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与诗歌整合起来需要教师的个性化及创造性思维,数学课堂有的环节可以用诗歌作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构建新型校园文化,倡导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作业设计,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指数而教。
关键词: 数学课 诗歌 整合 思考
数学课与诗歌整合起来需要教师的个性化及创造性思维。前几天听了一堂富有诗情的数学课,教师在数学课上和孩子们练习作诗,在作诗中讲授数学知识,边学数学边作诗,练习设计新颖独特,整个课堂诗趣盎然,学趣盎然。
一、课堂回放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22页“我学会了吗”。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章“数数”的复习课,主要目的是复习数数知识,主要有数数、对应、比较大小、数的分解等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
1.由郑板桥的《咏雪诗》和邵康节的《山村咏怀》导入。这两首诗分别是“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说明数数也能作诗,数字太奇妙了。这节课一边学习一边练习作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数数。学生看插图数数,完成图表统计。共有5座房、6只小鸟、9只小鸡、10个苹果、4个蘑菇、3只蜜蜂、2只蝴蝶。
3.复习对应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就3只小蜜蜂题材练习作诗:“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复习对应概念和等式“3=3”。
4.复习比较大小。教师引导学生就9只小鸡题材练习作诗,“九只小鸡有礼貌,见了太阳就问好,太阳公公眯眯笑,奖励九顶大红帽”。教师让学生数每行诗的字数,复习“7=7”。教师话锋一转:“太阳公公看到小鸡们有礼貌太高兴了,就奖励了十顶大红帽,比较9和10的大小。”
5.复习数的分解。 教师引导学生就十个大苹果题材练习作诗,同桌做拍手游戏“分苹果”,“树上十个大苹果,分给你,分给我,你一个,我九个,你二个,我八个,你三个,我七个,……”
6.作业:课下用其他题材作一首喜欢的诗,描述本图中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二、点评
这堂课教师创造性地将数学与诗歌整合起来,使数学课堂充满了诗情画意。由诗歌导入新课,由数数引导学生作诗,用诗歌的语言描述数学问题,从而解决数学问题,整个课堂用诗歌做载体,包括描述数学问题、比较数的大小、复习对应概念、复习数的分解等。节奏感强,有的学生甚至还根据诗歌跳起了舞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避免了作业千篇一律。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知识学得轻松,诗歌做得有趣。教师的课堂教学富有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学生作业富有个性。
三、思考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它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儿童诗歌富于童趣,易于被孩子接受,能以歌唱、舞蹈等辅助形式表现。创作诗歌能培养人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及发现美的能力,使人热爱生活,有利于培养人积极的生活态度。诗歌和数学课相结合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童心童趣,二者结合恰当,可以使课堂富于个性化,学生作业设计富于个性化,结合不当,给人牵强附会之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诗歌只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工具,而非目的,否则数学课就成了语文课。
诗情数学课只是数学教学形式个性化的一种表现,个性化作业设计和个性化教学形式相结合,许多教育家认为教育更像农业,而非工业,它需要一种个性化的对待,从而收获各具特色的成功的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已深入人心,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大多自觉利用此理论,国外一些研究也提供了一些经验,如美国在1997年至2000年“多元智力理论实驗学校研究项目”在美40多所中小学展开,并取得重要经验。
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促使我们有以下思考:
(一)转变教育理念,构建新型校园文化。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教师和领导都应形成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校园文化理念,教育更像农业,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特长使他们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发挥他们的特长。同样,教师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个人特长,学校领导要善于挖掘。教师、学校领导在儿童观、教育价值观、评价观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在实际教学中践行这些共识,才有利于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倡导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作业设计。
十个手指不一样长,但各有所长,差异性是物质世界的共性。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教学个性化、多元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个人特长,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作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不同的个体。《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里明确要求:“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校还要加强多元化个性化的校本培训方式,加强理论学习,让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尽显自己风格,百花绽放,百家争鸣。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
(三)为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指数而教。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童年的价值就在于幸福。多元智力理论只是理论基础,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是手段,提升学生幸福指数才是目的,是终极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学生幸福感来源于成就感、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只有形成“乐学、爱学”的良性循环,学海无涯乐作舟,书山有路乐在顶,乐是手段,乐是目的,这样行动方式和行动目标就达到了统一。
参考文献:
[1]Gardner,H,: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1993.
[2]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
[3]于永正.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语文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
[4]霍力岩,沙莉.美国“多元智力理论实验学校研究项目”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1):32-3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关键词: 数学课 诗歌 整合 思考
数学课与诗歌整合起来需要教师的个性化及创造性思维。前几天听了一堂富有诗情的数学课,教师在数学课上和孩子们练习作诗,在作诗中讲授数学知识,边学数学边作诗,练习设计新颖独特,整个课堂诗趣盎然,学趣盎然。
一、课堂回放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22页“我学会了吗”。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章“数数”的复习课,主要目的是复习数数知识,主要有数数、对应、比较大小、数的分解等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
1.由郑板桥的《咏雪诗》和邵康节的《山村咏怀》导入。这两首诗分别是“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说明数数也能作诗,数字太奇妙了。这节课一边学习一边练习作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数数。学生看插图数数,完成图表统计。共有5座房、6只小鸟、9只小鸡、10个苹果、4个蘑菇、3只蜜蜂、2只蝴蝶。
3.复习对应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就3只小蜜蜂题材练习作诗:“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复习对应概念和等式“3=3”。
4.复习比较大小。教师引导学生就9只小鸡题材练习作诗,“九只小鸡有礼貌,见了太阳就问好,太阳公公眯眯笑,奖励九顶大红帽”。教师让学生数每行诗的字数,复习“7=7”。教师话锋一转:“太阳公公看到小鸡们有礼貌太高兴了,就奖励了十顶大红帽,比较9和10的大小。”
5.复习数的分解。 教师引导学生就十个大苹果题材练习作诗,同桌做拍手游戏“分苹果”,“树上十个大苹果,分给你,分给我,你一个,我九个,你二个,我八个,你三个,我七个,……”
6.作业:课下用其他题材作一首喜欢的诗,描述本图中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二、点评
这堂课教师创造性地将数学与诗歌整合起来,使数学课堂充满了诗情画意。由诗歌导入新课,由数数引导学生作诗,用诗歌的语言描述数学问题,从而解决数学问题,整个课堂用诗歌做载体,包括描述数学问题、比较数的大小、复习对应概念、复习数的分解等。节奏感强,有的学生甚至还根据诗歌跳起了舞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避免了作业千篇一律。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知识学得轻松,诗歌做得有趣。教师的课堂教学富有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学生作业富有个性。
三、思考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它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儿童诗歌富于童趣,易于被孩子接受,能以歌唱、舞蹈等辅助形式表现。创作诗歌能培养人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及发现美的能力,使人热爱生活,有利于培养人积极的生活态度。诗歌和数学课相结合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童心童趣,二者结合恰当,可以使课堂富于个性化,学生作业设计富于个性化,结合不当,给人牵强附会之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诗歌只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工具,而非目的,否则数学课就成了语文课。
诗情数学课只是数学教学形式个性化的一种表现,个性化作业设计和个性化教学形式相结合,许多教育家认为教育更像农业,而非工业,它需要一种个性化的对待,从而收获各具特色的成功的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已深入人心,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大多自觉利用此理论,国外一些研究也提供了一些经验,如美国在1997年至2000年“多元智力理论实驗学校研究项目”在美40多所中小学展开,并取得重要经验。
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促使我们有以下思考:
(一)转变教育理念,构建新型校园文化。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教师和领导都应形成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校园文化理念,教育更像农业,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特长使他们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发挥他们的特长。同样,教师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个人特长,学校领导要善于挖掘。教师、学校领导在儿童观、教育价值观、评价观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在实际教学中践行这些共识,才有利于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倡导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作业设计。
十个手指不一样长,但各有所长,差异性是物质世界的共性。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教学个性化、多元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个人特长,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作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不同的个体。《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里明确要求:“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校还要加强多元化个性化的校本培训方式,加强理论学习,让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尽显自己风格,百花绽放,百家争鸣。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
(三)为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指数而教。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童年的价值就在于幸福。多元智力理论只是理论基础,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是手段,提升学生幸福指数才是目的,是终极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学生幸福感来源于成就感、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只有形成“乐学、爱学”的良性循环,学海无涯乐作舟,书山有路乐在顶,乐是手段,乐是目的,这样行动方式和行动目标就达到了统一。
参考文献:
[1]Gardner,H,: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1993.
[2]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
[3]于永正.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语文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
[4]霍力岩,沙莉.美国“多元智力理论实验学校研究项目”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1):32-3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