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季度后期,尽管我考虑到市场还可能会持续上涨,但仍然做出了减仓的决定,公司也支持我的这一决定。如果我是私募基金的经理,可能会通过满仓实现绝对高收益。但作为一只稳健型的共同基金的经理,在市场累积风险已经很大的情况下,我必须选择减仓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市场下跌。
基金也强调安全属性
生命周期基金在国内还是新事物。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只、同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只纯正的生命周期基金,汇丰晋信2016表现出生命周期基金的核心特征,主要适合于收入来源稳定、风险承受能力处于中低水平、对未来的5-10年有明确的财务规划,对未来收益有理性预期的投资者。它并不指向高收入人群,且不适合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人群。
2016推出时曾遭到市场的怀疑,在牛市行情下,推出一只明确以稳健投资为宗旨的基金,吃力不讨好。在市场高涨的情况下,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感难以避免。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情况下,截至2007年6月15日,我已经用平均45%的仓位,在不到13个月的时间内取得了103.53%的收益,但很难说有太多的惊喜。像很多公募基金经理一样,我并不喜欢这样狂热上涨的大牛市。在市场投机气氛浓重的情况下,基金经理不容易跑赢市场或者是散户;同时股市的持续上涨,极大地提高了持有人的预期,有时会迫使稳健型的基金管理人违背投资理念,作短期交易,或追逐热点。
2006年我一度保持了较高的仓位,但2007年1季度因为感到市场存在泡沫,实施了减仓。虽然我可能会错,但我还是认为,在目前情况下继续大肆鼓吹“不存在泡沫”、“泡沫有理”之类的话,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将会是极具误导性的。
有的同行取得了高于2016基金的收益,但两者承受的风险是不一样的。5月30日上证指数暴跌6.5%,很多偏股型基金跌幅在5%以上,而2016基金净值仅下跌2.6%;6月1日上证指数下跌3.2%,而2016基金的净值仅跌去O.8%,在剧烈动荡的市场中,表现出了沉稳的投资风格。
境外资本的谨慎之策
对于部分QFII资金在3000-4000,点之间就撤出A股市场,中国的很多投资者难以理解,或者从阴谋论的角度质疑其用心。其实在大部分时候,QFII只是遵循常识,来对市场进行判断。不论如何,很难说一个市盈率高达50-100倍的市场,依然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撤出缘由
境外资本之所以选择阶段性的减持或撤出,是因为它们都曾经历过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在过去20年的股市泡沫,相信中国大陆市场没有理由成为例外。我们的总市值还没有日本的一半,但目前每日的交易量却高达3000亿,是日本的2-3倍,日换手率更是达到惊人的2%-3%;这些都是泡沫的征兆。泡沫始终是要破灭的,但要命的是,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破灭。 投资尽管是个复杂的过程,但关键仍是遵循最基本的常识。不仅QFII不看好3000点以后的市场,大部分国内的基金经理也对股市在突破3000点之后鸡犬升天式的疯涨感到不安。就长期而言,A股市场确实还有很多上涨的理由,但这些理由还是不足以支撑股指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翻一番。在从3000点到4000点的过程中,能离开的谨慎投资者都已经离开了。
顺势而为
对普通投资者最重要的,是清楚现在的市场有泡沫。如果你想要继续赌博,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在赌博,而不是在投资。聪明的投机者非常清楚公司和市场的基本面,也很清楚自己是在投机,他一定会顺势而为。所谓顺势而为,就是如果一头疯牛向你冲过来,你不要不自量力地迎战;或者说你不要逆水行舟。
境外资本很懂得顺势而为,比如索罗斯,就懂得在攻击港币将会引发中央政府的蓄力反击时,及时收手。它们不会现在攻击中国,因为它们深知在整体市场走牛的情况下,去和大势相抗衡,胜算是很低的。它们会选择2-3年后泡沫无法遏制、市场陷入极度疯狂时来。它们只会挣有较大胜算的钱。
谨慎是国际潮流
在海外,谨慎运作、稳健增值已成为国际基金业的通行理念,具体表现为均衡配置和合规纪律。
均衡配置 根据我在Putnam Investments和Yankee Group担任分析师和投资经理时的体会,境外资本非常倾向于均衡配置、组合管理。尤其是国外公募基金,在投资非本国市场时,只要能看懂某个行业,通常会选择其龙头公司,或者索性实施行业均衡配置。像金融、石化、航空、电信、钢铁等行业的蓝筹上市公司,各国相差不大,国外资本也能看得比较懂;但像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等行业,比如五粮液究竟值多少钱,它们可能就看得不是那么清楚。它们一定会买大盘蓝筹股,因为在一个向上的市场中,大盘蓝筹股通常能安全地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溢价。
合规纪律
很多人认为,海外基金业的成文制度,可能比内地更严格。这是一种误解。国外很多公司基金经理的自由度和权限是非常大的,他只受基金契约的规定,不像很多本地基金公司,投资股票比例超过3%就得经投资总监同意。成熟市场的基金行业在经过多年磨砺之后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约束机制,能够做到既给予基金经理足够的自由度,而同时也能保证大部分基金经理不会滥用职权而侵犯投资者的利益。由于这样一些制度和职业道德层面上的约束,他不会去考虑这样的行为,即使他有这样的权限。而在国内,对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存在重大公司治理问题的上市公司,还有很多基金经理凭借所谓内幕消息完全以投机押宝的心理去重仓持有,这在成熟市场是难以想像的。
基金也强调安全属性
生命周期基金在国内还是新事物。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只、同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只纯正的生命周期基金,汇丰晋信2016表现出生命周期基金的核心特征,主要适合于收入来源稳定、风险承受能力处于中低水平、对未来的5-10年有明确的财务规划,对未来收益有理性预期的投资者。它并不指向高收入人群,且不适合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人群。
2016推出时曾遭到市场的怀疑,在牛市行情下,推出一只明确以稳健投资为宗旨的基金,吃力不讨好。在市场高涨的情况下,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感难以避免。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情况下,截至2007年6月15日,我已经用平均45%的仓位,在不到13个月的时间内取得了103.53%的收益,但很难说有太多的惊喜。像很多公募基金经理一样,我并不喜欢这样狂热上涨的大牛市。在市场投机气氛浓重的情况下,基金经理不容易跑赢市场或者是散户;同时股市的持续上涨,极大地提高了持有人的预期,有时会迫使稳健型的基金管理人违背投资理念,作短期交易,或追逐热点。
2006年我一度保持了较高的仓位,但2007年1季度因为感到市场存在泡沫,实施了减仓。虽然我可能会错,但我还是认为,在目前情况下继续大肆鼓吹“不存在泡沫”、“泡沫有理”之类的话,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将会是极具误导性的。
有的同行取得了高于2016基金的收益,但两者承受的风险是不一样的。5月30日上证指数暴跌6.5%,很多偏股型基金跌幅在5%以上,而2016基金净值仅下跌2.6%;6月1日上证指数下跌3.2%,而2016基金的净值仅跌去O.8%,在剧烈动荡的市场中,表现出了沉稳的投资风格。
境外资本的谨慎之策
对于部分QFII资金在3000-4000,点之间就撤出A股市场,中国的很多投资者难以理解,或者从阴谋论的角度质疑其用心。其实在大部分时候,QFII只是遵循常识,来对市场进行判断。不论如何,很难说一个市盈率高达50-100倍的市场,依然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撤出缘由
境外资本之所以选择阶段性的减持或撤出,是因为它们都曾经历过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在过去20年的股市泡沫,相信中国大陆市场没有理由成为例外。我们的总市值还没有日本的一半,但目前每日的交易量却高达3000亿,是日本的2-3倍,日换手率更是达到惊人的2%-3%;这些都是泡沫的征兆。泡沫始终是要破灭的,但要命的是,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破灭。 投资尽管是个复杂的过程,但关键仍是遵循最基本的常识。不仅QFII不看好3000点以后的市场,大部分国内的基金经理也对股市在突破3000点之后鸡犬升天式的疯涨感到不安。就长期而言,A股市场确实还有很多上涨的理由,但这些理由还是不足以支撑股指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翻一番。在从3000点到4000点的过程中,能离开的谨慎投资者都已经离开了。
顺势而为
对普通投资者最重要的,是清楚现在的市场有泡沫。如果你想要继续赌博,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在赌博,而不是在投资。聪明的投机者非常清楚公司和市场的基本面,也很清楚自己是在投机,他一定会顺势而为。所谓顺势而为,就是如果一头疯牛向你冲过来,你不要不自量力地迎战;或者说你不要逆水行舟。
境外资本很懂得顺势而为,比如索罗斯,就懂得在攻击港币将会引发中央政府的蓄力反击时,及时收手。它们不会现在攻击中国,因为它们深知在整体市场走牛的情况下,去和大势相抗衡,胜算是很低的。它们会选择2-3年后泡沫无法遏制、市场陷入极度疯狂时来。它们只会挣有较大胜算的钱。
谨慎是国际潮流
在海外,谨慎运作、稳健增值已成为国际基金业的通行理念,具体表现为均衡配置和合规纪律。
均衡配置 根据我在Putnam Investments和Yankee Group担任分析师和投资经理时的体会,境外资本非常倾向于均衡配置、组合管理。尤其是国外公募基金,在投资非本国市场时,只要能看懂某个行业,通常会选择其龙头公司,或者索性实施行业均衡配置。像金融、石化、航空、电信、钢铁等行业的蓝筹上市公司,各国相差不大,国外资本也能看得比较懂;但像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等行业,比如五粮液究竟值多少钱,它们可能就看得不是那么清楚。它们一定会买大盘蓝筹股,因为在一个向上的市场中,大盘蓝筹股通常能安全地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溢价。
合规纪律
很多人认为,海外基金业的成文制度,可能比内地更严格。这是一种误解。国外很多公司基金经理的自由度和权限是非常大的,他只受基金契约的规定,不像很多本地基金公司,投资股票比例超过3%就得经投资总监同意。成熟市场的基金行业在经过多年磨砺之后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约束机制,能够做到既给予基金经理足够的自由度,而同时也能保证大部分基金经理不会滥用职权而侵犯投资者的利益。由于这样一些制度和职业道德层面上的约束,他不会去考虑这样的行为,即使他有这样的权限。而在国内,对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存在重大公司治理问题的上市公司,还有很多基金经理凭借所谓内幕消息完全以投机押宝的心理去重仓持有,这在成熟市场是难以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