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说、多读是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要绞尽脑汁为学生搭建“学舌”的舞台,让他们主动地开口说英语。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语言训练目的,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巧搭;平台;爱“学舌”
语言的习得,多说、多读无疑是关键。英语学习,作为非母语的学习,多说、多读更是训练语音、语调,形成语感的重要方法。其实,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初级目标就是模仿听说,往简单处说,就是要孩子“鹦鹉学舌”,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读课文,如果孩子们能“学舌”到位,语言的积累与内化也就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完成了。所以教师要绞尽脑汁为学生搭建“学舌”的舞台,让他们主动地开口说英语。
怎样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爱“学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下面就是我的几点简单而实用的小方法。
一、“学舌”小活动
1.他导、我演与自导、自演
许多教师都充分利用了课前的“warmingup”与“freetalk”这些环节,或让学生做值日报告,或就一些话题进行交流,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占用时间不多,又很好地渲染了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但我认为这种方法大多还是只给那些学得好的、语言表达流利的学生提供了展现的机会,而那些已经落后、语言表达不流畅的学生会将其视之为一种负担,怎样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呢?我认为除了上面那种常规的做法之外,教师还可以每周有目的地穿插一两次布置好的表演性的游戏活动。安排一名“导演”(由程度较好的学生担任),几名“演员”(有意安排程度差些的学生在其中),给定一个话题,要求“导演”根据话题编出“剧本”,帮助每位“演员”背好“台词”进行表演。由于有人教,说的少,学生没有压力,这就是一个快乐的“学舌”活动。开始时人数多一些,学生说个一两句就可以,慢慢逐渐减少人数,让每个学生说的多一些,渐渐让他们自己当导演,变成自导自演,独立进行值日汇报。汇报结束后,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2.活动的小裁判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我们会做这样的一个游戏:看口型说单词,即“Magicmouth”。就是老师读单词但不发出声音,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口型大声说出单词。许多学生都对这个游戏特别感兴趣,可是那些不爱学舌的孩子们还是难免会混水摸鱼。怎样让这个活动更完美,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些呢?那就让偷懒的学生做个小“裁判”吧。
T:Hello,Liu Tao.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不可以出声音,请你替老师做个裁判,如果同学们说对了,你就重复一遍,后说“Yes”,说错了,你就说“No”。
S:Weather. Liu Tao:weather,yes.
T: Chinese.(不出声地说)
S: Child. Liu Tao: No,Chinese.
做了裁判的学生是快乐的。我们先暂且不论裁判说的对与否,毕竟他们已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这样 “学舌”活动也在不着痕迹地进行着。我们进而可以把这种游戏扩展到说一个词组和说一个句型,这样进行多次的训练,学生的兴趣也就大大增强了。
3.搭建活动平台,感受学英语的快乐
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活动的内容(如英语手抄报、英语故事会、朗诵、童话剧、课本剧、小品、双簧)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通过活动来营造浓厚的学英语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学英语、用英语的无比快乐之情,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不知不觉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学舌”小作业
1.被“设计”的互助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结对子或小组合作学习被我们英语老师广泛采用。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给学生组成了学习对子,想让优生帮帮学习困难的同伴,他们团结协作,进行语言的练说。这样,部分“学舌”困难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和关注,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巩固了互帮互助关系,也逐渐养成了乐于助人,善于与人交往的良好品质。
2.留“差异性”的小作业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又贯穿与教育教学的始终。教师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分成层次,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作业。这样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感到所留的作业都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学起来自己也有信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掌握所学的新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鹦鹉学舌”的现场实录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知识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由于英语学习的需要,作业的布置上听、读占了很大的比重,但这类作业学生究竟有没有做、做得怎么样,教师有时很难得到真实的反馈,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了这样不需要写的作业就等于没有作业。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4.寻找辅助,创设说的氛围
要想让学生说纯正、地道的英语,单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一些饶有兴趣的课外活动,能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的氛围,也是增加学生兴趣,巩固课堂知识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家庭”、“社会”这两个舞台来进行辅助学习。教师也可以模拟现实生活,设计多种多样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场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交流从打开学生的嘴巴做起。只要我们的教师别具匠心,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课内外学习的舞台,把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样课内外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就一定会让学生爱“学舌”,进而不由自主的就说出英语 。这样,学生就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语言训练目的,完成模仿学习的初级阶段,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出版社,2002.
[4]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巧搭;平台;爱“学舌”
语言的习得,多说、多读无疑是关键。英语学习,作为非母语的学习,多说、多读更是训练语音、语调,形成语感的重要方法。其实,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初级目标就是模仿听说,往简单处说,就是要孩子“鹦鹉学舌”,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读课文,如果孩子们能“学舌”到位,语言的积累与内化也就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完成了。所以教师要绞尽脑汁为学生搭建“学舌”的舞台,让他们主动地开口说英语。
怎样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爱“学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下面就是我的几点简单而实用的小方法。
一、“学舌”小活动
1.他导、我演与自导、自演
许多教师都充分利用了课前的“warmingup”与“freetalk”这些环节,或让学生做值日报告,或就一些话题进行交流,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占用时间不多,又很好地渲染了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但我认为这种方法大多还是只给那些学得好的、语言表达流利的学生提供了展现的机会,而那些已经落后、语言表达不流畅的学生会将其视之为一种负担,怎样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呢?我认为除了上面那种常规的做法之外,教师还可以每周有目的地穿插一两次布置好的表演性的游戏活动。安排一名“导演”(由程度较好的学生担任),几名“演员”(有意安排程度差些的学生在其中),给定一个话题,要求“导演”根据话题编出“剧本”,帮助每位“演员”背好“台词”进行表演。由于有人教,说的少,学生没有压力,这就是一个快乐的“学舌”活动。开始时人数多一些,学生说个一两句就可以,慢慢逐渐减少人数,让每个学生说的多一些,渐渐让他们自己当导演,变成自导自演,独立进行值日汇报。汇报结束后,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2.活动的小裁判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我们会做这样的一个游戏:看口型说单词,即“Magicmouth”。就是老师读单词但不发出声音,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口型大声说出单词。许多学生都对这个游戏特别感兴趣,可是那些不爱学舌的孩子们还是难免会混水摸鱼。怎样让这个活动更完美,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些呢?那就让偷懒的学生做个小“裁判”吧。
T:Hello,Liu Tao.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不可以出声音,请你替老师做个裁判,如果同学们说对了,你就重复一遍,后说“Yes”,说错了,你就说“No”。
S:Weather. Liu Tao:weather,yes.
T: Chinese.(不出声地说)
S: Child. Liu Tao: No,Chinese.
做了裁判的学生是快乐的。我们先暂且不论裁判说的对与否,毕竟他们已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这样 “学舌”活动也在不着痕迹地进行着。我们进而可以把这种游戏扩展到说一个词组和说一个句型,这样进行多次的训练,学生的兴趣也就大大增强了。
3.搭建活动平台,感受学英语的快乐
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活动的内容(如英语手抄报、英语故事会、朗诵、童话剧、课本剧、小品、双簧)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通过活动来营造浓厚的学英语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学英语、用英语的无比快乐之情,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不知不觉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学舌”小作业
1.被“设计”的互助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结对子或小组合作学习被我们英语老师广泛采用。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给学生组成了学习对子,想让优生帮帮学习困难的同伴,他们团结协作,进行语言的练说。这样,部分“学舌”困难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和关注,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巩固了互帮互助关系,也逐渐养成了乐于助人,善于与人交往的良好品质。
2.留“差异性”的小作业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又贯穿与教育教学的始终。教师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分成层次,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作业。这样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感到所留的作业都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学起来自己也有信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掌握所学的新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鹦鹉学舌”的现场实录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知识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由于英语学习的需要,作业的布置上听、读占了很大的比重,但这类作业学生究竟有没有做、做得怎么样,教师有时很难得到真实的反馈,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了这样不需要写的作业就等于没有作业。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4.寻找辅助,创设说的氛围
要想让学生说纯正、地道的英语,单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一些饶有兴趣的课外活动,能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的氛围,也是增加学生兴趣,巩固课堂知识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家庭”、“社会”这两个舞台来进行辅助学习。教师也可以模拟现实生活,设计多种多样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场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交流从打开学生的嘴巴做起。只要我们的教师别具匠心,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课内外学习的舞台,把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样课内外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就一定会让学生爱“学舌”,进而不由自主的就说出英语 。这样,学生就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语言训练目的,完成模仿学习的初级阶段,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出版社,2002.
[4]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