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体育摄影师肩负职业“重任”所不同的是,绝大多数野生动物摄影师都是抱着亲近大自然的轻松心态踏上征程的。所以,肩扛着这些“大炮”乃至“巨炮”远征,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充满刺激与冒险的体验,更是人生中难得的享受。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曾经远赴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们,一边欣赏他们用“大炮”拍摄的精彩野生动物作品,一边倾听他们讲述自己与“大炮”的故事。
肯尼亚可谓发展中非洲的缩影——这里既有处于不断建设中的城市内罗毕,也有保护完整的马赛马拉、纳库鲁、安博塞利、桑布鲁等世界级的野生动物国家公园。由于这些国家公园的存在,每年都有大批的野生动物爱好者和摄影者云集于此。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导下,肯尼亚建立了40多个自然保护区。有数以百万计的哺乳类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它们按照纯自然的法则生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食物链系统。这里有著名的非洲五大哺乳动物:非洲象、非洲狮、非洲野牛、花豹和犀牛;这里有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猎豹;有数量惊人的食草动物:角马、斑马、长颈鹿和各种羚羊……一年一度的角马大迁徙就发生在著名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在每年7至9月的马拉河上,随时都会演绎出一幕幕震天动地、惊心动魄、举世罕见的“天河之渡”。
在非洲草原上拍摄野生动物,大约有70%~80%的场合都会与野生动物有一个较远的距离,使用长焦镜头——俗称“大炮”,是拍摄者自然而然的首选。当然,其他焦段的镜头也是需要准备的,包括广角镜头。根据多次赴非洲自然保护区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人经验,当我们距离野生动物在20米以上时,使用从400mm到800mm镜头拍摄均属合理。这其中400mm、500mm镜头有时会略显短些,如摄影者感觉不够时可以附加增距镜予以弥补;600mm镜头被摄影者选中的概率高些,因为它长度适中,基本不需要再使用增距镜了;800mm镜头在拍摄相距40米以上的动物时,会很得心应手。至于相机,因为野生动物奔跑的速度很快,拍摄者大都会配置像佳能EOS-1D Mark Ⅳ、尼康D3S等能够进行每秒连拍10幅的专业机身。
早在传统影像时代,佳能就曾经开发出EF 1200mm f/5.6L USM镜头,这是迄今为止焦距最长的自动调焦镜头,可惜这款巨无霸现已停产。2008年初,佳能发布了新款超长焦镜头——EF 800mm f/5.6L IS USM,新镜头虽说焦距比那款1200mm的镜头有所缩短,但是其光学性能却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增加了防抖功能。这款800mm的镜头采用14组18片的光学设计,内含2片萤石镜片以及1片超级UD、1片UD镜片。这些特殊镜片不但能很有效地修正色差,而且为镜头小型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以至于这款800mm的超级“大炮”甚至与自家EF 600mm f/4L IS USM镜头大小相差无几。
在各大厂商的“大炮”群中,佳能EF 800mm f/5.6L IS USM镜头的焦距指标名列前茅,只有适马两款焦距达到800mm的镜头能够与其相提并论。
多么大的“大炮”都不过分
肯尼亚西南部,有世界上最著名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家园,拥有上百种哺乳动物和450多种鸟类,被喻为“动物的王国”、“摄影的天堂”,迪士尼经典动画片《狮子王》所述的故事即源于此。
2011年8月,我有幸来到这座动物的王国,亲眼目睹了这世外桃源一般的野生动物世界。8月12日早晨,我们坐在吉普车里等待拍摄时机。当时我拿的相机是佳能EOS-1Ds Mark Ⅲ和EF 800mm f/5.6L IS USM超级“大炮”组合,相机设置在高速连拍模式。这款800mm“大炮”非常适合远距离拍摄动物的特写,外形上也颇为威猛。根据我的体会:在广袤的东非大草原,多么大的“大炮”都不过分。
正当我通过800mm“大炮”观察情况时,突然,一只刚刚出生一天左右的小羚羊在惊慌失措地飞跑,后面有一头膘肥体壮的母狮猛追不舍。我立即将 “炮口”对准它们,一阵猛拍。从取景器中可以看到,狮子快如闪电,尾巴如钢鞭般扬起,后蹄蹬起的泥巴被溅起老高,它的下颚两颗如钢钉般的牙齿清晰可见,白色的须毛似乎已经接触到了小羚羊的尾巴。转瞬之间,这只可怜的小羚羊已被扑到在地。
然而,母狮还没有来得及享用这顿美餐,一头雄狮就火速赶了过来,母狮只好眼睁睁地将猎物让给雄狮。弱肉强食这个自然法则,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这个瞬间之所以能够拍到,主要是我当时站位较好,很有些运气成分。另外,时刻做好战斗准备也是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将相机设置到高速连拍模式,就会因错失精彩瞬间而遗憾终生。
故地重游话装备
我先后于2002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四次奔赴肯尼亚拍摄野生动物,几乎每次都是旧地重游,只到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和纳库鲁湖三个地方拍摄。2011年,我又新去了桑布鲁。我喜欢上摄影快30年了,去同一地点重复四次拍摄,对我来说只有肯尼亚,可见我对东非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何等的热爱。
那里有广袤的草地和参差的灌木,有清新的空气和原生态的河流。在此,你可以与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同处一片天地。那些野生猛兽和珍禽任你仔细观察、拍摄,让你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这里环境舒适,气候宜人,旱、雨两季的气温都在18至28摄氏度之间;这里的创作条件很好,所有的拍摄几乎都在车上,所有的器材都不用背负,两三个人一辆车,拍摄轻松自如;这里的住宿环境也很享受,宾馆就在景区内,住房很有特色,单间独座房,环境优美,感觉是在度假;这里的饮食文化也别具特色,我在其他国家吃西餐只能应付几天,但在肯尼亚从没有发生厌食情况。
在安博塞利,举手就能拍到成群的大象家族。以远处的乞力马扎罗雪山为背景,象群与合欢树组合成经典的画面,仿佛让人回到了远古时代。
马赛马拉保护区地域辽阔,随处可见狮群、猎豹等大型动物及各种珍禽鸟类,在这里无论“短枪”还是“长炮”都有用武之地。当然,狮群围猎和猎豹追捕是最精彩的场面,此时只有高速相机和800mm的超长焦镜头才能大显威力。 马赛马拉是角马等动物每年大迁徙的运动场。角马们横渡马拉河时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它们反复集结、转移再集结的过程,犹如战争期间大兵团南征北战。开始它们会集结在灌木丛中休整,静等“尖兵”——一般是斑马群或雄壮的角马带头过河。过河时的场景可谓动人心魄,成千上万的角马争先恐后、不顾死活地冲下河堤,甚至从悬岩跃入河中,拼死拼活游向对岸。期间不乏有摔断腿和折断腰的,最凄惨的是被凶猛的鳄鱼当场吃掉。
纳库鲁湖是火烈鸟的栖息地,其周边地带也有野牛、犀牛、狮子等多种动物出没。几十万只火烈鸟聚集在此,宏大的气场令人叹为观止。它们和身材硕大的鹈鹕共处一堂,同湖翱翔,在纳库鲁湖畔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庆幸的是,我们还在湖边拍摄到狮子捕捉羚羊的精彩场面。
在肯尼亚拍摄野生动物,一台高速连拍的相机和600mm以上的长镜头是必不可少的。我前几次使用的都是佳能EOS-1Ds Mark Ⅱ和EOS-1D Mark Ⅲ相机。2011年,我更换成了佳能EOS-1D Mark Ⅳ相机。镜头配置主要有佳能EF 28-300mm f/3.5-5.6L IS USM、适马APO 300-800mm f/5.6 EX DG HSM、佳能200mm f/2L IS USM以及佳能1.4×和2×两款增距镜。
我最常用的组合是:佳能EOS-1D Mark Ⅲ装上适马APO 300-800mm f/5.6 EX DG HSM镜头,佳能EOS-1D Mark Ⅳ装上佳能EF 28-300mm f/3.5-5.6L IS USM镜头。另外,我还习惯携带胶片相机,给它的标准配置是佳能EF 200mm f/2L IS USM镜头。上述配置有以下好处:两个变焦头用起来非常方便,焦距覆盖范围广,构图方便,抓拍灵活;三机三头简单易行,变焦定焦、长枪短炮分工明晰,几乎不会放过任何抓拍机会。
变焦镜头最大的好处是进可攻退可守,可以捕捉到更多的精彩瞬间。但是有得必有失,变焦镜头成像素质与定焦镜头相比要稍弱一些——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
长短适宜的“大炮”
2011年7月,我第三次踏上非洲这片神奇的土地。根据前两次非洲之行的经验,在东非大草原拍摄野生动物,600mm的“大炮”长短适宜。所以我此次的主力武器就是佳能EOS-1Ds Mark Ⅲ相机和EF 600mm f/4L IS USM镜头的组合。
此次我还特制了升级版的豆袋——除放大了豆袋的尺寸外,还将填充物由黄豆加玉米升级为五香花生米。拍照片时可以用它架器材,闲时还可以犒劳自己。事实证明,这项改革举措意义重大。
7月的非洲草原黄绿相间,食草动物满山遍野,处处可以拍摄到漂亮的画面。狮子、花豹、猎豹是摄影师眼中的明星,食肉动物捕猎的精彩瞬间,更是梦寐以求的画面。由于所有的拍摄都是在旅游车上进行,因此600mm镜头就成为绝对的主力。这款“大炮”调焦迅速,成像堪称完美,用它拍摄狮子头部的画面,就连落在狮子脸上的苍蝇翅膀都清晰可辨,实在令人兴奋不已。
独特的风景线
去非洲的同伴绝大多数使用佳能器材,因此在众多“白炮”当中,我的尼康“黑炮”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通常携带尼康D3X和D3S两部相机,镜头则会携带AF-S 尼克尔 600mm f/4G ED VR和AF-S 尼克尔 200-400mm f/4G ED VR II,使用率最高的是AF-S 尼克尔 600mm f/4 ED VR镜头。我不愿意使用增距镜,觉得这种附件会影响成像素质。如果拍摄时600mm镜头依然不够长,我宁愿回去剪裁画面。当距离较近时,我会使用AF-S 尼克尔 200-400mm f/4G ED VR II镜头。尽管它是一款变焦镜头,但是成像素质堪比专业定焦。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它要强于AF-S 尼克尔 80-400mm f/4.5-5.6 ED VR镜头。无论拍摄小狮子们玩耍,还是拍摄小角马、小羚羊的奔跑,又或是鸟儿们翩翩起舞,我的这套配置基本上够用了。
在非洲旱季草原上行车,尘土很大,所以更换镜头不方便,我打算下次再去时带三部相机,每部相机配上一支镜头。
野生动物摄影者的乐园
2011年8月,我随团去了肯尼亚拍摄野生动物。在这片辽阔的非州大早原上,有赫然屹立的乞力马扎罗山峰,有一望无际的青橙色草原,当然还有那些斑马、狮群、大象、羚羊、猎豹……这一切构成了壮美的生态大世界。来到实地后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这里不仅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而且也是野生动物摄影者的乐园。
这次出行我使用的相机主要是佳能EOS-1Ds Mark Ⅲ和EOS 7D。镜头则带了三个,以便在不同的场景时自由切换,它们分别是佳能EF 16-35mm f/2.8L USM、EF 70-200mm f/2.8L IS USM和EF 500mm f/4L IS II USM。一路拍摄下来,感觉这样的镜头组合还是挺合理的。近距离拍摄动物时,可以使用70-200mm镜头,再近时就换成16-35mm镜头拍摄。当然,我最得力的武器还是EF 500mm f/4L IS II USM。说到这里不得不让我感慨,佳能这支500mm“大炮”确实是一款拍摄野生动物的利器。
众所周知,拍摄野生动物本身就是个体力活儿,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一方面不惊动拍摄对象,另一方面还时常要蹲守数小时以便捕捉到难得的瞬间,所以镜头的轻便性就十分重要了。这支EF 500mm f/4L IS II USM镜头使用了大量镁合金材料,部分金属部件还使用了钛金属,所以拿在手中的感觉非常棒。这种材质搭配既保证了镜身的坚实度,又实现了大幅度轻量化。有一次在纳库鲁湖拍摄时,远处火烈鸟突然飞起,这时架设三脚架已来不及了,我就迅速端起相机一边取景一边连拍,终于捕捉到很多精彩的瞬间,这支500mm“大炮”快速调焦而自身轻量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在肯尼亚纳库鲁等国家公园拍摄,并不像在草原上那样拥有很长时间的充足光照,而且火烈鸟活动的湖区群山环绕,因此在光照较暗的时候,镜头的大光圈和防抖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EF 500mm f/4L IS II USM镜头拥有f/4的大光圈,而且具有相当于缩短4挡快门的防抖补偿能力,这些性能都在拍摄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例如拍摄一个火烈鸟展翅欲飞的画面,当时光线条件一般,火烈鸟正在湖面上奔跑。此情此景,我将镜头光圈开到最大,调到了适用于追随拍摄的防抖模式2,当镜头检测到左右方向追随拍摄后,会自动停止左右移动方向的手抖动补偿,同时仍旧对上下方向的抖动有补偿效果。这点设计颇具人性化。有了大光圈的先天优势,再加上相当于缩短4挡快门的防抖能力,这种场景拍摄起来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关于镜头的防抖功能,其实最常用的是防抖模式1,它适用于普通拍摄时产生的抖动。防抖模式2主要用在追随拍摄方面,不过它只在相机曝光时进行补偿,所以拍摄运动无规律的物体时,需要在光学取景器内不出现抖动延迟现象的时候才可以用。
EF 500mm f/4L IS II USM是一款红圈L级别的镜头,其成像素质理应对得起自己的身份。我在实际使用中感觉,即便在最大光圈下,用它拍摄的画面依然有着丰富的细节和良好的反差,其色彩表现也令我满意。这些主要得益于其豪华的配置和全新的光学设计——镜头内置了2片佳能独有的萤石镜片,采用了最新的亚波长镀膜技术。
尘土可以说是非州大草原的另一特产。一天的拍摄下来,镜头上经常附积了很多灰尘,不过我发现这支EF 500mm f/4L IS II USM镜头虽然也会“遭遇”沙尘,但是用气吹轻轻一吹,它就变得干净如新。回来后我查了相关资料才明白,原来镜头最前端和最后端的镜片采用了防污氟镀膜,这种镀膜可以明显降低沙尘和水滴的附着,在擦拭时也更容易让污迹脱离掉。同时,镜头上各个开关按钮周围以及可动部位都采取了防尘、防水溅处理,使之更适于野外工作。
可以说,EF 500mm f/4L IS II USM镜头,无论是外观材质还是镜头内部的各种新技术运用,都让野生动物摄影者和体育运动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加得心应手。
“摄猎”在肯尼亚
到达肯尼亚之前我一直在想:肯尼亚究竟会是怎样,是一如奥斯卡获奖影片《走出非洲》表现的那样质朴、简单,还是传闻中描述的人烟稀少、神秘狂野?
2011年7月3日,一个充满浪漫与激情的日子,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从这天起,我开始了非洲肯尼亚之旅。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肯尼亚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处,它与坦桑尼亚境内同样有名的塞伦盖蒂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区内动物繁多,数量庞大,约有95种哺乳类动物和450种鸟类,央视著名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的许多镜头便拍摄于此。
到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前往著名的纳库鲁湖,纳库鲁湖素有“观鸟天堂”的美誉,是火烈鸟及其他鸟类摄影的绝佳之地。当天,我们就耐不住迫切心情,草草吃了点东西,下午两点坐上特种观光车,前往纳库鲁湖保护区核心区域。车队还在草原上奔驰,远远就听见火烈鸟的鸣叫。天上有成群的鹈鹕飞翔,它们不断地变换着队形,就像是迎接远道而来的朋友。队友们在车里就开始准备起各种器材,我当然也不列外。
这次我带了两部相机和三支镜头,分别为:佳能EOS-1Ds Mark Ⅲ、EOS-1D Mark Ⅳ、EF 35mm f/1.4L USM、EF 24-70mm f/2.8L USM 及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非常遗憾的是,此次我没能带上一支800mm的超长焦镜头。
第三天,我们一行来到了马赛马拉,巡游传说中的大草原。非洲的清晨很凉爽,也是动物们一天最活跃的时间,狮子、豹子们精神很好,它们总在早晨捕食。天还没亮,大伙们分乘七辆特种观光车分头搜寻狮子和豹子的踪迹,当东方红霞映红草原时,车上的电台响了,司机急忙掉头向另外一个方向奔去。
几分钟后,我的车子到了一个山坡下,已有几辆车围成了圈,司机非常熟路地给我们找了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停下,我们发现有几只狮子正猫着身子紧盯着一群角马。狮子是以围猎出名,四五头狮子围成一个大圈,各据自己的位置,相互保持20至30米的距离。突然间一头狮子发起猛攻,其他的按兵不动,此时的角马惊慌乱窜,拼命奔跑。其实这是狮子的佯攻,也是在混乱中寻找最易得手的猎物,一旦锁定目标,各方位蹲守的狮子立即合围猛攻,穷追不舍。尘土中,一头角马很快就被利爪扑倒,四脚朝天乱踢。几分钟后,挣扎终止了。远处山坡上的角马群紧张地喘着大气,眼中流露出惶恐。一切发生得太快了,大家拍得也很仓促,有的兴奋,有的惋惜。我用佳能EOS-1D Mark Ⅳ以10幅/秒的速度连拍,加上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的灵活应用,还算有点收获。
远攻近守两相宜
记得第一次与奚志农聊天时,我曾问他:在中国拍摄野生动物最困难的事是什么?危险、寂寞、等待、钱、物……尽管预想了很多种答案,但他的回答却出乎预料。他说,最困难的事是你找不到野生动物。这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多年之后,当我看到肯尼亚的宣传资料上写着:橘色的温柔夕阳静静蕴染了辽阔的草原、伞一样的孤树下一队动物们悠然走过,树、草、云、光、动、静、生、杀……鲜活灵动,一如千年之前时,我知道我要动身了,我怕这样一块一如千年前的土地在日渐稠密的游客喧嚣中倏然逝去。
既然是去肯尼亚看动物,又身在江湖,自然是少不了“长枪短跑”。佳能EOS 5D Mark Ⅱ是我最顺手的机器,但手里那支70-200mm“小白”显然短了些。燃眉之际,正好同事手里新进了一支适马APO 50-500mm f/4.5-6.3 DG OS HSM新头,全画幅设计正好配搭“无敌兔”。 燃眉之急虽是解了,但心中的疑虑还是有的:50-500mm这么大的变焦,虽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但会不会以牺牲像质为代价呢?然而一路20天的行程走下来,我对这支被称作“Bigma”的家伙印象大好—它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像质不错,尤其是对拍摄动物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值得引为伙伴。
首先,50-500mm的焦距段可以使器材购买目录大大缩短,同时在肯尼亚这样的拍摄环境中使用十分便利。在肯尼亚拍摄动物,基本是乘坐经过改装的专用越野车或面包车,不可随意下车。为保持环境的原生状态,野生公园内不得修建柏油路,所以行驶起来不仅颠簸,而且终日尘土飞扬。与动物的距离也是时远时近,有时甚至可以与狮子、豹子十几、二十米对峙。这样的环境,50-500mm焦段优势尽显,不仅远攻近守两相宜,而且不需要频繁更换镜头,既对抗了尘土的干扰,又不会错过突然启动的动物们在任何方向的精彩瞬间。
其次是它的便携性。虽然号称“Bigma”,但其仅仅1970g的重量、219mm的长度和104.4mm的直径,使它在同级别“大炮”中显得比较轻巧,一个中等的摄影包即可容纳。白天乘车拍摄时,使用300mm以下焦段手持拍摄没有问题,当然大多时候我会将豆袋等放在车顶做支撑。 在肯尼亚,不仅每日可以邂逅“非洲五霸”,同时也是观鸟的天堂。这里有200多种鸟类,稍微留心,一个行程下来看到80至100种并非难事。由于配置了超声波调焦系统,这支镜头调焦迅速,且十分安静,同时它的实时手动调焦功能(FTM)可以让摄影者迅速摆脱前景的干扰。
与它的前任不同,新的适马APO 50-500mm f/4.5-6.3 DG OS HSM镜头具有四级防抖设计。对于它的超大变焦和最大光圈较小的情况来说显然颇有些雪中送炭的意味。其防抖功能有两种模式,一是可以平衡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抖动影响,二是只补偿上下抖动带来的影响而忽视左右方向上的抖动,适合追随拍摄跑动中的动物。
尽管是第一次使用这个大块头儿,但总体感觉不错。重量、尺寸和性能之间达到很好的平衡。拍摄效果令人满意,成像质量、色彩表现力值得信任,色散和长焦端枕形畸变都控制得很好。美中不足是长焦端大光圈时有较明显的暗角,但这对于喜欢暗角效果的摄影师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说了很多拍摄的事,其实在肯尼亚旅行,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是观察。狮子发起进攻前如何排兵布阵?而发现敌情的麦鸡如何鸣叫作警?母狮如何在静静地等待公狮美餐后才可品尝残羹剩饭?而即便是残羹剩饭,仍有秃鹳、秃鹫、豺、猎狗等后来者伺机而动……更不要说那千般美丽万种妖娆的各种鸟儿,如何衔泥做窝,舞蹈示爱,那是一个如此充满生机的土地,各种动物的鸣叫会让你的耳朵变得特别敏锐。所以如果可以,望远镜、DV、录音笔都是记录你观察和感受不可或缺的伴侣。
短短20天我们挥手作别,这块一如千年前的土地依然在晨曦与残阳的更迭中上演着最自然的劳作与生息。回来后经常会有人问起对非洲的印象,我总愿意用旅居那里的一位中国朋友的话回答:那是一个你离开之后如果可以再去,你会义无反顾回去的地方。
行走在乞力马扎罗脚下
2002年,时为《中国摄影》杂志主编的吴常云先生,曾组织中国首个野生动物摄影创作团来到神奇的乞力马扎罗脚下。其后,他又十余次率团来到这片野生动物乐园进行创作。为此,本刊记者对有着丰富拍摄经验的吴常云先生进行了专访—
陈奇军:您记得中国最早一支拍摄野生动物的创作团是哪年赴东非的?
吴常云:从2002年开始,《中国摄影》杂志社就组织了首个赴肯尼亚的野生动物摄影考察团。之所以叫做摄影考察团,是因为那时中国和肯尼亚还没有正式建立旅游关系。当时,一些酷爱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人找到我,希望《中国摄影》杂志能够组团到非洲去拍摄。于是,我们就与肯尼亚一家旅行社在京办事处取得了联系,并与他们达成了组建摄影考察团的协议。为了确保考察顺利进行,我们还跟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进行了联系,了解当地的有关情况。当时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非常重视这件事,派专人到内罗毕国际机场迎接我们这个来自中国的第一个摄影团;回国之前,大使还专门设宴招待了我们全体团员。
陈奇军:您本人有过多少次远赴非洲拍摄野生动物的经验?
吴常云:2002年之后到现在,除了2003年“非典”暴发那年之外,我每年都要去一次,最近几年,我一般每年去两次,旱季和雨季各去一次,总共算起来有十三四次之多。
陈奇军:您本人多数情况下应该是七八月份去非洲吧?
吴常云:是的。东非大草原的七八月份是旱季,雨季则在每年的十二月到第二年五月份。大家多数情况下都会在七八月份的旱季过去,主要是不能错过一年一度的角马大迁徙壮观场面。其实,东非的雨季也很值得拍摄。在雨季,草原由黄变绿,草丛中遍布成片的各色野花,羚羊、斑马、鸵鸟等众多野生动物在野花丛中徜徉,也是不少摄影人心仪的拍摄景致。
陈奇军:除了肯尼亚外,非洲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拍摄到野生动物?
吴常云:除了肯尼亚外,坦桑尼亚、南非、纳米比亚等许多非洲国家都建有多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国家公园,最知名的当然是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它和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相连接,其面积是后者的7倍。
陈奇军:为何你们大都选择肯尼亚作为主要目的地呢?
吴常云:每年的七八月份,东部非洲正值旱季,数以百万计的角马要从位处赤道南部干旱且较为寒冷的塞伦盖蒂草原长途跋涉,迁移到位处北方较为湿润温暖的马赛马拉草原上来。在长途跋涉过程中,浩浩荡荡的角马队伍必定要经过并穿越著名的马拉河,而不顾河岸周边狮群的伏击,以及潜伏在河中的尼罗鳄的截杀。这一举世罕见的大迁徙壮举,令世人震撼并为之感叹不已,任何来到这里的摄影人都不愿意错过这些难得一见的瞬间,因此,将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作为首选目的地也就不奇怪了。
陈奇军:请介绍一下摄影装备配置方面的经验。
吴常云;在东非自然保护区,都要乘坐专用越野汽车拍摄,因为有猛兽出没,在保护区内是不允许游客下车的。保护区已经建立多年,这里的动物从小就能看到载客汽车,早已习以为常,并不惧怕。当中午太阳很毒的时候,狮子等掠食动物甚至会来到车阴下纳凉。此时,单反相机加上广角镜头以及普通的卡片机就可以发挥作用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野生动物都会与我们相距在20米以外,要想拍摄到精彩的瞬间,使用“大炮”以及连拍功能强大的单反相机是较好的选择。在所有的“大炮”中,600mm f/4规格的镜头最受青睐,也有少数人喜欢用800mm f/5.6、500mm f/4等规格的镜头。
陈奇军:变焦镜头在这里是不是更好用一些?
吴常云:当然,如果成像质量不受影响的话,变焦镜头会更好用。不过更多的摄影人比较在意成像质量,他们更愿意牺牲灵活性而携带素质更高、光圈更大的定焦镜头。
陈奇军:除了相机和镜头外,还有什么其他必带物件?
吴常云:豆袋和三脚架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必须在车上拍摄,此时无法使用脚架,主要支撑物就是豆袋。当然也有可以下车的时候,比如在纳库鲁湖边拍摄火烈鸟,此时三脚架就能派上用场了。
陈奇军:我发现有些摄影师对东非大草原特别痴迷,他们已经去了好多次,这里到底有哪些独特魅力而让摄影师流连忘返? 吴常云:东非大草原的野生动物跟那些风光摄影胜地的情况不同。风光摄影的主体通常是很难变化的,而野生动物则永远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尽管每年我们去的还是那些地方,但是见到的动物状态永远不同。在茫茫草原上行进,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十分精彩、有趣的画面突然跳到你的镜头之中,令你惊喜而兴奋不已。
陈奇军:去过东非大草原的摄影师,有的能带回很多好作品,有的人佳作则相对少一些。那么,对摄影师来说怎样才能有更大拍摄收获呢?
吴常云:能否出好片子,会受诸多因素制约,这其中列在首位的应该是机遇,或者说运气。应该说,在非洲草原上机会是很多的,因为动物数量出奇多,精彩的镜头经常会和我们不期而遇,这就需要摄影者恰好在那个时间段也行进到事发地附近。无论如何,时刻做好拍摄准备非常关键。比如,有时我们在拍摄处于静态的动物时相机往往不会设置到连拍模式,但此时如有突发状况出现,就往往会措手不及,导致错过精彩瞬间。
陈奇军:有些作品的确是靠精彩瞬间取胜的,但也有些作品并非靠抓取瞬间,而是凭借独特的摄影语言脱颖而出。
吴常云:的确是这样,拍摄野生动物更需要摄影人具备相当的摄影基本功,要有对视觉语言的良好把握能力。不少朋友面对成群成片的野生动物时会感到眼花缭乱,往往不知从那里下手为好。实际上,单单记录式的拍摄是不够的,在纷繁复杂的场景中要善于把控好远近虚实、明暗冷暖、动静平衡等诸多视觉元素,用心去捕捉不同画面中的视觉趣味点。
陈奇军:对那些即将要去东非的摄影人,您还有些话要说吗?
吴常云:在非洲,有地球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的、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而生活在那些国家的淳朴人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亦令人敬佩和感动。因此我们有幸到那里拍摄,更需要认真遵守保护区的各项规定,注重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我认为尊重自然,尊重动物,首先要从我们每个热爱动物的人自己做起。在保护区内,如果我们看到动物在那里休息,一定不要试图通过发出声响来影响它们,不能扔东西惊扰动物,不能向野生动物投食,更不能擅自下车拍摄。有些朋友有租飞机拍摄野生动物的打算,但我认为不宜要求飞行员将飞机飞得过低,否则飞机的声音会对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产生较为严重的惊扰,特别是对那些刚刚出生的弱小生命而言。我想,我们远跨印度洋来到东非,既要拍摄到精彩的照片,同时也要通过我们的拍摄,和友好的非洲人民一道来关注和保护这片唯一仅存于我们这颗星球上的大型哺乳类野生动物的天堂。
肯尼亚可谓发展中非洲的缩影——这里既有处于不断建设中的城市内罗毕,也有保护完整的马赛马拉、纳库鲁、安博塞利、桑布鲁等世界级的野生动物国家公园。由于这些国家公园的存在,每年都有大批的野生动物爱好者和摄影者云集于此。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导下,肯尼亚建立了40多个自然保护区。有数以百万计的哺乳类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它们按照纯自然的法则生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食物链系统。这里有著名的非洲五大哺乳动物:非洲象、非洲狮、非洲野牛、花豹和犀牛;这里有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猎豹;有数量惊人的食草动物:角马、斑马、长颈鹿和各种羚羊……一年一度的角马大迁徙就发生在著名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在每年7至9月的马拉河上,随时都会演绎出一幕幕震天动地、惊心动魄、举世罕见的“天河之渡”。
在非洲草原上拍摄野生动物,大约有70%~80%的场合都会与野生动物有一个较远的距离,使用长焦镜头——俗称“大炮”,是拍摄者自然而然的首选。当然,其他焦段的镜头也是需要准备的,包括广角镜头。根据多次赴非洲自然保护区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人经验,当我们距离野生动物在20米以上时,使用从400mm到800mm镜头拍摄均属合理。这其中400mm、500mm镜头有时会略显短些,如摄影者感觉不够时可以附加增距镜予以弥补;600mm镜头被摄影者选中的概率高些,因为它长度适中,基本不需要再使用增距镜了;800mm镜头在拍摄相距40米以上的动物时,会很得心应手。至于相机,因为野生动物奔跑的速度很快,拍摄者大都会配置像佳能EOS-1D Mark Ⅳ、尼康D3S等能够进行每秒连拍10幅的专业机身。
早在传统影像时代,佳能就曾经开发出EF 1200mm f/5.6L USM镜头,这是迄今为止焦距最长的自动调焦镜头,可惜这款巨无霸现已停产。2008年初,佳能发布了新款超长焦镜头——EF 800mm f/5.6L IS USM,新镜头虽说焦距比那款1200mm的镜头有所缩短,但是其光学性能却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增加了防抖功能。这款800mm的镜头采用14组18片的光学设计,内含2片萤石镜片以及1片超级UD、1片UD镜片。这些特殊镜片不但能很有效地修正色差,而且为镜头小型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以至于这款800mm的超级“大炮”甚至与自家EF 600mm f/4L IS USM镜头大小相差无几。
在各大厂商的“大炮”群中,佳能EF 800mm f/5.6L IS USM镜头的焦距指标名列前茅,只有适马两款焦距达到800mm的镜头能够与其相提并论。
多么大的“大炮”都不过分
肯尼亚西南部,有世界上最著名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家园,拥有上百种哺乳动物和450多种鸟类,被喻为“动物的王国”、“摄影的天堂”,迪士尼经典动画片《狮子王》所述的故事即源于此。
2011年8月,我有幸来到这座动物的王国,亲眼目睹了这世外桃源一般的野生动物世界。8月12日早晨,我们坐在吉普车里等待拍摄时机。当时我拿的相机是佳能EOS-1Ds Mark Ⅲ和EF 800mm f/5.6L IS USM超级“大炮”组合,相机设置在高速连拍模式。这款800mm“大炮”非常适合远距离拍摄动物的特写,外形上也颇为威猛。根据我的体会:在广袤的东非大草原,多么大的“大炮”都不过分。
正当我通过800mm“大炮”观察情况时,突然,一只刚刚出生一天左右的小羚羊在惊慌失措地飞跑,后面有一头膘肥体壮的母狮猛追不舍。我立即将 “炮口”对准它们,一阵猛拍。从取景器中可以看到,狮子快如闪电,尾巴如钢鞭般扬起,后蹄蹬起的泥巴被溅起老高,它的下颚两颗如钢钉般的牙齿清晰可见,白色的须毛似乎已经接触到了小羚羊的尾巴。转瞬之间,这只可怜的小羚羊已被扑到在地。
然而,母狮还没有来得及享用这顿美餐,一头雄狮就火速赶了过来,母狮只好眼睁睁地将猎物让给雄狮。弱肉强食这个自然法则,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这个瞬间之所以能够拍到,主要是我当时站位较好,很有些运气成分。另外,时刻做好战斗准备也是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将相机设置到高速连拍模式,就会因错失精彩瞬间而遗憾终生。
故地重游话装备
我先后于2002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四次奔赴肯尼亚拍摄野生动物,几乎每次都是旧地重游,只到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和纳库鲁湖三个地方拍摄。2011年,我又新去了桑布鲁。我喜欢上摄影快30年了,去同一地点重复四次拍摄,对我来说只有肯尼亚,可见我对东非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何等的热爱。
那里有广袤的草地和参差的灌木,有清新的空气和原生态的河流。在此,你可以与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同处一片天地。那些野生猛兽和珍禽任你仔细观察、拍摄,让你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这里环境舒适,气候宜人,旱、雨两季的气温都在18至28摄氏度之间;这里的创作条件很好,所有的拍摄几乎都在车上,所有的器材都不用背负,两三个人一辆车,拍摄轻松自如;这里的住宿环境也很享受,宾馆就在景区内,住房很有特色,单间独座房,环境优美,感觉是在度假;这里的饮食文化也别具特色,我在其他国家吃西餐只能应付几天,但在肯尼亚从没有发生厌食情况。
在安博塞利,举手就能拍到成群的大象家族。以远处的乞力马扎罗雪山为背景,象群与合欢树组合成经典的画面,仿佛让人回到了远古时代。
马赛马拉保护区地域辽阔,随处可见狮群、猎豹等大型动物及各种珍禽鸟类,在这里无论“短枪”还是“长炮”都有用武之地。当然,狮群围猎和猎豹追捕是最精彩的场面,此时只有高速相机和800mm的超长焦镜头才能大显威力。 马赛马拉是角马等动物每年大迁徙的运动场。角马们横渡马拉河时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它们反复集结、转移再集结的过程,犹如战争期间大兵团南征北战。开始它们会集结在灌木丛中休整,静等“尖兵”——一般是斑马群或雄壮的角马带头过河。过河时的场景可谓动人心魄,成千上万的角马争先恐后、不顾死活地冲下河堤,甚至从悬岩跃入河中,拼死拼活游向对岸。期间不乏有摔断腿和折断腰的,最凄惨的是被凶猛的鳄鱼当场吃掉。
纳库鲁湖是火烈鸟的栖息地,其周边地带也有野牛、犀牛、狮子等多种动物出没。几十万只火烈鸟聚集在此,宏大的气场令人叹为观止。它们和身材硕大的鹈鹕共处一堂,同湖翱翔,在纳库鲁湖畔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庆幸的是,我们还在湖边拍摄到狮子捕捉羚羊的精彩场面。
在肯尼亚拍摄野生动物,一台高速连拍的相机和600mm以上的长镜头是必不可少的。我前几次使用的都是佳能EOS-1Ds Mark Ⅱ和EOS-1D Mark Ⅲ相机。2011年,我更换成了佳能EOS-1D Mark Ⅳ相机。镜头配置主要有佳能EF 28-300mm f/3.5-5.6L IS USM、适马APO 300-800mm f/5.6 EX DG HSM、佳能200mm f/2L IS USM以及佳能1.4×和2×两款增距镜。
我最常用的组合是:佳能EOS-1D Mark Ⅲ装上适马APO 300-800mm f/5.6 EX DG HSM镜头,佳能EOS-1D Mark Ⅳ装上佳能EF 28-300mm f/3.5-5.6L IS USM镜头。另外,我还习惯携带胶片相机,给它的标准配置是佳能EF 200mm f/2L IS USM镜头。上述配置有以下好处:两个变焦头用起来非常方便,焦距覆盖范围广,构图方便,抓拍灵活;三机三头简单易行,变焦定焦、长枪短炮分工明晰,几乎不会放过任何抓拍机会。
变焦镜头最大的好处是进可攻退可守,可以捕捉到更多的精彩瞬间。但是有得必有失,变焦镜头成像素质与定焦镜头相比要稍弱一些——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
长短适宜的“大炮”
2011年7月,我第三次踏上非洲这片神奇的土地。根据前两次非洲之行的经验,在东非大草原拍摄野生动物,600mm的“大炮”长短适宜。所以我此次的主力武器就是佳能EOS-1Ds Mark Ⅲ相机和EF 600mm f/4L IS USM镜头的组合。
此次我还特制了升级版的豆袋——除放大了豆袋的尺寸外,还将填充物由黄豆加玉米升级为五香花生米。拍照片时可以用它架器材,闲时还可以犒劳自己。事实证明,这项改革举措意义重大。
7月的非洲草原黄绿相间,食草动物满山遍野,处处可以拍摄到漂亮的画面。狮子、花豹、猎豹是摄影师眼中的明星,食肉动物捕猎的精彩瞬间,更是梦寐以求的画面。由于所有的拍摄都是在旅游车上进行,因此600mm镜头就成为绝对的主力。这款“大炮”调焦迅速,成像堪称完美,用它拍摄狮子头部的画面,就连落在狮子脸上的苍蝇翅膀都清晰可辨,实在令人兴奋不已。
独特的风景线
去非洲的同伴绝大多数使用佳能器材,因此在众多“白炮”当中,我的尼康“黑炮”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通常携带尼康D3X和D3S两部相机,镜头则会携带AF-S 尼克尔 600mm f/4G ED VR和AF-S 尼克尔 200-400mm f/4G ED VR II,使用率最高的是AF-S 尼克尔 600mm f/4 ED VR镜头。我不愿意使用增距镜,觉得这种附件会影响成像素质。如果拍摄时600mm镜头依然不够长,我宁愿回去剪裁画面。当距离较近时,我会使用AF-S 尼克尔 200-400mm f/4G ED VR II镜头。尽管它是一款变焦镜头,但是成像素质堪比专业定焦。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它要强于AF-S 尼克尔 80-400mm f/4.5-5.6 ED VR镜头。无论拍摄小狮子们玩耍,还是拍摄小角马、小羚羊的奔跑,又或是鸟儿们翩翩起舞,我的这套配置基本上够用了。
在非洲旱季草原上行车,尘土很大,所以更换镜头不方便,我打算下次再去时带三部相机,每部相机配上一支镜头。
野生动物摄影者的乐园
2011年8月,我随团去了肯尼亚拍摄野生动物。在这片辽阔的非州大早原上,有赫然屹立的乞力马扎罗山峰,有一望无际的青橙色草原,当然还有那些斑马、狮群、大象、羚羊、猎豹……这一切构成了壮美的生态大世界。来到实地后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这里不仅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而且也是野生动物摄影者的乐园。
这次出行我使用的相机主要是佳能EOS-1Ds Mark Ⅲ和EOS 7D。镜头则带了三个,以便在不同的场景时自由切换,它们分别是佳能EF 16-35mm f/2.8L USM、EF 70-200mm f/2.8L IS USM和EF 500mm f/4L IS II USM。一路拍摄下来,感觉这样的镜头组合还是挺合理的。近距离拍摄动物时,可以使用70-200mm镜头,再近时就换成16-35mm镜头拍摄。当然,我最得力的武器还是EF 500mm f/4L IS II USM。说到这里不得不让我感慨,佳能这支500mm“大炮”确实是一款拍摄野生动物的利器。
众所周知,拍摄野生动物本身就是个体力活儿,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一方面不惊动拍摄对象,另一方面还时常要蹲守数小时以便捕捉到难得的瞬间,所以镜头的轻便性就十分重要了。这支EF 500mm f/4L IS II USM镜头使用了大量镁合金材料,部分金属部件还使用了钛金属,所以拿在手中的感觉非常棒。这种材质搭配既保证了镜身的坚实度,又实现了大幅度轻量化。有一次在纳库鲁湖拍摄时,远处火烈鸟突然飞起,这时架设三脚架已来不及了,我就迅速端起相机一边取景一边连拍,终于捕捉到很多精彩的瞬间,这支500mm“大炮”快速调焦而自身轻量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在肯尼亚纳库鲁等国家公园拍摄,并不像在草原上那样拥有很长时间的充足光照,而且火烈鸟活动的湖区群山环绕,因此在光照较暗的时候,镜头的大光圈和防抖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EF 500mm f/4L IS II USM镜头拥有f/4的大光圈,而且具有相当于缩短4挡快门的防抖补偿能力,这些性能都在拍摄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例如拍摄一个火烈鸟展翅欲飞的画面,当时光线条件一般,火烈鸟正在湖面上奔跑。此情此景,我将镜头光圈开到最大,调到了适用于追随拍摄的防抖模式2,当镜头检测到左右方向追随拍摄后,会自动停止左右移动方向的手抖动补偿,同时仍旧对上下方向的抖动有补偿效果。这点设计颇具人性化。有了大光圈的先天优势,再加上相当于缩短4挡快门的防抖能力,这种场景拍摄起来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关于镜头的防抖功能,其实最常用的是防抖模式1,它适用于普通拍摄时产生的抖动。防抖模式2主要用在追随拍摄方面,不过它只在相机曝光时进行补偿,所以拍摄运动无规律的物体时,需要在光学取景器内不出现抖动延迟现象的时候才可以用。
EF 500mm f/4L IS II USM是一款红圈L级别的镜头,其成像素质理应对得起自己的身份。我在实际使用中感觉,即便在最大光圈下,用它拍摄的画面依然有着丰富的细节和良好的反差,其色彩表现也令我满意。这些主要得益于其豪华的配置和全新的光学设计——镜头内置了2片佳能独有的萤石镜片,采用了最新的亚波长镀膜技术。
尘土可以说是非州大草原的另一特产。一天的拍摄下来,镜头上经常附积了很多灰尘,不过我发现这支EF 500mm f/4L IS II USM镜头虽然也会“遭遇”沙尘,但是用气吹轻轻一吹,它就变得干净如新。回来后我查了相关资料才明白,原来镜头最前端和最后端的镜片采用了防污氟镀膜,这种镀膜可以明显降低沙尘和水滴的附着,在擦拭时也更容易让污迹脱离掉。同时,镜头上各个开关按钮周围以及可动部位都采取了防尘、防水溅处理,使之更适于野外工作。
可以说,EF 500mm f/4L IS II USM镜头,无论是外观材质还是镜头内部的各种新技术运用,都让野生动物摄影者和体育运动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加得心应手。
“摄猎”在肯尼亚
到达肯尼亚之前我一直在想:肯尼亚究竟会是怎样,是一如奥斯卡获奖影片《走出非洲》表现的那样质朴、简单,还是传闻中描述的人烟稀少、神秘狂野?
2011年7月3日,一个充满浪漫与激情的日子,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从这天起,我开始了非洲肯尼亚之旅。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肯尼亚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处,它与坦桑尼亚境内同样有名的塞伦盖蒂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区内动物繁多,数量庞大,约有95种哺乳类动物和450种鸟类,央视著名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的许多镜头便拍摄于此。
到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前往著名的纳库鲁湖,纳库鲁湖素有“观鸟天堂”的美誉,是火烈鸟及其他鸟类摄影的绝佳之地。当天,我们就耐不住迫切心情,草草吃了点东西,下午两点坐上特种观光车,前往纳库鲁湖保护区核心区域。车队还在草原上奔驰,远远就听见火烈鸟的鸣叫。天上有成群的鹈鹕飞翔,它们不断地变换着队形,就像是迎接远道而来的朋友。队友们在车里就开始准备起各种器材,我当然也不列外。
这次我带了两部相机和三支镜头,分别为:佳能EOS-1Ds Mark Ⅲ、EOS-1D Mark Ⅳ、EF 35mm f/1.4L USM、EF 24-70mm f/2.8L USM 及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非常遗憾的是,此次我没能带上一支800mm的超长焦镜头。
第三天,我们一行来到了马赛马拉,巡游传说中的大草原。非洲的清晨很凉爽,也是动物们一天最活跃的时间,狮子、豹子们精神很好,它们总在早晨捕食。天还没亮,大伙们分乘七辆特种观光车分头搜寻狮子和豹子的踪迹,当东方红霞映红草原时,车上的电台响了,司机急忙掉头向另外一个方向奔去。
几分钟后,我的车子到了一个山坡下,已有几辆车围成了圈,司机非常熟路地给我们找了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停下,我们发现有几只狮子正猫着身子紧盯着一群角马。狮子是以围猎出名,四五头狮子围成一个大圈,各据自己的位置,相互保持20至30米的距离。突然间一头狮子发起猛攻,其他的按兵不动,此时的角马惊慌乱窜,拼命奔跑。其实这是狮子的佯攻,也是在混乱中寻找最易得手的猎物,一旦锁定目标,各方位蹲守的狮子立即合围猛攻,穷追不舍。尘土中,一头角马很快就被利爪扑倒,四脚朝天乱踢。几分钟后,挣扎终止了。远处山坡上的角马群紧张地喘着大气,眼中流露出惶恐。一切发生得太快了,大家拍得也很仓促,有的兴奋,有的惋惜。我用佳能EOS-1D Mark Ⅳ以10幅/秒的速度连拍,加上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的灵活应用,还算有点收获。
远攻近守两相宜
记得第一次与奚志农聊天时,我曾问他:在中国拍摄野生动物最困难的事是什么?危险、寂寞、等待、钱、物……尽管预想了很多种答案,但他的回答却出乎预料。他说,最困难的事是你找不到野生动物。这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多年之后,当我看到肯尼亚的宣传资料上写着:橘色的温柔夕阳静静蕴染了辽阔的草原、伞一样的孤树下一队动物们悠然走过,树、草、云、光、动、静、生、杀……鲜活灵动,一如千年之前时,我知道我要动身了,我怕这样一块一如千年前的土地在日渐稠密的游客喧嚣中倏然逝去。
既然是去肯尼亚看动物,又身在江湖,自然是少不了“长枪短跑”。佳能EOS 5D Mark Ⅱ是我最顺手的机器,但手里那支70-200mm“小白”显然短了些。燃眉之际,正好同事手里新进了一支适马APO 50-500mm f/4.5-6.3 DG OS HSM新头,全画幅设计正好配搭“无敌兔”。 燃眉之急虽是解了,但心中的疑虑还是有的:50-500mm这么大的变焦,虽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但会不会以牺牲像质为代价呢?然而一路20天的行程走下来,我对这支被称作“Bigma”的家伙印象大好—它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像质不错,尤其是对拍摄动物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值得引为伙伴。
首先,50-500mm的焦距段可以使器材购买目录大大缩短,同时在肯尼亚这样的拍摄环境中使用十分便利。在肯尼亚拍摄动物,基本是乘坐经过改装的专用越野车或面包车,不可随意下车。为保持环境的原生状态,野生公园内不得修建柏油路,所以行驶起来不仅颠簸,而且终日尘土飞扬。与动物的距离也是时远时近,有时甚至可以与狮子、豹子十几、二十米对峙。这样的环境,50-500mm焦段优势尽显,不仅远攻近守两相宜,而且不需要频繁更换镜头,既对抗了尘土的干扰,又不会错过突然启动的动物们在任何方向的精彩瞬间。
其次是它的便携性。虽然号称“Bigma”,但其仅仅1970g的重量、219mm的长度和104.4mm的直径,使它在同级别“大炮”中显得比较轻巧,一个中等的摄影包即可容纳。白天乘车拍摄时,使用300mm以下焦段手持拍摄没有问题,当然大多时候我会将豆袋等放在车顶做支撑。 在肯尼亚,不仅每日可以邂逅“非洲五霸”,同时也是观鸟的天堂。这里有200多种鸟类,稍微留心,一个行程下来看到80至100种并非难事。由于配置了超声波调焦系统,这支镜头调焦迅速,且十分安静,同时它的实时手动调焦功能(FTM)可以让摄影者迅速摆脱前景的干扰。
与它的前任不同,新的适马APO 50-500mm f/4.5-6.3 DG OS HSM镜头具有四级防抖设计。对于它的超大变焦和最大光圈较小的情况来说显然颇有些雪中送炭的意味。其防抖功能有两种模式,一是可以平衡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抖动影响,二是只补偿上下抖动带来的影响而忽视左右方向上的抖动,适合追随拍摄跑动中的动物。
尽管是第一次使用这个大块头儿,但总体感觉不错。重量、尺寸和性能之间达到很好的平衡。拍摄效果令人满意,成像质量、色彩表现力值得信任,色散和长焦端枕形畸变都控制得很好。美中不足是长焦端大光圈时有较明显的暗角,但这对于喜欢暗角效果的摄影师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说了很多拍摄的事,其实在肯尼亚旅行,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是观察。狮子发起进攻前如何排兵布阵?而发现敌情的麦鸡如何鸣叫作警?母狮如何在静静地等待公狮美餐后才可品尝残羹剩饭?而即便是残羹剩饭,仍有秃鹳、秃鹫、豺、猎狗等后来者伺机而动……更不要说那千般美丽万种妖娆的各种鸟儿,如何衔泥做窝,舞蹈示爱,那是一个如此充满生机的土地,各种动物的鸣叫会让你的耳朵变得特别敏锐。所以如果可以,望远镜、DV、录音笔都是记录你观察和感受不可或缺的伴侣。
短短20天我们挥手作别,这块一如千年前的土地依然在晨曦与残阳的更迭中上演着最自然的劳作与生息。回来后经常会有人问起对非洲的印象,我总愿意用旅居那里的一位中国朋友的话回答:那是一个你离开之后如果可以再去,你会义无反顾回去的地方。
行走在乞力马扎罗脚下
2002年,时为《中国摄影》杂志主编的吴常云先生,曾组织中国首个野生动物摄影创作团来到神奇的乞力马扎罗脚下。其后,他又十余次率团来到这片野生动物乐园进行创作。为此,本刊记者对有着丰富拍摄经验的吴常云先生进行了专访—
陈奇军:您记得中国最早一支拍摄野生动物的创作团是哪年赴东非的?
吴常云:从2002年开始,《中国摄影》杂志社就组织了首个赴肯尼亚的野生动物摄影考察团。之所以叫做摄影考察团,是因为那时中国和肯尼亚还没有正式建立旅游关系。当时,一些酷爱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人找到我,希望《中国摄影》杂志能够组团到非洲去拍摄。于是,我们就与肯尼亚一家旅行社在京办事处取得了联系,并与他们达成了组建摄影考察团的协议。为了确保考察顺利进行,我们还跟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进行了联系,了解当地的有关情况。当时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非常重视这件事,派专人到内罗毕国际机场迎接我们这个来自中国的第一个摄影团;回国之前,大使还专门设宴招待了我们全体团员。
陈奇军:您本人有过多少次远赴非洲拍摄野生动物的经验?
吴常云:2002年之后到现在,除了2003年“非典”暴发那年之外,我每年都要去一次,最近几年,我一般每年去两次,旱季和雨季各去一次,总共算起来有十三四次之多。
陈奇军:您本人多数情况下应该是七八月份去非洲吧?
吴常云:是的。东非大草原的七八月份是旱季,雨季则在每年的十二月到第二年五月份。大家多数情况下都会在七八月份的旱季过去,主要是不能错过一年一度的角马大迁徙壮观场面。其实,东非的雨季也很值得拍摄。在雨季,草原由黄变绿,草丛中遍布成片的各色野花,羚羊、斑马、鸵鸟等众多野生动物在野花丛中徜徉,也是不少摄影人心仪的拍摄景致。
陈奇军:除了肯尼亚外,非洲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拍摄到野生动物?
吴常云:除了肯尼亚外,坦桑尼亚、南非、纳米比亚等许多非洲国家都建有多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国家公园,最知名的当然是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它和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相连接,其面积是后者的7倍。
陈奇军:为何你们大都选择肯尼亚作为主要目的地呢?
吴常云:每年的七八月份,东部非洲正值旱季,数以百万计的角马要从位处赤道南部干旱且较为寒冷的塞伦盖蒂草原长途跋涉,迁移到位处北方较为湿润温暖的马赛马拉草原上来。在长途跋涉过程中,浩浩荡荡的角马队伍必定要经过并穿越著名的马拉河,而不顾河岸周边狮群的伏击,以及潜伏在河中的尼罗鳄的截杀。这一举世罕见的大迁徙壮举,令世人震撼并为之感叹不已,任何来到这里的摄影人都不愿意错过这些难得一见的瞬间,因此,将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作为首选目的地也就不奇怪了。
陈奇军:请介绍一下摄影装备配置方面的经验。
吴常云;在东非自然保护区,都要乘坐专用越野汽车拍摄,因为有猛兽出没,在保护区内是不允许游客下车的。保护区已经建立多年,这里的动物从小就能看到载客汽车,早已习以为常,并不惧怕。当中午太阳很毒的时候,狮子等掠食动物甚至会来到车阴下纳凉。此时,单反相机加上广角镜头以及普通的卡片机就可以发挥作用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野生动物都会与我们相距在20米以外,要想拍摄到精彩的瞬间,使用“大炮”以及连拍功能强大的单反相机是较好的选择。在所有的“大炮”中,600mm f/4规格的镜头最受青睐,也有少数人喜欢用800mm f/5.6、500mm f/4等规格的镜头。
陈奇军:变焦镜头在这里是不是更好用一些?
吴常云:当然,如果成像质量不受影响的话,变焦镜头会更好用。不过更多的摄影人比较在意成像质量,他们更愿意牺牲灵活性而携带素质更高、光圈更大的定焦镜头。
陈奇军:除了相机和镜头外,还有什么其他必带物件?
吴常云:豆袋和三脚架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必须在车上拍摄,此时无法使用脚架,主要支撑物就是豆袋。当然也有可以下车的时候,比如在纳库鲁湖边拍摄火烈鸟,此时三脚架就能派上用场了。
陈奇军:我发现有些摄影师对东非大草原特别痴迷,他们已经去了好多次,这里到底有哪些独特魅力而让摄影师流连忘返? 吴常云:东非大草原的野生动物跟那些风光摄影胜地的情况不同。风光摄影的主体通常是很难变化的,而野生动物则永远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尽管每年我们去的还是那些地方,但是见到的动物状态永远不同。在茫茫草原上行进,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十分精彩、有趣的画面突然跳到你的镜头之中,令你惊喜而兴奋不已。
陈奇军:去过东非大草原的摄影师,有的能带回很多好作品,有的人佳作则相对少一些。那么,对摄影师来说怎样才能有更大拍摄收获呢?
吴常云:能否出好片子,会受诸多因素制约,这其中列在首位的应该是机遇,或者说运气。应该说,在非洲草原上机会是很多的,因为动物数量出奇多,精彩的镜头经常会和我们不期而遇,这就需要摄影者恰好在那个时间段也行进到事发地附近。无论如何,时刻做好拍摄准备非常关键。比如,有时我们在拍摄处于静态的动物时相机往往不会设置到连拍模式,但此时如有突发状况出现,就往往会措手不及,导致错过精彩瞬间。
陈奇军:有些作品的确是靠精彩瞬间取胜的,但也有些作品并非靠抓取瞬间,而是凭借独特的摄影语言脱颖而出。
吴常云:的确是这样,拍摄野生动物更需要摄影人具备相当的摄影基本功,要有对视觉语言的良好把握能力。不少朋友面对成群成片的野生动物时会感到眼花缭乱,往往不知从那里下手为好。实际上,单单记录式的拍摄是不够的,在纷繁复杂的场景中要善于把控好远近虚实、明暗冷暖、动静平衡等诸多视觉元素,用心去捕捉不同画面中的视觉趣味点。
陈奇军:对那些即将要去东非的摄影人,您还有些话要说吗?
吴常云:在非洲,有地球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的、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而生活在那些国家的淳朴人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亦令人敬佩和感动。因此我们有幸到那里拍摄,更需要认真遵守保护区的各项规定,注重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我认为尊重自然,尊重动物,首先要从我们每个热爱动物的人自己做起。在保护区内,如果我们看到动物在那里休息,一定不要试图通过发出声响来影响它们,不能扔东西惊扰动物,不能向野生动物投食,更不能擅自下车拍摄。有些朋友有租飞机拍摄野生动物的打算,但我认为不宜要求飞行员将飞机飞得过低,否则飞机的声音会对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产生较为严重的惊扰,特别是对那些刚刚出生的弱小生命而言。我想,我们远跨印度洋来到东非,既要拍摄到精彩的照片,同时也要通过我们的拍摄,和友好的非洲人民一道来关注和保护这片唯一仅存于我们这颗星球上的大型哺乳类野生动物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