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记忆中,侯疆楼一直是很特别的存在。这座小时候我每天经过的土楼,一直湮没无闻。在以土楼而闻名的南靖县,它确实排不上号,虽然它是南靖县城地区唯一留存的土楼,建造历史已有二百多年。据《南靖县志》记载,侯疆楼所在地——溪边村后张社是一个古村落,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在清乾隆壬辰年(1772),聚族而居的后张族人置建了侯疆楼作为民居大厝。
数百年过去,后张社古村落中大部分人已经搬走了,留下的多是留守老人和放假回来的孩子。留守老人不是我们常言的孤独者,而是热爱这片土地的坚守者,即使城市再繁华,生活再便利,也不及那一缕袅袅炊烟来得温暖。
夕阳西下,老人家们杀鸡宰鹅,给孙辈煮一大桌菜,老式的烟囱上方,炊烟不断。伴着孩童的嬉笑声和社里阿公阿婆的问候声,我一路走向侯疆楼,心情却有些复杂。
用我们闽南方言直译,眼前的就是一座大土厝。父亲说,这是他们儿时嬉戏的“乐园”。对于我辈而言,侯疆楼却是显得那么破旧衰老,犹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我刚跨过石门槛,一个苍老的声音就飘了过来。
“阿火的女儿吧,都这么大了呀。”
“是啊,阿婆,今天回来四处走走。”
“哎呀,进来坐坐,饭点了,来我家呷饭。”阿婆说着就要过来抓我的手。
“阿婆,免啦!我饱啦,我在楼里看看哈。”我不好拒绝阿婆的热情,只能笑着摇头赶紧跑进了侯疆楼的廊道。
夕阳的余晖照在倒塌的夯土墙上,不用加滤镜,眼前的景象就像是一张老照片。
长大后,在我的印象里面停留的,除了气派的花岗岩大门、大门正中大气的“侯疆樓”三字、坑洼的墙面,还有楼内正中的那口天井。天井圆形直径1米,水深8米,水质清澈甘甜,常年不枯。小时候的我,对于在院内幽然而现的一口古井,总能渲染出神秘诡异的氛围。现如今,我的视野里那口古井变得单薄窄小,却依旧静静的在那里,不喜不怒,我顿时百感交集。
不,古井没有变,变的是人。
记得父亲提起,侯疆楼居住过几十户人家,曾经一派繁荣。随着民国时期的动荡,一次火灾,部分民居被烧毁,余下的建筑在大家的努力下改建为两层楼。曾几何时,这里就是父辈们的游乐场啊,可以捉迷藏,可以你跑我追,可以玩探险……
楼前原有一方池塘,只是早已被土方填埋了。而上面则建了更多民居,那是多少年前的事?应该是在我出生之前吧。看着眼前不堪重负般的楼体我思索着:“这里如此空旷,父亲他们捉迷藏要躲哪里?难道是楼上的房间?不会被大人打吗?”担心楼体不够坚固,我又往后退了几步,既安心也能看到楼体的全貌:由土砖码成的坚固墙面,即使外围夯土墙坍塌了大半,它也还是坚强的衔接着一个个木质结构。
不记得是听村里哪个老人讲古了,总在我记忆当中盘旋不去,说是侯疆楼曾经经历过枪战,那些小坑洞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对于当时还小的我们来说,枪战那就是“很大很大的事”。摸着那些“枪洞”似乎能感受到战斗留下的余温。就在前几天,我跟我父亲确认过一次,他笑了笑“怎么可能,当年这里就是一个小村子,打仗也打不到这里来。”我哑然失笑,那些“枪洞”的历史,在我记忆当中整整停留了二十几年……
前些日子,通过现场考察和查阅地方志,南靖县志办工作人员证实侯疆楼参加过抗日战争宣传活动,墙体上专门留出来的射击口,至今保存完好。夕阳的余晖只能渲染,不能照明,我拿出了手机点开手电筒功能。老旧的楼梯下,一面斑驳的墙体上还有“抗战必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南靖第三区抗敌大会 宣”等标语,即使有些褪色却还清晰可见。看着这些标语,我的耳边似乎回响起一阵阵高亢又激昂的口号声。当时全国抗战的氛围达到了巅峰,全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侯疆楼还有一个“传说”,这里曾居住着一个“土财主”,名老狼。老狼是他的外号亦或是名字,不可考。但我猜测他当时应该是住在我面前的这座两层小楼内吧?大家都说他是土匪,自然而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老狼就成了被批判的靶子。不过最终,他还是熬过去了。在我高中的时候,还时常能看到他坐在侯疆楼前的石墩上,眼神发直,只是默默佝偻着身子坐着,我没有跟他讲过话,但我觉得他有很多话想说,只是无人可说……
我站在楼内,仰望头顶圆形的天空,这个圆形有残缺,残缺的一角能看到榕树的繁茂枝丫。侯疆楼外围有一棵老榕树,盘虬卧龙般的树根,需要好几个成年人合围才能成圈,而强壮有力的树干,似能连接天地。就连长大了的我,站在老榕树下,也只能仰望惊叹。老榕树就如一个慈祥老者,安稳地守护着这方天地,它的寿命至少也有几百上千年了,比侯疆楼还久远。就是不知道,如果老榕树有思想,看着侯疆楼的兴衰,又是怎样一番心绪?
夕阳隐没,我望着这一片落寞,慢慢走出来,回家……
数百年过去,后张社古村落中大部分人已经搬走了,留下的多是留守老人和放假回来的孩子。留守老人不是我们常言的孤独者,而是热爱这片土地的坚守者,即使城市再繁华,生活再便利,也不及那一缕袅袅炊烟来得温暖。
夕阳西下,老人家们杀鸡宰鹅,给孙辈煮一大桌菜,老式的烟囱上方,炊烟不断。伴着孩童的嬉笑声和社里阿公阿婆的问候声,我一路走向侯疆楼,心情却有些复杂。
用我们闽南方言直译,眼前的就是一座大土厝。父亲说,这是他们儿时嬉戏的“乐园”。对于我辈而言,侯疆楼却是显得那么破旧衰老,犹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我刚跨过石门槛,一个苍老的声音就飘了过来。
“阿火的女儿吧,都这么大了呀。”
“是啊,阿婆,今天回来四处走走。”
“哎呀,进来坐坐,饭点了,来我家呷饭。”阿婆说着就要过来抓我的手。
“阿婆,免啦!我饱啦,我在楼里看看哈。”我不好拒绝阿婆的热情,只能笑着摇头赶紧跑进了侯疆楼的廊道。
夕阳的余晖照在倒塌的夯土墙上,不用加滤镜,眼前的景象就像是一张老照片。
长大后,在我的印象里面停留的,除了气派的花岗岩大门、大门正中大气的“侯疆樓”三字、坑洼的墙面,还有楼内正中的那口天井。天井圆形直径1米,水深8米,水质清澈甘甜,常年不枯。小时候的我,对于在院内幽然而现的一口古井,总能渲染出神秘诡异的氛围。现如今,我的视野里那口古井变得单薄窄小,却依旧静静的在那里,不喜不怒,我顿时百感交集。
不,古井没有变,变的是人。
记得父亲提起,侯疆楼居住过几十户人家,曾经一派繁荣。随着民国时期的动荡,一次火灾,部分民居被烧毁,余下的建筑在大家的努力下改建为两层楼。曾几何时,这里就是父辈们的游乐场啊,可以捉迷藏,可以你跑我追,可以玩探险……
楼前原有一方池塘,只是早已被土方填埋了。而上面则建了更多民居,那是多少年前的事?应该是在我出生之前吧。看着眼前不堪重负般的楼体我思索着:“这里如此空旷,父亲他们捉迷藏要躲哪里?难道是楼上的房间?不会被大人打吗?”担心楼体不够坚固,我又往后退了几步,既安心也能看到楼体的全貌:由土砖码成的坚固墙面,即使外围夯土墙坍塌了大半,它也还是坚强的衔接着一个个木质结构。
不记得是听村里哪个老人讲古了,总在我记忆当中盘旋不去,说是侯疆楼曾经经历过枪战,那些小坑洞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对于当时还小的我们来说,枪战那就是“很大很大的事”。摸着那些“枪洞”似乎能感受到战斗留下的余温。就在前几天,我跟我父亲确认过一次,他笑了笑“怎么可能,当年这里就是一个小村子,打仗也打不到这里来。”我哑然失笑,那些“枪洞”的历史,在我记忆当中整整停留了二十几年……
前些日子,通过现场考察和查阅地方志,南靖县志办工作人员证实侯疆楼参加过抗日战争宣传活动,墙体上专门留出来的射击口,至今保存完好。夕阳的余晖只能渲染,不能照明,我拿出了手机点开手电筒功能。老旧的楼梯下,一面斑驳的墙体上还有“抗战必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南靖第三区抗敌大会 宣”等标语,即使有些褪色却还清晰可见。看着这些标语,我的耳边似乎回响起一阵阵高亢又激昂的口号声。当时全国抗战的氛围达到了巅峰,全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侯疆楼还有一个“传说”,这里曾居住着一个“土财主”,名老狼。老狼是他的外号亦或是名字,不可考。但我猜测他当时应该是住在我面前的这座两层小楼内吧?大家都说他是土匪,自然而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老狼就成了被批判的靶子。不过最终,他还是熬过去了。在我高中的时候,还时常能看到他坐在侯疆楼前的石墩上,眼神发直,只是默默佝偻着身子坐着,我没有跟他讲过话,但我觉得他有很多话想说,只是无人可说……
我站在楼内,仰望头顶圆形的天空,这个圆形有残缺,残缺的一角能看到榕树的繁茂枝丫。侯疆楼外围有一棵老榕树,盘虬卧龙般的树根,需要好几个成年人合围才能成圈,而强壮有力的树干,似能连接天地。就连长大了的我,站在老榕树下,也只能仰望惊叹。老榕树就如一个慈祥老者,安稳地守护着这方天地,它的寿命至少也有几百上千年了,比侯疆楼还久远。就是不知道,如果老榕树有思想,看着侯疆楼的兴衰,又是怎样一番心绪?
夕阳隐没,我望着这一片落寞,慢慢走出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