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灵感的窗户,兴趣是学生学习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作文,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有其独特的魅力,讲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学习兴趣的培养。它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写作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如在教学以“母(父)爱”为话题作文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我先朗诵了一首短诗:“妈妈的头发白了,她把满头的黑发给了我;妈妈的眼睛昏花了,她把明晰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双手粗糙了,她把红活圆实的手给了我;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能给的都给了我,富有的我拿什么还妈妈呢?”细腻而真挚的感情,通过生动的语言传递给了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真情、领悟思想,寻找作文的切入点。继而再以“父亲是大海,我便是那海中的一叶小舟,是海水的无私托起了小舟的生命……”和“爸爸是山,我是山上的一棵树; 爸爸是树,我是树上的一片叶”等作引子,调动学生回忆更多反映父爱和表达对父亲爱戴与感激的生活片段,启发学生的情思,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观察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前提,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告诉他们要带着感情去观察。如我在教学写“一个熟悉的人”时,先让学生明确选定观察的对象,布置他们贴近人物生活观察他们肖像、衣着、举止、言谈等,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深入细致地感知,从而获得对人物立体鲜活的印象,写起来不至于无话可说。再如,指导学生水果的习作,通过视觉观看水果的形状、颜色;通过嗅觉,闻水果的香味;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观察过程中,获得了对物体形象的感知,既引发了兴趣,又让写作变得游刃有余。
三、活动体验,激发兴趣
教学作文课《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课始,我没有提出“作文”二字,而是问大家愿不愿意开展一次“比手劲”的活动。学生兴趣高涨,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同时,我诱导学生说出此刻的心情;接着,我宣布游戏规则,同学们个个迫不及待地挽起袖子准备比赛,百分之百参与了整个活动,每个学生都融入这快乐活跃的情境中。最后,我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这次活动难忘吗?你们想不想把它记在心中?”于是,我把记一次_______活动出示在黑板上,全体学生立即投入到写作中,就连平时不爱写作的同学也写得非常出彩。
四、电化教学,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小学生对内容有趣、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多媒体恰好具备这种优势。教学中,利用恰当的课件,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习作兴趣迅速提高。如在教学《描写一个生活片段》时,我先播放了一段《家燕被撞后》的动画。画面上,家燕妈妈被撞倒在地,鲜血直流,小家燕悲凄无助地呼唤着妈妈久久不愿离去。这个画面深深打动了每个学生的心灵,唤起了他们的怜悯之心,为家燕妈妈的不幸死去而伤心,为小家燕的无助感到难过。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我顺势导出这次习作的要求,学生们很快就下笔行文了。
五、多元评改,激发兴趣
自评自改是提高学生自由习作的有效途径,也是习作训练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师评改中,我鼓励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经常开展“找别字大赛”“妙手回春”“啄木鸟医标点”等活动,把作文训练与趣味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当然,一开始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从字、词、句、段逐渐过渡到篇,在肯定和鼓励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你看这个标点改得多好啊!” “这样一改,整句话的语气就不一样了,表达的意思更鲜明了!”“你真是火眼金睛,这样的小毛病也被你找到了,而且改得正确,你真行!”通过多元的评改方式,达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强大的内驱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努力钻研,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让写作变得既有“趣”又有“味”的教学之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有其独特的魅力,讲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学习兴趣的培养。它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写作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如在教学以“母(父)爱”为话题作文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我先朗诵了一首短诗:“妈妈的头发白了,她把满头的黑发给了我;妈妈的眼睛昏花了,她把明晰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双手粗糙了,她把红活圆实的手给了我;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能给的都给了我,富有的我拿什么还妈妈呢?”细腻而真挚的感情,通过生动的语言传递给了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真情、领悟思想,寻找作文的切入点。继而再以“父亲是大海,我便是那海中的一叶小舟,是海水的无私托起了小舟的生命……”和“爸爸是山,我是山上的一棵树; 爸爸是树,我是树上的一片叶”等作引子,调动学生回忆更多反映父爱和表达对父亲爱戴与感激的生活片段,启发学生的情思,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观察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前提,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告诉他们要带着感情去观察。如我在教学写“一个熟悉的人”时,先让学生明确选定观察的对象,布置他们贴近人物生活观察他们肖像、衣着、举止、言谈等,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深入细致地感知,从而获得对人物立体鲜活的印象,写起来不至于无话可说。再如,指导学生水果的习作,通过视觉观看水果的形状、颜色;通过嗅觉,闻水果的香味;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观察过程中,获得了对物体形象的感知,既引发了兴趣,又让写作变得游刃有余。
三、活动体验,激发兴趣
教学作文课《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课始,我没有提出“作文”二字,而是问大家愿不愿意开展一次“比手劲”的活动。学生兴趣高涨,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同时,我诱导学生说出此刻的心情;接着,我宣布游戏规则,同学们个个迫不及待地挽起袖子准备比赛,百分之百参与了整个活动,每个学生都融入这快乐活跃的情境中。最后,我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这次活动难忘吗?你们想不想把它记在心中?”于是,我把记一次_______活动出示在黑板上,全体学生立即投入到写作中,就连平时不爱写作的同学也写得非常出彩。
四、电化教学,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小学生对内容有趣、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多媒体恰好具备这种优势。教学中,利用恰当的课件,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习作兴趣迅速提高。如在教学《描写一个生活片段》时,我先播放了一段《家燕被撞后》的动画。画面上,家燕妈妈被撞倒在地,鲜血直流,小家燕悲凄无助地呼唤着妈妈久久不愿离去。这个画面深深打动了每个学生的心灵,唤起了他们的怜悯之心,为家燕妈妈的不幸死去而伤心,为小家燕的无助感到难过。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我顺势导出这次习作的要求,学生们很快就下笔行文了。
五、多元评改,激发兴趣
自评自改是提高学生自由习作的有效途径,也是习作训练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师评改中,我鼓励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经常开展“找别字大赛”“妙手回春”“啄木鸟医标点”等活动,把作文训练与趣味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当然,一开始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从字、词、句、段逐渐过渡到篇,在肯定和鼓励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你看这个标点改得多好啊!” “这样一改,整句话的语气就不一样了,表达的意思更鲜明了!”“你真是火眼金睛,这样的小毛病也被你找到了,而且改得正确,你真行!”通过多元的评改方式,达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强大的内驱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努力钻研,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让写作变得既有“趣”又有“味”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