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式,丰富集体备课手段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集体备课的低效现象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零关注”、“零反思”、“零参与”等诸多根深蒂固的习惯严重束缚了集体备课的手脚。本文试图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构建集体备课量规,集体备课有望走出低效的沼泽,开辟有效的天地。
  【关键词】集体备课 低效 有效策略 量规
  陈桂生在《“集体备课”辨析》一文(载《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9期)中说:“集体备课不过是备课的一种方式。但由于我国学校中存在教研组这种组织,因而集体备课变成目的就成为可能: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组不可或缺的日常工作来做。”这确实是现行集体备课的不自觉状态。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备课组”是“集体备课的组织”,“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的组织”;从划分标准来考虑,备课组是根据年级和学科来形成,如“高一语文备课组”、“高二语文备课组”,而教研组是按学科来划分;从研究对象上把握,前者关注的是集体性地准备课堂教学,而后者研究的是包罗万象的“学科教学”。
  一、创新环节,带着问题去备课
  通过比较,发现“备课组”在具体行动实践和实际承担功能上的背离,用公式表示为:高一语文备课组 高二语文备课组 高三语文备课组≠高中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备课内容是模糊的,片面的,僵化的。没有扩展到对“具体年级学科的教学”,更谈不上多角度地展开对“课”的集体性反思活动。众所周知,教学实践后的反思是教学智慧的重要来源。而当下的集体备课往往只备课前,对课后的反思,要求是很低的。哪怕集体备课时偶尔提及的反思,往往也只是简单地记录一些教学现象。
  当然,每位教师有个人独立的教学见解和教学风格,有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即使身处同一备课组,面对的学生群体和个体也不同,需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统一基础上进行灵活的个性教学。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有引领作用,青年教师活跃的思维也能促进集体备课时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在此基础上营造轻松和谐团结互助的氛围,有利于集体中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集体备课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若部分教师因此惰性日涨,不去独立地思考,只是一味地“克隆”集体备课的结果,结果只能是自己被“集体克隆”了。“集体克隆”的教师再去把鲜活的学生集体克隆。周而复始,交替循环,即使不需要“克隆”时也只会“克隆”了。因此必须转化和改进,沿袭至今的传统集体备课才有望向教研型、思考型的集体备课调整。
  二、创新形式,带着问题再备课
  近十年来,教育形势在不断变化,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集体备课基本上作为教师备课、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就集体备课的成果如何转化为教师课题的上课方案,目前,大致有四种形式。
  一是“主备”,一般来说针对常规课的集体备课,一周一次,一次一人主备,组内共享,主要解决下周教学内容和方式。成果呈现一般来说是“四大宝”:一份“学案”,一份“教案”,一个“PPT”,一套作业。
  二是“磨课”,磨课,是指结合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对课堂设计反复推敲以及试讲的过程。一般是针对青年教师开设公开课,在上课之前,由青年教师说课,然后教龄较长的有经验的教师(一般为备课组长和资深教师)进行指导,确定教学过程,不断试讲,不断修改。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教师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磨课”是集体备课的继承与延伸,一个老师经历过一次磨课,对教学的诸多要素会产生新的认识和反思。
  三是“辩课”,“辩课”是浙江省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叶立新首先提出来的,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的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对教学重点、难点或者热点问题的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
  四是“洗课”,“洗课”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先生首先提出,洗课就是对教案进行再思考——这一过程被杨九俊教授形象地称为“洗课”,就是说像洗菜去除泥沙,淘米去除杂质一样,教师在明确“教什么”的同时,还要明确“不教什么”,学生能做的,教师决不包办。即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经过“洗课”,教师将课后反思的过程置前,减少课堂的“冗余”,还学生以学习空间的自由。
  在实践过程中,这四种形式构成了“一主三辅”的格局,即以“主备”为主要形式,以“磨课、辩课、洗课”为辅助形式,磨课、辩课一般来说是针对特定的教学需要而开展的,而“洗课”往往更多运用于集体备课形成的学案和教案之后的“二次备课”之中。
  三、创新标准,建立量规思备课
  集体备课还必须与个人备课互为补充,对于两种备课方式,一直没有具体可参照的量化的评价标准。历来“考得好就是教得好”,“教得好就是课备得好”。那怎么备好课?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个体备课,奉行拿来主义,不妥!因为优秀者未必肯“赤诚相见”,若优秀者实行毫无保留的“送去主义”,你倒也不敢随意“拿来”,教材、校情、生情都迥异的啊!
  所以集体备课时,我的切身感受是迫切需要有一份评价集体备课的量规。这异于备课活动结束后随意性强的主观评价,而是具有标准性、可参照性的规则。宏观上,关注不同地域、不同教学环境下学校间集体备课的巨大差异,调研集体备课的全面状况,把集体备课当做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现象来看,制定出符合语文课程理念的集体备课的评价量规。现实中,宏观领域对集体备课低效现象的薄弱关注、极度忽视,直接导致评价量规作为集体备课的有效“抓手”处于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量规的评价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关系到如何落实,要有操作性和可行性。量规要细化内容,分门别类,搭出框架,理出头绪。初中还是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苏教版还是人教版的教材分析?具体学年抑或学期的课程计划?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是研究课还是活动课?……先从实效出发,解决教师备课中的实际问题,再谈有效,才有可能高效,也才是走出低效泥淖的努力方向。微观上,各校教研组、各学段备课组先结合语文课程的知识,再定位于自己的教材、校情、生情,设计出独一无二的适合自己的集体备课量规。
  一旦选定某种评价量规,确定了某种集体备课的组织方式和集体备课内容的呈现方式,集体备课内容便有了基于这种准则的规定性,解决了原先集体备课内容确定的无准则性。备课组长先“整体把握”,个体教师再“个人反思”,备课时“同伴互助”与前辈新秀的“专业引领”……多维度于一体化量规,完善集体备课的管理,明确集体备课的流程、养成良好的集体备课的习惯。这样一来,每位教师对本组的集体备课也会有更多的责任和选择,既避免了集体惰性,也能使集体备课走出低效的洼谷。
其他文献
作者依据多年煤矿生产调度工作经验,结合本单位一矿多井的实际情况,分析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存在问题,特别是煤矿新标准化颁布以来工作中的实际变化,在安全
目的:观察调脂护肝茶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调脂护肝茶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护肝片和绞股蓝胶囊治疗。2组同时服药1个
<正>因为有"消灭"泡沫的责任感,日本银行在1989~1990年期间连续五次上调利率,合计上调了3.5%,结果是矫枉过正。1988年,当我通过IIE(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即现在的彼得森国际经
公安派出所作为基层的执法单位,属于三级消防监督体系的根基和关键环节,加强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对提高社会防控火灾能力和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笔者在指导学生复习"函数的零点"时曾经与学生共同评析一道例题。在处理此题时,笔者坚持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
1.用失败“种花”。  在教学中,有时教师的“拔刀相助”“循循善诱”,表面上帮了学生,实际却夺走了学生遭遇挫折、体验失败的权利。课堂上学生回答错误、操作失误、实验失败、不小心损坏实验器材、开小差等现象很常见,实际上,有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有学生实验失败、错误思维的课堂才是活力的课堂。如:高一生物的第一次实验课是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尽管实验前教师已经把操作注意点讲述得很清楚了,学
新疆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新疆煤层气资源评价和勘查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工作程度较低。针对制约新疆煤层气勘查开发的技术欠缺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煤层气科研团队,集合各方技术力量解决
本文主要通过现场实践以及理论研究,对重灾矿井瓦斯治理技术进行研究,详细阐述了某矿在实践中应用瓦斯抽采技术的实践与具体成效。瓦斯治理的根本方法是选择以瓦采为主的综合治理,某矿在实践之中引入诸多不同的抽采技术,效果非常明显。
语文教学中是包含着“美育”的,语文的“美育”往往离不开诗歌。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意蕴,通过品析诗歌语言的内涵美,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力,体验诗歌诵读的音律美,激发学生
<正>教学的依据不是教材,而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四条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倡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