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尽管王方晨声称自己是用“两种目光”①写作,他的小说,却有着鲜明的整体风格.他并不是一个以写实或对现实的探索为追求的作家,他追求的是现实表象包裹下的隐喻性内涵.因此,对他的作品不能从现实主义的成规去理解,隐喻性使他的小说显示出变形的一面来.另一方面,王方晨又是一个有着宏大构想的作家,他想构筑起他的作品的王国来,塔镇、老实街和花局,在这个意义上显示出其作品的地标性.这样一种地标性的凸显,使得他的中短篇小说,不妨看成是有关塔镇、老实街和花局的三个长篇,它们在地名的层面上有着潜在的互文性关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王方晨声称自己是用“两种目光”①写作,他的小说,却有着鲜明的整体风格.他并不是一个以写实或对现实的探索为追求的作家,他追求的是现实表象包裹下的隐喻性内涵.因此,对他的作品不能从现实主义的成规去理解,隐喻性使他的小说显示出变形的一面来.另一方面,王方晨又是一个有着宏大构想的作家,他想构筑起他的作品的王国来,塔镇、老实街和花局,在这个意义上显示出其作品的地标性.这样一种地标性的凸显,使得他的中短篇小说,不妨看成是有关塔镇、老实街和花局的三个长篇,它们在地名的层面上有着潜在的互文性关系.
其他文献
一、书面形式与节奏及时间性rn新诗的写作以自由体为主,其书面形式是新诗形式研究中颇为棘手的问题,也是新诗节奏研究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其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或语文学)研究中几乎不存在,是随着新诗的诞生才成为“问题”的,因此构建一个新的体系和一套有效的分析方法也就格外困难.相比之下,旧诗大都有整齐而固定的形式,一首诗用什么方式写在纸上或者排印出来并不是诗人在写作时就得考虑的问题,而新诗则不同,诗歌的长短、诗行长度、分行分段的方式从始至终是内在于新诗的写作之中的.在很多读者眼里,新诗(尤其是自由体
科技美学作为现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当代文学叙事中始终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以科技为故事基础和精神内核的科幻小说,在科技美学的审美表达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在过去的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科技美学亦没有呈现出应有的特色和价值.进入新世纪后,尽管以《三体》为代表的少量科幻小说,成功突破了科技想象的美学瓶颈,不仅将中国科幻小说,也将中国当代文学的科技美学书写推向了新的高度,但从整体来看,科技美学的建构依然差强人意.
李章斌在同一代际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中,应该有些特别.本科,李章斌上的是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阶段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习,硕士毕业接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丁帆教授.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赴美国加州大学拜著名的中国新诗研究专家奚密教授为师,时间一年.所以,李章斌算是南京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博士毕业留校,只用两年时间便顺利获得副教授职称,这当然是十分罕见的.
2020年4月,芦苇岸、吕煊编定的一本《70后诗歌精选》让我们再一次从代际出发回到了70后一代人的写作出处或精神源始.面对着入选的38位诗人以及每个人300多行的诗作,我又一次感到了犹豫和分裂.必须承认,这是一代人以及同时代人的“影响的焦虑”和“身份合法性”所致.
近日,学界关于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之争引发了各方关注,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类:一是代表作起源说,主要是以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1997年罗森的《风姿物语》为起点的代表作判别之争;二是事件影响起源说,是研究者根据《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引发的创作热现象以及2008年“网络文学十年盘点”、2018年“网络文学20年20部优秀作品”评选等事件产生的广泛影响而进行的回溯性认定;三是平台功效起源说,具体是由1997年创建的榕树下网站、1998年创立的黄金书屋与1996年开设的金庸客栈三家平台所产生的不同
1982年的大学毕业季,北京电影学院各系的毕业生们也要告别校园,怀抱从各种课堂上学来的五花八门的技艺,各自奔赴前程.当时社会风气已经变化,而且现代艺术本来就植根于大都市,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想留在大城市大厂,既能享受生活上\'的便利丰足,也可能对未来的个人事业发展更有助益.当时广西电影制片厂前来招人,计划名额有十个之多,因厂里缺乏人才,领导急切想改变现状.
古远清先生研究水平的高卓,研究个性的鲜明,研究成果的丰硕,都已经,并且正在,而且将会继续成为大家热议的题目,我不想赘言.我想说说古远清先生的“糗事”,即,他还是一个每每“不受待见”的研究者.rn所谓不受待见的研究者,就是他所从事的研究不能得到研究对象及其周围文化环境的认可、肯定、支持、鼓励,而是相反,受到忌妒、排斥、讥讽、舍弃,至少是不认同.
引言rn文学是人学,这几乎已成公论.自周作人在1918年12月的《新青年》发表《人的文学》,以及高尔基在1928年提出文学工作即“入学”的观点以来,关于“人的文学”“文学即人学”,几度成为热谈,余绪不衰.后来,有钱谷融写于1957年的《论“文学是人学”》一文,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写于1976年的《人的文学》,李劼出版于1987年的著作《文学是人学新论》,这些论著对周作人等人的观点作了新的回应和阐发,影响较大.至今各类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已不胜枚举.这些文章谈“人学”,谈的并非人类学意义上的“人学”,也非哲
在中国“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群体中,王勇英是独特的存在.20世纪90年代,王勇英以一系列高密度、快节奏的都市校园小说、儿童侦探故事和少年科幻作品步人文坛,引起了儿童文学界的普遍关注.进入新世纪后,王勇英的儿童文学创作由“多点开花”逐渐向“定点透视”转型,并逐渐在乡土儿童文学领域形成鲜明特色.时至今日,王勇英不仅以其对壮族、瑶族、苗族等广西少数民族乡土童年的执着书写铸就了属于自己的文学标识,而且其系列作品所呈现出的钟灵毓秀的山川地貌、素朴端方的乡风民俗、醇厚宽仁的人情人性、斑斓摇曳的童言稚行还构成了风情独具
蓝怀昌无疑是迄今为止瑶族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并且是中国当代文坛不算多见的学者型作家.特·赛音巴雅尔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李云忠撰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小说卷》为蓝怀昌设立了专节,农学冠等人撰写的《瑶族文学史》则为蓝怀昌设立了专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