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5岁开始对生活起了贪念
李欣频对生活起了贪念是从35岁开始的。
35岁之前,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作茧自缚的过程。因为工作、心理压力过大,她无法正常地生活,身心交瘁,多次感冒、咳嗽,还患上肺炎,干什么都效率不高,人际关系也紧张起来。这让她的心情阴云密布,她痛苦地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持续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李欣频找不到答案,患了抑郁症。只是,因为看过太多的书与电影,她基本上可以做自己的医生,试着寻找处方。先是远赴印度的一所灵修学校,认认真真闭关二十一天。那里没有电脑、电话,不需看电视,也不需讲太多话。一切都歇下来,仿佛坐在生命的中心,相伴的有自己的影子、心灵和精神,纷纷扰扰的东西都逐渐消逝了,过去曾经拥有和执著的东西也随风而去,周围充满透明、清新而蓬松的空气,安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宛如回到最初的自己,宛如花蕾一般刚刚打开。一旦打开,就会赢得一个崭新开阔、美妙丰盈的世界,成为一枝风景,也分享到整棵树的风景。“那段时间我把一些杂音过滤掉,与自己清楚对话。这是一种很棒的感觉,没有那一段过程就不会有现在的我。”她说。
发现自己后,她把“努力”这两个字,从人生字典里刨除了。努力就会用力,用力就会强求,强求就会不快乐。所以,做快乐事——嗜电影如命的她每天会追两部电影,看一到两本书,享受一般地写书。七年写了27本畅销书,知名媒体人在读了她的书后,不禁感叹:一个人居然可以和文字做爱、和思想调情到如此深厚的地步。
作为台湾诚品书店的御用文案,李欣频将诚品书店打造成台湾举世闻名的文化地标,她也被称之为华语世界的文案天后。1995年9月底,台北诚品敦南店从仁爱路圆环,搬到隔壁的新光大楼,李欣频做了关于诚品搬家“喜新恋旧、移馆别恋”的文案。“今夜无宵禁,仁爱路上诚品夜未眠”——1995年9月23日上午11点至9月24日9点,疯狂涌进诚品敦南旧馆的上万人潮、小剧场表演、跳蚤市场赶集、陈明章露天演唱会及一整夜的舞会和啤酒。
李欣频借着生活在台北东区人的一点点心事、一点点留恋、一点点出轨、一点点挣扎、一点点不舍、一点点兴奋……构筑了一次最大规模的台北人感情搬家事件。
所到之处都是目的地
美国9·11事件前夜,李欣频正在纽约飞台北的上空,到了台北刚放下行李,就看到美国世贸大楼崩塌的画面。另一次,离开印度时,正好发生印度洋海啸。
这些事件改变了李欣频的人生观,很多人延迟梦想,觉得还有时间。对照她自己——大学毕业时,同学们说最大的愿望是环游世界。十年后,去了五个以上国家的不到五个人;再过十另类的存在,而在某种程度上,她那群思想保守的阿尔及利亚同胞对这位女性政治家的态度也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感激她为新移民所做的一切;另一方面,他们又将其视为族群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认为她违背了自己的
年,超过十个国家以上的不到两人。二十年过去了,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环游世界,那这二十年大家在干吗?
李欣频开始行走,每年都会去一个国家长住。那里的风景、人和事以及美食,渐渐从笔端流淌出来。李欣频的游记总是让那些不能出走的人千山万水走遍,是她每行一地,都拿那里当作故乡去相处。她说,人如果这辈子只待在一个地方,久了就会无聊。通过旅行,可以换一个新的空间,换一个新的思维。旅途中,她喜欢信手画画,像一个小孩一样涂鸦。她说:那个时候我就是个4岁的小孩,而我的心智年龄也是4岁。她笑着说,三十几岁之前,我会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现在的我,已经不在乎了。而这种转变,是在与自己安静相处中慢慢得到的。“现在太多的人不懂得安静,一直在找人说话,他们没有办法容忍自己安安静静,因为很害怕跟自己在一起。”
如今,刚刚从南极归来的李欣频已经走过了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她最爱的,依然是台北。台北于她,像是一个拥有世界各大城市缩影的星球:她有纽约的异国多元性,有京都的素朴优雅,有北京的古朝文明,有巴黎的人文气息,有印度的灵性氛围,有瑞典的极简设计……每个人看台北,都能找到一点熟悉的认同感。
“我爱台北的原因,不只是可以吃到全世界的美食,而是这里有全台湾最密集的影展、讲座、艺术展演。嗜看电影与表演活动如命的我,几乎每天都有一部电影要看,每两天就要出席或聆听一场演讲,每三天就有一个国际级的大型表演要看,每四天就有一场大型的静心活动要参与……台北,梦想、艺术、未来都在此大量流动———这里是知识与情报交汇的新鲜市集,也是鲜活多变的异彩空间,宛如一本翻阅不停的生活巨书;生在台北,受台北的文化滋养,长大后,就更离不开台北,一如恋着子宫的胎儿,舍不得离开。”李欣频如是说。
走心地做自己的女神
2007年,李欣频陪弟弟考北京大学的博士,结果弟弟没有考上,她却成为了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生。在校期间,李欣频担任了北大广告学专业的客座讲师。她为自己课程设置的宣传方案让她的课还未开,占座的学生就爆了棚。
李欣频的声名从北大飞出,每周都要去全国各地的大学演讲一两次。空中飞人的生活一点也没影响她继续每天读一本书、看两部电影、写东西、享美食、搞收藏——时间,似乎在她那里变慢了,变长了。而她的法宝是每天虚拟死亡——每天睡前想象自己将在今晚死去,然后回想今日种种、今天以前的时光,做个总回顾,再回想今天最感动的事是什么?想一下,如果昨天就不在人间了,那么今天会错过什么?如果明天就死了,今天所经历的一切有没有意义?接着就开始进入虚拟死亡的过程:想象自己现在睡着了,永远不再醒来,想象自己在海中慢慢融化、在荒原中慢慢风化……就在此刻,向爱你的人感谢道别,向这个世界好好说再见,让自己的身心深度且缓慢地,放松再放松。把自己当成地球一日的过客,就专注在:今天体验到什么?能带走哪些经历?
等到第二天醒来,先不要急着从床上跳起来去忙一天的行程,先想象自己是个新生的灵魂,刚刚进入这个全新的身体,从四肢到身体缓慢地苏醒。因为刚诞生,还没有名字、年龄、行程、责任,还不知道性别……只有一张空白的纯净灵魂,与一个未染的轻盈身体。慢慢地学走第一步路、缓缓地适应地表、呼吸第一口空气、慢慢地喝第一口水——想象这是出生后的第一口水、第一碗饭、看到的第一个人类、见到的第一朵花……重新定义眼前每分每秒发现的新世界——唯有重新生出感官,才能让麻木已久的敏感度恢复。
李欣频坦言自己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行动者,每天都在想办法活得好。正是这种人生观才让她具备了惊人能量。迄今为止,她所涉猎的领域有:建筑、音乐、电影、文字、旅行、广告、美食、收藏、星象、中医、心灵修行、易经……
目的地
美国9·11事件前夜,李欣频正在纽约飞台北的上空,到了台北刚放下行李,就看到美国世贸大楼崩塌的画面。另一次,离开印度时,正好发生印度洋海啸。
这些事件改变了李欣频的人生观,很多人延迟梦想,觉得还有时间。对照她自己——大学毕业时,同学们说最大的愿望是环游世界。十年后,去了五个以上国家的不到五个人;再过十 ??另类的存在,而在某种程度上,她那群思想保守的阿尔及利亚同胞对这位女性政治家的态度也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感激她为新移民所做的一切;另一方面,他们又将其视为族群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认为她违背了自己的
李欣频将女人分为三种:剩女、凡女和女神。很显然,她要做的,是最好的那种——女神不必找完美的男神,因为她有点石成金的能力。换个比喻来说,就像是蚌可以把沙粒包裹成一颗闪亮的珍珠。蚌不需改变沙,不需排除沙,只要百分百包容它的不完美,最后就能成就珍珠的完美与光泽。“当有人抱怨她的男友无能时,我会告诉她,爱他的无能,欣赏他的无能,百分百以爱接纳如实的他,不要改变他。”李欣频说,因为她包容的爱,会把他蜕变成一颗珍珠。
最近,李欣频疯狂喜欢上一本书,里面的一段话让她感触良多:“一旦你为了爱和安全感而依赖他人,就是在索取他或她的能量,这常常导致冲突。在这观点中,你们假定痛苦原因与解决办法都在自己之外,如果以这种心态开始一段关系,最终会要求别人为你内在的伤痛负责,把自己当受害者,等于一开始就剥夺自己的权力。”
而单身的她正走心地做自己的女神。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倪匡
李欣频对生活起了贪念是从35岁开始的。
35岁之前,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作茧自缚的过程。因为工作、心理压力过大,她无法正常地生活,身心交瘁,多次感冒、咳嗽,还患上肺炎,干什么都效率不高,人际关系也紧张起来。这让她的心情阴云密布,她痛苦地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持续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李欣频找不到答案,患了抑郁症。只是,因为看过太多的书与电影,她基本上可以做自己的医生,试着寻找处方。先是远赴印度的一所灵修学校,认认真真闭关二十一天。那里没有电脑、电话,不需看电视,也不需讲太多话。一切都歇下来,仿佛坐在生命的中心,相伴的有自己的影子、心灵和精神,纷纷扰扰的东西都逐渐消逝了,过去曾经拥有和执著的东西也随风而去,周围充满透明、清新而蓬松的空气,安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宛如回到最初的自己,宛如花蕾一般刚刚打开。一旦打开,就会赢得一个崭新开阔、美妙丰盈的世界,成为一枝风景,也分享到整棵树的风景。“那段时间我把一些杂音过滤掉,与自己清楚对话。这是一种很棒的感觉,没有那一段过程就不会有现在的我。”她说。
发现自己后,她把“努力”这两个字,从人生字典里刨除了。努力就会用力,用力就会强求,强求就会不快乐。所以,做快乐事——嗜电影如命的她每天会追两部电影,看一到两本书,享受一般地写书。七年写了27本畅销书,知名媒体人在读了她的书后,不禁感叹:一个人居然可以和文字做爱、和思想调情到如此深厚的地步。
作为台湾诚品书店的御用文案,李欣频将诚品书店打造成台湾举世闻名的文化地标,她也被称之为华语世界的文案天后。1995年9月底,台北诚品敦南店从仁爱路圆环,搬到隔壁的新光大楼,李欣频做了关于诚品搬家“喜新恋旧、移馆别恋”的文案。“今夜无宵禁,仁爱路上诚品夜未眠”——1995年9月23日上午11点至9月24日9点,疯狂涌进诚品敦南旧馆的上万人潮、小剧场表演、跳蚤市场赶集、陈明章露天演唱会及一整夜的舞会和啤酒。
李欣频借着生活在台北东区人的一点点心事、一点点留恋、一点点出轨、一点点挣扎、一点点不舍、一点点兴奋……构筑了一次最大规模的台北人感情搬家事件。
所到之处都是目的地
美国9·11事件前夜,李欣频正在纽约飞台北的上空,到了台北刚放下行李,就看到美国世贸大楼崩塌的画面。另一次,离开印度时,正好发生印度洋海啸。
这些事件改变了李欣频的人生观,很多人延迟梦想,觉得还有时间。对照她自己——大学毕业时,同学们说最大的愿望是环游世界。十年后,去了五个以上国家的不到五个人;再过十另类的存在,而在某种程度上,她那群思想保守的阿尔及利亚同胞对这位女性政治家的态度也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感激她为新移民所做的一切;另一方面,他们又将其视为族群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认为她违背了自己的
年,超过十个国家以上的不到两人。二十年过去了,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环游世界,那这二十年大家在干吗?
李欣频开始行走,每年都会去一个国家长住。那里的风景、人和事以及美食,渐渐从笔端流淌出来。李欣频的游记总是让那些不能出走的人千山万水走遍,是她每行一地,都拿那里当作故乡去相处。她说,人如果这辈子只待在一个地方,久了就会无聊。通过旅行,可以换一个新的空间,换一个新的思维。旅途中,她喜欢信手画画,像一个小孩一样涂鸦。她说:那个时候我就是个4岁的小孩,而我的心智年龄也是4岁。她笑着说,三十几岁之前,我会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现在的我,已经不在乎了。而这种转变,是在与自己安静相处中慢慢得到的。“现在太多的人不懂得安静,一直在找人说话,他们没有办法容忍自己安安静静,因为很害怕跟自己在一起。”
如今,刚刚从南极归来的李欣频已经走过了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她最爱的,依然是台北。台北于她,像是一个拥有世界各大城市缩影的星球:她有纽约的异国多元性,有京都的素朴优雅,有北京的古朝文明,有巴黎的人文气息,有印度的灵性氛围,有瑞典的极简设计……每个人看台北,都能找到一点熟悉的认同感。
“我爱台北的原因,不只是可以吃到全世界的美食,而是这里有全台湾最密集的影展、讲座、艺术展演。嗜看电影与表演活动如命的我,几乎每天都有一部电影要看,每两天就要出席或聆听一场演讲,每三天就有一个国际级的大型表演要看,每四天就有一场大型的静心活动要参与……台北,梦想、艺术、未来都在此大量流动———这里是知识与情报交汇的新鲜市集,也是鲜活多变的异彩空间,宛如一本翻阅不停的生活巨书;生在台北,受台北的文化滋养,长大后,就更离不开台北,一如恋着子宫的胎儿,舍不得离开。”李欣频如是说。
走心地做自己的女神
2007年,李欣频陪弟弟考北京大学的博士,结果弟弟没有考上,她却成为了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生。在校期间,李欣频担任了北大广告学专业的客座讲师。她为自己课程设置的宣传方案让她的课还未开,占座的学生就爆了棚。
李欣频的声名从北大飞出,每周都要去全国各地的大学演讲一两次。空中飞人的生活一点也没影响她继续每天读一本书、看两部电影、写东西、享美食、搞收藏——时间,似乎在她那里变慢了,变长了。而她的法宝是每天虚拟死亡——每天睡前想象自己将在今晚死去,然后回想今日种种、今天以前的时光,做个总回顾,再回想今天最感动的事是什么?想一下,如果昨天就不在人间了,那么今天会错过什么?如果明天就死了,今天所经历的一切有没有意义?接着就开始进入虚拟死亡的过程:想象自己现在睡着了,永远不再醒来,想象自己在海中慢慢融化、在荒原中慢慢风化……就在此刻,向爱你的人感谢道别,向这个世界好好说再见,让自己的身心深度且缓慢地,放松再放松。把自己当成地球一日的过客,就专注在:今天体验到什么?能带走哪些经历?
等到第二天醒来,先不要急着从床上跳起来去忙一天的行程,先想象自己是个新生的灵魂,刚刚进入这个全新的身体,从四肢到身体缓慢地苏醒。因为刚诞生,还没有名字、年龄、行程、责任,还不知道性别……只有一张空白的纯净灵魂,与一个未染的轻盈身体。慢慢地学走第一步路、缓缓地适应地表、呼吸第一口空气、慢慢地喝第一口水——想象这是出生后的第一口水、第一碗饭、看到的第一个人类、见到的第一朵花……重新定义眼前每分每秒发现的新世界——唯有重新生出感官,才能让麻木已久的敏感度恢复。
李欣频坦言自己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行动者,每天都在想办法活得好。正是这种人生观才让她具备了惊人能量。迄今为止,她所涉猎的领域有:建筑、音乐、电影、文字、旅行、广告、美食、收藏、星象、中医、心灵修行、易经……
目的地
美国9·11事件前夜,李欣频正在纽约飞台北的上空,到了台北刚放下行李,就看到美国世贸大楼崩塌的画面。另一次,离开印度时,正好发生印度洋海啸。
这些事件改变了李欣频的人生观,很多人延迟梦想,觉得还有时间。对照她自己——大学毕业时,同学们说最大的愿望是环游世界。十年后,去了五个以上国家的不到五个人;再过十 ??另类的存在,而在某种程度上,她那群思想保守的阿尔及利亚同胞对这位女性政治家的态度也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感激她为新移民所做的一切;另一方面,他们又将其视为族群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认为她违背了自己的
李欣频将女人分为三种:剩女、凡女和女神。很显然,她要做的,是最好的那种——女神不必找完美的男神,因为她有点石成金的能力。换个比喻来说,就像是蚌可以把沙粒包裹成一颗闪亮的珍珠。蚌不需改变沙,不需排除沙,只要百分百包容它的不完美,最后就能成就珍珠的完美与光泽。“当有人抱怨她的男友无能时,我会告诉她,爱他的无能,欣赏他的无能,百分百以爱接纳如实的他,不要改变他。”李欣频说,因为她包容的爱,会把他蜕变成一颗珍珠。
最近,李欣频疯狂喜欢上一本书,里面的一段话让她感触良多:“一旦你为了爱和安全感而依赖他人,就是在索取他或她的能量,这常常导致冲突。在这观点中,你们假定痛苦原因与解决办法都在自己之外,如果以这种心态开始一段关系,最终会要求别人为你内在的伤痛负责,把自己当受害者,等于一开始就剥夺自己的权力。”
而单身的她正走心地做自己的女神。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倪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