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进行了大型土壤动物调查,采用野外手捡法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838只,隶属于3门9纲24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冬季,农田边界的个体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退耕林地和农田;农田的个体密度、类群数和DG多样性指数明显处于最低水平。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
其他文献
通过在宁夏灌淤土区长达14年的连续施钾和小麦秸秆还田试验, 研究钾素投入对作物产量、养分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和长期施用钾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小麦
在甘肃河西走廊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水平下小麦间作玉米与单作小麦、单作玉米的耗水量和棵间蒸发量差异,探讨了影响作物棵间蒸发量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小麦间作玉米
为探讨稀土元素镧(La)对牧草盐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20 mg·L-1 La(NO3)3对NaCl胁迫下黑麦草幼苗生长及其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黑麦草幼苗的生长,提高叶片电解质渗漏率及丙二醛(MDA)、O2-和H2O2含量,其作用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
珠三角地区的中山、珠海等地下覆基岩多是花岗岩,花岗岩风化形成的土壤砾、砂含量高,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特点鲜明,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滨海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马尔文粒径分析仪分析了小流域内的土壤质地,得出小流域内土壤基本属于砂壤土或砂土;在此基础上,根据小流域内实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吸力数据,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土壤吸力的变化及其对降雨、蒸发的响应特点。通过对野外实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