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一种父母使我特别钦佩,他们能够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与孩子亲密相处,却又能在孩子成人后能够适时得体地退出,亲密和退出都是父母被赋予的任务。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而是奇妙生命中的—场缘分,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丰富愉快的童年,使孩子轻松自在地长大。本文笔者通过“父母自身要得体”“父母的爱要得体”“教育孩子要得體”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育中学会得体地退出。
【关键词】教育;得体;退出
在这场得体的退出中,我挺欣赏王菲的育儿观:“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前半句相信很多人很赞同,这是老生常谈的教育观念了,后半句她说道“你可以不太乖”,相信这理念跟很多家长的观念大相径庭,我们常常能看到家长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不乖不听话!你要乖乖的。”却很少听到这种“你可以不太乖”的观点,这句话不是让孩子学会不乖,而是给予孩子乖的掌握空间,有的场合需要乖,特殊时刻孩子也可以不乖。在教育中我们真的要学会这得体的退出,只有父母有意识地把孩子慢慢放出去,孩子才会有自我成长机会。那我们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呢?如何引领前行,又如何得体退出呢?
一、父母自身要得体
想要在孩子长大后得体地退出,首先父母本身在各方面都要得体,这个得体涉及品行、观念等方面。
1.不断提升自己的育儿知识
想要推动孩子的不断进步,家长必须也一同踏浪前行。家庭环境的认知和教育会影响孩子,改变孩子,特别是当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的观念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以及以后的家庭观,所以父母应不断充实和更新正确的育儿观,给孩子得体的教育。“90后”群体也开始慢慢成为家长大流的一股新浪,他们是受争议的一代,是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和“复兴的一代”,在这种毁誉参半的成长大环境中,他们呈现的是一种独特的时代色彩。在这种大环境中长大的“90后”家长,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会愿意去尝试学习和实践科学的育儿理念。不是谁天生就会当家长,所以请不要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来把孩子当成附属品,这只会成为令孩子难过和讨厌的样子,努力去做一个民主的父母吧!
2.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有这样一部纪录片《出路》,该片导演用了整整6年的时间跟拍了3个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境、不同阶层的孩子的生活。在残酷的社会大环境下,该片反映出一个现象,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并不是家庭有多少钱,住的是多好的学区房,更为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以身作则以及言传身教,家长的本身素质和陪伴孩子的过程至为关键。因此,父母在家庭中要时刻以教育者、被模仿者的身份自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充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常常能够听到很多家长说:“我这么辛苦的工作还不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和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吗?”所以会有很多家长没日没夜地在外工作,忽视对孩子的陪伴。这就如《出路》中家长买的学区房,家长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把“学区房”当作起点,殊不知起点的本身就是我们的孩子,只用物质堆积起来的陪伴,是孩子想要的吗?其实在陪伴和赚钱这两方面,很多家长很难取舍做到权衡,如果不赚钱怎么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可是要去赚钱势必会大大减少对孩子的陪伴。这确实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那我们不妨试想一下,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那如果因为赚钱而缺席了孩子生命中关键时期的陪伴,是用金钱能弥补回来的吗?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这并不是说放弃工作全职陪伴孩子,一个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父母形象更会成为孩子的学习榜样,孩子会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性格。我们可以珍惜下班在家和周末的时间认真陪伴孩子,这里的陪伴我提到了“认真”,因为很多家长陪伴孩子的方式是拿着手机的陪伴,这是很多家庭中的常态现象,孩子在旁边自顾自地玩,家长自顾自地在刷着手机,这种机械的陪伴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吗?这种高质量的陪伴也并不是说要多复杂高端的育儿方式,可以是每日的亲子阅读、公园里的散步认知事物、周末的亲子出游等,这种质量不是指物质上的质量,而是时间和精心的质量。
二、父母的爱要得体
1.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学会平等的和孩子相处,给孩子话语权,尊重和理解他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行为。对于孩子的保护欲和担忧可以存在于婴幼儿时期,等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个体来看待,并和他们平等相处和交流。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而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想法和世界,也许孩子会出现我们成人所认为的错误或不成熟的行为,但家长们不要成为孩子的阻碍者,而是应该成为引导者和指路人,当孩子执意要做无法阻止的某件事时候,那么就尊重孩子放手让他去做吧,不是说只要孩子开心就好,而是要让孩子想好了,不会后悔,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我希望以后我的孩子不是千篇—律毫无个性的乖孩子,我希望他有才华而不自傲,不太乖也不太坏,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家庭教养,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2.把握控制和自由的尺度
以前的中国式父母有一种通病,那就是会把自己的子女永远当作孩子,并把他们紧紧地攥在手里,殊不知这和抓沙是一个道理,你抓得越紧,指缝间的沙便会流失得越快,试着放开手,摊平的手掌中可以承载更多的细沙,抓沙如此,育人亦如此。
父母强大的控制欲,往往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成为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当处在高控下的孩子不能成为自己时,塑造出的最完美的形象也不过如梵·高“向日葵”的复刻品,空洞无物,索然无味。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世界不是只有父母,父母的世界也不该是只有孩子,适时地松开你的手,就如放风筝一般,线是需要收放的,如若一味地拉紧线头,孩子根本无法脱离,无法成长,但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这样会出现孩子越飞越远,挣断绳子无法管控的地步,所以我们就静静地做个放风筝人,帮助孩子起飞,慢慢放线助他越飞越高,当风筝开始偏离不受控制时,适当地回拉绳子,给孩子自由飞翔的机会吧,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身为父母,什么才是我们最大的任务呢?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书中的话做了回答:“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所谓父母的爱,也终将是—场渐行渐远的退出。
3.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
每個孩子都是独立又美丽的个体,孩子之间的差异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中国式家庭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家长眼中似乎只能看到别人家孩子的各种优秀,而忽略自己家孩子的可爱闪光之处,这种有形之中的对比给孩子形成了无形的压力,过分的对比只会让孩子的信心慢慢缺失。
有这样一个词叫作“接受平庸”,平庸在平常或许是个并不受欢迎也很难被接受的词,父母也怕自己的孩子被贴上平庸的标签。但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大作为,接受平庸,其实也就是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家长应该放低姿态来看待孩子,肯定自己的孩子,学会包容学会接受学会肯定,不要让自己和孩子都陷入压力的混沌中,接受平庸或许才找到更好的自己。
三、教育孩子要得体
家长要学会得体地退出,当然不是随意地退出不管孩子,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会得体。
1.教给孩子得体的语言、举止和社交
家长要退出,先要教给孩子独自与世界相处的能力,语言和举止是得体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些得体,都需要建立在足够的自信心之上,只有让孩子在充分自信的情况下,才能养成—种大度、共情、宽容的气质与形象,才能形成孩子自己的得体。
要让孩子学会得体的语言、举止和社交,并不是要孩子掌握多少这些知识,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积累和养成的得体,这些体现在自律、谨言慎行、不给别人难堪、学会赞赏别人、不随意批判和攻击等。
2.教给孩子得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常常听到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就是这个人“三观”很正,我们要给孩子树立得体的“三观”,这不仅仅要靠家长的努力,还要靠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总觉得现在的社会戾气太重,特别是现在有很多网友都将现实中的不满随意发泄在网络上,使不正确的“三观”到处都是,在如此网络发达的社会中,孩子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很容易被这些不正确的“三观”所误导,所以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不能仅仅靠家长的言传身教,还要呼吁社会给孩子提供一个纯洁、积极和向上的环境,当然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其实不仅仅是父母这个角色,人生中很多时刻都会扮演着其他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都应该知进退。让我们试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只是为了传宗接代,还是为了以后给自己养老?我听过一种令人感动并有所思考的答案:是为了付出和欣赏。不要苛求孩子事事达到完美,孩子也不是我们互相攀比的工具,更不需要以后要依托孩子给我们养老。接受平庸、享受平淡吧,在和孩子同行的一段美丽路程中,愿这个生命能够健康平安的存在,好好享受孩子成长的时光,让我们一起换个思维、换个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这便足矣……
【关键词】教育;得体;退出
在这场得体的退出中,我挺欣赏王菲的育儿观:“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前半句相信很多人很赞同,这是老生常谈的教育观念了,后半句她说道“你可以不太乖”,相信这理念跟很多家长的观念大相径庭,我们常常能看到家长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不乖不听话!你要乖乖的。”却很少听到这种“你可以不太乖”的观点,这句话不是让孩子学会不乖,而是给予孩子乖的掌握空间,有的场合需要乖,特殊时刻孩子也可以不乖。在教育中我们真的要学会这得体的退出,只有父母有意识地把孩子慢慢放出去,孩子才会有自我成长机会。那我们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呢?如何引领前行,又如何得体退出呢?
一、父母自身要得体
想要在孩子长大后得体地退出,首先父母本身在各方面都要得体,这个得体涉及品行、观念等方面。
1.不断提升自己的育儿知识
想要推动孩子的不断进步,家长必须也一同踏浪前行。家庭环境的认知和教育会影响孩子,改变孩子,特别是当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的观念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以及以后的家庭观,所以父母应不断充实和更新正确的育儿观,给孩子得体的教育。“90后”群体也开始慢慢成为家长大流的一股新浪,他们是受争议的一代,是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和“复兴的一代”,在这种毁誉参半的成长大环境中,他们呈现的是一种独特的时代色彩。在这种大环境中长大的“90后”家长,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会愿意去尝试学习和实践科学的育儿理念。不是谁天生就会当家长,所以请不要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来把孩子当成附属品,这只会成为令孩子难过和讨厌的样子,努力去做一个民主的父母吧!
2.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有这样一部纪录片《出路》,该片导演用了整整6年的时间跟拍了3个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境、不同阶层的孩子的生活。在残酷的社会大环境下,该片反映出一个现象,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并不是家庭有多少钱,住的是多好的学区房,更为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以身作则以及言传身教,家长的本身素质和陪伴孩子的过程至为关键。因此,父母在家庭中要时刻以教育者、被模仿者的身份自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充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常常能够听到很多家长说:“我这么辛苦的工作还不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和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吗?”所以会有很多家长没日没夜地在外工作,忽视对孩子的陪伴。这就如《出路》中家长买的学区房,家长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把“学区房”当作起点,殊不知起点的本身就是我们的孩子,只用物质堆积起来的陪伴,是孩子想要的吗?其实在陪伴和赚钱这两方面,很多家长很难取舍做到权衡,如果不赚钱怎么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可是要去赚钱势必会大大减少对孩子的陪伴。这确实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那我们不妨试想一下,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那如果因为赚钱而缺席了孩子生命中关键时期的陪伴,是用金钱能弥补回来的吗?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这并不是说放弃工作全职陪伴孩子,一个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父母形象更会成为孩子的学习榜样,孩子会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性格。我们可以珍惜下班在家和周末的时间认真陪伴孩子,这里的陪伴我提到了“认真”,因为很多家长陪伴孩子的方式是拿着手机的陪伴,这是很多家庭中的常态现象,孩子在旁边自顾自地玩,家长自顾自地在刷着手机,这种机械的陪伴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吗?这种高质量的陪伴也并不是说要多复杂高端的育儿方式,可以是每日的亲子阅读、公园里的散步认知事物、周末的亲子出游等,这种质量不是指物质上的质量,而是时间和精心的质量。
二、父母的爱要得体
1.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学会平等的和孩子相处,给孩子话语权,尊重和理解他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行为。对于孩子的保护欲和担忧可以存在于婴幼儿时期,等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个体来看待,并和他们平等相处和交流。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而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想法和世界,也许孩子会出现我们成人所认为的错误或不成熟的行为,但家长们不要成为孩子的阻碍者,而是应该成为引导者和指路人,当孩子执意要做无法阻止的某件事时候,那么就尊重孩子放手让他去做吧,不是说只要孩子开心就好,而是要让孩子想好了,不会后悔,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我希望以后我的孩子不是千篇—律毫无个性的乖孩子,我希望他有才华而不自傲,不太乖也不太坏,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家庭教养,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2.把握控制和自由的尺度
以前的中国式父母有一种通病,那就是会把自己的子女永远当作孩子,并把他们紧紧地攥在手里,殊不知这和抓沙是一个道理,你抓得越紧,指缝间的沙便会流失得越快,试着放开手,摊平的手掌中可以承载更多的细沙,抓沙如此,育人亦如此。
父母强大的控制欲,往往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成为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当处在高控下的孩子不能成为自己时,塑造出的最完美的形象也不过如梵·高“向日葵”的复刻品,空洞无物,索然无味。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世界不是只有父母,父母的世界也不该是只有孩子,适时地松开你的手,就如放风筝一般,线是需要收放的,如若一味地拉紧线头,孩子根本无法脱离,无法成长,但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这样会出现孩子越飞越远,挣断绳子无法管控的地步,所以我们就静静地做个放风筝人,帮助孩子起飞,慢慢放线助他越飞越高,当风筝开始偏离不受控制时,适当地回拉绳子,给孩子自由飞翔的机会吧,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身为父母,什么才是我们最大的任务呢?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书中的话做了回答:“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所谓父母的爱,也终将是—场渐行渐远的退出。
3.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
每個孩子都是独立又美丽的个体,孩子之间的差异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中国式家庭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家长眼中似乎只能看到别人家孩子的各种优秀,而忽略自己家孩子的可爱闪光之处,这种有形之中的对比给孩子形成了无形的压力,过分的对比只会让孩子的信心慢慢缺失。
有这样一个词叫作“接受平庸”,平庸在平常或许是个并不受欢迎也很难被接受的词,父母也怕自己的孩子被贴上平庸的标签。但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大作为,接受平庸,其实也就是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家长应该放低姿态来看待孩子,肯定自己的孩子,学会包容学会接受学会肯定,不要让自己和孩子都陷入压力的混沌中,接受平庸或许才找到更好的自己。
三、教育孩子要得体
家长要学会得体地退出,当然不是随意地退出不管孩子,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会得体。
1.教给孩子得体的语言、举止和社交
家长要退出,先要教给孩子独自与世界相处的能力,语言和举止是得体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些得体,都需要建立在足够的自信心之上,只有让孩子在充分自信的情况下,才能养成—种大度、共情、宽容的气质与形象,才能形成孩子自己的得体。
要让孩子学会得体的语言、举止和社交,并不是要孩子掌握多少这些知识,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积累和养成的得体,这些体现在自律、谨言慎行、不给别人难堪、学会赞赏别人、不随意批判和攻击等。
2.教给孩子得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常常听到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就是这个人“三观”很正,我们要给孩子树立得体的“三观”,这不仅仅要靠家长的努力,还要靠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总觉得现在的社会戾气太重,特别是现在有很多网友都将现实中的不满随意发泄在网络上,使不正确的“三观”到处都是,在如此网络发达的社会中,孩子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很容易被这些不正确的“三观”所误导,所以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不能仅仅靠家长的言传身教,还要呼吁社会给孩子提供一个纯洁、积极和向上的环境,当然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其实不仅仅是父母这个角色,人生中很多时刻都会扮演着其他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都应该知进退。让我们试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只是为了传宗接代,还是为了以后给自己养老?我听过一种令人感动并有所思考的答案:是为了付出和欣赏。不要苛求孩子事事达到完美,孩子也不是我们互相攀比的工具,更不需要以后要依托孩子给我们养老。接受平庸、享受平淡吧,在和孩子同行的一段美丽路程中,愿这个生命能够健康平安的存在,好好享受孩子成长的时光,让我们一起换个思维、换个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这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