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医疗机构的经营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医疗机构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其原来的带有事业单位特性的会计核算制度已不再适合现有经营方式。医疗机构现有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报表体系的规划、岗位设置上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使会计核算不能很好的反应医疗机构的财务情况,本文将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会计制度 问题 建议 医疗机构
一、 引言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医疗机构出现组办形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等市场化特点,其原有的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参考国外非盈利机构会计制度实施的会计制度已不太适合现有医疗机构——新型经济业务事项在现有会计制度中不能得以记录和反映,会计支出科目不科学,制度中缺乏医疗赔偿准备制度等。这些不足都反应了一个事实:医疗机构现有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 医疗机构现行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 未能进行真实的核算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要求明确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在会计分期假设的情况下,如果不将资产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分别列出,则不能真实的反映核算单位的财务状况,因为收益期的长短不同。此外,会计核算还要求遵循谨慎性原则,即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充分预算到各种风险与损失,不能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此原则在现有企业会计制度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而在医疗机构现行会计制度下,资产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没有很明显的界限划分;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没有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且对于发生率较高的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医疗机构也没有为其计提一定的风险基金。这些都不能很好的体现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因此,不能对医疗机构的财务进行很好的核算。
2. 起不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监督,即根据对单位相关收益和支出进行书面反映,以此控制单位的各项支出和费用,提高单位的收益。但在现有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下,监督控制的对象是会计出纳人员业务操作的合法性、规范性,事后监督控制较少,很多医疗机构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与监督检查机构,没有制定专门的文件来进行监督和控制。如果只是把一些业务制度当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会导致职责划分、奖惩衡量标准不明确,影响会计的监督效果。此外,会计核算未能反映单位的实际现金往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监督。
三、 原因分析
1. 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固定资产方面,医疗机构现有会计制度下,按账面价值提取了一定比例的修购基金,意思上与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性质一样,但在核算固定资产净值时,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是作为固定资产的抵扣项抵扣掉,而医疗机构的修购基金不是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减掉,这种情况下,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净值会虚增,会计核算缺乏真实性。
费用方面,医疗机构现行会计制度将借款利息费用计在“管理费用”中,而管理费用又是按不同部门的相关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存款利息收入则在“其它收入”科目中核算,而在如今医疗机构筹资渠道及筹资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将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中,不能很好的反映资金的使用成本,同时也不能比较各种筹资方式。一方面不能真实的反应单位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单位作筹资决策。
准备金方面,从财务会计稳健性原则考虑,基于医疗机构医疗事故和研发培训活动较常见,单位应该设立医疗赔偿准备金和研发准备金。据相关了解,医疗机构现有会计制度中并未设置相关科目。此外,在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上,因为只对应收住院者医药费和应收医疗款计提坏账准备,且计提比例一定,导致了医疗机构很多坏账长期存在,不能及时反映为损益。
2. 会计报表编制不完整
在医疗机构现有会计报表中,“收支总表”只反映了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而对于“管理费用”,是将其按药品和医疗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并按费用明细项目分摊到“药品支出”、“医疗支出”、“在加工材料”等科目中,这种核算方法使得管理费用在支出中的情况不能直接反映出,不利于对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进行监督及分析,进而不利于制定降低费用成本支出的经营决策。
此外,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医疗机构开始采用银行贷款、经济集团投资、融资租赁等筹资方式,为了降低财务费用,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益,应该完善现有会计报表,让各个层面的领导都能了解现金的流向。而医疗机构现有会计报表中没有现金流量表这一项,所以,从受众面讲,其会计报表体系无法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会计报表编制不完善。
3. 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
导致会计的监督作用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就是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比如:某些医疗机构财务处设置资金管理科和会计核算科,资金管理科负责处理与银行有关的财务收支业务,会计核算科负责处理与现金有关的财务收支业务,因为两者处理的业务在范围上划分不明确,导致业务处理上经常有矛盾。此外,一些小规模医疗机构会计岗位财务人员较少,常常“一人多岗”,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监督作用不明显。以上这些降低了医疗机构财务运作效率。
四、 建议
1. 增设会计科目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和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在固定资产核算上,可以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按固定资产原值与累计折旧相抵得到。这样做可以获得医疗机构整体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信息和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便于相关人员做出经营决策;在费用核算上,应增设“财务费用”,将筹资所产生的费用计入其中,便于计算资金成本,同时便于决策人员作相关的资金规划;在准备金上,可以增设“医疗赔偿准备金”,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会计期间,按照自己收益的比例,提取一定的医疗赔偿准备金,在医疗事故发生时,做好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并且在期末全面检查各项资产的赔偿准备金,合理预计可能的损失。
2. 修改成本核算体系,改进医疗机构坏账准备提取方法
对于上一节中提到的医院坏账,可以根据应收款项的欠款年限,按不同的比率计提坏账准备,对于期限超过一定年限,确定回收可能性很小的应收账款,全额提取坏账准备金。此外,考慮到管理费用难以分配,可以尝试将其直接计入医疗机构业务收支结余,实现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一体化。
3.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一方面,医疗机构应根据改善之后的会计科目修改资产负债表和收支总表的格式和内容,以便掌握机构的卫生资源利用情况;另一方面,鉴于医疗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等特点,加上其已具备现金流量表定义中的经营、投资、筹资对现金产生影响的三大要素。参照现有企业会计制度,医疗机构可以在现有会计报表体系中增加现金流量表,不仅可以更好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做好资本经营和医疗服务产品经营;而且增加了报表的可利用性——医疗机构的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可以从报表上获得自己想要的相关信息。
4. 调整会计岗位
调整会计岗位,实际上是为了加强会计的内部控制。首先是收费的控制,医疗收费,特别是门诊以现金为主,在没有严格的收费管理制度下,看诊医生私自收费现象十分普遍,这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所以,医疗机构应该设置合理的收费管理制度,成立收费稽查组,由专人核查收费票据的领用、保管和注销;其次是实物的控制,实物控制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保管、药品和材料的采购以及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对于固定资产采购购置而言,要有专门的委员会进行审批;对于药品和材料的采购,会计部门的人员要做好审价工作;对于货币资金,现金业务的实际处理工作必须与记录业务的会计工作互相独立。总之,会计岗位的设置必须体现严格的职责分工和审批授权制度。
五、 结语
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医疗机构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企业,比如投资主体,经营方式等;然而,它又不完全同于企业。所以在会计制度上,它需要参照企业的某些核算方式,但也要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要与市场环境相适应,医疗机构现有会计制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上只是从宏观方面提出了几点问题及建议,至于微观方面,比如明细科目的调整上,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守凯,《关于完善医院会计制度的探讨》,中医药管理,2008.8
[2]韩翀,《浅谈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弊端及改进意见》,现代医院管理,2008.2
[3]陈玉荣,《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财会通讯,2007.2
[4]金玲,全龙江,毛文等,《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局限性的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07.2
[5]陆正洪,《论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背景和存在的问题》,中国卫生经济,2006.3
[6] 罗郁葱,《浅谈医院会计制度的几点局限性》,现代医院 2005.8
[关键词]会计制度 问题 建议 医疗机构
一、 引言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医疗机构出现组办形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等市场化特点,其原有的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参考国外非盈利机构会计制度实施的会计制度已不太适合现有医疗机构——新型经济业务事项在现有会计制度中不能得以记录和反映,会计支出科目不科学,制度中缺乏医疗赔偿准备制度等。这些不足都反应了一个事实:医疗机构现有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 医疗机构现行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 未能进行真实的核算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要求明确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在会计分期假设的情况下,如果不将资产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分别列出,则不能真实的反映核算单位的财务状况,因为收益期的长短不同。此外,会计核算还要求遵循谨慎性原则,即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充分预算到各种风险与损失,不能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此原则在现有企业会计制度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而在医疗机构现行会计制度下,资产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没有很明显的界限划分;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没有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且对于发生率较高的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医疗机构也没有为其计提一定的风险基金。这些都不能很好的体现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因此,不能对医疗机构的财务进行很好的核算。
2. 起不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监督,即根据对单位相关收益和支出进行书面反映,以此控制单位的各项支出和费用,提高单位的收益。但在现有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下,监督控制的对象是会计出纳人员业务操作的合法性、规范性,事后监督控制较少,很多医疗机构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与监督检查机构,没有制定专门的文件来进行监督和控制。如果只是把一些业务制度当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会导致职责划分、奖惩衡量标准不明确,影响会计的监督效果。此外,会计核算未能反映单位的实际现金往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监督。
三、 原因分析
1. 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固定资产方面,医疗机构现有会计制度下,按账面价值提取了一定比例的修购基金,意思上与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性质一样,但在核算固定资产净值时,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是作为固定资产的抵扣项抵扣掉,而医疗机构的修购基金不是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减掉,这种情况下,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净值会虚增,会计核算缺乏真实性。
费用方面,医疗机构现行会计制度将借款利息费用计在“管理费用”中,而管理费用又是按不同部门的相关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存款利息收入则在“其它收入”科目中核算,而在如今医疗机构筹资渠道及筹资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将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中,不能很好的反映资金的使用成本,同时也不能比较各种筹资方式。一方面不能真实的反应单位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单位作筹资决策。
准备金方面,从财务会计稳健性原则考虑,基于医疗机构医疗事故和研发培训活动较常见,单位应该设立医疗赔偿准备金和研发准备金。据相关了解,医疗机构现有会计制度中并未设置相关科目。此外,在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上,因为只对应收住院者医药费和应收医疗款计提坏账准备,且计提比例一定,导致了医疗机构很多坏账长期存在,不能及时反映为损益。
2. 会计报表编制不完整
在医疗机构现有会计报表中,“收支总表”只反映了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而对于“管理费用”,是将其按药品和医疗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并按费用明细项目分摊到“药品支出”、“医疗支出”、“在加工材料”等科目中,这种核算方法使得管理费用在支出中的情况不能直接反映出,不利于对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进行监督及分析,进而不利于制定降低费用成本支出的经营决策。
此外,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医疗机构开始采用银行贷款、经济集团投资、融资租赁等筹资方式,为了降低财务费用,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益,应该完善现有会计报表,让各个层面的领导都能了解现金的流向。而医疗机构现有会计报表中没有现金流量表这一项,所以,从受众面讲,其会计报表体系无法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会计报表编制不完善。
3. 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
导致会计的监督作用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就是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比如:某些医疗机构财务处设置资金管理科和会计核算科,资金管理科负责处理与银行有关的财务收支业务,会计核算科负责处理与现金有关的财务收支业务,因为两者处理的业务在范围上划分不明确,导致业务处理上经常有矛盾。此外,一些小规模医疗机构会计岗位财务人员较少,常常“一人多岗”,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监督作用不明显。以上这些降低了医疗机构财务运作效率。
四、 建议
1. 增设会计科目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和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在固定资产核算上,可以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按固定资产原值与累计折旧相抵得到。这样做可以获得医疗机构整体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信息和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便于相关人员做出经营决策;在费用核算上,应增设“财务费用”,将筹资所产生的费用计入其中,便于计算资金成本,同时便于决策人员作相关的资金规划;在准备金上,可以增设“医疗赔偿准备金”,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会计期间,按照自己收益的比例,提取一定的医疗赔偿准备金,在医疗事故发生时,做好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并且在期末全面检查各项资产的赔偿准备金,合理预计可能的损失。
2. 修改成本核算体系,改进医疗机构坏账准备提取方法
对于上一节中提到的医院坏账,可以根据应收款项的欠款年限,按不同的比率计提坏账准备,对于期限超过一定年限,确定回收可能性很小的应收账款,全额提取坏账准备金。此外,考慮到管理费用难以分配,可以尝试将其直接计入医疗机构业务收支结余,实现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一体化。
3.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一方面,医疗机构应根据改善之后的会计科目修改资产负债表和收支总表的格式和内容,以便掌握机构的卫生资源利用情况;另一方面,鉴于医疗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等特点,加上其已具备现金流量表定义中的经营、投资、筹资对现金产生影响的三大要素。参照现有企业会计制度,医疗机构可以在现有会计报表体系中增加现金流量表,不仅可以更好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做好资本经营和医疗服务产品经营;而且增加了报表的可利用性——医疗机构的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可以从报表上获得自己想要的相关信息。
4. 调整会计岗位
调整会计岗位,实际上是为了加强会计的内部控制。首先是收费的控制,医疗收费,特别是门诊以现金为主,在没有严格的收费管理制度下,看诊医生私自收费现象十分普遍,这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所以,医疗机构应该设置合理的收费管理制度,成立收费稽查组,由专人核查收费票据的领用、保管和注销;其次是实物的控制,实物控制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保管、药品和材料的采购以及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对于固定资产采购购置而言,要有专门的委员会进行审批;对于药品和材料的采购,会计部门的人员要做好审价工作;对于货币资金,现金业务的实际处理工作必须与记录业务的会计工作互相独立。总之,会计岗位的设置必须体现严格的职责分工和审批授权制度。
五、 结语
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医疗机构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企业,比如投资主体,经营方式等;然而,它又不完全同于企业。所以在会计制度上,它需要参照企业的某些核算方式,但也要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要与市场环境相适应,医疗机构现有会计制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上只是从宏观方面提出了几点问题及建议,至于微观方面,比如明细科目的调整上,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守凯,《关于完善医院会计制度的探讨》,中医药管理,2008.8
[2]韩翀,《浅谈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弊端及改进意见》,现代医院管理,2008.2
[3]陈玉荣,《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财会通讯,2007.2
[4]金玲,全龙江,毛文等,《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局限性的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07.2
[5]陆正洪,《论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背景和存在的问题》,中国卫生经济,2006.3
[6] 罗郁葱,《浅谈医院会计制度的几点局限性》,现代医院 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