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文化包含在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育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建立起全体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的学校文化,才能真正把学校教育办成引领社会文明、引领人们追求高雅与进步的“和谐教育”。
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和谐的教育应以学校为载体,以内和外顺、稳定有序、同舟共济为主要特色,应确立学校可持续发展整体优化的教育办学理念,凸显其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一流的学校品牌。
龙港镇是一个新兴的农民城,它的历史起点低,文化底蕴薄,学校组合情况多样,与一些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城镇不能相比。建镇二十多年来,龙港镇经历了创业与发展的阵痛。我们要从长远的目光看待教育的发展,应确立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把龙港教育创建成为校园文化气息深厚、育人环境优美、教学管理规范、科研氛围浓
厚、师资队伍精良、办学效益突出的省级教育强镇。
构建完善的管理文化
一所学校的管理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管理讲究制度和规范,而文化讲究氛围和契约,两者必须有机融合。因此,把学校的文化理念转换为师生的良好行为,是形成和谐教育文化的必由之路。
首先,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第一要素。
在构建和谐教育的进程中,校长管理理念和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校之长,要充分体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断提高依法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校园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作为学校的核心力量,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一切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学校工作应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各成员的才智,做到用人不疑,人尽其才,实现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融洽和班子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其次,合理且富有特色的管理机制为构建和谐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流的业绩离不开一流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应本着“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的人本精神,结合本地、本校的特点去完善: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实践人本的、规范的、现代的管理机制,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人格化的熏陶、人文化的关怀;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学校管理应淡化地位权力关系,强调交流、沟通和参与度。
再次,确立一种适应时代的自主管理模式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强有力保证。
在创建班集体建设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实行自主管理,要着眼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能力。在德育常规管理产生实效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活动,力求学校的每一处管理都有学生参与的影子,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过程管理、结果评定,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他们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认识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成功人生做好奠基。
创设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
创设优美环境,打造平安校园,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学校要把师生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思想。全面落实安全工作制度,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系列活动,使安全教育贯穿于其中。如定期举行安全知识专题教育;开展各种安全技能的培训;开展法制系列教育活动;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定期举行安全教育活动周活动;举办学生喜闻乐见且富有实践教育意义的活动等。通过活动,实行全方位管理,使安全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师生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上,力求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因地制宜地创设校园文化设施,安排一些富有特色的雕塑和景点。同时,还要创立主题突出的楼道文化、激人奋进的宣传文化、异彩纷呈的教室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谱写青春华章、焕发生命光彩的乐园。
创设优良的德育文化
好的教育,应凸显师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教育,就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实现德育工作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地组建校园德育文化网络。
首先,应该构建德育立体网络。
学校应建立全方位、多层面、多渠道的主体化德育网络。如规范家长学校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进行家访、校访、电访等,使学校、社会、家庭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另外,应建立“校长室——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班委、班团支部、值周组”的四级管理网络机制。从校长到班级干部,形成纵向联系,再从校长室、政教处、年级段、班主任到科任教师及家长形成横向联系,纵横交叉,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校园德育管理文化的效能,从机制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其次,应构建学生行为文化。
所谓学生行为文化,是指学生在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要让他们在文化的熏陶中,懂得礼仪,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成功人生奠基。以“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为学生行为指导思想,定期开展“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体验成功”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为步入今后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础。另外,应充分利用校园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的构建和熏陶,引领他们接受高雅文化的陶冶,培养他们的情操,塑造他们的灵魂,让文明的言谈、优雅的行为、高尚的情操洒满校园每一个角落。
再次,要建立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和谐的教育,呼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和建设文明教育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需要,它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教育文化。良好的集体意识人际关系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师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力量,它可以使师生全身心地、愉悦地投入学习工作之中。因此,学校领导始终要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在工作中要重实际、说实事、办实事、求实效,形成“人人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教师自身也要讲究和谐发展,真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每一位学生铺垫扎实的人生基石。
构建学校学习文化,创建校园学习型组织,培育优质的师资队伍
构建学校学习文化、创建校园学习型组织、培育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创建和谐教育的核心。我们应把学校文化与主动学习有机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要学、乐学、学有成效的氛围,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首先,和谐的教育,需营造良好学习的氛围。
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将是未来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特征。可当前,在功利、浮躁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困扰下,我们的教师逐步丢弃了“读书”,教材、教辅及快餐读物几乎成了他们的所有阅读材料,读书日趋平庸和肤浅。因此,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就要让师生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书学习,让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班级读书角、家庭书房、社会书店成为师生的向往之地。
学校应积极开展读书沙龙、读书联谊会、读书优秀摘记作品展览会、读书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师生热爱读书的情感,让他们亲近图书,不仅要读文字,更要去读人、读心、读世界。用优秀文化去熏陶感染他们,从而增强他们的人文修养,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其人格魅力,从而使师生的阅读促成“人与自我”的和谐,让校园在浓浓的书香之中谱写出和谐与发展互进的旋律,让校园成为师生心灵眷恋所在!
其次,和谐的教育,应创造学习型团体。
学校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校成为书香校园,成为学习型组织。为此,要积极开展学习型教研组、年级段、办公室、班集体等创建和评比活动,为创建学习型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组织开展教师读书沙龙,规定教师的阅读量,并且上交摘记,通过举行读书会、辩论会、演讲赛等活动来检验其阅读的“质”。
另外,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名师、社会名流参与学校读书论坛,引导良性阅读,解读阅读疑难,交流学习心得。促使教师与大师对话,洞悉教育的真谛,增加自己的底蕴,从而形成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行为;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从而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环境。
再次,和谐的教育,需要精良的师资队伍。
一支高素质、学习型的师资队伍是打造教育品牌的基础,因此,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确立“目标启动、骨干带动、科研推动、利益驱动、关心感动”的策略,使每一位教师成长在校、成功在校、成名在校。学校应制定师资培训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目标,以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教师,承认教师的客观差异,公平调控差异,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位教师提供智慧和才能发挥的机会和平台,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实施名师工程,开设名师工作坊,争做“研究性”教师,以名师工程造就优良师资群体,形成名师效应;实施“青蓝工程”,重视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业务和能力的培养,举行“拜师结徒”等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全程指导和培养,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为创设和谐教育奠定扎实的人文基础。
总之,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持续发展的教育精神,它可以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发展优质的教育事业。而创设和谐的教育,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全面的、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坚信,健全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使教育焕发出时代的生机和活力,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薛晓阳.学校精神文化的新视野.教育研究,2003(3)
[2]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3]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孟繁华.构建现代学校的学习型组织.比较教育研究,2002(1)
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和谐的教育应以学校为载体,以内和外顺、稳定有序、同舟共济为主要特色,应确立学校可持续发展整体优化的教育办学理念,凸显其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一流的学校品牌。
龙港镇是一个新兴的农民城,它的历史起点低,文化底蕴薄,学校组合情况多样,与一些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城镇不能相比。建镇二十多年来,龙港镇经历了创业与发展的阵痛。我们要从长远的目光看待教育的发展,应确立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把龙港教育创建成为校园文化气息深厚、育人环境优美、教学管理规范、科研氛围浓
厚、师资队伍精良、办学效益突出的省级教育强镇。
构建完善的管理文化
一所学校的管理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管理讲究制度和规范,而文化讲究氛围和契约,两者必须有机融合。因此,把学校的文化理念转换为师生的良好行为,是形成和谐教育文化的必由之路。
首先,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第一要素。
在构建和谐教育的进程中,校长管理理念和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校之长,要充分体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断提高依法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校园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作为学校的核心力量,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一切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学校工作应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各成员的才智,做到用人不疑,人尽其才,实现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融洽和班子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其次,合理且富有特色的管理机制为构建和谐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流的业绩离不开一流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应本着“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的人本精神,结合本地、本校的特点去完善: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实践人本的、规范的、现代的管理机制,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人格化的熏陶、人文化的关怀;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学校管理应淡化地位权力关系,强调交流、沟通和参与度。
再次,确立一种适应时代的自主管理模式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强有力保证。
在创建班集体建设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实行自主管理,要着眼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能力。在德育常规管理产生实效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活动,力求学校的每一处管理都有学生参与的影子,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过程管理、结果评定,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他们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认识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成功人生做好奠基。
创设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
创设优美环境,打造平安校园,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学校要把师生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思想。全面落实安全工作制度,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系列活动,使安全教育贯穿于其中。如定期举行安全知识专题教育;开展各种安全技能的培训;开展法制系列教育活动;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定期举行安全教育活动周活动;举办学生喜闻乐见且富有实践教育意义的活动等。通过活动,实行全方位管理,使安全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师生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上,力求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因地制宜地创设校园文化设施,安排一些富有特色的雕塑和景点。同时,还要创立主题突出的楼道文化、激人奋进的宣传文化、异彩纷呈的教室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谱写青春华章、焕发生命光彩的乐园。
创设优良的德育文化
好的教育,应凸显师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教育,就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实现德育工作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地组建校园德育文化网络。
首先,应该构建德育立体网络。
学校应建立全方位、多层面、多渠道的主体化德育网络。如规范家长学校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进行家访、校访、电访等,使学校、社会、家庭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另外,应建立“校长室——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班委、班团支部、值周组”的四级管理网络机制。从校长到班级干部,形成纵向联系,再从校长室、政教处、年级段、班主任到科任教师及家长形成横向联系,纵横交叉,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校园德育管理文化的效能,从机制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其次,应构建学生行为文化。
所谓学生行为文化,是指学生在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要让他们在文化的熏陶中,懂得礼仪,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成功人生奠基。以“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为学生行为指导思想,定期开展“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体验成功”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为步入今后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础。另外,应充分利用校园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的构建和熏陶,引领他们接受高雅文化的陶冶,培养他们的情操,塑造他们的灵魂,让文明的言谈、优雅的行为、高尚的情操洒满校园每一个角落。
再次,要建立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和谐的教育,呼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和建设文明教育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需要,它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教育文化。良好的集体意识人际关系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师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力量,它可以使师生全身心地、愉悦地投入学习工作之中。因此,学校领导始终要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在工作中要重实际、说实事、办实事、求实效,形成“人人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教师自身也要讲究和谐发展,真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每一位学生铺垫扎实的人生基石。
构建学校学习文化,创建校园学习型组织,培育优质的师资队伍
构建学校学习文化、创建校园学习型组织、培育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创建和谐教育的核心。我们应把学校文化与主动学习有机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要学、乐学、学有成效的氛围,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首先,和谐的教育,需营造良好学习的氛围。
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将是未来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特征。可当前,在功利、浮躁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困扰下,我们的教师逐步丢弃了“读书”,教材、教辅及快餐读物几乎成了他们的所有阅读材料,读书日趋平庸和肤浅。因此,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就要让师生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书学习,让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班级读书角、家庭书房、社会书店成为师生的向往之地。
学校应积极开展读书沙龙、读书联谊会、读书优秀摘记作品展览会、读书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师生热爱读书的情感,让他们亲近图书,不仅要读文字,更要去读人、读心、读世界。用优秀文化去熏陶感染他们,从而增强他们的人文修养,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其人格魅力,从而使师生的阅读促成“人与自我”的和谐,让校园在浓浓的书香之中谱写出和谐与发展互进的旋律,让校园成为师生心灵眷恋所在!
其次,和谐的教育,应创造学习型团体。
学校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校成为书香校园,成为学习型组织。为此,要积极开展学习型教研组、年级段、办公室、班集体等创建和评比活动,为创建学习型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组织开展教师读书沙龙,规定教师的阅读量,并且上交摘记,通过举行读书会、辩论会、演讲赛等活动来检验其阅读的“质”。
另外,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名师、社会名流参与学校读书论坛,引导良性阅读,解读阅读疑难,交流学习心得。促使教师与大师对话,洞悉教育的真谛,增加自己的底蕴,从而形成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行为;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从而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环境。
再次,和谐的教育,需要精良的师资队伍。
一支高素质、学习型的师资队伍是打造教育品牌的基础,因此,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确立“目标启动、骨干带动、科研推动、利益驱动、关心感动”的策略,使每一位教师成长在校、成功在校、成名在校。学校应制定师资培训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目标,以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教师,承认教师的客观差异,公平调控差异,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位教师提供智慧和才能发挥的机会和平台,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实施名师工程,开设名师工作坊,争做“研究性”教师,以名师工程造就优良师资群体,形成名师效应;实施“青蓝工程”,重视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业务和能力的培养,举行“拜师结徒”等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全程指导和培养,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为创设和谐教育奠定扎实的人文基础。
总之,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持续发展的教育精神,它可以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发展优质的教育事业。而创设和谐的教育,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全面的、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坚信,健全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使教育焕发出时代的生机和活力,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薛晓阳.学校精神文化的新视野.教育研究,2003(3)
[2]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3]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孟繁华.构建现代学校的学习型组织.比较教育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