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规划的国家战略,甘肃玉门弘扬“铁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酒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始终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工作重心不移、帮扶力量不减、投入保障不变,积极发挥各项政策合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关键词】甘肃玉门;压实责任;脱贫攻坚;成效
引言
甘肃玉门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脱贫关键,坚持工作重心不移、帮扶力量不减、投入保障不变,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大力发展富民增收产业,持续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深入实施教育、健康扶贫工程,全面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推动移民乡村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全市贫困人口、贫困村、插花型贫困县各项退出指标全部达标,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1.立足实际定措施 责任担当助脱贫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是甘肃风电产业的发祥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成功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是典型的工业型城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接收安置“两西”和疏勒河移民7933户3.6万人,建成4个整建制移民乡,其他乡镇建“插花”移民集中安置点22个,移民人口占到全市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2013年,以农村户籍人口为基数,从全市9.8万名农业人口中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94户1.14万人,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9个,贫困发生率为11.62%,被甘肃省确定为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
移民人数较多、移民乡镇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移居后传统产业平稳过度转型是摆在市委市政府的三大难题。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安排部署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制定《玉门市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扶贫、兜底保障、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等八个方面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从财政资金支持、金融信贷扶持、土地利用规划、人才队伍支撑四个方面加大政策导向力度持续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落实“三级书记”遍访贫困村、贫困群众制度,精准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持续提升脱贫质量;精准落实脱贫政策,“两不愁三保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各方面脱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印制《扶贫政策图解》,通过帮扶干部入户宣传、政策讲座、现场培训等宣传政策法规,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全面提高;党政主要领导挂牌督战,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创新建立并推行“八照八核”信息系统,通过平台直观真实反映建档立卡人口基本信息、脱贫措施和帮扶成效,精准扶贫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透明。
2.惠民政策齐发力 脫贫攻坚显成效
打好脱贫攻坚战,资金政策导向很重要。脱贫攻坚国策实施以来,财政部门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3亿元,推动“瓜、果、菜、猪、羊、草”六大产业发展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幼儿免保教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贫困学生免学杂费等教育资助政策,累计发放教育扶贫惠民政策资金4759万元,全市1842名建档立卡学生全部享受到了教育扶贫政策,实现了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通过回购和政府提供集体用房等方式,解决了4个应建村卫生室产权问题,村卫生室门诊刷卡网络稳定畅通,实现了资助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对象及返乡定居户住房安全状况,对疑似危房及时认定鉴定,安全住房实现了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1.03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4处,架设农村供水管线1700公里,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100%。
3.以工带农 增加就业拉动就业扶贫
巩固提升石油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及建材和精细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业发展战略。坚持“存量升级、增量提质”和“提升高端、严控低端”是工业强市的发展原则。大力引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特色企业和产业链关键项目,积极推进石化、煤化工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从短到长、产品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产业结构从技术含量低到技术含量高的转变,实现产业链优势互补、上下游配套发展是实现工业强市的发展目标。截止目前“一区三园”发展规划已获审批,并被甘肃省工信委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大力促推工业带动就业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把培训和就业机会直接带到了贫困户家门口,增强“造血”功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有力助推脱贫攻坚。今年至目前,玉门市实现贫困劳动力输转3682人;完成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11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70个,聘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0人;累计建成“扶贫车间”6家,吸纳135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大昌河、东化工业园区、老市区等园区已成为周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首选。
4.结合一乡一品 推动农民致富
玉门枸杞、赤金韭菜、祁连清泉羊羔肉、花海甜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已享誉全省乃至全国。而事实上,多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一乡一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把发展特色农业品牌主要目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举措。通过多年的积累,“一乡一品”乡村振兴战略已初局规模,在培育形成了,金融信贷政策迎合市委市政府,累计投放涉农贷款79.88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7.81%。
清泉乡政府立足特色资源禀赋优势,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打造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为目标,积极申报、主动协调,持之以恒推进“祁连清泉”人参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推动“祁连清泉”人参果取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并荣获2017年度农业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玉门市以人参果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为战略,计划建设生产型日光温室1000座、高标准工厂化种苗繁育温室4座、高标准观光采摘温室50座,新建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区23000平方米,配套新建气调保鲜库及仓库3200平方米并配套压缩机、果蔬平运机、基质发酵场、项目管理区、检测检疫中心及研发中心等,全力打造集“生态农业、人参果养生、人参果研学、人参果主题乐园、人参果特色民宿、特色人参果餐饮、特色清泉羊羔肉”为一体的西北首个沙地人参果绿色产业示范区、中国首个人参果主题乐园及西北首个人参果田园综合体,推动人参果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村集体收入和群众收入,以特色农产品推动农民致富。
5.金融聚焦支柱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人民银行玉门市支行为信贷支持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结合央行政策有效支持农户脱贫打好脱贫攻坚战,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大面积深入走访、调查,并结合以工业带动农业,以推动“瓜、果、菜、猪、羊、草”六大产业发展为契机,利用再贷款资金,有效解决企业、农户融资需求,截止目前发放再贷款3471笔共计11.99亿元,促推金融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做到应贷尽贷,提高资金投放精准度,做好贷后管理和风险跟踪;通过不断创新思路、优化服务,促进当地农民百姓增收、致富,受到了广大农户的青睐和认可。支小、扶贫再贷款的发放在促进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改善当地的贫困人口收入提升起到了主导作用,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金融保障。兴产业、富农民,人民银行玉门市支行以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有力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关键词】甘肃玉门;压实责任;脱贫攻坚;成效
引言
甘肃玉门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脱贫关键,坚持工作重心不移、帮扶力量不减、投入保障不变,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大力发展富民增收产业,持续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深入实施教育、健康扶贫工程,全面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推动移民乡村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全市贫困人口、贫困村、插花型贫困县各项退出指标全部达标,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1.立足实际定措施 责任担当助脱贫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是甘肃风电产业的发祥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成功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是典型的工业型城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接收安置“两西”和疏勒河移民7933户3.6万人,建成4个整建制移民乡,其他乡镇建“插花”移民集中安置点22个,移民人口占到全市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2013年,以农村户籍人口为基数,从全市9.8万名农业人口中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94户1.14万人,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9个,贫困发生率为11.62%,被甘肃省确定为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
移民人数较多、移民乡镇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移居后传统产业平稳过度转型是摆在市委市政府的三大难题。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安排部署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制定《玉门市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扶贫、兜底保障、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等八个方面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从财政资金支持、金融信贷扶持、土地利用规划、人才队伍支撑四个方面加大政策导向力度持续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落实“三级书记”遍访贫困村、贫困群众制度,精准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持续提升脱贫质量;精准落实脱贫政策,“两不愁三保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各方面脱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印制《扶贫政策图解》,通过帮扶干部入户宣传、政策讲座、现场培训等宣传政策法规,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全面提高;党政主要领导挂牌督战,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创新建立并推行“八照八核”信息系统,通过平台直观真实反映建档立卡人口基本信息、脱贫措施和帮扶成效,精准扶贫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透明。
2.惠民政策齐发力 脫贫攻坚显成效
打好脱贫攻坚战,资金政策导向很重要。脱贫攻坚国策实施以来,财政部门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3亿元,推动“瓜、果、菜、猪、羊、草”六大产业发展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幼儿免保教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贫困学生免学杂费等教育资助政策,累计发放教育扶贫惠民政策资金4759万元,全市1842名建档立卡学生全部享受到了教育扶贫政策,实现了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通过回购和政府提供集体用房等方式,解决了4个应建村卫生室产权问题,村卫生室门诊刷卡网络稳定畅通,实现了资助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对象及返乡定居户住房安全状况,对疑似危房及时认定鉴定,安全住房实现了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1.03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4处,架设农村供水管线1700公里,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100%。
3.以工带农 增加就业拉动就业扶贫
巩固提升石油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及建材和精细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业发展战略。坚持“存量升级、增量提质”和“提升高端、严控低端”是工业强市的发展原则。大力引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特色企业和产业链关键项目,积极推进石化、煤化工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从短到长、产品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产业结构从技术含量低到技术含量高的转变,实现产业链优势互补、上下游配套发展是实现工业强市的发展目标。截止目前“一区三园”发展规划已获审批,并被甘肃省工信委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大力促推工业带动就业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把培训和就业机会直接带到了贫困户家门口,增强“造血”功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有力助推脱贫攻坚。今年至目前,玉门市实现贫困劳动力输转3682人;完成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11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70个,聘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0人;累计建成“扶贫车间”6家,吸纳135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大昌河、东化工业园区、老市区等园区已成为周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首选。
4.结合一乡一品 推动农民致富
玉门枸杞、赤金韭菜、祁连清泉羊羔肉、花海甜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已享誉全省乃至全国。而事实上,多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一乡一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把发展特色农业品牌主要目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举措。通过多年的积累,“一乡一品”乡村振兴战略已初局规模,在培育形成了,金融信贷政策迎合市委市政府,累计投放涉农贷款79.88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7.81%。
清泉乡政府立足特色资源禀赋优势,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打造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为目标,积极申报、主动协调,持之以恒推进“祁连清泉”人参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推动“祁连清泉”人参果取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并荣获2017年度农业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玉门市以人参果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为战略,计划建设生产型日光温室1000座、高标准工厂化种苗繁育温室4座、高标准观光采摘温室50座,新建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区23000平方米,配套新建气调保鲜库及仓库3200平方米并配套压缩机、果蔬平运机、基质发酵场、项目管理区、检测检疫中心及研发中心等,全力打造集“生态农业、人参果养生、人参果研学、人参果主题乐园、人参果特色民宿、特色人参果餐饮、特色清泉羊羔肉”为一体的西北首个沙地人参果绿色产业示范区、中国首个人参果主题乐园及西北首个人参果田园综合体,推动人参果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村集体收入和群众收入,以特色农产品推动农民致富。
5.金融聚焦支柱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人民银行玉门市支行为信贷支持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结合央行政策有效支持农户脱贫打好脱贫攻坚战,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大面积深入走访、调查,并结合以工业带动农业,以推动“瓜、果、菜、猪、羊、草”六大产业发展为契机,利用再贷款资金,有效解决企业、农户融资需求,截止目前发放再贷款3471笔共计11.99亿元,促推金融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做到应贷尽贷,提高资金投放精准度,做好贷后管理和风险跟踪;通过不断创新思路、优化服务,促进当地农民百姓增收、致富,受到了广大农户的青睐和认可。支小、扶贫再贷款的发放在促进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改善当地的贫困人口收入提升起到了主导作用,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金融保障。兴产业、富农民,人民银行玉门市支行以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有力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