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牛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a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是个农民,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也和牛结下了一生缘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养过很多头牛,印象最深的是土地刚承包时分的一头黄牛。
  土地承包就是打破大锅饭,把土地按人口承包到户。我们四家分得一头牛。那时我家有一间南屋,原是个杂物间,里面还有一盘磨。分到牛后,父亲把磨盘搬到了院子里,清理出杂物。四家的牛,四家轮流喂养,轮流使用。第一次父亲把牛牵回家时,一边摸着牛的脑袋,一边笑着对母亲说,这在过去,我们就算是一地主了。一脸的满足。
  分来的牛体格大,我们都叫它老牛。当时我小,隐隐约约记得后来父亲经常生气,还跟合伙的几家大吵过几次。从他们争吵的只言片语中,我渐渐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有两家总是用老牛干活,喂养得却不好,甚至有一家在最后兩天就干脆什么也不喂。一次母亲把吵架的父亲拉进家门,父亲就去摸老牛,抱着老牛大骂那家人,我吓得躲在门后,这才发现老牛确实瘦骨嶙峋,样子很可怕。父亲骂完了,就去拿上好的草料,母亲默默地递过来一瓢玉米,父亲接过来,拌在饲料里,看着老牛吃完。
  那天,一个合伙人把老牛牵来我家,父亲终于爆发。因为老牛身上伤痕累累,尤其严重的是老牛尾巴已红肿流血。父亲开口大骂畜生,最后和送牛的人彻底翻脸。后经多次交涉,父亲把家里所有的小麦都给了人家,又借了不少钱,终于把老牛买了下来。
  那半年父亲每顿吃着玉米饼子,脸上却有了笑容。父亲找人多次治疗,老牛伤口好了,可是尾巴最终没保住。
  我很不以为然,觉得老牛很大,一条尾巴也不影响什么,况且老牛也不像女孩那样爱漂亮。不过有一次,我看见老牛身上有一只“瞎眼蠓”,一直在啃老牛的皮,后来出血了,老牛一直摇晃脑袋,断尾巴也不停地甩来甩去,可是都够不到瞎眼蠓啃的地方,只见那块皮一直在颤抖。我害怕了,就去找父亲,父亲跑来,伸手把瞎眼蠓一巴掌拍死了,然后拿树枝给老牛赶苍蝇,老牛静静地站着,闭着眼,很享受的样子。我这才明白,老牛的尾巴还是很有些用处的。直到上学,才知道瞎眼蠓就是牛虻,是畜牧业的害虫。
  这次之后,炎热的夏天,就经常看见父亲拿树枝给老牛驱赶蚊虫。老牛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长得屁股滚圆,很是强壮,犁地也很轻松。
  有一次看父亲耢地,老牛在前,父亲站在后面的爬犁上,抖动绳子,很是威武好玩。我就几次三番要上去试试,父亲拗不过我,让我抓紧绳子,两腿叉开,身体前倾呈弓形。结果,老牛刚走两步,我就滚了下来了,好在土地松软,加上父亲一声吆喝,老牛及时站住,才没什么严重后果。母亲气得直瞅我,说多亏老牛听话。
  老牛确实很听话,后来,我都敢拿草喂它。尤其在干活间隙,我就去薅一把嫩草,跑到它眼前,老牛就伸出舌头从我手上一下卷走,弄得我手心直痒痒,听到我咯咯笑,父亲就会从嘴里拿出烟袋,朝老牛喊一句,老牛,老实点儿。
  不知过了几年,老牛老了,就打算把它卖掉。村里一个叫经纪的人,领来一人看牛。那个人一进南屋,老牛就很不安,连连后退,那人拍着老牛屁股两眼放光,很是满意。可父亲说,现在不卖了,等秋天再卖。两个人走后,听见父亲对母亲说,宁愿少卖钱,也不能卖给“杀庖子”。那时的我已经知道,父亲口中的杀庖子就是专门杀牛卖肉的人。难怪老牛那么害怕,杀庖子身上一定杀气太重。
  后来,父亲把牛卖给了经纪领来的另一个人。老牛走之前,母亲把经纪和买牛的人让进堂屋,让他们慢慢喝茶,我曾跑去看过老牛一次,看见父亲用筛子给老牛筛饲料,然后加上玉米,仔细地喂老牛。 老牛走后的那个晚上,父亲没吃晚饭,在我睡觉之前,他一直蹲在南屋里,一个劲地抽烟。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父亲的声音吵醒了。等我跑出去,看见一家人都在大门外。原来,老牛自己跑回来了,父亲一边流泪,一边给老牛擦洗血迹。我这才发现老牛脖子上一圈勒痕,血迹斑斑。父亲叹了口气,从炕席下摸出卖牛的钱,去了买家那里。我们家里第一次有那么多钱,而那钱,刚刚焐热。
  一次,母亲说起父亲之所以和牛感情特好,是因为牛曾经救过父亲一命。一个夏天午后,父亲在树下打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边有一条蛇,已经死了,老牛前掌有血迹,仔细一看,蛇头都碎了。老牛救了他一命。只是那头老牛,最后还是去了。
  两年之后,父亲又开始养牛,毕竟有十几亩的庄稼要耕种,只靠人力是不行的。但是这以后父亲只养小牛,养到膘肥体壮时,再卖给附近村里的庄稼人。
  母亲去世三天,父亲说,把牛卖了吧,以后不养牛了。想想母亲以前说父亲就是头老牛,我这才信了,父亲老了,拉不动犁了。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李 翔
其他文献
我的老娘舅,就是大舅,他曾赴日留学,回国后,在哈尔滨创办了一家企業——兴业木材公司。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生意越做越大,在同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大舅也收获了爱情,一位青梅竹马、亭亭玉立的姑娘走进了大舅的生活。为了大舅的事业,为了爱情,姑娘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来到大舅身边,协助大舅打理木材公司生意。但在当时,姥姥姥爷已为大舅定了一门亲事,打散了这对鸳鸯,娶回了现在的大舅妈。 
期刊
那时候,一年里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去墟沟赶会。  三月二十,墟沟庙会。大人们常念叨:三月三,朝阳(娘娘庙)会;三月二十,墟沟会;四月八,海州白虎山会……朝阳相对较远,海州似乎遥不可及,只有墟沟离我们云山公社最近,而且,墟沟会正会那天,各大队的小学校乃至云山中学都会约定俗成地放一天假,专门让师生们去赶会。  实际上,离正会那天尚有一个星期,一些心急的商户就忙着摆摊设点了;而周边乡镇那些盼了一年的年轻人
期刊
儿女的生日,母亲的难日。  母亲知道自己生产的时辰到了,就自己烧水、自己找破旧棉被、自己拿脸盆和澡盆、自己拿卫生纸、自己把门关上、自己躺下。我的母亲不是猪狗牛羊,而她那时的生育,与家禽和荒山野洼的那些动物相差何异呢!她一生共育八胎,只有弟弟出生时才进了卫生所,其余七胎全在家里。至少三胎,自己处理。一个人在家里,用自己的牙齿,将相连的肚脐带咬断,孩子出生,这就是处理,而我就是这样来到人间的。  我的
期刊
如今日子好了,都想长寿,便处处讲究,精细入微,如吃肉,有一流行说法:吃四条腿的(猪、牛、羊)不如吃两条腿(鸡、鸭),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腿的(鱼)。妻子对此深信不疑,爱上了鸡、鸭、鱼。这天又吩咐我买鸡排及鸭肉,便赶到距家三百米处的“大脸鸡排”小店。老板娘正在柜台内忙,抬脸冲我笑道:“嫂夫人又有指示了?”  “没办法!理解了执行,不理解了也得执行。”  都笑笑,我说要一份鸡排、一份鸭串,便坐在茶几边的
期刊
是栀子花的阵阵清香勾起我对故乡的想念,是“父亲节”三个字的沉重让我穿越时光,拾起关于故乡、关于父亲的碎片,键盘将所有的情结浓缩成薄薄的信笺,粘贴通往天堂的邮票……  九年了,父亲,我一直在和您对话:在满桌菜肴的节日向您举杯;在故乡荒芜的菜园与您低语;在您安睡过的木板床前与您隔空握手;在老家破败得没了后墙的老屋,看着黄得泛黑的蚊帐,光线从破瓦片间肆意散射下来,把您童年少年的苦和忧,中年老年的乐和倦,
期刊
冬深日渐,朔风将人逼得节节溃退。看着高铁外华北平原倔强铺展的冬小麦,蛰伏于心底的愁绪和想念,竟然在温暖的车厢里解冻复苏,无法听命于季节冬眠。  我的家乡在鄂东农村,那里没有山,也没有大江大河,没有引以为傲的资源禀赋,也没有湖光山色的秀美风光,它只是一个平凡的村子,像我们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一样,站在人堆里毫不起眼,在家人心里却独一无二。我那几乎乏善可陈的家乡,也是这般令游子魂牵梦萦。愈是走远,愈是面目
期刊
这是一条单行铁路线,锈迹斑驳,已有多年没有通过火车了,沿线的孩子们在枕木上捡石子或过家家,大人们晒衣服、晾被子也从不担心有火车的出入。  偶然经过,我意外发现了那座小石磨,那是一副精致小巧的底磨,齿纹清晰优美,如同纯朴农家泼辣而又害羞的犟丫头。磨盘周围还镶有一圈沟槽,是碾细的苞谷粉或溢出的黄豆渣汇聚地带,农忙的妇人、丫头们用左手摇磨,右手指只需轻轻一赶,聚在槽里的柔软什物就会乖乖地被赶进她们事先接
期刊
夏布,即我们常说的麻布,一種以苎麻为原料而编织的平纹布,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那老手艺做出来的精致苎麻布才算是真正的夏布,可惜如今懂这种老手艺的匠人已不多,会织夏布者也寥寥了。  再到广丰的壶峤,镇上的少发先生很自然地给我们讲起壶峤镇名的由来:相传在东海离“归墟”不远的海面上,漂浮着五座仙山,名叫岱舆、方壶、员峤、瀛洲和蓬莱。每座山上都住着一位神仙。尽管仙山上有尝不尽的美味,玩不腻的名胜,住久了也
期刊
曲曲弯弯的讷谟尔河河谷里,山花遍野,百草争香,草原再往上一点就是白桦林。  头顶上夏日的天空里,阳光驮着金子在不停地飞翔,我仿佛听见绿叶上有沙沙的脚步声,那不是她走动的声音,虽然她窸窣的裙声也是这样,她手撑的伞面也是这样,就像一台纺车在慢慢摇动,一切都在温暖平和地进行。她曾经说,只有听到这样声音,才会与远方的风铃遥相呼应,让车马慢慢悠悠靠近一个村庄,然后自己从一间草屋里走到我的身旁,让我为她戴上一
期刊
端午节过后的第二天早晨,我跟学生早读,突然间电话铃声响起,一看,号码陌生却是本地的,问了好半天,总算是明白了——我的干妈去世了!  我走到操场的一角,为我干妈默哀。  我出生不久,彻夜嚎哭,鸡叫三遍之后才安然酣睡,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半个多月,我大和妈实在撑不住了,就听从邻人的建议,到阴阳先生那里去寻求禳改的法子。闻名方圆的阴阳先生侯师傅听了我的生辰八字,肯定地给我大说,给娃拜个属狗的干大就好了。我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