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沧桑侯疆楼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记忆中,侯疆楼一直是很特别的存在。这座小时候我每天经过的土楼,一直湮没无闻。在以土楼而闻名的南靖县,它确实排不上号,虽然它是南靖县城地区唯一留存的土楼,建造历史已有二百多年。据《南靖县志》记载,侯疆楼所在地——溪边村后张社是一个古村落,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在清乾隆壬辰年(1772),聚族而居的后张族人置建了侯疆楼作为民居大厝。
  数百年过去,后张社古村落中大部分人已经搬走了,留下的多是留守老人和放假回来的孩子。留守老人不是我们常言的孤独者,而是热爱这片土地的坚守者,即使城市再繁华,生活再便利,也不及那一缕袅袅炊烟来得温暖。
  夕阳西下,老人家们杀鸡宰鹅,给孙辈煮一大桌菜,老式的烟囱上方,炊烟不断。伴着孩童的嬉笑声和社里阿公阿婆的问候声,我一路走向侯疆楼,心情却有些复杂。
  用我们闽南方言直译,眼前的就是一座大土厝。父亲说,这是他们儿时嬉戏的“乐园”。对于我辈而言,侯疆楼却是显得那么破旧衰老,犹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我刚跨过石门槛,一个苍老的声音就飘了过来。
  “阿火的女儿吧,都这么大了呀。”
  “是啊,阿婆,今天回来四处走走。”
  “哎呀,进来坐坐,饭点了,来我家呷饭。”阿婆说着就要过来抓我的手。
  “阿婆,免啦!我饱啦,我在楼里看看哈。”我不好拒绝阿婆的热情,只能笑着摇头赶紧跑进了侯疆楼的廊道。
  夕阳的余晖照在倒塌的夯土墙上,不用加滤镜,眼前的景象就像是一张老照片。
  长大后,在我的印象里面停留的,除了气派的花岗岩大门、大门正中大气的“侯疆樓”三字、坑洼的墙面,还有楼内正中的那口天井。天井圆形直径1米,水深8米,水质清澈甘甜,常年不枯。小时候的我,对于在院内幽然而现的一口古井,总能渲染出神秘诡异的氛围。现如今,我的视野里那口古井变得单薄窄小,却依旧静静的在那里,不喜不怒,我顿时百感交集。
  不,古井没有变,变的是人。
  记得父亲提起,侯疆楼居住过几十户人家,曾经一派繁荣。随着民国时期的动荡,一次火灾,部分民居被烧毁,余下的建筑在大家的努力下改建为两层楼。曾几何时,这里就是父辈们的游乐场啊,可以捉迷藏,可以你跑我追,可以玩探险……
  楼前原有一方池塘,只是早已被土方填埋了。而上面则建了更多民居,那是多少年前的事?应该是在我出生之前吧。看着眼前不堪重负般的楼体我思索着:“这里如此空旷,父亲他们捉迷藏要躲哪里?难道是楼上的房间?不会被大人打吗?”担心楼体不够坚固,我又往后退了几步,既安心也能看到楼体的全貌:由土砖码成的坚固墙面,即使外围夯土墙坍塌了大半,它也还是坚强的衔接着一个个木质结构。
  不记得是听村里哪个老人讲古了,总在我记忆当中盘旋不去,说是侯疆楼曾经经历过枪战,那些小坑洞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对于当时还小的我们来说,枪战那就是“很大很大的事”。摸着那些“枪洞”似乎能感受到战斗留下的余温。就在前几天,我跟我父亲确认过一次,他笑了笑“怎么可能,当年这里就是一个小村子,打仗也打不到这里来。”我哑然失笑,那些“枪洞”的历史,在我记忆当中整整停留了二十几年……
  前些日子,通过现场考察和查阅地方志,南靖县志办工作人员证实侯疆楼参加过抗日战争宣传活动,墙体上专门留出来的射击口,至今保存完好。夕阳的余晖只能渲染,不能照明,我拿出了手机点开手电筒功能。老旧的楼梯下,一面斑驳的墙体上还有“抗战必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南靖第三区抗敌大会 宣”等标语,即使有些褪色却还清晰可见。看着这些标语,我的耳边似乎回响起一阵阵高亢又激昂的口号声。当时全国抗战的氛围达到了巅峰,全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侯疆楼还有一个“传说”,这里曾居住着一个“土财主”,名老狼。老狼是他的外号亦或是名字,不可考。但我猜测他当时应该是住在我面前的这座两层小楼内吧?大家都说他是土匪,自然而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老狼就成了被批判的靶子。不过最终,他还是熬过去了。在我高中的时候,还时常能看到他坐在侯疆楼前的石墩上,眼神发直,只是默默佝偻着身子坐着,我没有跟他讲过话,但我觉得他有很多话想说,只是无人可说……
  我站在楼内,仰望头顶圆形的天空,这个圆形有残缺,残缺的一角能看到榕树的繁茂枝丫。侯疆楼外围有一棵老榕树,盘虬卧龙般的树根,需要好几个成年人合围才能成圈,而强壮有力的树干,似能连接天地。就连长大了的我,站在老榕树下,也只能仰望惊叹。老榕树就如一个慈祥老者,安稳地守护着这方天地,它的寿命至少也有几百上千年了,比侯疆楼还久远。就是不知道,如果老榕树有思想,看着侯疆楼的兴衰,又是怎样一番心绪?
  夕阳隐没,我望着这一片落寞,慢慢走出来,回家……
其他文献
沐浴着舒心醒神的阳春海风,笔者周游了荣获全国“十大美丽海岛”之首的福建东山岛,饱览了美丽海岛如诗似画的旖旎风光。  东山岛是著名的“闽台古陆桥”(亦称“东山陆桥”)起点,距今数百万年前,台湾海峡岩浆活动非常剧烈,地质变迁频繁,远古时期从东山岛到台湾的滚滚波涛之下,横亘着一道由若干浅滩组成的隆起地带,这条隆起地带水深不到40米,大多数地段只有10米,被称为“东山陆桥”。在史前冰河时期,“东山陆桥”多
期刊
一场秋雨过后,午后的阳光驱散了乌云,灿烂如旧,风吹动落叶,飘来丝丝的凉意,关中大地朗润起来了,视野也延展得广袤无边,黄土、河流、绿树,色彩斑斓,我们从西安往西向乾县进发,去领略感受乾陵的无穷魅力,思绪也随着车行驰骋在苍茫的历史夜空中。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六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车抵巍峨的梁山脚下,沿着宽广的司马道拾级而上,两旁的文武大臣石雕塑像或威武或儒雅,斑驳的颜色
期刊
牛年新春正月,和绚的阳光给武夷山水镀上一层暖色,也赠给大家一份好心情。人們摆脱了疫情的阴影,争相到户外走走看看,放飞自己的心情,用大自然清爽的高密度负氧离子清洗自己的肺叶,武夷山景区各景点也变得异常活跃起来。作为本土市民,我也分享到本地游客景区免费游的优费政策,携同家人一道随性漫游武夷山水,享受视觉美餐。尽管许多景点并非第一次邂逅,但每次重游感觉上都焕然一新。是的,有灵性的武夷山水之所以让人看不够
期刊
镇海卫,是一座值得认真打量,仔细倾听的古城。它的气氛是和谐、宁静的,宁静本身能够容纳更多的事物,在宁静里有许多事物可去探究、追寻。  镇海卫位于龙海市隆教畲族乡南太武山下的镇海村,是海城,是山城,更是古时海防军事要塞,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个初夏,沿着环城的水泥村道,我走进了坐落于山海间的镇海卫。海风吹拂,带来沉淀六百多年的古城气息,沧桑却寂静。龙眼花开的芬芳,让每一
期刊
慢时光  尽管水流湍急  时光  在罗溪小站还是不自觉地  慢了下来  每隔一个小时左右  会有一辆绿皮火车  从铁轨那端  冒出来  像一個人  丢失了多年的梦  与你擦肩而过  云水谣诗会  夜的耳朵  没有门栓  雨想进来  就进来了  今晚,福兴楼里  所有的舌头  显然都统一了口径  不种苔藓,不打结  不接吻  只吐莲花  哈龙峰·观音台  这是中伏,第十五天  节令还没有生成足够遒劲
期刊
对人对事对物,日久生情,是常有的;日久生倦,也是常有的。对美好之处,渐觉无感;对缺点不足,渐起怨叹。而作为土生土长、已在龙海厮磨浸润数十年的人,我仔细盘点心情,发现还是毫无倦怠地赞许热爱着中国最南边陲的这座小城。这有点神奇!不禁换个角度设想:若邀约异乡尤其是北方朋友来做客,我可以先知会他,对龙海可以有哪些妥妥的期待呢?  我会满怀骄傲地告诉他,这里“水当当、香贡贡、闹热热”!九龙入海处,花果飘香城
期刊
猫仔粥,牛肉火锅,鹅肉,焙肉……论美食,诏安县无以伦比。故乡诏安县的美食很多很多,故乡诏安县美食的味道很温暖、很悠长,深藏在外出游子的记忆里……  省城福州,有一家诏安人开的小饭店“一碗猫粥”,环境不是很好,但是生意不错。很多年前的一个周末,几个在榕诏安老乡泡茶聊天,到饭点时,有人建议,一起去吃“猫仔粥”。  我们开车10来公里,才到小饭店。  老板是诏安人,听到我们说诏安话,对我们特别热情。当我
期刊
今夜,偶然浏览到言情小说家乐小米在《天已微凉》中的一首诗,诗无题,全文如下: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南方有嘉木,谁与望天堂。彼岸花绽放,生死两茫茫。  依稀记得“南方有嘉木”出自于陆羽的茶经,便在百度搜索,果真有了答案。书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我猛然想起梧龙村庵山上的那棵白桂木,那棵风姿卓越,傲然挺立,有五百
期刊
味道一定是乡愁的第一站。对于在外闯荡多年的游子来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意念。麻糍、锅边糊、沙茶面、手抓面、卤面等一道道漳州小吃无尽地勾起游子们在味觉上的思念。那么多品种的小吃,我最钟爱漳州卤面。一入口,漳州记忆瞬间涌现。卤面是漳州一道传统小吃。据《漳州府志》记载,卤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陈元光入闽开漳之时,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漳州,哪里都有卤面的踪影,但凡三五好友相聚,节日、
期刊
不经意间去了一趟城南,那是我回母亲家的一天早上,大哥吩咐我把他的孙子送去城南幼儿园上学。在小侄孙的指引下,车子轻快地奔驰在城南平坦宽阔的大道上,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到了城南幼儿园。平时忙于生计,我已然疏忽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看着层层的高楼和一条条交错的道路林立在这片土地上,一派生机活泼的景象在我眼球里闪现。顿时,我惊叹不已。旧时的光阴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印痕,我的脑海里显得一阵的模糊与空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