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对于我们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规律
一、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研究“共产党执政的规律”问题,要求把握时代特点,“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这“三个规律”的认识,对于我们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算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走过了将近90个春秋。今天,我们回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走过的近90个春秋,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加深“三大规律”的认识无疑是意义重大的。
那么,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中有那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作一简要的回顾和反思。1917年,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时候,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大为震惊。从此,世界上开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个马克思主义辨证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很清晰地认识两者的对立和统一。但是,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人们是不可能科学认识这个让他们感到无法接受的现实的。尤其是,这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居然在传统的欧洲强国、疆域宽广的“北极熊”那里安家落户。
随后的时间里,围绕着如何建立苏维埃,如何在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争论。当然,最具代表性的是列宁、斯大林、布哈林等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今天我们梳理这段历史,重新解读当时的选择,认清那段历史,认清那段历史背后的经验和教训,对加深“三大规律”的认识无疑是颇有裨益的。
列宁时代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后来的“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模式”,历史都会给予客观的评价。不过,这段历史的时间跨度很长,时代的条件也很复杂,今天,我们认识这段历史,有必要参照当时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否则,得出的结论就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偏执和错误。
列宁时代苏联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刚刚建立不久的苏维埃政权,这就要求一切决策服务于这个目标。而当时的问题是:国际上,如何有力地应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仇视和挑战,国际敌对势力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国内的情况则是,如何对付反对势力向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频频发动的进攻,处理一切可能的颠覆和破坏。风雨中飘摇中,执政经验严重不足的布尔什维克,必须抓紧时间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稳定局势,巩固政权,以抵御外来的威胁。基于这样的客观情况,列宁适时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这两种政策都适应和迎合了当时变化的国际和国内情况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所以说,列宁的选择,是建立在对时代条件以及苏维埃所面对的历史挑战的深刻认识之上,而适时做出的抉择。
斯大林时代,客观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巩固世界上唯一的苏维埃政权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是,苏联国内的情况以及世界局势毕竟均已大大不同于他的前任。国内的情况是,经过了几年时间的发展,苏联的国内生产得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国内政治也趋向稳定;国际上,虽说抵御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和威胁的形势依然很严峻,但是,毕竟国际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一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用列宁的话说就是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的规律又开始在战后的国际社会表现出来。这无疑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以及苏联国内的经济建设准备了相对有利的国际条件。
当然,危机始终是存在的,矛盾和斗争也是无处不在的。在列宁逝世之后,围绕如何建设苏维埃的问题,在斯大林和布哈林之间就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结果是斯大林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分析这段历史,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历史事实:在斯大林时期,尤其是一战结束之后,苏联的生存压力依然是很严重的,所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强国防能力是很必要的。只有生存才能发展,这是不用说的硬道理。至于说这种集权的模式给苏联乃至以后的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应该具体分析的。
所以,分析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运动应当而且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当时的时代背景,如果忽略了这些,那么,我们非但不能得出对我们有意的启示,反而可能使我们陷入历史怀疑论的窠臼之中。
二、违反执政规律带给我们的教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东欧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地位,总结他们失败的教训尤为必要。苏联解体,在世界政坛上是一次超级大地震,而在苏联老百姓心目中,却没有激起丝毫涟漪,人民照常上班,照常吃喝,冷漠的令人寒心、痛心、惊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必须坚持,但公有制绝对不能保证社会主义国家不改变性质,绝对不能认为只要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就不会复辟;“左”和“右”都会葬送社会主义,“左”和“右”之间不存在绝对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共产党必须始终要与两种错误倾向做最坚决的斗争,反“左”必防“右”,“右”必防“左”;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共产党都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决根除腐败,谁要是违背了这三点,谁就会被人民抛弃。这已为中外无数史实所证实;必须建立这样的集体领导机制:党和国家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牢牢占领思想和宣传阵地从国内来讲,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社会正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分配和就业方式等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还会继续下去。这些都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些新情况必然给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许多全新的课题。这就要求全党要从新的实际出发,全面地总结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理论勇气,对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 如何理解世界主义运动的历史,如何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如何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这些问题本身是有机统一的,首先,我们在回顾苏联历史的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首先,国内建设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是必须予以充分关注的;其次,国际环境的变换对国内经济和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都应该是执政党必须加以清醒认识的,我们必须在大时代之下搞好国内建设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充分说明,人类历史上的两大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之间既可以合作也可以斗争,在什么条件下会斗争,在什么条件会合作,这取决于很多的因素。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即人类历史必然走向更有人性的未来——关注个体,关注人权。这是历史的必然,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它们的目标和方向都是一样的。而两者的对立和斗争则是历史前进中的必然,社会主义代表着更高级的人类发展要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等因素都是矛盾和冲突的潜在诱因。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我们应该认清大方向,大趋势,而对历史前进中的具体问题则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时代背景,结合不同的国家和文明作具体的分析。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火如荼,这是几代中国人努力的结果。要稳定局势,发展国内经济,同时必须对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对人类的发展规律有清醒的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是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对自身的优势和问题认识不清,尤其是对国际环境的认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偏差,这就客观上造成了闭关锁国的传统在一段时间内继承下来。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是极深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交流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界限在一些领域正在淡化,这并不是说我们坚持“趋同论”。而恰恰相反,我们通过交流发现,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一定历史阶段,它是不可逾越的,我们只有尊重这个规律才能更好地搞好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更有力地推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这个结论是我们长期思考和总结出来的,是实践的结果,是经验和教训的必然产物。
所以,作为执政党,必须客观地认识人类发展的历史,必须认清人民和群众始终是历史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必须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执政为民,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作者简介:
冯闺奇,女,1963年,政工师,唐山师范学院史法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
关键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规律
一、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研究“共产党执政的规律”问题,要求把握时代特点,“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这“三个规律”的认识,对于我们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算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走过了将近90个春秋。今天,我们回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走过的近90个春秋,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加深“三大规律”的认识无疑是意义重大的。
那么,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中有那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作一简要的回顾和反思。1917年,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时候,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大为震惊。从此,世界上开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个马克思主义辨证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很清晰地认识两者的对立和统一。但是,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人们是不可能科学认识这个让他们感到无法接受的现实的。尤其是,这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居然在传统的欧洲强国、疆域宽广的“北极熊”那里安家落户。
随后的时间里,围绕着如何建立苏维埃,如何在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争论。当然,最具代表性的是列宁、斯大林、布哈林等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今天我们梳理这段历史,重新解读当时的选择,认清那段历史,认清那段历史背后的经验和教训,对加深“三大规律”的认识无疑是颇有裨益的。
列宁时代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后来的“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模式”,历史都会给予客观的评价。不过,这段历史的时间跨度很长,时代的条件也很复杂,今天,我们认识这段历史,有必要参照当时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否则,得出的结论就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偏执和错误。
列宁时代苏联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刚刚建立不久的苏维埃政权,这就要求一切决策服务于这个目标。而当时的问题是:国际上,如何有力地应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仇视和挑战,国际敌对势力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国内的情况则是,如何对付反对势力向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频频发动的进攻,处理一切可能的颠覆和破坏。风雨中飘摇中,执政经验严重不足的布尔什维克,必须抓紧时间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稳定局势,巩固政权,以抵御外来的威胁。基于这样的客观情况,列宁适时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这两种政策都适应和迎合了当时变化的国际和国内情况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所以说,列宁的选择,是建立在对时代条件以及苏维埃所面对的历史挑战的深刻认识之上,而适时做出的抉择。
斯大林时代,客观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巩固世界上唯一的苏维埃政权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是,苏联国内的情况以及世界局势毕竟均已大大不同于他的前任。国内的情况是,经过了几年时间的发展,苏联的国内生产得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国内政治也趋向稳定;国际上,虽说抵御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和威胁的形势依然很严峻,但是,毕竟国际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一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用列宁的话说就是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的规律又开始在战后的国际社会表现出来。这无疑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以及苏联国内的经济建设准备了相对有利的国际条件。
当然,危机始终是存在的,矛盾和斗争也是无处不在的。在列宁逝世之后,围绕如何建设苏维埃的问题,在斯大林和布哈林之间就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结果是斯大林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分析这段历史,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历史事实:在斯大林时期,尤其是一战结束之后,苏联的生存压力依然是很严重的,所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强国防能力是很必要的。只有生存才能发展,这是不用说的硬道理。至于说这种集权的模式给苏联乃至以后的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应该具体分析的。
所以,分析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运动应当而且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当时的时代背景,如果忽略了这些,那么,我们非但不能得出对我们有意的启示,反而可能使我们陷入历史怀疑论的窠臼之中。
二、违反执政规律带给我们的教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东欧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地位,总结他们失败的教训尤为必要。苏联解体,在世界政坛上是一次超级大地震,而在苏联老百姓心目中,却没有激起丝毫涟漪,人民照常上班,照常吃喝,冷漠的令人寒心、痛心、惊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必须坚持,但公有制绝对不能保证社会主义国家不改变性质,绝对不能认为只要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就不会复辟;“左”和“右”都会葬送社会主义,“左”和“右”之间不存在绝对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共产党必须始终要与两种错误倾向做最坚决的斗争,反“左”必防“右”,“右”必防“左”;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共产党都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决根除腐败,谁要是违背了这三点,谁就会被人民抛弃。这已为中外无数史实所证实;必须建立这样的集体领导机制:党和国家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牢牢占领思想和宣传阵地从国内来讲,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社会正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分配和就业方式等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还会继续下去。这些都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些新情况必然给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许多全新的课题。这就要求全党要从新的实际出发,全面地总结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理论勇气,对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 如何理解世界主义运动的历史,如何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如何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这些问题本身是有机统一的,首先,我们在回顾苏联历史的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首先,国内建设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是必须予以充分关注的;其次,国际环境的变换对国内经济和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都应该是执政党必须加以清醒认识的,我们必须在大时代之下搞好国内建设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充分说明,人类历史上的两大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之间既可以合作也可以斗争,在什么条件下会斗争,在什么条件会合作,这取决于很多的因素。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即人类历史必然走向更有人性的未来——关注个体,关注人权。这是历史的必然,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它们的目标和方向都是一样的。而两者的对立和斗争则是历史前进中的必然,社会主义代表着更高级的人类发展要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等因素都是矛盾和冲突的潜在诱因。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我们应该认清大方向,大趋势,而对历史前进中的具体问题则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时代背景,结合不同的国家和文明作具体的分析。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火如荼,这是几代中国人努力的结果。要稳定局势,发展国内经济,同时必须对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对人类的发展规律有清醒的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是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对自身的优势和问题认识不清,尤其是对国际环境的认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偏差,这就客观上造成了闭关锁国的传统在一段时间内继承下来。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是极深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交流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界限在一些领域正在淡化,这并不是说我们坚持“趋同论”。而恰恰相反,我们通过交流发现,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一定历史阶段,它是不可逾越的,我们只有尊重这个规律才能更好地搞好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更有力地推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这个结论是我们长期思考和总结出来的,是实践的结果,是经验和教训的必然产物。
所以,作为执政党,必须客观地认识人类发展的历史,必须认清人民和群众始终是历史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必须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执政为民,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作者简介:
冯闺奇,女,1963年,政工师,唐山师范学院史法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