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月3日,新一轮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初选将在中部农业州艾奥瓦州拉开帷幕,届时将有八位主要候选人角逐挑战奥巴马、入主白宫的提名机会。从1月3日初选战役打响到11月6日正式投票,耗时十个月的总统选举与国会选举、州长选举一道构成了未来一年华府政坛的核心内容,美国的内政外交也将全面跨入“选举时间”。
总统选举悬念增加
2012年美国大选的最大看点莫过于奥巴马能否连任,这也是整个选举周期的核心。从历史上看,至少从20世纪以来,在任总统谋求连任的失败率仅为三成,且并不具有明显的党派区隔,“在任者优势”可见一斑。与2008年大选因无正副总统参选而留下的完全真空不同,在任者奥巴马卫冕战的悬念原本有限。然而,面对当今经济的低迷、就业的堪忧、“茶党”的得势以及“占领运动”的此起彼伏,这场白宫之战的不确定性正在持续累积。
其一,经济与就业将是关键指标。细看最近两次总统连任失败经历,经济堪称首当其冲的决定因素。比如,1980年面对陷入“滞涨”的经济,共和党人里根凭借一问“你们过得比四年之前好吗”击败在任者卡特; 1992年经济复苏滞后,民主党人克林顿战胜在任者老布什时的经典名言“傻瓜,是经济”,皆为支持“经济当家”观点的极好佐证。
基于历史经验展望2012,奥巴马的连任前景并不乐观。这位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下历史性当选的总统,上任之后虽全力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救市计划,但美国经济的运转仍不尽人意,特别是令人担忧的失业率使得奥巴马的支持率在2011年降至40%左右,几度创下上任以来的新低。虽然2011年12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的失业率降至了8.4%,是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如果到2012年八九月份,即两党先后举行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两党正副总统候选人提名之际,失业率仍未回落至公众可以接受的水平,奥巴马的连任将被蒙上阴影,前景黯淡。
其二,共和党挑战奥巴马的提名人选将是重要变数。经济议题是考验奥巴马执政的硬指标,是判断其是否能够连任的内因,而共和党候选人能否足以被选民视为替代选项,则是增加不确定性的外因。自2011年共和党多位候选人纷纷宣布参选以来,共和黨内频频显现出难以实现党内整合的危险信号。事实上,奥巴马上台以来在全社会推行的全民医改促成了共和党保守派势力急速崛起,最终造就了2010年的“茶党”运动以及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得以在众议院翻盘。目前,在候选人名单中,金里奇的民调支持率已超越罗姆尼,而罗姆尼在竞选经费上仍独占鳌头。从以往经验上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将从罗、金两人之间产生。在政治光谱宽广的大选面前,更具经济管理与政府运营经验、且政治立场务实的罗姆尼将更具竞争力,更可能成为奥巴马的替代人选。然而,在保守势力逐渐抬头的今天,如果“血统纯正”的保守派金里奇最终获得对决奥巴马的机会,共和党则可能为无法驯服的保守派而付出败选的沉重代价。
国会选举共和党占优
除总统选举之外,国会的全部众议员和33席参议员也将在2012年面临换届选举。伴随着共和党总统初选在各州相继举行,两党国会候选人也将依次在各州初选中确定,并最终在11月6日大选日与总统一并选举产生。作为府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会选举结果将与总统政治形成交互影响,从而左右未来两年华府政坛格局。
就众议院而言,博纳及其共和党人维持多数地位的可能性极大,民主党翻盘概率降低。由于全部议员换届的规模较大,且地方政治枝节较多,因而尚不能完全预期选举结果,但至少有两个明显趋势对共和党有利。其一,2012年的国会众议院选举是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新结果的首次选举,各州席位已发生了倾向共和党的重组:得克萨斯、亚利桑那、佐治亚、南卡罗来纳、犹他等传统保守州均有一到四个不等的席位增加;而纽约州、伊利诺伊、马萨诸塞、密歇根等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党州反而丢失了一到两个席位。这一结构性微调,至少有助于共和党扩展在众议院中的基本盘。其二,截至目前,民主党在任国会众议员中已有17位宣布不再谋求连任,其中还不乏院会领袖或关键人物;反观共和党阵营,只有七人宣布不再谋求连任,且均将谋求其他更高公职。这一方面说明,占据少数地位的民主党人失去了更多用武之地,权势缩水,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也隐约暗示出在地方层次上的选情对民主党人而言也不尽乐观。当然,客观讲,2012年众议院选举结果很可能无法维持目前共和党以242∶193领先的巨大优势,席位可能缩水但仍会保持多数。
就参议院而言,2012年将有33席改选,其中有23席目前被民主党或与民主党结盟的独立人士占据,仅十席为共和党人,这一比重在静态上增加了民主党维持多数的风险。截至目前,23个民主党人中有六位宣布退休,15位要谋求连任,两位仍未表态;而共和党一边则只有两人宣布退休,其他八人将为连任迎战。根据各州目前的民调情况分析,共和党反扑的机会明显多于民主党。根据估算,2012年参议院选举后,民主、共和两党的席位比重可能从目前的53:47转为48:52,共和党以微弱优势时隔六年重掌多数。如果参议院翻盘得以实现,主要原因应该是2006年民主党得势以来的一次明显党派回调,“茶党”等保守势力的兴起仅发挥了加剧与强化该趋势的作用。
中国议题将被炒作
随着总统、国会甚至州长选战在全美上下的打响,美国政坛将很快进入以选举为导向的新阶段,重大内政外交政策也将被贴上选举政治的标签。在世界政经格局发生调整的当下,作为一场以经济与就业为主题的选战,中国议题将难以避免被两党候选人操作,或互相打压、或共同转嫁责任,无形中为中美关系未来一年的稳步发展平添了不少障碍。
从总统选战的时间表看,1月到6月为初选阶段,7月到10月为两党候选人对决阶段,11月6日为大选投票日,其中8月底共和党在佛罗里达、9月初民主党在北卡罗来纳还将分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定两党正副总统提名。在初选阶段,共和党内部“龙争虎斗”,铁定谋求连任的奥巴马则可“隔岸观火”。由于目前罗姆尼与金里奇的两强相争,特别是罗姆尼为尽可能取悦保守势力而在中国议题上态度强硬,极可能引发共和党候选人整体竞相对华施压的“示强竞赛”。不过,该阶段对中国议题的争辩可能只是宣誓性的,并不会触及实质性政策导向,只是以吸引眼球为主。一般而言,初选有可能很快产生结果,如2008年大选时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在3月初就锁定了胜局,只有在遭遇极为艰困的势均力敌的情势时才会持续到最后一刻,如2008年民主党初选就较为罕见地坚持到6月初希拉里退选后得以明朗化。目前,共和党罗姆尼与金里奇的对决,将以哪种方式落幕,仍待观察。但就时间表看,截至3月底,将有30个州完成初选,共产生1227名代表,刚刚超过1145的半数获胜门槛。换言之,在当前情势下,如果两者均不提前退场,不易出现提前胜出者,初选或被拖沓更长时间。这或意味着,奥巴马将拥有更多时间预热,而中国议题则可能会在更长时间中被情绪化地夸张与渲染。进入大选阶段后,两党候选人才会就具体政策展开较量,由于目前两位共和党的可能人选均不具备外交经验,极可能将攻击奥巴马的焦点放在经济、就业、医疗改革等议题之上,而在经济事务中将中国牵扯进来,又有助于共和党人弥补、彰显所谓的“国际视野”。在如此动机趋势下,中国议题将呈现出具体化的炒作,从而有机会管窥不同政治人物与政治势力未来的对华政策导向。
从国会政治的日程表看,新财年的预算案、刺激经济与就业以及进一步减少赤字或构成2012年的主要争议点。12月中旬,国会两院最终通过了2012财年拨款法案,基本消除了2012年上半年再现政府关门危机的可能。但2012年四五月份将审议2013财年预算决议案,这项将由新一届政府执行的财政计划无疑将成为两党争斗的新焦点。同时,经济复苏和减赤议题将可能激发新一轮由两院民主党人主导、部分共和党人参与的针对人民币汇率议题的立法挑衅。一旦如2010年9月和2011年10月那样得到两院中一院放行,在选举换届的压力下,最终闯关成功的可能性不小。事实上,国会山庄内的政治风向,直接牵动选战走向,其相关政策议题的变化直接为两党候选人输送着可操作化的“话题弹药”。
从中美关系长期发展的历史维度看,历次美国大选都不可能根本上改变两国关系的大格局,2012年自然也不例外。但面对美国选举新周期给中美关系带来的这个短期变数,如何准确把握选举政治逻辑、积极适度加以妥善应对、努力压低选举政治的负面影响,将是未来一年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保持中美关系持续稳步发展态势的必然要求。
总统选举悬念增加
2012年美国大选的最大看点莫过于奥巴马能否连任,这也是整个选举周期的核心。从历史上看,至少从20世纪以来,在任总统谋求连任的失败率仅为三成,且并不具有明显的党派区隔,“在任者优势”可见一斑。与2008年大选因无正副总统参选而留下的完全真空不同,在任者奥巴马卫冕战的悬念原本有限。然而,面对当今经济的低迷、就业的堪忧、“茶党”的得势以及“占领运动”的此起彼伏,这场白宫之战的不确定性正在持续累积。
其一,经济与就业将是关键指标。细看最近两次总统连任失败经历,经济堪称首当其冲的决定因素。比如,1980年面对陷入“滞涨”的经济,共和党人里根凭借一问“你们过得比四年之前好吗”击败在任者卡特; 1992年经济复苏滞后,民主党人克林顿战胜在任者老布什时的经典名言“傻瓜,是经济”,皆为支持“经济当家”观点的极好佐证。
基于历史经验展望2012,奥巴马的连任前景并不乐观。这位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下历史性当选的总统,上任之后虽全力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救市计划,但美国经济的运转仍不尽人意,特别是令人担忧的失业率使得奥巴马的支持率在2011年降至40%左右,几度创下上任以来的新低。虽然2011年12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的失业率降至了8.4%,是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如果到2012年八九月份,即两党先后举行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两党正副总统候选人提名之际,失业率仍未回落至公众可以接受的水平,奥巴马的连任将被蒙上阴影,前景黯淡。
其二,共和党挑战奥巴马的提名人选将是重要变数。经济议题是考验奥巴马执政的硬指标,是判断其是否能够连任的内因,而共和党候选人能否足以被选民视为替代选项,则是增加不确定性的外因。自2011年共和党多位候选人纷纷宣布参选以来,共和黨内频频显现出难以实现党内整合的危险信号。事实上,奥巴马上台以来在全社会推行的全民医改促成了共和党保守派势力急速崛起,最终造就了2010年的“茶党”运动以及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得以在众议院翻盘。目前,在候选人名单中,金里奇的民调支持率已超越罗姆尼,而罗姆尼在竞选经费上仍独占鳌头。从以往经验上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将从罗、金两人之间产生。在政治光谱宽广的大选面前,更具经济管理与政府运营经验、且政治立场务实的罗姆尼将更具竞争力,更可能成为奥巴马的替代人选。然而,在保守势力逐渐抬头的今天,如果“血统纯正”的保守派金里奇最终获得对决奥巴马的机会,共和党则可能为无法驯服的保守派而付出败选的沉重代价。
国会选举共和党占优
除总统选举之外,国会的全部众议员和33席参议员也将在2012年面临换届选举。伴随着共和党总统初选在各州相继举行,两党国会候选人也将依次在各州初选中确定,并最终在11月6日大选日与总统一并选举产生。作为府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会选举结果将与总统政治形成交互影响,从而左右未来两年华府政坛格局。
就众议院而言,博纳及其共和党人维持多数地位的可能性极大,民主党翻盘概率降低。由于全部议员换届的规模较大,且地方政治枝节较多,因而尚不能完全预期选举结果,但至少有两个明显趋势对共和党有利。其一,2012年的国会众议院选举是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新结果的首次选举,各州席位已发生了倾向共和党的重组:得克萨斯、亚利桑那、佐治亚、南卡罗来纳、犹他等传统保守州均有一到四个不等的席位增加;而纽约州、伊利诺伊、马萨诸塞、密歇根等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党州反而丢失了一到两个席位。这一结构性微调,至少有助于共和党扩展在众议院中的基本盘。其二,截至目前,民主党在任国会众议员中已有17位宣布不再谋求连任,其中还不乏院会领袖或关键人物;反观共和党阵营,只有七人宣布不再谋求连任,且均将谋求其他更高公职。这一方面说明,占据少数地位的民主党人失去了更多用武之地,权势缩水,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也隐约暗示出在地方层次上的选情对民主党人而言也不尽乐观。当然,客观讲,2012年众议院选举结果很可能无法维持目前共和党以242∶193领先的巨大优势,席位可能缩水但仍会保持多数。
就参议院而言,2012年将有33席改选,其中有23席目前被民主党或与民主党结盟的独立人士占据,仅十席为共和党人,这一比重在静态上增加了民主党维持多数的风险。截至目前,23个民主党人中有六位宣布退休,15位要谋求连任,两位仍未表态;而共和党一边则只有两人宣布退休,其他八人将为连任迎战。根据各州目前的民调情况分析,共和党反扑的机会明显多于民主党。根据估算,2012年参议院选举后,民主、共和两党的席位比重可能从目前的53:47转为48:52,共和党以微弱优势时隔六年重掌多数。如果参议院翻盘得以实现,主要原因应该是2006年民主党得势以来的一次明显党派回调,“茶党”等保守势力的兴起仅发挥了加剧与强化该趋势的作用。
中国议题将被炒作
随着总统、国会甚至州长选战在全美上下的打响,美国政坛将很快进入以选举为导向的新阶段,重大内政外交政策也将被贴上选举政治的标签。在世界政经格局发生调整的当下,作为一场以经济与就业为主题的选战,中国议题将难以避免被两党候选人操作,或互相打压、或共同转嫁责任,无形中为中美关系未来一年的稳步发展平添了不少障碍。
从总统选战的时间表看,1月到6月为初选阶段,7月到10月为两党候选人对决阶段,11月6日为大选投票日,其中8月底共和党在佛罗里达、9月初民主党在北卡罗来纳还将分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定两党正副总统提名。在初选阶段,共和党内部“龙争虎斗”,铁定谋求连任的奥巴马则可“隔岸观火”。由于目前罗姆尼与金里奇的两强相争,特别是罗姆尼为尽可能取悦保守势力而在中国议题上态度强硬,极可能引发共和党候选人整体竞相对华施压的“示强竞赛”。不过,该阶段对中国议题的争辩可能只是宣誓性的,并不会触及实质性政策导向,只是以吸引眼球为主。一般而言,初选有可能很快产生结果,如2008年大选时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在3月初就锁定了胜局,只有在遭遇极为艰困的势均力敌的情势时才会持续到最后一刻,如2008年民主党初选就较为罕见地坚持到6月初希拉里退选后得以明朗化。目前,共和党罗姆尼与金里奇的对决,将以哪种方式落幕,仍待观察。但就时间表看,截至3月底,将有30个州完成初选,共产生1227名代表,刚刚超过1145的半数获胜门槛。换言之,在当前情势下,如果两者均不提前退场,不易出现提前胜出者,初选或被拖沓更长时间。这或意味着,奥巴马将拥有更多时间预热,而中国议题则可能会在更长时间中被情绪化地夸张与渲染。进入大选阶段后,两党候选人才会就具体政策展开较量,由于目前两位共和党的可能人选均不具备外交经验,极可能将攻击奥巴马的焦点放在经济、就业、医疗改革等议题之上,而在经济事务中将中国牵扯进来,又有助于共和党人弥补、彰显所谓的“国际视野”。在如此动机趋势下,中国议题将呈现出具体化的炒作,从而有机会管窥不同政治人物与政治势力未来的对华政策导向。
从国会政治的日程表看,新财年的预算案、刺激经济与就业以及进一步减少赤字或构成2012年的主要争议点。12月中旬,国会两院最终通过了2012财年拨款法案,基本消除了2012年上半年再现政府关门危机的可能。但2012年四五月份将审议2013财年预算决议案,这项将由新一届政府执行的财政计划无疑将成为两党争斗的新焦点。同时,经济复苏和减赤议题将可能激发新一轮由两院民主党人主导、部分共和党人参与的针对人民币汇率议题的立法挑衅。一旦如2010年9月和2011年10月那样得到两院中一院放行,在选举换届的压力下,最终闯关成功的可能性不小。事实上,国会山庄内的政治风向,直接牵动选战走向,其相关政策议题的变化直接为两党候选人输送着可操作化的“话题弹药”。
从中美关系长期发展的历史维度看,历次美国大选都不可能根本上改变两国关系的大格局,2012年自然也不例外。但面对美国选举新周期给中美关系带来的这个短期变数,如何准确把握选举政治逻辑、积极适度加以妥善应对、努力压低选举政治的负面影响,将是未来一年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保持中美关系持续稳步发展态势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