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资源 为品德课程课后实践活动增效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洁在《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一文中指出:“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从生活出发还必须让它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与生活的其他方面不断发生动态联系和作用中真正融入于生活世界,成为其中的一个‘活性因子’去改善人们的生活、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去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这才是具本质意义上的回归。” 可以看出,借助课后实践,能将“归宿性回归生活”的理论意义转变为活生生的现实。但是,在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后实践活动环节存在着低效或是无效的状况,令人担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索。笔者认为,提高课后实践活动质量的关键,在于用活各种教育资源。
  一、 激活学生资源
  1. 设计有效、有创意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实践活动为组织和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验的课程。有效性是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是老师们追求的目标。“效”是指是否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是否经历了过程、训练了方法和行为。设计对学生有用的、有创意的实践活动,不仅要有学生发言踊跃的热闹,更要有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心灵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在设计活动前对课程目标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活动的形式应该服从于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并非所有新奇的形式和过程都能增强活动的效果。
  在上了《有多少人为了我》课后,笔者带领学生参加了校内的公益劳动,清扫学校操场、电脑室、阶梯教室,清洗食堂地面等,还一起采访了学校的保安、保洁员、食堂工作人员,了解他们从早到晚一天的辛劳都是为了学生们;还带领学生跟清洁工人一起清扫校门口的马路、捡垃圾。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对为他们服务的人们产生了了解的兴趣和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参与欲。同时,他们在实践中自己教育自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设计有趣、易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一件事,我听说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知道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学生在接触了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后,所受的教育最深刻,因此注重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在集知识和经验于一体的情境中体验,注重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可行性,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显得十分重要。老师只是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
  例如上《从一滴水说起》一课,笔者校的老师设计了了解家乡的水资源状况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每组一名家长的带领下,分组活动,各组带有不同的任务,到不同的地点,搜集不同的材料,比如:水的样品收集、水环境的照片拍摄、听取周围人家对水的回忆……根据大家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原因,事后大家共同拟定了一份给当地镇政府的倡议书,希望全镇人民都来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培养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3. 做好实践活动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活动总是伴随着评价。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在离开课堂后,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如何评价学生的活动及行为,则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实践活动的评价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激励性的评价更能促进他们的发展。比如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家长将活动记录、调查问卷、活动报告、照片、查找的资料等内容进行综合整理,以各种形式开展评价、展示,并放入学生的品德成长袋,这样还可以经常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体验活动的成功和快乐。
  二、 做实学校资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的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
  我们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特点和少先队活动的特点,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围绕品德与社会课感恩方面的教育内容,组织有关的主题中队活动,进行实践活动和道德行为训练,以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家人关爱我成长》课后,少先队开展“感恩亲人”活动,让每个孩子体会家人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和尊重家人,学会体谅和关心家人,并为家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同学们在活动中,再次感受到家人的爱是无法用一件小小的事情来回报的,懂得了爱家人的方法和情感。
  三、 用足家庭资源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和第一所学校,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对他们一生有重大影响。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和家庭分不开,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参与了解家庭生活、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父母养家的辛苦,从而学会孝敬父母;通过参与家庭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参与劳动,可以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品德等。只有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形成一致的教育声音,才会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所以,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校通、告家长书等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也成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甚至是服务者。
  如讲到《我爱秋天》时,就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设实践活动的条件,让孩子跟着父母去田间地头认识本地的典型农作物,同时让学生体验农村生活。凡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实践的课,就要放开手,制订周密计划,让父母亲自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 用活社会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诸暨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有博物馆、烈士陵园以及其他的名胜古迹。充分运用这些资源,我们成立了“社会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参与社区服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参与的快乐,了解本土历史文化以及生活环境,培养热爱家乡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感情。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致知笃行”的平台,把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让课内生活走进他们的现实生活,使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真正转变为课后所用、所做、所行、所为,去深入体验,重构新的生活,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小 312800)
其他文献
水到渠成,势所必然的意思。如此描述教学指导过程,又包含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巧妙。  谁不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啊!可是很多时候,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我与上海三泉路小学谢雯老师一起准备三年级《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里《珍惜我们的眼睛》主题的“活动一”《用眼习惯小调查》公开教学,学习包里提示的内容包括:认识各类不良用眼习惯,设计调查问卷,获得调查数据与统计分析,对调查数据形成结
古人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不能面面俱到,要选做重要的事情,这样才容易成功。其实,品德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教
教学起点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师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因此,品德课堂教学必须准确把握儿童现有发展水平,认真研究儿童正在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水平,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领悟到:只有关注起点
因与众多国家接壤,我国地缘文化复杂。应本着“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的外交原则,以“搁置差异、共谋发展”的前瞻视野,来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以1983—2010年期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学科的立项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艺术学科项目总体数量、年度分布、项目类型、项目主持单位系统、项目研究内容及项目预期成果形
南音具有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和混合价值.目前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文化产业和“非遗”等价值.与此同时,过多强调这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增价值,将使南音贬值.为此,需要在南音
2008年的5.12地震对我国部分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灾难,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性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从实际调查出发,深入了解地震对当
<正>目次一、问题的提出二、需选任遗嘱信托受托人的情形三、遗嘱信托受托人选任的规范模式四、我国遗嘱信托受托人选任规则的修正结论一、问题的提出在英美国家,遗嘱信托是
本文在热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之后,冷静地以知识产权的视角,审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探索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知识产权屏障与支持的进路,分析了以非物
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配合,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由评价者与学生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运用多种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素质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  如何找到一种简便有效的适合小学科学教学实际情况的发展性评价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