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筝》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描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和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一、搜集资料,预习课文
1?郾课前布置搜集有关做风筝的历史,增加对风筝的了解。例如我国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都,从1984年开始,那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世界最大的风筝博物馆也在潍坊。
2?郾预习课文,查找并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郾谈话导入:你们放过风筝吗?是在什么时候放风筝的?(板书课题,读课题。)
2?郾通过默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初读时,可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课文是怎样描写做风筝的?(第2自然段“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2)课文哪些地方描写放风筝?(第3自然段“我们去放风筝……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写怎么放风筝;风筝如何飞得高;我们特别快乐。第4自然段“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这里写放风筝的时间长,玩得快乐,飞得特别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3)课文哪些地方描写找风筝?(第4自然段写“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看见风筝飞得无影无踪,“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急切地寻找风筝;第5自然段写“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这两处描写了“我们”寻找风筝的动作、神态和失落的心情。最后写“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寄托了孩子们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3?郾在学生大体了解上述问题,理清文章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要求学生边阅读,边画出生字新词。给“依、歇、丧、磨、坊”注上拼音并会认读;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仿照、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注意“丧”(sànɡ)是平舌的,“坊”(fánɡ)是后鼻音,不要读错。
三、细读品味,体会心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细读课文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品味、欣赏语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我们”童年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极端快乐;感受找风筝时失落、伤心的心情。(课堂教学中可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
(一)理清课文叙述层次。
1?郾开门见山,紧扣文题。
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郾精心做风筝。
作者用“拔”、“找来”、“做起”、“精心”四个词语简单写了做风筝的过程。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依然”一词说明“我们”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虽然最后做得什么也不像,还是很“快乐”。
3.快乐放风筝。
“托着”、“牵着”、“站”、“飞快地跑”等一连串写动作的词语刻画了“我们”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更让“我们”高兴。“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从早晨玩到下午”,“还是歇不下来”,“似乎飞到云彩上”等语句进一步说明“我们”无比快活,放风筝玩得时间长,玩得非常痛快。充分表现了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郾伤心找风筝。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们都哭了……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风筝线断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由快乐到伤心,心情急转直下。放风筝是一种有益的游戏,游戏对孩子来说,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就是美好憧憬。所以丢失了风筝,才使孩子们伤心地哭了。
(理解“精心、充满、憧憬、希望、依然”等词语描写“我们”做风筝愉快的心情;理解“跑起来、喊叫着、奔跑”等词语描写“我们”放风筝极端快乐的心情;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都哭了、垂头丧气”等词语描写“我们”寻找风筝伤心的心情。)
5?郾意味深长的文章结尾。
课文最后一句写道:“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孩子们苦苦地寻找丢失的风筝,是因为在风筝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一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
(二)体会文中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积累语言
作者是怎样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具体写出“我们”的心情变化的?
做风筝。“我们精心做着”,原想“做个蝴蝶样的”,“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上面”。
放风筝。“托”、“牵”、“站”、“说”、“放”、“跑起来”、“喊叫着”、“奔跑”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我们”怎样放风筝;看见风筝“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似乎飞到云彩上”;“我们”“快活地喊着”,“拼命地奔跑”,“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这些词句生动、具体地描写“我们”放风筝快乐的神态和心情。
找风筝。“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都哭了”、“四处寻找”、“没有踪影”、“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等词句生动地描写了“我们”寻找风筝的动作、神态和失落的心情。通过阅读《风筝》,我们不但学习了按一定的顺序写文章,而且知道了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情变化,把文章写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四、拓展延伸,完成练习
1?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景物的美丽,读出“我们”的心情。
2?郾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郾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经过和心情。
4?郾如有条件,组织学生放一次风筝。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一、搜集资料,预习课文
1?郾课前布置搜集有关做风筝的历史,增加对风筝的了解。例如我国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都,从1984年开始,那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世界最大的风筝博物馆也在潍坊。
2?郾预习课文,查找并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郾谈话导入:你们放过风筝吗?是在什么时候放风筝的?(板书课题,读课题。)
2?郾通过默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初读时,可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课文是怎样描写做风筝的?(第2自然段“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2)课文哪些地方描写放风筝?(第3自然段“我们去放风筝……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写怎么放风筝;风筝如何飞得高;我们特别快乐。第4自然段“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这里写放风筝的时间长,玩得快乐,飞得特别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3)课文哪些地方描写找风筝?(第4自然段写“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看见风筝飞得无影无踪,“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急切地寻找风筝;第5自然段写“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这两处描写了“我们”寻找风筝的动作、神态和失落的心情。最后写“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寄托了孩子们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3?郾在学生大体了解上述问题,理清文章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要求学生边阅读,边画出生字新词。给“依、歇、丧、磨、坊”注上拼音并会认读;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仿照、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注意“丧”(sànɡ)是平舌的,“坊”(fánɡ)是后鼻音,不要读错。
三、细读品味,体会心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细读课文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品味、欣赏语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我们”童年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极端快乐;感受找风筝时失落、伤心的心情。(课堂教学中可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
(一)理清课文叙述层次。
1?郾开门见山,紧扣文题。
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郾精心做风筝。
作者用“拔”、“找来”、“做起”、“精心”四个词语简单写了做风筝的过程。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依然”一词说明“我们”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虽然最后做得什么也不像,还是很“快乐”。
3.快乐放风筝。
“托着”、“牵着”、“站”、“飞快地跑”等一连串写动作的词语刻画了“我们”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更让“我们”高兴。“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从早晨玩到下午”,“还是歇不下来”,“似乎飞到云彩上”等语句进一步说明“我们”无比快活,放风筝玩得时间长,玩得非常痛快。充分表现了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郾伤心找风筝。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们都哭了……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风筝线断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由快乐到伤心,心情急转直下。放风筝是一种有益的游戏,游戏对孩子来说,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就是美好憧憬。所以丢失了风筝,才使孩子们伤心地哭了。
(理解“精心、充满、憧憬、希望、依然”等词语描写“我们”做风筝愉快的心情;理解“跑起来、喊叫着、奔跑”等词语描写“我们”放风筝极端快乐的心情;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都哭了、垂头丧气”等词语描写“我们”寻找风筝伤心的心情。)
5?郾意味深长的文章结尾。
课文最后一句写道:“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孩子们苦苦地寻找丢失的风筝,是因为在风筝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一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
(二)体会文中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积累语言
作者是怎样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具体写出“我们”的心情变化的?
做风筝。“我们精心做着”,原想“做个蝴蝶样的”,“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上面”。
放风筝。“托”、“牵”、“站”、“说”、“放”、“跑起来”、“喊叫着”、“奔跑”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我们”怎样放风筝;看见风筝“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似乎飞到云彩上”;“我们”“快活地喊着”,“拼命地奔跑”,“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这些词句生动、具体地描写“我们”放风筝快乐的神态和心情。
找风筝。“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都哭了”、“四处寻找”、“没有踪影”、“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等词句生动地描写了“我们”寻找风筝的动作、神态和失落的心情。通过阅读《风筝》,我们不但学习了按一定的顺序写文章,而且知道了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情变化,把文章写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四、拓展延伸,完成练习
1?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景物的美丽,读出“我们”的心情。
2?郾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郾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经过和心情。
4?郾如有条件,组织学生放一次风筝。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