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丽 体会心情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lytek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筝》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描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和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一、搜集资料,预习课文
  1?郾课前布置搜集有关做风筝的历史,增加对风筝的了解。例如我国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都,从1984年开始,那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世界最大的风筝博物馆也在潍坊。
  2?郾预习课文,查找并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郾谈话导入:你们放过风筝吗?是在什么时候放风筝的?(板书课题,读课题。)
  2?郾通过默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初读时,可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课文是怎样描写做风筝的?(第2自然段“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2)课文哪些地方描写放风筝?(第3自然段“我们去放风筝……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写怎么放风筝;风筝如何飞得高;我们特别快乐。第4自然段“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这里写放风筝的时间长,玩得快乐,飞得特别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3)课文哪些地方描写找风筝?(第4自然段写“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看见风筝飞得无影无踪,“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急切地寻找风筝;第5自然段写“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这两处描写了“我们”寻找风筝的动作、神态和失落的心情。最后写“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寄托了孩子们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3?郾在学生大体了解上述问题,理清文章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要求学生边阅读,边画出生字新词。给“依、歇、丧、磨、坊”注上拼音并会认读;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仿照、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注意“丧”(sànɡ)是平舌的,“坊”(fánɡ)是后鼻音,不要读错。
  三、细读品味,体会心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细读课文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品味、欣赏语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我们”童年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极端快乐;感受找风筝时失落、伤心的心情。(课堂教学中可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
  (一)理清课文叙述层次。
  1?郾开门见山,紧扣文题。
  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郾精心做风筝。
  作者用“拔”、“找来”、“做起”、“精心”四个词语简单写了做风筝的过程。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依然”一词说明“我们”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虽然最后做得什么也不像,还是很“快乐”。
  3.快乐放风筝。
  “托着”、“牵着”、“站”、“飞快地跑”等一连串写动作的词语刻画了“我们”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更让“我们”高兴。“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从早晨玩到下午”,“还是歇不下来”,“似乎飞到云彩上”等语句进一步说明“我们”无比快活,放风筝玩得时间长,玩得非常痛快。充分表现了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郾伤心找风筝。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们都哭了……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风筝线断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由快乐到伤心,心情急转直下。放风筝是一种有益的游戏,游戏对孩子来说,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就是美好憧憬。所以丢失了风筝,才使孩子们伤心地哭了。
  (理解“精心、充满、憧憬、希望、依然”等词语描写“我们”做风筝愉快的心情;理解“跑起来、喊叫着、奔跑”等词语描写“我们”放风筝极端快乐的心情;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都哭了、垂头丧气”等词语描写“我们”寻找风筝伤心的心情。)
  5?郾意味深长的文章结尾。
  课文最后一句写道:“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孩子们苦苦地寻找丢失的风筝,是因为在风筝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一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
  (二)体会文中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积累语言
  作者是怎样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具体写出“我们”的心情变化的?
  做风筝。“我们精心做着”,原想“做个蝴蝶样的”,“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上面”。
  放风筝。“托”、“牵”、“站”、“说”、“放”、“跑起来”、“喊叫着”、“奔跑”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我们”怎样放风筝;看见风筝“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似乎飞到云彩上”;“我们”“快活地喊着”,“拼命地奔跑”,“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这些词句生动、具体地描写“我们”放风筝快乐的神态和心情。
  找风筝。“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都哭了”、“四处寻找”、“没有踪影”、“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等词句生动地描写了“我们”寻找风筝的动作、神态和失落的心情。通过阅读《风筝》,我们不但学习了按一定的顺序写文章,而且知道了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情变化,把文章写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四、拓展延伸,完成练习
  1?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景物的美丽,读出“我们”的心情。
  2?郾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郾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经过和心情。
  4?郾如有条件,组织学生放一次风筝。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期刊
伦敦东南部一所公立小学校长马克·埃尔姆斯2009~2010年度收入为20多万英镑,尽管他的每一份收入都亮在阳光下,还是让一些人吃惊——这相当于英国首相年薪的两倍!可更多的学生家长却说:“埃尔姆斯是一分钱、一分货,绝对物有所值!”  埃尔姆斯2001年出任一个落魄学校校长。在他的领导下,学校变化巨大,学生进步令人吃惊。因此,《金融时报》评论说,我们根本不应该质问埃尔姆斯是不是拿得太多了,而是应该反思
期刊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以培养学生的爱心,使他们获得美好人生体验为主题。这是一首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体现了儿童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朗读。教学应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神奇,在读中体会关爱,在读与说中贴近社会。 
期刊
预习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语文学习规律、学生的元认知设计出学生预习课文的一套方案。其特点是把教学目标进一步显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组织等多方面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切实做到“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  一、小学语文预习学案的作用  1.培养习惯。语文预习学案实际上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预习,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了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一文,叙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去城里居住,离开祖国去德国留学后,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思念。为具体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步入语境,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深深的母子情和浓浓的故乡恋。  一、创设情境,架设情感的桥梁  很多孩子虽无长期与母亲离别的经历,但不少人或外出旅游,或外出活动,都有暂别母亲的体验,这是他们走
期刊
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习习惯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因此很多老师往往缺乏耐心,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实际上,一些被老师忽略的习惯,才是学生一辈子有用的东西。有人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例3。  教学目标:  1.认识速度的表示方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3.初步学会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探索数学的乐趣,培养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
期刊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文,是归国华侨陈慧英写的一篇回忆录。为正确把握文本旨意有效展开教学,笔者发表如下浅见,与同人探讨。  一、文本解读  1?郾理解课文题意。“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在本课中,梅花精神可作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外祖父所言“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二是作者所言“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
期刊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心智活动。估算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整数乘法估算教学如何估算、怎样取值,谈一孔之见,求教同人。  一、算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镜头回放。《福建教育》曾刊登《讨论:标准答案是否合理》一文,其背景是:某地小学毕业考题:“同学们做早操,每行22人,排成28行,这些同学大约有( )人。”学生的答案有四类:第一类,
期刊
教材简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阅读专题是“观察与发现”,《古诗两首》是这一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两首诗之所以写得生动、形象,缘于作者的仔细观察与合理想象。其中,《题西林壁》不仅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还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的景象,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后两句寓哲理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