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对话,是指教师在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进行多重对话,达到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评价语文课堂对话,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学生的思维广度。在教学实践中,对话出现了被种种隐性话语霸权制约的现象,严重妨碍了语文对话的有效进行,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度反思。
一、现实视角:预约化语文课堂教学诱发了形形式式的话语霸权
追求精彩,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尚。为了让语文课堂灿然生辉,众多教师加强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设。所谓预设,就是对课堂教学的预测与设计,是教师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超时空设想与安排。明确的目标性、严密的计划性和条理的清晰性是预设的主要特征。强烈的目标意识和严密的计划组织也预约了语文课堂的种种话语霸权,钳制了学生的思维。
1. 预约精彩,教师不知不觉地成为话语霸权者
教师的话语霸权常常隐藏于最耐心的启发中。为了追求语言训练的思维力度,许多教师挖空心思地把问题设计得极为精巧,富有层次。从形式上看,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许多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经过教师的耐心启发掀起了一个个对话高潮,但整个启发和对话过程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从内容上看,学生思考的问题环环相扣,整齐有序地形成一个整体,教师有的放矢的多番引导,使整个课堂对话如行云流水,但学生的思维始终粘连在教师的指挥棒上,不敢也不会越雷池半步。其实,教师的启发不在多,只需点拨在最关键处。过多过细的启发,会让学生拘泥于教师的预设,思维空间窄化。
教师的话语霸权常常隐藏于最善意的纠错中。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需要经过思考,然后才能形成答案。许多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回答超出或偏离自己预设的轨道,便会进行善意的纠错,让学生的思索戛然而止。语文课堂真不该有“旁逸斜出”吗?有时学生偏离的回答只需拐一步就会成就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典,但碍于教师善意的纠错和温柔的话语霸权,可能出现的精彩夭折了。学生的思考我们无从替代,也无需替代,即使偏了错了,那也是他们心灵历程中的一次重要体验,更何况课堂对话和语文思维需要的就是这种体验和感悟。精彩可以预约,但谁也无法预料学生的错误,学生的错误使语文对话变得自然真实,而自然真实恰恰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教师的话语霸权常常隐藏于最高效的训练中。在追求高效的环境下,课堂对话无法避免地留下了功利性的烙印:无休止地追求大容量的对话,疯狂地压缩学生思考与出错的时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学习兴奋的状态。为了完成预设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穷追下疲于奔命,成了对话的奴隶。“欲速则不达”,学生的对话是一个集思考与表达于一体的复杂过程,需要调用已有的知识、态度与心智,无法一蹴而就。如果我们把复杂的语文对话简约化,收获的可能是精彩,失去的却是智慧。
2. 生成经典,尖子生欢欢喜喜地成为话语霸权者
尖子生的话语霸权常常隐藏于最经典的对话中。在众多教师的眼里,经典对话往往是由学习尖子完成的。教师喜欢与尖子生对话,尖子生也乐于表现。尖子生知识基础扎实,形成经典对话的可能性大。然而语文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所有学生都有对话的权利与需求。但尖子生的精彩对话,让普通学生很自然地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接受尖子生的观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普通学生的内心深处,尖子生的话语就是权威,具有霸权,左右着他们的思维方向。一味地让尖子生对话,即使创造的对话经典再多,也不能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了训练。
尖子生的话语霸权常常隐藏于最精彩的探究中。语文探究,教师习惯地把尖子生和普通学生编入一组,进行合作,有利于合作探究的顺利进行。其实尖子生与普通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较大差异,上手和切入要点的速度明显不同。尖子生很快就会在合作中显露峥嵘,接下来就是普通学生可有可无地跟进。如果交流探究体会,畅谈探究感言,尖子生便无可非议地成为必然代表。尖子生的话语霸权充溢在整个合作探究活动中,成了普通学生语文思维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理想诉求:本真态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尽享平等对话的乐趣
语文对话是一个多元共生的复杂系统,它既有本身的训练目标,又隐含着发展学生思维的内在指向,教师在课前几乎无法预料。重构本真态的语文课堂教学系统,远离对话中容易出现的种种话语霸权,才能点燃所有学生的思维火焰,绽放对话教学带来的美丽之花。
1. 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与学生对话,学生要有平等对话的机会。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是平等的、民主的、真实的、积极的。在交流中,为了共同的目标,师生双方都是主体。这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给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储蓄法完全不同,教师的作用开始转化,正如小威廉姆E·多尔所认为的那样,成为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非外在的专制者。作为伙伴的教师应向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用心倾听学生的认知和感受,并适时做出得体的回应和评价。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不放任他们自说自话,与学生在彼此倾听、共同参与、互相影响、共同分享的交流语境中体味思考的快乐。
2.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与学生对话,学生要有敢于对话的底蕴。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用心思考。筛选合适的知识信息,选择合理的应答方式和最佳的切入点,调用恰当的语言……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需要教师耐心等待。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人的成长是各种能力慢慢增长的结果。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急于把成人看来一切有用的知识塞给学生,不急于把现成的、可靠的答案告诉学生,不厌烦学生的尝试和出错,不急于完成心中完美的教学计划,不急于维持全班步调一致的活动程序,顺其自然,让学生积淀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语文对话才会真正呈现精彩,学生思维才会突飞猛进。
3. 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与学生对话,学生要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尽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语文能力各不相同,但他们面对同样的问题,一般都能够形成自己的答案。让学生自由表达,不但要有耐心,而且需要相应的教学策略。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不急于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急于让尖子生发表看法,不打断学生的出格回答,不轻易给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不给学生增加限制,耐心友好地倾听并作出合理的鼓励性评价。教师要珍惜学生的灵性表达,不断调整教学视点,挖掘话语中可能出现的教学契机,在倾听交流、追问探讨、认同共鸣的对话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教学目标。
4. 给学生快乐学习的策略。与学生对话,学生要有快乐学习的策略。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更为重要。给学生快乐学习的策略,要开启学生的慧眼。学生并不缺少生活,只是缺少对生活的体验与发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探究,关注鲜活的自然、社会、人生景象,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和探究,养成快乐学习的习惯。给学生快乐学习的策略,还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当教师确认必须向学生传达某种思想时,不妨将自己的感悟、思辨、形成观点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分享,引领他们在接受思想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语文课堂对话,只要教师时时注意多一分民主少一分专制,多一分尊重少一分独断,多一分自然少一分操纵,多一分等待少一分功利,话语霸权便会离我们而去,学生的语言训练才会真正奏响华美的乐章,学生的思维才会在语言训练中潜滋暗长。让课堂话语霸权“下课”不仅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思维能力提升的需求,还是回归语文对话教学本质的体现,更是解除困惑走出当前对话教学误区的良药。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现实视角:预约化语文课堂教学诱发了形形式式的话语霸权
追求精彩,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尚。为了让语文课堂灿然生辉,众多教师加强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设。所谓预设,就是对课堂教学的预测与设计,是教师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超时空设想与安排。明确的目标性、严密的计划性和条理的清晰性是预设的主要特征。强烈的目标意识和严密的计划组织也预约了语文课堂的种种话语霸权,钳制了学生的思维。
1. 预约精彩,教师不知不觉地成为话语霸权者
教师的话语霸权常常隐藏于最耐心的启发中。为了追求语言训练的思维力度,许多教师挖空心思地把问题设计得极为精巧,富有层次。从形式上看,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许多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经过教师的耐心启发掀起了一个个对话高潮,但整个启发和对话过程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从内容上看,学生思考的问题环环相扣,整齐有序地形成一个整体,教师有的放矢的多番引导,使整个课堂对话如行云流水,但学生的思维始终粘连在教师的指挥棒上,不敢也不会越雷池半步。其实,教师的启发不在多,只需点拨在最关键处。过多过细的启发,会让学生拘泥于教师的预设,思维空间窄化。
教师的话语霸权常常隐藏于最善意的纠错中。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需要经过思考,然后才能形成答案。许多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回答超出或偏离自己预设的轨道,便会进行善意的纠错,让学生的思索戛然而止。语文课堂真不该有“旁逸斜出”吗?有时学生偏离的回答只需拐一步就会成就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典,但碍于教师善意的纠错和温柔的话语霸权,可能出现的精彩夭折了。学生的思考我们无从替代,也无需替代,即使偏了错了,那也是他们心灵历程中的一次重要体验,更何况课堂对话和语文思维需要的就是这种体验和感悟。精彩可以预约,但谁也无法预料学生的错误,学生的错误使语文对话变得自然真实,而自然真实恰恰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教师的话语霸权常常隐藏于最高效的训练中。在追求高效的环境下,课堂对话无法避免地留下了功利性的烙印:无休止地追求大容量的对话,疯狂地压缩学生思考与出错的时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学习兴奋的状态。为了完成预设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穷追下疲于奔命,成了对话的奴隶。“欲速则不达”,学生的对话是一个集思考与表达于一体的复杂过程,需要调用已有的知识、态度与心智,无法一蹴而就。如果我们把复杂的语文对话简约化,收获的可能是精彩,失去的却是智慧。
2. 生成经典,尖子生欢欢喜喜地成为话语霸权者
尖子生的话语霸权常常隐藏于最经典的对话中。在众多教师的眼里,经典对话往往是由学习尖子完成的。教师喜欢与尖子生对话,尖子生也乐于表现。尖子生知识基础扎实,形成经典对话的可能性大。然而语文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所有学生都有对话的权利与需求。但尖子生的精彩对话,让普通学生很自然地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接受尖子生的观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普通学生的内心深处,尖子生的话语就是权威,具有霸权,左右着他们的思维方向。一味地让尖子生对话,即使创造的对话经典再多,也不能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了训练。
尖子生的话语霸权常常隐藏于最精彩的探究中。语文探究,教师习惯地把尖子生和普通学生编入一组,进行合作,有利于合作探究的顺利进行。其实尖子生与普通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较大差异,上手和切入要点的速度明显不同。尖子生很快就会在合作中显露峥嵘,接下来就是普通学生可有可无地跟进。如果交流探究体会,畅谈探究感言,尖子生便无可非议地成为必然代表。尖子生的话语霸权充溢在整个合作探究活动中,成了普通学生语文思维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理想诉求:本真态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尽享平等对话的乐趣
语文对话是一个多元共生的复杂系统,它既有本身的训练目标,又隐含着发展学生思维的内在指向,教师在课前几乎无法预料。重构本真态的语文课堂教学系统,远离对话中容易出现的种种话语霸权,才能点燃所有学生的思维火焰,绽放对话教学带来的美丽之花。
1. 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与学生对话,学生要有平等对话的机会。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是平等的、民主的、真实的、积极的。在交流中,为了共同的目标,师生双方都是主体。这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给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储蓄法完全不同,教师的作用开始转化,正如小威廉姆E·多尔所认为的那样,成为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非外在的专制者。作为伙伴的教师应向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用心倾听学生的认知和感受,并适时做出得体的回应和评价。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不放任他们自说自话,与学生在彼此倾听、共同参与、互相影响、共同分享的交流语境中体味思考的快乐。
2.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与学生对话,学生要有敢于对话的底蕴。语文课堂中的对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用心思考。筛选合适的知识信息,选择合理的应答方式和最佳的切入点,调用恰当的语言……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需要教师耐心等待。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人的成长是各种能力慢慢增长的结果。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急于把成人看来一切有用的知识塞给学生,不急于把现成的、可靠的答案告诉学生,不厌烦学生的尝试和出错,不急于完成心中完美的教学计划,不急于维持全班步调一致的活动程序,顺其自然,让学生积淀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语文对话才会真正呈现精彩,学生思维才会突飞猛进。
3. 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与学生对话,学生要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尽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语文能力各不相同,但他们面对同样的问题,一般都能够形成自己的答案。让学生自由表达,不但要有耐心,而且需要相应的教学策略。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不急于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急于让尖子生发表看法,不打断学生的出格回答,不轻易给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不给学生增加限制,耐心友好地倾听并作出合理的鼓励性评价。教师要珍惜学生的灵性表达,不断调整教学视点,挖掘话语中可能出现的教学契机,在倾听交流、追问探讨、认同共鸣的对话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教学目标。
4. 给学生快乐学习的策略。与学生对话,学生要有快乐学习的策略。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更为重要。给学生快乐学习的策略,要开启学生的慧眼。学生并不缺少生活,只是缺少对生活的体验与发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探究,关注鲜活的自然、社会、人生景象,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和探究,养成快乐学习的习惯。给学生快乐学习的策略,还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当教师确认必须向学生传达某种思想时,不妨将自己的感悟、思辨、形成观点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分享,引领他们在接受思想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语文课堂对话,只要教师时时注意多一分民主少一分专制,多一分尊重少一分独断,多一分自然少一分操纵,多一分等待少一分功利,话语霸权便会离我们而去,学生的语言训练才会真正奏响华美的乐章,学生的思维才会在语言训练中潜滋暗长。让课堂话语霸权“下课”不仅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思维能力提升的需求,还是回归语文对话教学本质的体现,更是解除困惑走出当前对话教学误区的良药。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