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单季稻迁飞性害虫全程防控示范效果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gt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5年进行了单季稻迁飞性害虫全程防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单季稻两迁害虫全程防控示范,有效控制水稻两迁害虫的危害。示范区比常规区减少防治2次,农药用量(折百纯量)540.0 g/hm2,比常规区减少2 246.7 g/hm2,下降80.6%;节省防治成本78.3元/hm2,实现了农药减量、节本增效,社会效益明显。
  关键词 单季稻;两迁害虫;全程防控;示范效果;2015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14-01
  水稻褐飞虱和纵卷叶螟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以下简称“两迁”害虫),具有成灾风险突出、对粮食生产安全威胁较大的特点,是本地单季稻病虫害中发生频次最多、药剂防治频率最高、农药用量最大的重点害虫。控制“两迁”害虫危害、减少产量损失、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稻米质量安全,是当前和今后实施绿色植保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为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在上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2015年继续开展“两迁”害虫全程防控的建方示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示范方建立在柯桥区齐贤镇八字桥村粮食生产功能区,前作为小麦。示范材料:示范水稻品种为籼粳杂交稻甬优538,投入化肥为尿素和氯化钾;防治药械:示范区为担架式喷雾机,常规防治区为泵压式背负喷雾机。防治药剂:示范区为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常规防治区药剂为5.7%甲维盐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毒死蜱乳油、12%高氯毒死蜱乳油、10%烯啶虫胺水剂等,均由农户自行零售。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即示范区、常规区和空白对照区(CK),建立示范方1个,面积4.67 hm2,其中内设示范区4.4 hm2、常规防治区0.2 hm2、不施药的空白对照区667 m2。示范方内除药剂防治外,其他管理措施相同。
  1.3 示范方法
  在两迁害虫防治上,示范区通过加强监测,安排3次防治,常规区实施防治5次,具体用药措施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
  2015年柯桥区单季稻纵卷叶螟主害世代(第5代)幼虫盛发期在8月21日左右。示范区防治后稳定期纵卷叶螟危害白叶率6.3%,控害效果79.1%,百丛残留虫量5.7头,杀虫效果93.3%,优于常规区防效(表2)。
  2.2 对稻飞虱的防效
  第4代稻虱:示范区到8月30日,百丛虫量压低到25头, 但CK区百丛虫量高达795头,防效98.10%,防效与已治3次稻飞虱的常规区相仿。第5代稻虱:由于4代褐飞虱短翅成虫量突出;5代褐飞虱虫量突增明显。示范区9月20日、30日考查,百丛虫量分别为240、175头,CK区百丛虫量急增到26 308、31 690头,示范区防效分别达99.45%、99.67%。防效与已治5次稻飞虱的常规区相仿(表3)。CK区国庆节后出现“黄塘”枯秆。
  2.3 各处理区农药用量与防治成本
  示范区大田防治两迁害虫比常规区少2次;农药用量折百纯量比常规区减少2 246.7 g/hm2,下降80.6%;示范区两迁害虫防治成本比常规区节省78.3元/hm2(表4)。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示范表明,在单季稻两迁害虫全程防控示范上,通过抓好“两迁”害虫调查监测,注重把握关键防控环节,选用高
  效低毒对口农药开展合理混配兼治,在减少防治次数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控制水稻两迁害虫的危害,使产量损失率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1-4]。
  通过选用低含量或低用量的高效低毒农药,既控制了病虫危害损失,又明显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减轻了农药污染,能够实现农药减量,达到“农药零增长”的目的。
  示范区由于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药本比常规防治区使用常规农药略有增加,但减少2次防治节省工本明显多于药本增加数,最终体现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5-7]。
  4 参考文献
  [1] 董涛海,吴建良,金亮,等.单季稻大田期农药减量控害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4(9):1407-1409.
  [2] 张沈红.组合应用高效低毒农药控制单季晚稻“三虫”示范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29.
  [3] 李萍,廖云峰,江文洁,等.武进区水稻农药减量施用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2(2):120.
  [4] 王瑞海.魏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措施及其成效[J].河北农业科学2012(11):52-55.
  [5] 冯永斌,张颖,蔡美艳,等.温岭市水稻组合安全用药技术研究[J].农技服务,2012(6):702-703.
  [6] 季伟灵,陈胜.稻鱼共生绿色防控单季稻病虫害试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2):59.
  [7] 朱金星,陈月仙,周巧飞,等.浙南山区单季晚稻重大病虫灾变预测与防控策略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1(2):367-371.
其他文献
针对近年来沂水烟区根茎类病害发生逐年加重的实际,选取在沂水种植的不同烤烟品种,通过不同品种对根茎类病害的抗性研究,客观评价品种特性,为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择优合理布
摘要 石榴的绿色防治技术是石榴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绿色防控的概念入手,介绍了石榴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加强植物检疫、生态调控技术、物理调控技术、生物防控技术和科学使用农药等内容,以供广大石榴管理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石榴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153-01  会东县位于四川省凉山自治州
介绍了竹笋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与生活史,阐述了其发生特点,并且总结了防治方法,以期为竹笋夜蛾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摘要 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是安徽江南地区水稻生长期间的主要病害,气象因子、栽培管理条件、品种抗性等是稻瘟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因素。针对水稻生育期病害,应加强发生前预防和发生期控制,明确防治重点,适时开展总体防治,选育抗耐病良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有针对性地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关键词 水稻;病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