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征分析

来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ongxu2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双能CT定量参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成像及定量参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5例患者的术前双能CT定量参数诊断资料,以术前诊断中检出的颈部淋巴结共159枚为研究对象,其中非转移淋巴结89枚,转移淋巴结70枚.对比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双能CT定量参数成像、参数特征差异.结果:①成像特征: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最大短轴径>10?m m者较多,淋巴结形状成像不规则、边缘模糊且存在明显非均质强化程度,淋巴结内钙化灶、囊变及结节外侵犯检出率高,较非转移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定量参数特征: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动脉期、静脉期双能CT定量参数(NIC、Zeff-c、λHU)均显著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5).③定量参数诊断效能:经分析双能CT定量参数诊断效能后可知,动脉期NIC诊断效能最为显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在75%以上.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可在双能CT影像学特征分析基础上联合定量参数分析,可有效提升术前淋巴结转移检出效果,为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完善资料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等级高级模拟迭代重建算法(ADMIRE)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显示的影响.方法:入组2021年6-8月于我院拟行冠脉CTA检查的患者共53例,所得图像采用滤过反投影法、ADMIRE1-5级重建强度进行图像重建,经筛选后入组钙化斑块共43个,测量钙化斑块、邻近管腔及脂肪组织CT值.结果:ADMIRE 3组主观评分最高,随着迭代强度的增高,图像噪声逐级减低,冠脉钙化斑块的SNR、CNR值逐级增高(P<0.05).结论:ADMIRE重建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优化冠脉钙化斑块的显示
目的:研究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门诊接收的1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螺旋CT组和普通CT组,各60例,普通CT组采用普通CT检查,螺旋CT组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准确率.结果:螺旋CT组检查准确率远远高于普通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并且随着探测器数目的不断增多,扫描的速度也不断提升,使得患者在接受诊断后能得到更为准确的
目的:分析低剂量CT在诊断肺小结节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诊治的120例肺小结节患者,所选研究对象均行CT扫描检查,根据CT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60例)和低剂量组(60例),统计对比两组扫描辐射参数及检测准确率.结果:低剂量组患者的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 L P)等辐射参数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患者(P0.05).结论:在肺小结节的临床诊断中,采用低剂量CT扫描检查,可有效减轻对患者的辐射危害,并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目的:对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加以观察与研究.方法:抽选我院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予以两种检查方式,即常规螺旋CT、多排螺旋CT检查,且对上述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度(95.56%)显著高于常规螺旋CT检查(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多排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疾病进行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超声征象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效能,分析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漏诊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21年2月123例疑是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确诊主动脉夹层96例,主动脉溃疡8例,壁间血肿4例,单纯主动脉扩张4例;用诊断试验对撕裂内膜片、主动脉内径增宽及联合试验进行诊断试验评估,分析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效能.结果:9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超声对撕裂内膜片检出率为85.4%,对主动脉内径增宽检出率为91.6%.单以撕裂内膜片为诊断指标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91.1%,特
目的:探究64排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7月间收治的122例患者,所选患者均64排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和最终诊断结果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疾病中,准确度比较高,具备无创、快速、简单等优点,对疾病的成因以及预后等做出相应的分析,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目的:探讨CT三期动态增强对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20例胆囊占位患者的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其中良性组117例,恶性组103例,收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灶最大径、病灶各期CT值、胆囊黏膜线情况等,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组平均年龄、病灶最大径显著大于良性组(P<0.05).两组间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延迟期CT、ΔCT值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胆囊内黏膜线完整性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病
目的:观察比较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105例肺癌患者,其中肺腺癌患者98例,鳞癌患者7例.比较肺腺癌和肺鳞癌的CT特征,包括病灶的大小和形状、单发病灶或多灶性病变、病变的位置、病变是否有深分叶缘、病变边缘情况、支气管截断征、支气管动脉扩张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短毛刺征、棘突征和胸膜凹陷征等,统计二者在不同CT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肺腺癌患者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鳞癌患者(P<0.05).与鳞状癌相比,肺腺癌在CT上出现深分叶、支气管/血管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多序列M R I扫描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价值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观察组采取多序列M R I扫描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检出率以及图像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0%(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诊断的影像特征更加明显.结论:通过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多序列MRI扫描的检查方式,能准确地扫描出骨折的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桂林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1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例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呈现扫描检查,对非转移、转移淋巴结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淋巴结转移组数目、长径、短径、最大截面积、淋巴结长短径比值、淋巴结ADC值、肿瘤ADC值、原发肿瘤最大径均显著大于淋巴结非转移组,淋巴结形态规则率、淋巴门存在率、周围脂肪间隙清晰率均显著低于淋巴结费转移组,DWI高信号率、强化程度明显率均显著低于淋巴结非转移组(P<0.05).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