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1例部分小肠切除术后小肠瘘并脓毒症患者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针对小肠瘘并脓毒症及时给予实施床边CRRT、腹腔冲洗、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的护理;同时做好皮肤、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本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及炎症控制良好于入院后第29日转往普通病房。
关键词:小肠瘘;脓毒症;护理
Key words:Enteric fistula;Sepsis;Nursing
消化道瘘是腹腔手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消化道瘘的主要危害在于消化液对腹腔组织的腐蚀导致局部腹腔感染和继发出血[1]。肠瘘为常见的消化道瘘,而在临床上肠瘘病人比较容易合并腹腔感染。一旦发生腹腔感染,治疗会相对的漫长而且容易引起脓毒症。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与全身性感染同义,其诊断标准为必须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2]。脓毒症具有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我院于2010年7月份收治了1例部分小肠切除术后小肠瘘并脓毒症患者,经正确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和周密的护理,患者安全度过监护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2岁,因“突发腹痛36小时,剖腹探查、部分小肠切除术后12小时”于2011-7-5入我院ICU。转入时患者呈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呼吸稍急促,血压偏低,高热状态,入院后予床边CVVH、降温、升压、抗感染、腹腔冲洗、营养支持及保护各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予行胃空肠造影提示小肠瘘。血、痰、腹腔引流液培养见多种细菌、真菌。于2011-7-21行剖腹探查术,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转好,生命体征平稳,2011-8-3转于胃肠外科继续治疗。入院诊断为:“1、小肠坏死:出血坏死性肠炎?2、脓毒症3、剖腹探查+小肠切除术后”。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T、P、R、BP、SpO2、CVP,观察血气分析结果、SpO2、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变化以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面色、伤口渗液、凝血功能、皮肤瘀斑情况、是否有出血倾向、尿液的性质、粪便的性质、腹腔引流液或胃液的性质及气味;腹部体征变化;在使用冰毯降温时还应注意监测每小时的体温情况。
2.2床边CVVH的护理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是采用每天连续24h或接近24h的一种连续血液净化疗法替代受损的肾功能的净化方式[3]。与传统的普通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其优点为: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可随时清除;持续稳定地控制氮质血症电解质和水盐代谢,更好的清除中、大分子溶质;清除炎性介质;不存在输液限制,可充分有利于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 4 ]。CVVH是CRRT的常用治疗模式之一。
2.2.1导管口的护理
注意观察置管穿刺口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固定缝线处有无松脱,置管外露刻度有无改变。置管后对没有污染的导管口应隔天换药一次,换药应严格按照无菌及外科常规操作。
2.2.2管道的护理
管道操作首先应严格无菌操作,而保证CRRT有效运转的最基本要求是维持血管通路的通畅。在确定行CRRT前应先常规消毒铺巾,抽出上次封管的肝素弃去并确定双腔静脉置管各管腔均在血管内,回抽血液无血栓且血流畅通后方可行CRRT。按照安装指示按顺序安装管道,妥善安放好置换液的位置,按标识连接好保证双腔静脉置管、血液管路的固定通畅,无脱落、打折、贴壁、漏血等发生。CRRT治疗完毕后或每天护理均需行高浓度肝素封管以防堵塞,上机前或留置有管道的患者每天均应抽出上次的含肝素的血液(5-8ml)后予NS20ml冲洗,严禁将含高浓度肝素的液体输入患者体内。发现管路不畅,可适当旋转导管,排除体位因素。
2.2.3出血、凝血功能情况及抗凝剂的应用
上机后密切检测静脉压(VP)、跨膜压(TMP)值及波动范围,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严格遵医嘱按时查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严格配对抗凝剂,检测输液泵的工作情况。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瘀斑或原有瘀斑是否扩展或加重;观察牙龈是否出血;各引流液的性质;术部伤口渗液等出血倾向。为了避免治疗中管路及滤器内凝血,在上机前将管路及滤器用生理盐水3000mL加肝素钠注射液(视病人的凝血功能)预充。再以生理盐水500mL冲洗管路及滤器,以延长循环装置的寿命。如有严重凝血时,应更换滤器及血液管路。
2.2.4液体配制、管理及电解质情况
合理記录出入量, 保持出入量动态平衡。上机后由于患者均存在少尿或无尿症状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 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监测尤为重要[5]。应严格遵医嘱加入钾、钠、钙、镁等电解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尽量现配现用。严密监测患者的内环境状态,遵医嘱按时抽血查电解质及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血糖及电解质的补给。
2.2.5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低血压是行CRRT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与体外循环用血,脱水速度快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所以在行 CRRT 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液体的管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液体入量和脱水量。而高温患者不使用加温器,每小时监测体温,待正常才使用加温器,根据患者情况调节温度。
2.3腹腔冲洗护理
有效的腹腔冲洗,能及时、完全地引流清除消化道瘘液,避免瘘液积存,以控制腹部感染,避免瘘口周围皮肤损伤,是肠瘘早期治疗的关键[6]。
2.3.1保持管道的密闭,形成有效负压 在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连接正确,是否密封,并作好标识。在连接腹腔冲洗管时应先行测量负压的范围值。调节压力时,单独一条引流管压力调至0.01~0.02Mpa[7]。以防负压过高引起出血或损伤局部组织。在倾倒引流液时应关闭负压,倾倒完成后,检查装置的密闭性后再开负压,观察负压是否恒定,安全。观察是否有腹部情况变化。
2.3.2确保引流管妥善固定、通畅
患者行腹腔冲洗后一般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引流及炎症吸收。更换体位时应松动管道后进行。观察引流管是否运行良好,发现引流管堵塞时,可转动引流管或在快速冲洗时挤压引流管,以保持引流通畅,也可更换体位。若引流液浑浊,可加快冲洗速度,但需注意出血的可能。根据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应随时调整冲洗方法。
2.3.3出入量的护理
准确记录24h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变化,有异常即予通知医生。注意保持灌入液量与引出液量的平衡。如需行大量冲洗可予规格为NS3000ml冲洗并及时倾倒引流液,避免因人为的错误而造成出入量误差大。若出入量失衡时应避免盲目冲洗,尽快查找原因。大量冲洗容易造成体内电解质的紊乱,应定期监测电解质指标,及时处理。
2.3.4拔管护理
当患者血象及体温正常,腹部体征良好,引流液清且出入量差额每天小于100ml即可考虑拔管:可行瘘道造影,管腔缩小可予停止冲洗并接负压袋吸引,配合医生进行退管,1-2天后患者无异常,引流液的性质无改变,日量小于10ml即可拔管。拔管后予无菌敷料覆盖并观察患者的体温及腹部情况变化。
2.4营养支持
以前认为脓毒症时,肠道是个幸免的器官,现在则证实它也是脓毒症时的靶器官。营养支持不能显著减少脓毒症的死亡率,但恰当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其并发症,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8]。
肠瘘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并有脓毒症的患者则更需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但多数不能经口进食,主要是通过全肠外营养(TPN)和胃肠内营养(EN)来供给。相对来说,脓毒症患者的营养方式为胃肠内营养为在主,全肠外营养为辅更为合适。
2.4.1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的最大优点是:无严重并发症,简易安全,经济。使用肠内营养时临床上多主张采用连续经泵输注,并应遵循从少到多、由慢到快、由稀到浓的原则,使肠道更好地适应。注意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应现配现用,保持无菌,每天更换输液管、袋或瓶;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一般保持营养液在37℃左右;一般患者无特殊情况取半卧位;在连续管饲过程中应每间隔4小时检查胃充盈度和胃内残留量,如胃内残留>100-150ml,应减慢或停止输注,并及时处理。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腹泻、呕吐、管道堵塞、水电解质、糖代谢异常等,予及时处理。
2.4.2 肠外营养
临床上多采用:全营养混合液。在配置时应在层流环境、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严格按照相溶性质、按顺序配置营养液;保证配置的营养液在24小时内输完;输注过程应尽量保持连续性,期间不宜中断,以防污染;避免应营养液长时间暴露于阳光和高温下而导致变质;导管出口处皮肤应保持干燥、定时消毒。输注过程中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导管性败血症、空气栓塞等。
2.5胃肠减压的护理
早期有效的胃肠减压可减少消化液对术部伤口的刺激,预防瘘口的发生。同时可减少胃肠内的液体气体,降低肠道压力,减轻腹胀,增加病人舒适感,术后要密切观察胃液的色、量及性质,若胃管不通畅时,要寻找原因,必要时用小量生理盐水冲洗。每1~2小时挤一次胃管,保持通畅,每班检查固定情况,防止脱出[9]。每班应记录好外露刻度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并发症发生。
2.6 皮肤护理
对于伤口渗液多,放置引流管时间长的患者可在伤口渗漏处周围将特殊敷料(如3M公司的多爱肤或安普贴)剪开成“Y”型开口,将“Y”型开口围绕伤口引流管来保护皮肤,在特殊敷料外围予氧化锌涂抹;对于引流管口旁漏液较多的患者可予造口袋包围管口向斜下方粘帖。行CRRT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温、湿度、水肿情况等;高热患者在使用冰毯降温时应注意避免患者皮肤与冰毯直接接触,以防冻伤;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使用气垫床,防止皮肤压伤,必要时可予特殊辅料保护受压部位皮肤;定时翻身、拍背,动作轻柔。
2.7 心理护理
有关SICU住院病人的调查研究显示64%的患者感到沮丧[10]。患者一旦发生肠瘘并脓毒症,看到腹部置有多根管道,闻到引流液的气味,渗液的困扰,容易产生担心病情反复,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等特点,病人往往出现悲观绝望的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这一心理状态,在护理工作中应与病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熟练的操作有助患者稳定情绪,主动向患者介绍该病的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及配合工作的重要性,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向其家属解释亲情关爱的重要性。对于长期需要冲洗的病人,因长期卧床病人容易产生烦躁心理,可根据患者的爱好,与家属沟通给予阅读书报、听音乐等娱乐,有利于病人的心理调节。
小结
肠瘘并脓毒症的护理是一个综合的护理过程。在护理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在这一过程中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炎症控制、足够的营养支持等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当发生肠瘘并脓毒症时,根据病情变化过程及时采取有效的床边CVVH、腹腔冲洗、营养支持等护理,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纠正营养不良,做好肠内肠外营养的护理,重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稳定与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红卫, 黎洪浩, 王捷.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消化道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3):237-238.
[2]郭维.脓毒症的相关概念及常见病因[J].中国社区医师, 2009,25(378):6.
[3]韩卫华,李秀梅. CRRT治疗危重症患者 32 例分析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4):145-146.
[4]孙婷,王晓芝.连续性血液净化与严重脓毒症的治疗[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33(3):213-214.
[5]于康巖.CRRT治疗的护理要点[J].医疗装备,2008,(7):11.
[6]黎艳芳,向美焕,陈妙贤等. 30 例消化道瘘患者腹腔冲洗的护理体会[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9,9(2):160-161.
[7]刘海燕,彭锐,杜鹃. 肠外瘘双套管负压引流与传统方法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42.
[8]谢红珍.脓毒症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广后医学,1997,11(3):215-216.
[9]胡新春,要润梅. 食道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创新研究,2007,4(24):113-114.
[10]Verschuur EM, Steyerberg EW, Kuipers EJ, Essink-Bot ML, Tran KT, Van Der Gaast A, Tilanus HW, Siersema PD.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s of patients after o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 an explorative study. Eur J Cancer Care (Engl). 2006 Sep;15(4):324-325.
关键词:小肠瘘;脓毒症;护理
Key words:Enteric fistula;Sepsis;Nursing
消化道瘘是腹腔手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消化道瘘的主要危害在于消化液对腹腔组织的腐蚀导致局部腹腔感染和继发出血[1]。肠瘘为常见的消化道瘘,而在临床上肠瘘病人比较容易合并腹腔感染。一旦发生腹腔感染,治疗会相对的漫长而且容易引起脓毒症。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与全身性感染同义,其诊断标准为必须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2]。脓毒症具有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我院于2010年7月份收治了1例部分小肠切除术后小肠瘘并脓毒症患者,经正确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和周密的护理,患者安全度过监护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2岁,因“突发腹痛36小时,剖腹探查、部分小肠切除术后12小时”于2011-7-5入我院ICU。转入时患者呈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呼吸稍急促,血压偏低,高热状态,入院后予床边CVVH、降温、升压、抗感染、腹腔冲洗、营养支持及保护各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予行胃空肠造影提示小肠瘘。血、痰、腹腔引流液培养见多种细菌、真菌。于2011-7-21行剖腹探查术,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转好,生命体征平稳,2011-8-3转于胃肠外科继续治疗。入院诊断为:“1、小肠坏死:出血坏死性肠炎?2、脓毒症3、剖腹探查+小肠切除术后”。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T、P、R、BP、SpO2、CVP,观察血气分析结果、SpO2、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变化以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面色、伤口渗液、凝血功能、皮肤瘀斑情况、是否有出血倾向、尿液的性质、粪便的性质、腹腔引流液或胃液的性质及气味;腹部体征变化;在使用冰毯降温时还应注意监测每小时的体温情况。
2.2床边CVVH的护理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是采用每天连续24h或接近24h的一种连续血液净化疗法替代受损的肾功能的净化方式[3]。与传统的普通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其优点为: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可随时清除;持续稳定地控制氮质血症电解质和水盐代谢,更好的清除中、大分子溶质;清除炎性介质;不存在输液限制,可充分有利于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 4 ]。CVVH是CRRT的常用治疗模式之一。
2.2.1导管口的护理
注意观察置管穿刺口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固定缝线处有无松脱,置管外露刻度有无改变。置管后对没有污染的导管口应隔天换药一次,换药应严格按照无菌及外科常规操作。
2.2.2管道的护理
管道操作首先应严格无菌操作,而保证CRRT有效运转的最基本要求是维持血管通路的通畅。在确定行CRRT前应先常规消毒铺巾,抽出上次封管的肝素弃去并确定双腔静脉置管各管腔均在血管内,回抽血液无血栓且血流畅通后方可行CRRT。按照安装指示按顺序安装管道,妥善安放好置换液的位置,按标识连接好保证双腔静脉置管、血液管路的固定通畅,无脱落、打折、贴壁、漏血等发生。CRRT治疗完毕后或每天护理均需行高浓度肝素封管以防堵塞,上机前或留置有管道的患者每天均应抽出上次的含肝素的血液(5-8ml)后予NS20ml冲洗,严禁将含高浓度肝素的液体输入患者体内。发现管路不畅,可适当旋转导管,排除体位因素。
2.2.3出血、凝血功能情况及抗凝剂的应用
上机后密切检测静脉压(VP)、跨膜压(TMP)值及波动范围,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严格遵医嘱按时查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严格配对抗凝剂,检测输液泵的工作情况。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瘀斑或原有瘀斑是否扩展或加重;观察牙龈是否出血;各引流液的性质;术部伤口渗液等出血倾向。为了避免治疗中管路及滤器内凝血,在上机前将管路及滤器用生理盐水3000mL加肝素钠注射液(视病人的凝血功能)预充。再以生理盐水500mL冲洗管路及滤器,以延长循环装置的寿命。如有严重凝血时,应更换滤器及血液管路。
2.2.4液体配制、管理及电解质情况
合理記录出入量, 保持出入量动态平衡。上机后由于患者均存在少尿或无尿症状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 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监测尤为重要[5]。应严格遵医嘱加入钾、钠、钙、镁等电解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尽量现配现用。严密监测患者的内环境状态,遵医嘱按时抽血查电解质及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血糖及电解质的补给。
2.2.5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低血压是行CRRT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与体外循环用血,脱水速度快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所以在行 CRRT 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液体的管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液体入量和脱水量。而高温患者不使用加温器,每小时监测体温,待正常才使用加温器,根据患者情况调节温度。
2.3腹腔冲洗护理
有效的腹腔冲洗,能及时、完全地引流清除消化道瘘液,避免瘘液积存,以控制腹部感染,避免瘘口周围皮肤损伤,是肠瘘早期治疗的关键[6]。
2.3.1保持管道的密闭,形成有效负压 在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连接正确,是否密封,并作好标识。在连接腹腔冲洗管时应先行测量负压的范围值。调节压力时,单独一条引流管压力调至0.01~0.02Mpa[7]。以防负压过高引起出血或损伤局部组织。在倾倒引流液时应关闭负压,倾倒完成后,检查装置的密闭性后再开负压,观察负压是否恒定,安全。观察是否有腹部情况变化。
2.3.2确保引流管妥善固定、通畅
患者行腹腔冲洗后一般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引流及炎症吸收。更换体位时应松动管道后进行。观察引流管是否运行良好,发现引流管堵塞时,可转动引流管或在快速冲洗时挤压引流管,以保持引流通畅,也可更换体位。若引流液浑浊,可加快冲洗速度,但需注意出血的可能。根据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应随时调整冲洗方法。
2.3.3出入量的护理
准确记录24h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变化,有异常即予通知医生。注意保持灌入液量与引出液量的平衡。如需行大量冲洗可予规格为NS3000ml冲洗并及时倾倒引流液,避免因人为的错误而造成出入量误差大。若出入量失衡时应避免盲目冲洗,尽快查找原因。大量冲洗容易造成体内电解质的紊乱,应定期监测电解质指标,及时处理。
2.3.4拔管护理
当患者血象及体温正常,腹部体征良好,引流液清且出入量差额每天小于100ml即可考虑拔管:可行瘘道造影,管腔缩小可予停止冲洗并接负压袋吸引,配合医生进行退管,1-2天后患者无异常,引流液的性质无改变,日量小于10ml即可拔管。拔管后予无菌敷料覆盖并观察患者的体温及腹部情况变化。
2.4营养支持
以前认为脓毒症时,肠道是个幸免的器官,现在则证实它也是脓毒症时的靶器官。营养支持不能显著减少脓毒症的死亡率,但恰当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其并发症,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8]。
肠瘘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并有脓毒症的患者则更需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但多数不能经口进食,主要是通过全肠外营养(TPN)和胃肠内营养(EN)来供给。相对来说,脓毒症患者的营养方式为胃肠内营养为在主,全肠外营养为辅更为合适。
2.4.1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的最大优点是:无严重并发症,简易安全,经济。使用肠内营养时临床上多主张采用连续经泵输注,并应遵循从少到多、由慢到快、由稀到浓的原则,使肠道更好地适应。注意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应现配现用,保持无菌,每天更换输液管、袋或瓶;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一般保持营养液在37℃左右;一般患者无特殊情况取半卧位;在连续管饲过程中应每间隔4小时检查胃充盈度和胃内残留量,如胃内残留>100-150ml,应减慢或停止输注,并及时处理。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腹泻、呕吐、管道堵塞、水电解质、糖代谢异常等,予及时处理。
2.4.2 肠外营养
临床上多采用:全营养混合液。在配置时应在层流环境、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严格按照相溶性质、按顺序配置营养液;保证配置的营养液在24小时内输完;输注过程应尽量保持连续性,期间不宜中断,以防污染;避免应营养液长时间暴露于阳光和高温下而导致变质;导管出口处皮肤应保持干燥、定时消毒。输注过程中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导管性败血症、空气栓塞等。
2.5胃肠减压的护理
早期有效的胃肠减压可减少消化液对术部伤口的刺激,预防瘘口的发生。同时可减少胃肠内的液体气体,降低肠道压力,减轻腹胀,增加病人舒适感,术后要密切观察胃液的色、量及性质,若胃管不通畅时,要寻找原因,必要时用小量生理盐水冲洗。每1~2小时挤一次胃管,保持通畅,每班检查固定情况,防止脱出[9]。每班应记录好外露刻度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并发症发生。
2.6 皮肤护理
对于伤口渗液多,放置引流管时间长的患者可在伤口渗漏处周围将特殊敷料(如3M公司的多爱肤或安普贴)剪开成“Y”型开口,将“Y”型开口围绕伤口引流管来保护皮肤,在特殊敷料外围予氧化锌涂抹;对于引流管口旁漏液较多的患者可予造口袋包围管口向斜下方粘帖。行CRRT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温、湿度、水肿情况等;高热患者在使用冰毯降温时应注意避免患者皮肤与冰毯直接接触,以防冻伤;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使用气垫床,防止皮肤压伤,必要时可予特殊辅料保护受压部位皮肤;定时翻身、拍背,动作轻柔。
2.7 心理护理
有关SICU住院病人的调查研究显示64%的患者感到沮丧[10]。患者一旦发生肠瘘并脓毒症,看到腹部置有多根管道,闻到引流液的气味,渗液的困扰,容易产生担心病情反复,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等特点,病人往往出现悲观绝望的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这一心理状态,在护理工作中应与病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熟练的操作有助患者稳定情绪,主动向患者介绍该病的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及配合工作的重要性,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向其家属解释亲情关爱的重要性。对于长期需要冲洗的病人,因长期卧床病人容易产生烦躁心理,可根据患者的爱好,与家属沟通给予阅读书报、听音乐等娱乐,有利于病人的心理调节。
小结
肠瘘并脓毒症的护理是一个综合的护理过程。在护理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在这一过程中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炎症控制、足够的营养支持等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当发生肠瘘并脓毒症时,根据病情变化过程及时采取有效的床边CVVH、腹腔冲洗、营养支持等护理,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纠正营养不良,做好肠内肠外营养的护理,重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稳定与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红卫, 黎洪浩, 王捷.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消化道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3):237-238.
[2]郭维.脓毒症的相关概念及常见病因[J].中国社区医师, 2009,25(378):6.
[3]韩卫华,李秀梅. CRRT治疗危重症患者 32 例分析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4):145-146.
[4]孙婷,王晓芝.连续性血液净化与严重脓毒症的治疗[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33(3):213-214.
[5]于康巖.CRRT治疗的护理要点[J].医疗装备,2008,(7):11.
[6]黎艳芳,向美焕,陈妙贤等. 30 例消化道瘘患者腹腔冲洗的护理体会[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9,9(2):160-161.
[7]刘海燕,彭锐,杜鹃. 肠外瘘双套管负压引流与传统方法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42.
[8]谢红珍.脓毒症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广后医学,1997,11(3):215-216.
[9]胡新春,要润梅. 食道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创新研究,2007,4(24):113-114.
[10]Verschuur EM, Steyerberg EW, Kuipers EJ, Essink-Bot ML, Tran KT, Van Der Gaast A, Tilanus HW, Siersema PD.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s of patients after o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 an explorative study. Eur J Cancer Care (Engl). 2006 Sep;15(4):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