解和回答程序以外的鲜活的、多变的事实和问题。
  多媒体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应该思考如何使其更好地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多媒体发挥更多、更大、更有效的作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变得更加高效。以上思考希望能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要跟上日新月异的形势,和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就必须面向现代化。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已成为语文教改面临的现实课题。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主要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语文教学现代化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传统教学手段,它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其形式单调,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
期刊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物理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
期刊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才能运用好赏识教育表扬学生,希望和大家共同讨论得到进步。  一、如何表扬优秀学生  优秀的学生
期刊
21世纪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育与经济已进入了融合的时代。在教育领域,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是当前国内外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  现就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影响谈谈肤浅之见。  一、优化教学情境,培养良好兴趣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展,应用和推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形象、直观、快捷、高效及其独具的参与交互功能为优化高校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重要作用。   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超媒体浏览方式。传统的阅读,不论是书本报刊还是影音录像,都是以线性方式的顺序组织内容,而人的思维常常是跳跃的,计算机可以为我们
期刊
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有着一种独特的内涵。我们的学生如果能够培养出想象力,也许他将来就有可能成为瓦特,成为比尔盖茨……所以培养想象力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教给办法   学生联想力、想象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怎样去想,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联想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有:相似联想,即由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出发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如由在戈壁滩挺立的白
期刊
目前,不少学生按一定的套式“构思作文”,把写作看成必须按照“定理”行事的解决数理化习题式的“科学化行为”。有些老师用工艺流程似的方法指导学生制造文章,炮制“模板”,供学生“剪切”、“粘贴”、“复制”。例如:(1)用一两个漂亮句子扣住话题,亮明观点,即所谓凤头。(2)主体部分要排列整齐,尽量用上排比、反问与对偶。古今中外,分几个层次来论题。(3)文末要简洁回扣,来点煽情,这叫豹尾。学生按照这样的作文
期刊
自古以来,人类就追求真、善、美,并在追求真、善、美中发展和前进。自然界万物丰富多彩又井然有序、和谐统一。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科学,便是充满美的和谐体,蕴涵着化学世界丰富多彩的物质美和化学家的精神美,其无穷的魅力耐人寻味,催人追求。因此,化学是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的肥沃土壤。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轻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把审美
期刊
摘 要:大家都知道,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新课程理念下,激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课标》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本文笔者从下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几点做法来谈论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仅供同仁们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数学课堂 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
期刊
一、阅读教学要形成师生互动   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識,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