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到高中毕业,我还把“尴尬”读成“砍介”,说出来太让人“干嘎”了。好在,平时很少用这个词,只是在读小说读散文时遇到,在心里读成啥样又没人知道,这样稀里糊涂混过来了。后来跟周围的朋友交流,发现大家几乎都读过别字,特别是那些平时比较少见的,如“耄耋”啦、“饕餮”啦,只好读字读半边,就照猫画虎地读过去。
有一次去参加座谈会,一位本地高官致辞,两次把“莅(音立)临”读成“位临”。在场有一些来自京城和省会的尊贵客人,均见多识广,一个个板着面孔做聆听状。我心里不是滋味,毕竟我也是地主之一,高官丢面子,我们这些人脸上也跟着无光。看情况,高官应该不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也不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词,但怎么就没人提醒提醒他呢?也许他的手下都怕他,不敢告诉他真相?揭领导的短儿,是件后果不堪设想的事儿。我们只能期望有个比他更大的官来提醒他,但比他更大的大官,或许笑话更多……
身在高位的人念错别字确实不应该,普通人读错别字更在所难免。一旦发现了问题,要及时想辙,给自己找台阶下。比如,你可以说,哟嚯,露出“破腚”(破绽)啦!故意念错一个字,掩盖上一个错别字带来的尴尬,既自然又风趣,这种火候不好把握。有一次,一个外地朋友来,本地几个朋友乐哈哈地说:“走,凶酒去!”外地朋友抽空小声问我:“刚才那几位朋友是不是念错了,应该是‘续(酗)酒’吧?”我无奈地看着他,心想,一点幽默感都没有的家伙,我该怎么跟你解释呢?
有一些字,原先读音有点怪,一般读者经常读错。比如“确凿(音做)”“呆(音挨)板”、“曝(音瀑)光”等,后来因为念错的人太多,相关部门大概觉得既然念错的人占大多数,干脆就坡下驴,因势利导,抛弃“正确”的读音,一律采用错误的读音吧。于是成了今天的“确凿(zao)”,“呆(dai)板”和“曝(bao)光”,可見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对错都是相对的。
有一次去参加座谈会,一位本地高官致辞,两次把“莅(音立)临”读成“位临”。在场有一些来自京城和省会的尊贵客人,均见多识广,一个个板着面孔做聆听状。我心里不是滋味,毕竟我也是地主之一,高官丢面子,我们这些人脸上也跟着无光。看情况,高官应该不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也不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词,但怎么就没人提醒提醒他呢?也许他的手下都怕他,不敢告诉他真相?揭领导的短儿,是件后果不堪设想的事儿。我们只能期望有个比他更大的官来提醒他,但比他更大的大官,或许笑话更多……
身在高位的人念错别字确实不应该,普通人读错别字更在所难免。一旦发现了问题,要及时想辙,给自己找台阶下。比如,你可以说,哟嚯,露出“破腚”(破绽)啦!故意念错一个字,掩盖上一个错别字带来的尴尬,既自然又风趣,这种火候不好把握。有一次,一个外地朋友来,本地几个朋友乐哈哈地说:“走,凶酒去!”外地朋友抽空小声问我:“刚才那几位朋友是不是念错了,应该是‘续(酗)酒’吧?”我无奈地看着他,心想,一点幽默感都没有的家伙,我该怎么跟你解释呢?
有一些字,原先读音有点怪,一般读者经常读错。比如“确凿(音做)”“呆(音挨)板”、“曝(音瀑)光”等,后来因为念错的人太多,相关部门大概觉得既然念错的人占大多数,干脆就坡下驴,因势利导,抛弃“正确”的读音,一律采用错误的读音吧。于是成了今天的“确凿(zao)”,“呆(dai)板”和“曝(bao)光”,可見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对错都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