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6339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采用“填鸭式”与“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反复机械地练习。此种教学虽然能够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但计算法则与方法方面应用比较少,学生无法深入了解计算原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厌烦数学计算,从而对数学学科失去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革,对过去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使数学课充满生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时候却把握不当,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比较牵强,在这样的情境中把数学课上成了学生的口语课和看图说话课,影响教学的进程,致使计算教学的目标难以落实。所以,我们在计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同时提供的信息不要太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运算法则,正确应用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就是用文字表述的运算规律(或方法)。如:笔算加法要注意的三条,笔算减法要注意的三条,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事项……这些事进行运算时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和方法。所以,能否掌握运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是学生准确、迅速、灵活地进行计算,形成熟练运算技能的关键。而要掌握运算法则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先理解运算法则。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得住;只有理解了,才能灵活运用。而“记牢”的东西却不一定理解。例如:整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有的学生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并能按照法则进行一些计算。但是他们不懂得运算法则的本质意义,更不懂得为什么在运算中必须要遵守这一条运算法则。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O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为什么个位乘以第一个因数所得结果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十位乘以第一个因数所得结果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为什么在做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如果被除数左边的第一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左边的两位?商就要写在被除数从左往右数的第二位上……这些问题,应该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或加以解释,并能够举例说明。这样才算真正理解了运算法则,在以后的运算中就能灵活运用。
  三、加强语言训练,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加强语言训练。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且说时声音要响亮,更主要的要求是要正确地说,完整地说。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把“增加到”说成“增加”,把“除以”读作“除”……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要及时地给予纠正。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引导学生完整地、正确地说,才能完整正确地表达数的含义、数学知识的算理,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中的作用更为明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守计算关。计算是一个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的学科,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最起码要保证的是计算的正确率。当然,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还有保障计算方法的合理与灵活,这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四、利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小学数学教师在传统的计算教学中,主要是利用举例的方式来对计算法則进行讲解,而对于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则都是采用反复训练方式来进行提高。因此,对于传统的计算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该对其进行积极的改进,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利用口算、笔算、估算相结合的方式,从多方面来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比如,教师在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出题进行计算,使学生的计算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最终使计算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加强练习,练习是培养学生运算技能的基本途径,但是练习不是机械地重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活动。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练习题,认真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中要善于抓住学生运算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促使学生改正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五、练习要有针对性,更要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是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的有对又快,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在方块中填上合适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总之,要创造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数学,计算技能的提高始终不能放松。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作者单位:灌云县鲁河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情境回放  嘟嘟开学初是教师树立的正面榜样形象,她在开学初的一片哭闹中,显得格外乖巧。但开学后一个月开始,出现了已近两个星期的持续性分离焦虑,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好”孩子如此“悲伤”呢?  (一)开学初:“无”状况  嘟嘟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强,适应起来她也是得心应手。在开学初,显得格外的“好”,不哭不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同伴们哭闹时会去安慰,不要哭了,妈妈下午吃个点心就来了;同
期刊
目的:采用留置心导管采血法检测盲肠穿孔术(CLP)后脓毒症模型大鼠血清学指标并观察肝肺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变化.为用于治疗脓毒症药物的活性评价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
部分乡村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主动性不强,敢于并善于质疑发问的学生很少。因此,乡村小学数学教师要把问题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合理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然释放质疑发问的勇气,使乡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心理素质得到同步提升与发展。  部分乡村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胆子也比较小,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学习主动性不强,敢于质疑发问的学生很少,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小学科学是科学启蒙教材之一,对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具有推动作用。在新的义务教育要求标准背景下,苏教版《科学》也进行了新的改革修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发挥科学对学生的启蒙作用。  一、引言  以往,小学科学在小学三年级才开课,但在教育部的最新倡导下,小学科学在小学一年级就开课了,这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地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