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互联网收集2002年亚运会、2005东亚运动会、2006亚运会、2009年亚洲游泳锦标赛的游泳项目中、日、韩三国比赛成绩,井着重就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以上三个国家在2010年亚运会游泳项目成绩进行推测。
1、2002-2009年游泳项目金牌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收集整理(中、日、韩)三国在02-09年间的游泳项目获金牌数,并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行量化处理。以三个国家各自获得金牌数占本届游泳项目设置的总奖牌数为基数进行比较。研究游泳项目金牌实力的意义在于,明晰游泳项目中某个国家所处的位置,以及获得金牌实力增长的幅度与趋势。以上三个国家间,中国队处于金牌实力的第一位,日本队屈居第二位,韩国队位于三个国家的最后。中国队和日本队作为亚洲游泳项目的实力较强的两支传统强队,在亚运会的游泳比赛中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其中在2006年卡塔尔一多哈亚运会上日本队借助男女项目双丰收出色表现,在金牌数上超过中国。
首先,日本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路线,即在02-09年间,日本队的游泳队员阵容中由男子运动员为主力向男女运动员互为主力发展,属于典型的欧洲游泳强队的发展风格。而中国队的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路线,仍然严重依赖女子运动员为主力。应该指出的是中国队如此的运动员培养思路已经过时,“五朵金花”的时代固然可敬,但中国的竞技体育之路,体能类项目中男子优秀运动员的匮乏将不利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另一点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游泳队在亚洲赛事中的过人表现并不意味着中国游泳水平在世界游泳赛事中的表现同样出色。相反,在亚洲赛事中受制于中国队的日本游泳队。在奥运会与世界游泳锦标赛(冠军杯)上成绩反超中国队,更甚至在游泳世锦赛上很少见中国顶级游泳运动员的身影,形成如下一个游泳怪圈“亚洲看中国,世界看日本”其深层意指日本游泳优于中国。从2009年亚洲游泳锦标赛日本队派遣学生军来参赛。未派遣日本主力运动员来参赛明显看出日本队的战略眼光的犀利,即日本的大备战周期瞄准的是世界锦标赛与奥运会,亚洲游泳赛事中的劣势是一种战略回避或“假象”。中国队的主要竞争对手仍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发展思路亦是如此。另外,新加坡的男子自由泳选手击败中国队,与哈萨克斯坦选手波利科夫在男子50米蛙泳项目上战胜日本队的世界蛙王北岛康介等案例充分说明。中国与日本这样的游泳超级大国的潜在竞争对手仍然值得足够重视。从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外围竞争环境看,中国的游泳金牌实力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着的。
2、2002-2006年中、日、韩游泳项目金牌贡献率发展趋势分析
金牌贡献率该届比赛中某一项目所获金牌数占整届运动会(比赛)中该国家团体获得金牌数的比值。其意义在于通过金牌贡献率我们可以明晰单个比赛项目在团体总项目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推断其参赛国的发展思路与战术风格。亚运会与东亚运动会中,日本队的游泳金牌贡献率最为突出,其次是中国队与韩国队。由此推论,日本队备战东亚运动会与亚运会的核心项目为游泳,中国队与韩国队居次之。从亚运会的团体奖牌榜的排名角度分析,中国队位居亚运会与东亚运动会之首,游泳项目未成为中国团体夺金项目的核心项目。本文认为国内部分学者的人种论主宰体育竞赛成绩的学说正被颠覆。日本游泳与田径项目在国际赛事上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日本的游泳技术在世界上曾经掀起过一阵争议,其一,日本女子选手山田真西在世界游泳2002世锦赛50米蝶泳中运用潜泳技术获得冠军,引发蝶泳技术争议,此后蝶泳不允许潜泳超过15米。其二,身高1.72米的北岛康介运用小划臂技术在2006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战胜身材高大的诸多国外选手,而在2008奥运会上100米蛙泳出发与转身时运用违禁动作蝶泳腿过于明显获胜后被罚出局。说明身材矮小的日本队以技术取胜的战略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并值得中国借鉴的。
3、2010年亚运会游泳中、日、韩的优势项目分析
2002年亚运会、2005年东亚运动会、2006年亚运会、2009年游泳亚锦赛中的中韩游泳成绩进行量化推算数据间的相关性。以此进行推理其原理如下:
2010年广州亚运会游泳实力系数(国家、项目)=[2002年亚运会(金牌+银牌+铜牌)+2005年东亚运动会(金牌+银牌+铜牌)+2006年亚运会(金牌+银牌+铜牌)+2009年亚洲游泳锦标赛(金牌+银牌+铜牌)]。
通过本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亚运会上日本队的优势项目优于中国队5项。韩国队日前的优势项目有3个。中国队的男子优势项目较少,女子优势项目较多,男女比例为8:2,并且女子在接力项目上成为夺金重点;日本队的男子优势项目较多达10项,女子优势项目较少,包括5项,日本队在男子的仰泳与蛙泳上仍会大展实力,韩国队主要集中在男子体能项群的耐力性项目中。因此,我国在亚洲游泳项目中的主要竞争对手仍是日本队。
1、2002-2009年游泳项目金牌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收集整理(中、日、韩)三国在02-09年间的游泳项目获金牌数,并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行量化处理。以三个国家各自获得金牌数占本届游泳项目设置的总奖牌数为基数进行比较。研究游泳项目金牌实力的意义在于,明晰游泳项目中某个国家所处的位置,以及获得金牌实力增长的幅度与趋势。以上三个国家间,中国队处于金牌实力的第一位,日本队屈居第二位,韩国队位于三个国家的最后。中国队和日本队作为亚洲游泳项目的实力较强的两支传统强队,在亚运会的游泳比赛中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其中在2006年卡塔尔一多哈亚运会上日本队借助男女项目双丰收出色表现,在金牌数上超过中国。
首先,日本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路线,即在02-09年间,日本队的游泳队员阵容中由男子运动员为主力向男女运动员互为主力发展,属于典型的欧洲游泳强队的发展风格。而中国队的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路线,仍然严重依赖女子运动员为主力。应该指出的是中国队如此的运动员培养思路已经过时,“五朵金花”的时代固然可敬,但中国的竞技体育之路,体能类项目中男子优秀运动员的匮乏将不利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另一点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游泳队在亚洲赛事中的过人表现并不意味着中国游泳水平在世界游泳赛事中的表现同样出色。相反,在亚洲赛事中受制于中国队的日本游泳队。在奥运会与世界游泳锦标赛(冠军杯)上成绩反超中国队,更甚至在游泳世锦赛上很少见中国顶级游泳运动员的身影,形成如下一个游泳怪圈“亚洲看中国,世界看日本”其深层意指日本游泳优于中国。从2009年亚洲游泳锦标赛日本队派遣学生军来参赛。未派遣日本主力运动员来参赛明显看出日本队的战略眼光的犀利,即日本的大备战周期瞄准的是世界锦标赛与奥运会,亚洲游泳赛事中的劣势是一种战略回避或“假象”。中国队的主要竞争对手仍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发展思路亦是如此。另外,新加坡的男子自由泳选手击败中国队,与哈萨克斯坦选手波利科夫在男子50米蛙泳项目上战胜日本队的世界蛙王北岛康介等案例充分说明。中国与日本这样的游泳超级大国的潜在竞争对手仍然值得足够重视。从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外围竞争环境看,中国的游泳金牌实力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着的。
2、2002-2006年中、日、韩游泳项目金牌贡献率发展趋势分析
金牌贡献率该届比赛中某一项目所获金牌数占整届运动会(比赛)中该国家团体获得金牌数的比值。其意义在于通过金牌贡献率我们可以明晰单个比赛项目在团体总项目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推断其参赛国的发展思路与战术风格。亚运会与东亚运动会中,日本队的游泳金牌贡献率最为突出,其次是中国队与韩国队。由此推论,日本队备战东亚运动会与亚运会的核心项目为游泳,中国队与韩国队居次之。从亚运会的团体奖牌榜的排名角度分析,中国队位居亚运会与东亚运动会之首,游泳项目未成为中国团体夺金项目的核心项目。本文认为国内部分学者的人种论主宰体育竞赛成绩的学说正被颠覆。日本游泳与田径项目在国际赛事上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日本的游泳技术在世界上曾经掀起过一阵争议,其一,日本女子选手山田真西在世界游泳2002世锦赛50米蝶泳中运用潜泳技术获得冠军,引发蝶泳技术争议,此后蝶泳不允许潜泳超过15米。其二,身高1.72米的北岛康介运用小划臂技术在2006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战胜身材高大的诸多国外选手,而在2008奥运会上100米蛙泳出发与转身时运用违禁动作蝶泳腿过于明显获胜后被罚出局。说明身材矮小的日本队以技术取胜的战略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并值得中国借鉴的。
3、2010年亚运会游泳中、日、韩的优势项目分析
2002年亚运会、2005年东亚运动会、2006年亚运会、2009年游泳亚锦赛中的中韩游泳成绩进行量化推算数据间的相关性。以此进行推理其原理如下:
2010年广州亚运会游泳实力系数(国家、项目)=[2002年亚运会(金牌+银牌+铜牌)+2005年东亚运动会(金牌+银牌+铜牌)+2006年亚运会(金牌+银牌+铜牌)+2009年亚洲游泳锦标赛(金牌+银牌+铜牌)]。
通过本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亚运会上日本队的优势项目优于中国队5项。韩国队日前的优势项目有3个。中国队的男子优势项目较少,女子优势项目较多,男女比例为8:2,并且女子在接力项目上成为夺金重点;日本队的男子优势项目较多达10项,女子优势项目较少,包括5项,日本队在男子的仰泳与蛙泳上仍会大展实力,韩国队主要集中在男子体能项群的耐力性项目中。因此,我国在亚洲游泳项目中的主要竞争对手仍是日本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