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基建财务与生产财务的并轨,基建财务理论研究基本停滞,探索新形势下基建财务管理机制模式,成为一种必然的现实需求。然而基建财务的涵义是基建财务理论的基础,本文力求基于不同视角下对基建财务做出解释。
关键词:基建财务 固定资产 价值管理
国家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巨大,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基本建设应该控制造价,降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理论研究源于现实需要,巨大的基建投资呼唤规范而有效的基建财务管理。为了进一步解读基建财务概念,认清其本质,还有必要从不同视角分析基建财务。
一、基于企业资金运动视角下的基建财务
基建财务是企业基本建设中的财务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中的财务活动,那么,分析企业基建财务,首先应从企业再生产活动特别是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开始。
企业再生产过程,既是商品生产与物资运动过程,更是资金运动与价值创造过程。企业经营过程中,物资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同时形成周而复始的资金运动与资金循环。在再生产过程中,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通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固定资金、储备资金、未完产品资金、成品资金等不同形态,然后回到货币资金形态。其中,包括资金筹资(货币资金的取得)→资金投放(固定资产建设、原材料购买等生产准备)→资金耗费(生产、加工、支付工资与费用)→资金收入(销售)→资金分配(交税、分配投资收益、还本付息)等五个环节。
基本建设,是企业形成固定资产,购建厂房、设备的建设过程,也是企业从货币资金投入到固定资金的投资过程,是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和生产前期的必要准备,基建财务则是对这一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活动,由于企业生产前期固定资产投入量大,也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和财务状况的物质基础条件,因此,基建财务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基于企业资本性支出的基建财务
资本性支出是企业的战略成本支出,关系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西方实证文献一致认为企业资本性支出是企业以获得、建造和更新固定资产(如厂房、设备等)为目的,特别是那些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增加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而发生的支出。由于获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资产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能力或满足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所以,企业进行的直接长期资产投资,包括为获得、建造和更新固定资产及取得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而发生的支出都属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资本性支出的对称。资本性支出的核算重点是划清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之间的界限,依据成本归属理论界定标准如下:一,凡支出的效益仅涉及本会计年度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二,将资本性支出所形成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作为非流动资产反映,列于资产负债表,将收益性支出所形成的短期投资、预付账款和存货等作为流动资产反映,同列资产负债表,将收益性支出转化的主营业务成本、依税法规定支付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以及其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列入利润表。
基本建设是企业资本性支出的最主要方式,准确计量固定资产价值,客观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及结构,降低资产形成成本,是基建财务的主要任务。
三、基于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的基建财务
多年来,学术界一致认为基本建设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但对该定义的外延与内涵却有争议,分歧集中在基本建设除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外,是否还包括简单再生产。
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就是固定资产规模保持不变的再生产,即一般采取大修理和更新改造两种方式。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是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实现方式为基本建设。
从理论上讲,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没有简单再生产,就谈不上扩大再生产。如果在实践工作中片面强调基本建设是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硬性将扩大再生产和简单再生产区分,技术上是有难度的。作为简单再生产的更新改造、大修理同基本建设不仅在固定资产再生产形式上分不开,并且在建设方式、技术方法上几乎一致,与基本建设项目无异,要兴工动料,在建设时要消耗建筑材料,要购置设备,建成投产后要增加原材料等。人为地把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进行区分,只能为基本建设管理增加难度甚至混乱。
鉴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基本建设就是建造、购置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过程,它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恢复、迁建和更新改造工程以及与其互相联系的工作。基本建设财务就是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和部分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活动。
参考文献:
[1]胡文政.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财务月刊,2004(08).
[2]王小庆,陈树茂,袁俊才.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1997(04).
[3]赵新良.新形势下的基本建设投资管理[J].计划经济研究,1987(01).
[4]周显今.从价值运动角度考察基本建设与基本建设概念[J].财经问题研究,1983(04).
关键词:基建财务 固定资产 价值管理
国家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巨大,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基本建设应该控制造价,降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理论研究源于现实需要,巨大的基建投资呼唤规范而有效的基建财务管理。为了进一步解读基建财务概念,认清其本质,还有必要从不同视角分析基建财务。
一、基于企业资金运动视角下的基建财务
基建财务是企业基本建设中的财务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中的财务活动,那么,分析企业基建财务,首先应从企业再生产活动特别是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开始。
企业再生产过程,既是商品生产与物资运动过程,更是资金运动与价值创造过程。企业经营过程中,物资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同时形成周而复始的资金运动与资金循环。在再生产过程中,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通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固定资金、储备资金、未完产品资金、成品资金等不同形态,然后回到货币资金形态。其中,包括资金筹资(货币资金的取得)→资金投放(固定资产建设、原材料购买等生产准备)→资金耗费(生产、加工、支付工资与费用)→资金收入(销售)→资金分配(交税、分配投资收益、还本付息)等五个环节。
基本建设,是企业形成固定资产,购建厂房、设备的建设过程,也是企业从货币资金投入到固定资金的投资过程,是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和生产前期的必要准备,基建财务则是对这一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活动,由于企业生产前期固定资产投入量大,也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和财务状况的物质基础条件,因此,基建财务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基于企业资本性支出的基建财务
资本性支出是企业的战略成本支出,关系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西方实证文献一致认为企业资本性支出是企业以获得、建造和更新固定资产(如厂房、设备等)为目的,特别是那些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增加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而发生的支出。由于获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资产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能力或满足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所以,企业进行的直接长期资产投资,包括为获得、建造和更新固定资产及取得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而发生的支出都属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资本性支出的对称。资本性支出的核算重点是划清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之间的界限,依据成本归属理论界定标准如下:一,凡支出的效益仅涉及本会计年度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二,将资本性支出所形成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作为非流动资产反映,列于资产负债表,将收益性支出所形成的短期投资、预付账款和存货等作为流动资产反映,同列资产负债表,将收益性支出转化的主营业务成本、依税法规定支付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以及其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列入利润表。
基本建设是企业资本性支出的最主要方式,准确计量固定资产价值,客观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及结构,降低资产形成成本,是基建财务的主要任务。
三、基于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的基建财务
多年来,学术界一致认为基本建设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但对该定义的外延与内涵却有争议,分歧集中在基本建设除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外,是否还包括简单再生产。
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就是固定资产规模保持不变的再生产,即一般采取大修理和更新改造两种方式。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是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实现方式为基本建设。
从理论上讲,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没有简单再生产,就谈不上扩大再生产。如果在实践工作中片面强调基本建设是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硬性将扩大再生产和简单再生产区分,技术上是有难度的。作为简单再生产的更新改造、大修理同基本建设不仅在固定资产再生产形式上分不开,并且在建设方式、技术方法上几乎一致,与基本建设项目无异,要兴工动料,在建设时要消耗建筑材料,要购置设备,建成投产后要增加原材料等。人为地把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进行区分,只能为基本建设管理增加难度甚至混乱。
鉴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基本建设就是建造、购置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过程,它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恢复、迁建和更新改造工程以及与其互相联系的工作。基本建设财务就是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和部分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活动。
参考文献:
[1]胡文政.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财务月刊,2004(08).
[2]王小庆,陈树茂,袁俊才.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1997(04).
[3]赵新良.新形势下的基本建设投资管理[J].计划经济研究,1987(01).
[4]周显今.从价值运动角度考察基本建设与基本建设概念[J].财经问题研究,19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