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39-01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而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
1.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在计算教学中渗入游戏。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
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
二、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
1.保证时间,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提高口算能力,不但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因此,我经常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且让训练的与本节课内容有机结合。比如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时,可安排乘加的口算内容;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时,可安排乘减的口算内容的练习题。这样开始时比较费时间,但只要堂堂练、天天练、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会方法、讲清算理,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口算方法都是从实际运算中总结出来的,要想达到口算正确与迅速,不仅要掌握口算方法,还必须懂得算理和思路。尤其重要的是利用运算规律、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行口算。
3.灵活、合理选用算法,促进提高口算能力。
随着年龄的升高,口算的内容就不仅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得先观察数据、符号,分析是否具有简算的特点,如果有就得采用简便的方法计算,没有的还要考虑数据的处理,千万不能只有题目要求简算才会简算,而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真正发挥口算的作用。
4.对于该记忆的东西,要想办法让学生记住、记好,以提高口算效率。如25×4=100、125×8=1000这样的简便计算就要求学生记忆。
5.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
培养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也就是说,要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三、在教学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想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认识估算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能够逐步体验估算的优越性。其次,要开展经常性的估算活动。如同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学生的估算能力也只有在经常性的估计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更何况估计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主要的是一种良好的意识而后习惯。如根据自己的身高估计桌子的高矮、衣服的肥瘦,根据一堆物体估计盛放容器的大小,根据房间估计所需要瓷砖的多少,估计下课还有多少时间……因此,不应责备学生的估计与实际结果相差悬殊,而应组织学生检查他们最初的估计过程。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響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二想:确定运算步骤。三算: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以此来提高计算能力。
五、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而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
1.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在计算教学中渗入游戏。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
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
二、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
1.保证时间,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提高口算能力,不但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因此,我经常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且让训练的与本节课内容有机结合。比如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时,可安排乘加的口算内容;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时,可安排乘减的口算内容的练习题。这样开始时比较费时间,但只要堂堂练、天天练、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会方法、讲清算理,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口算方法都是从实际运算中总结出来的,要想达到口算正确与迅速,不仅要掌握口算方法,还必须懂得算理和思路。尤其重要的是利用运算规律、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行口算。
3.灵活、合理选用算法,促进提高口算能力。
随着年龄的升高,口算的内容就不仅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得先观察数据、符号,分析是否具有简算的特点,如果有就得采用简便的方法计算,没有的还要考虑数据的处理,千万不能只有题目要求简算才会简算,而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真正发挥口算的作用。
4.对于该记忆的东西,要想办法让学生记住、记好,以提高口算效率。如25×4=100、125×8=1000这样的简便计算就要求学生记忆。
5.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
培养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也就是说,要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三、在教学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想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认识估算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能够逐步体验估算的优越性。其次,要开展经常性的估算活动。如同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学生的估算能力也只有在经常性的估计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更何况估计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主要的是一种良好的意识而后习惯。如根据自己的身高估计桌子的高矮、衣服的肥瘦,根据一堆物体估计盛放容器的大小,根据房间估计所需要瓷砖的多少,估计下课还有多少时间……因此,不应责备学生的估计与实际结果相差悬殊,而应组织学生检查他们最初的估计过程。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響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二想:确定运算步骤。三算: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以此来提高计算能力。
五、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