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网调度的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电力行业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将分散的各个变电站信息数据传输到电力系统中,在系统中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集中化管理和处理,最终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因此,在接下来,电网部门应该对其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提升,及时的解决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调控中心的综合性监督,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电力行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电网运行管理过程中,调控一体化是一项新型管理模式,是对原有模式的一种创新,其对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水平以及供电质量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满足当前人们对高质量电能以及电网发展的需求。在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将经济型、安全性、系统性、科学性、适用性以及标准化有效结合,立足全局,通过分步实施以及总体规划来实现该模式的有效施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探析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背景
社会的发展需要电能,然而当今社会中的变电管理模式、调度运行管理模式以及配网管理模式,受传统电网管理系统、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技术制约下,已然无法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快速增长的用电量已经对当今电网发起挑战。由此可见,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探析,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并可有效提高社会发展动力。
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现状如图1所示。第5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D5000 是目前我国电网最为先进、功能最丰富的系统级平台,是面向服务、基于国产软硬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持续投入研发力量升级改造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基础平台。
在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方面,调度模式可以分为集中调度和分层调度。我国的调度属于分层(多级)调度控制,“分层控制系统”是指从硬件上或从系统功能应用上进行分层,由分层而来的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合作,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佳控制效果,并能被统一协调控制。目前在我国,由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县调组成的全国分层电网调度模式已经被广为采用。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电力系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传统调度工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电网运行中对安全性、经济性和运行质量等多目标趋优控制的要求。
2、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体系研究
2.1、开放性一体化
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中非常明确的一个特性就是其开放性一体化。调控一体化是以计算机为依托,以网络设备为主要实施平台的电力操控过程。这种情况下,主要就是采用开放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作为其运行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系统会在特定的条件下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的采集,并且将这些数据放到系统库存中,统一对这些数据进行集中化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效率非常高,能够使得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大大提升。
2.2、可维护性一体化
在电网调控的过程中系统会进行自我完善,以达到可维护的目的。系统技术的可维护性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系统可以对参数的执行进行共同维护,大多情况下,一体化调控系统会根据电网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对电网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處理分析,并且会对这些数据进行标记,将数据以图的模型展示出来,此时电力操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了解,就能够根据数据的变化来看出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状态,方便对其维护。第二个方面就是可以对系统进行检测,对系统的版本进行更新,如果系统接收到的数据越来越多,那么系统自身的容量就会不断被扩大,这样就能够容纳更多的信息,对更多的信息进行自动检测,方便上级领导做出相关决策。由此可见,调控可维护性一体化支持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对电网系统的高效运行意义重大。
2.3、安全性与可靠性
电网作为国民经济重大支撑系统,是国家必须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战略设施,作为电网调控的主要工具,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严格,并能具备一定的自检查、自防御、自愈合等功能。
(1)符合电网相关规章制度如《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和纵向认证的原则。(2)数据安全。具有高度的安全保障功能,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具备较好的数据保密技术,执行重要功能的设备应具有冗余备份,系统运行数据要有双机热备份,防止意外丢失;采用系统级冗余技术,在应用级进一步设计和设置相应安全模式。(3)系统结构性安全: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其它各信息处理系统之间应是相对独立的关系,各系统之间可基于可信计算和可靠传输层实现互联和通信,禁止外部系统和人员对调度系统数据的非法直接调用。
3、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3.1、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设计
一是信息采集层的设计。在电力企业应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信息采集层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采集数据、远动数据与保护数据是信息采集层的三个重要的功能。
二是应用层的设计。想要充分发挥应用层的积极作用,就要做好平台层的基础工作。应用层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电网的运行情况实施实时的监控,从而根据电网的运行数据分析电网的运行状态,以实现对电网的合理调度。
3.2、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电力企业在关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原则,如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与适用性原则。根据相关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漫长的过程,由于其对系统化、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很高,并且牵涉部门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机械设备较多,导致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方案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风险性问题。
3.3、电网调控一体化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点控制
电网调控一体化配网调度层的推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很多,例如对于关键点的控制。以过渡阶段的关键点控制为例子,在电力企业设置电力系统相关部门方面,电力企业一定要合理划分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人员工作权限以及工作范畴,并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在电网调控一体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优化工作人员的结构;加强对变电站智能化、集成化的改造力度。针对电网运行一体化的管理问题,要建立与完善管理制度方面,构建先进自动化的无人值班管理模式,同时对于传统的运行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创新与调整。
总之,通过对变电运行管理不断的创新形成了如今的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其对于实现我国建设智能电网这一目标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各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在保障电力运行的安全以及质量的前提下,开展精益化、集约化的管理,转变以往的电网管理模式,学习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调控一体化管理电网的生产和运行,促进电网健康发展,提高电网运行以及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楼华辉.浙江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关键词: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电网运行管理过程中,调控一体化是一项新型管理模式,是对原有模式的一种创新,其对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水平以及供电质量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满足当前人们对高质量电能以及电网发展的需求。在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将经济型、安全性、系统性、科学性、适用性以及标准化有效结合,立足全局,通过分步实施以及总体规划来实现该模式的有效施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探析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背景
社会的发展需要电能,然而当今社会中的变电管理模式、调度运行管理模式以及配网管理模式,受传统电网管理系统、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技术制约下,已然无法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快速增长的用电量已经对当今电网发起挑战。由此可见,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探析,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并可有效提高社会发展动力。
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现状如图1所示。第5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D5000 是目前我国电网最为先进、功能最丰富的系统级平台,是面向服务、基于国产软硬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持续投入研发力量升级改造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基础平台。
在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方面,调度模式可以分为集中调度和分层调度。我国的调度属于分层(多级)调度控制,“分层控制系统”是指从硬件上或从系统功能应用上进行分层,由分层而来的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合作,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佳控制效果,并能被统一协调控制。目前在我国,由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县调组成的全国分层电网调度模式已经被广为采用。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电力系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传统调度工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电网运行中对安全性、经济性和运行质量等多目标趋优控制的要求。
2、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体系研究
2.1、开放性一体化
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中非常明确的一个特性就是其开放性一体化。调控一体化是以计算机为依托,以网络设备为主要实施平台的电力操控过程。这种情况下,主要就是采用开放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作为其运行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系统会在特定的条件下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的采集,并且将这些数据放到系统库存中,统一对这些数据进行集中化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效率非常高,能够使得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大大提升。
2.2、可维护性一体化
在电网调控的过程中系统会进行自我完善,以达到可维护的目的。系统技术的可维护性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系统可以对参数的执行进行共同维护,大多情况下,一体化调控系统会根据电网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对电网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處理分析,并且会对这些数据进行标记,将数据以图的模型展示出来,此时电力操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了解,就能够根据数据的变化来看出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状态,方便对其维护。第二个方面就是可以对系统进行检测,对系统的版本进行更新,如果系统接收到的数据越来越多,那么系统自身的容量就会不断被扩大,这样就能够容纳更多的信息,对更多的信息进行自动检测,方便上级领导做出相关决策。由此可见,调控可维护性一体化支持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对电网系统的高效运行意义重大。
2.3、安全性与可靠性
电网作为国民经济重大支撑系统,是国家必须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战略设施,作为电网调控的主要工具,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严格,并能具备一定的自检查、自防御、自愈合等功能。
(1)符合电网相关规章制度如《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和纵向认证的原则。(2)数据安全。具有高度的安全保障功能,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具备较好的数据保密技术,执行重要功能的设备应具有冗余备份,系统运行数据要有双机热备份,防止意外丢失;采用系统级冗余技术,在应用级进一步设计和设置相应安全模式。(3)系统结构性安全: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其它各信息处理系统之间应是相对独立的关系,各系统之间可基于可信计算和可靠传输层实现互联和通信,禁止外部系统和人员对调度系统数据的非法直接调用。
3、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3.1、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设计
一是信息采集层的设计。在电力企业应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信息采集层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采集数据、远动数据与保护数据是信息采集层的三个重要的功能。
二是应用层的设计。想要充分发挥应用层的积极作用,就要做好平台层的基础工作。应用层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电网的运行情况实施实时的监控,从而根据电网的运行数据分析电网的运行状态,以实现对电网的合理调度。
3.2、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电力企业在关于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原则,如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与适用性原则。根据相关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漫长的过程,由于其对系统化、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很高,并且牵涉部门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机械设备较多,导致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方案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风险性问题。
3.3、电网调控一体化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点控制
电网调控一体化配网调度层的推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很多,例如对于关键点的控制。以过渡阶段的关键点控制为例子,在电力企业设置电力系统相关部门方面,电力企业一定要合理划分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人员工作权限以及工作范畴,并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在电网调控一体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优化工作人员的结构;加强对变电站智能化、集成化的改造力度。针对电网运行一体化的管理问题,要建立与完善管理制度方面,构建先进自动化的无人值班管理模式,同时对于传统的运行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创新与调整。
总之,通过对变电运行管理不断的创新形成了如今的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其对于实现我国建设智能电网这一目标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各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在保障电力运行的安全以及质量的前提下,开展精益化、集约化的管理,转变以往的电网管理模式,学习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调控一体化管理电网的生产和运行,促进电网健康发展,提高电网运行以及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楼华辉.浙江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