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统计系统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正在逐步转变。由管理到服务功能的转变日益凸显。做好统计工作,是国家正确决策的关键因素。农村统计工作队伍如何在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中保持稳定,显得日益重要。如何做好统计工作,成为新形势下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重要一环。
1.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
力量薄弱、队伍不稳、经费困难、任务过重是当前农村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员外出务工常态化,造成了农村工作基础的薄弱;但社会情况的复杂化,统计工作的实时化又从各方面带来了统计工作的复杂化。“根基不稳,大厦必倾”,做好当前镇村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①人员老化。我省大部分的村级统计工作几十年来都是由村会计兼任,一人要应付上头几十个部门的任务,力量已经十分薄弱。村级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报表难催、数字不统一的现象比较普遍。
②工作繁化。村级不仅要承担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任务,而且县级十几个部门的统计报表(如人口、经管、企业等报表)都要从村里收集,村会计经常忙得焦头烂额。乡镇统计人员也苦不谌言了,任务落实难,报表收集难,基层忙于应付统计检查,数字质量难以高质量完成。
乡级统计工作包括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和乡级部门统计工作两个方面。
1.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省各县(市、区)相继建立了乡镇、街道统计站,乡镇统计站不仅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统计报表、普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农村基层统计网络的主体,担负着承上启下、联结左右的重要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乡级领导和乡镇统计人员的变更,统计站概念逐渐淡薄,乡级统计工作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
1.1.1统计力量薄弱。目前各地乡镇统计站,大多数都是专职统计人员不足。
1.1.2机构改革紧迫。当前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将大幅度削减,任务与力量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1.1.3乡镇经济困难,统计队伍难以稳定。除机构改革人们思想波动较大外,乡镇经济财政紧张,不少乡镇对统计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1.1.4专业素质偏差。目前统计人员中,虽大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统计专业毕业或者具有统计职称者较少,统计专业水平明显偏低,不足以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1.1.5统计任务繁重,基层人员应接不暇。近几年来,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各项普查任务压得基层难以喘息。尤其是碰到年报和普查,基层统计人员更是应接不暇,经常忙得晕头转向,根本难以顾及企事业单位和村级的统计工作,直接影响了源头数据质量。由于任务与力量差距悬殊,乡镇政府统计困难,上面不断强调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强调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但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光应付都常常是无所适从。
1.2乡级部门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腿”。如乡镇企业统计,前些年,由于企业大多数是集体企业,其统计工作从人员到台帐都相对比较规范和齐全。近几年来,随着乡镇企业民营化的步伐加快,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替代了集体企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基本上都未设专职统计人员,乡镇经委统计人员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真实情况,企业统计报表的质量难以高质量保证。其他部门的统计问题也基本类似,常出现报表难收、数字难准现象。
2. 改进农村统计工作的粗浅意见
2.1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垂直领导。国家点县(市)两支调查队建队以来的双重管理体制,实践近20年来,弊端越来越明显,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确保调查数字不受干扰。因此,改革国家点县级两队的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是关系到统计调查队伍能否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调查队应当象工商、技术监督部门那样,收归国家垂直管理,而且我们这支队伍的编制、经费本来就属国家,条件更加成熟,如果没有这种超脱,就目前形势来讲,基层调查队工作压力很大,工作积极性和调查数字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2.2统计队伍建设,关键在县、乡、村。从上到下,从整个政府统计系统力量来看,人员设置的主要问题是倒三角形问题,越往下,统计人员越少,力量越薄弱,设备越落后。而统计基础在乡村,数字质量在基层,如此力量与任务的悬殊局面,很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乡镇,一个统计人员要应付县(市)局好几个专业和两队的任务;至于村级,那就只好一人统包了,应付上级各部门下发的所有报表。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各种调查、普查任务越来越多,如此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是力不从心的,结果只能不断形成基层应付上级的局面。统计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关键是加强基层统计力量,如何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畅通无阻的统计网络体系,关键要有人,“基础不牢,大厦不稳”。
2.3排除各方阻力,加大执法力度。目前,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甚多,各部门都有各部门的法,但由于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还不强,有法不依,以权代法,执法犯法的问题还不少。尤其是统计法,主要违法对象往往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各级领导,执行起来难度更大,执行结果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要使统计数字在社会公众中形象有一个大的改观,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大执法力度,各级统计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找准对象、排除阻力、敢于执法。但在目前这种管理体制下同级执法难度很大,因此,只有实行执法队伍垂直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2.4集中国家财力,扩大两队职能。目前,各部门重复调查与统计部门经费困难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农民收入调查,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几家都在搞;农产品成本调查,物价部门和统计部门也同时在搞,其指标设置大同小异。一边是经费困难,一边是调查项目重复,不仅增加基层负担,而且存在同一指标,数出多门。建议充分发挥县级队的作用,减轻局专业人员的负担,改变应付的局面。
2.5改进普查方法,统筹普查经费。近几年来,各项大规模的普查接连不断,压得基层喘不过气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人们的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公民对普查的配合程度有所下降,从近几次的普查结果(如工业普查、農业普查、人口普查)来看,不尽人意。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经济的发展、适应群众的思想,改进普查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应当统筹安排普查经费,对于财政困难的县(市),其国家调查项目应当由国家和省财政负担,以维持各县(市)经费的基本平衡为原则,并确保基层普查人员的基本补贴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各县(市)普查工作的基本平衡,工作质量的基本平衡。
2.6加强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针对目前农村统计队伍专业知识偏低,加强专业培训工作迫在眉睫。专业培训工作应当根据基层统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分类、分批,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经济类的大、中专毕业的统计人员可以采取职称培训和上岗培训的方式,提高其专业水平;对初、高中毕业的年轻统计人员应当进行较系统的专业培训,以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专业培训工作关键是讲实效,防止只图经济利益的无效或微效培训。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政府)
1.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
力量薄弱、队伍不稳、经费困难、任务过重是当前农村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员外出务工常态化,造成了农村工作基础的薄弱;但社会情况的复杂化,统计工作的实时化又从各方面带来了统计工作的复杂化。“根基不稳,大厦必倾”,做好当前镇村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①人员老化。我省大部分的村级统计工作几十年来都是由村会计兼任,一人要应付上头几十个部门的任务,力量已经十分薄弱。村级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报表难催、数字不统一的现象比较普遍。
②工作繁化。村级不仅要承担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任务,而且县级十几个部门的统计报表(如人口、经管、企业等报表)都要从村里收集,村会计经常忙得焦头烂额。乡镇统计人员也苦不谌言了,任务落实难,报表收集难,基层忙于应付统计检查,数字质量难以高质量完成。
乡级统计工作包括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和乡级部门统计工作两个方面。
1.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省各县(市、区)相继建立了乡镇、街道统计站,乡镇统计站不仅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统计报表、普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农村基层统计网络的主体,担负着承上启下、联结左右的重要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乡级领导和乡镇统计人员的变更,统计站概念逐渐淡薄,乡级统计工作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
1.1.1统计力量薄弱。目前各地乡镇统计站,大多数都是专职统计人员不足。
1.1.2机构改革紧迫。当前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将大幅度削减,任务与力量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1.1.3乡镇经济困难,统计队伍难以稳定。除机构改革人们思想波动较大外,乡镇经济财政紧张,不少乡镇对统计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1.1.4专业素质偏差。目前统计人员中,虽大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统计专业毕业或者具有统计职称者较少,统计专业水平明显偏低,不足以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1.1.5统计任务繁重,基层人员应接不暇。近几年来,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各项普查任务压得基层难以喘息。尤其是碰到年报和普查,基层统计人员更是应接不暇,经常忙得晕头转向,根本难以顾及企事业单位和村级的统计工作,直接影响了源头数据质量。由于任务与力量差距悬殊,乡镇政府统计困难,上面不断强调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强调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但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光应付都常常是无所适从。
1.2乡级部门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腿”。如乡镇企业统计,前些年,由于企业大多数是集体企业,其统计工作从人员到台帐都相对比较规范和齐全。近几年来,随着乡镇企业民营化的步伐加快,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替代了集体企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基本上都未设专职统计人员,乡镇经委统计人员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真实情况,企业统计报表的质量难以高质量保证。其他部门的统计问题也基本类似,常出现报表难收、数字难准现象。
2. 改进农村统计工作的粗浅意见
2.1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垂直领导。国家点县(市)两支调查队建队以来的双重管理体制,实践近20年来,弊端越来越明显,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确保调查数字不受干扰。因此,改革国家点县级两队的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是关系到统计调查队伍能否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调查队应当象工商、技术监督部门那样,收归国家垂直管理,而且我们这支队伍的编制、经费本来就属国家,条件更加成熟,如果没有这种超脱,就目前形势来讲,基层调查队工作压力很大,工作积极性和调查数字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2.2统计队伍建设,关键在县、乡、村。从上到下,从整个政府统计系统力量来看,人员设置的主要问题是倒三角形问题,越往下,统计人员越少,力量越薄弱,设备越落后。而统计基础在乡村,数字质量在基层,如此力量与任务的悬殊局面,很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乡镇,一个统计人员要应付县(市)局好几个专业和两队的任务;至于村级,那就只好一人统包了,应付上级各部门下发的所有报表。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各种调查、普查任务越来越多,如此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是力不从心的,结果只能不断形成基层应付上级的局面。统计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关键是加强基层统计力量,如何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畅通无阻的统计网络体系,关键要有人,“基础不牢,大厦不稳”。
2.3排除各方阻力,加大执法力度。目前,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甚多,各部门都有各部门的法,但由于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还不强,有法不依,以权代法,执法犯法的问题还不少。尤其是统计法,主要违法对象往往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各级领导,执行起来难度更大,执行结果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要使统计数字在社会公众中形象有一个大的改观,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大执法力度,各级统计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找准对象、排除阻力、敢于执法。但在目前这种管理体制下同级执法难度很大,因此,只有实行执法队伍垂直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2.4集中国家财力,扩大两队职能。目前,各部门重复调查与统计部门经费困难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农民收入调查,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几家都在搞;农产品成本调查,物价部门和统计部门也同时在搞,其指标设置大同小异。一边是经费困难,一边是调查项目重复,不仅增加基层负担,而且存在同一指标,数出多门。建议充分发挥县级队的作用,减轻局专业人员的负担,改变应付的局面。
2.5改进普查方法,统筹普查经费。近几年来,各项大规模的普查接连不断,压得基层喘不过气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人们的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公民对普查的配合程度有所下降,从近几次的普查结果(如工业普查、農业普查、人口普查)来看,不尽人意。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经济的发展、适应群众的思想,改进普查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应当统筹安排普查经费,对于财政困难的县(市),其国家调查项目应当由国家和省财政负担,以维持各县(市)经费的基本平衡为原则,并确保基层普查人员的基本补贴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各县(市)普查工作的基本平衡,工作质量的基本平衡。
2.6加强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针对目前农村统计队伍专业知识偏低,加强专业培训工作迫在眉睫。专业培训工作应当根据基层统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分类、分批,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经济类的大、中专毕业的统计人员可以采取职称培训和上岗培训的方式,提高其专业水平;对初、高中毕业的年轻统计人员应当进行较系统的专业培训,以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专业培训工作关键是讲实效,防止只图经济利益的无效或微效培训。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