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湖北一个地级市场做啤酒代理,2006年才开始,可以说是个“新手”。做啤酒的同行都知道,每个区域都会有地方强势品牌,这些品牌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外来品牌很难进入。对于一些大品牌产品来说,可以依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采用错位营销方式,避开和地方品牌的正面冲突,占据高端市场。而小品牌要进入市场,就难免和区域强势品牌展开正面交锋。
从资金和规模上来说,我的实力不是很强,因此也拿不到大品牌的代理权,只能做二三线品牌的代理。2006年我代理本省一个二线品牌,这个品牌在省会城市很有影响力,但是在地方市场上没有多大销量,一家本地啤酒厂家的产品占据了约80%以上的市场,是当地的“市酒”。打开这个封闭市场很有难度,我也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经过近1年的努力,我所代理的产品抢占了约15%的市场份额,我这个“小蚂蚁”也把“大象”绊了一跤。我把这次的营销经验总结了一下,希望对正面临封闭市场的商家有所帮助。
第一步:市区造势从零售终端入手
经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市区内高档啤酒市场,主要被几大知名品牌所把持,而中低档酒主要是本地啤酒。由于我们所代理的品牌并不强势,走中高档路线和大品牌竞争根本没有优势,而且中高档酒的进店费等各种费用太高,前期投入较大,因此我们放弃了这条路线,选择走主流酒定位。虽然困难重重,但销量和利润比较可观,也比较适合我现有的销售渠道。我所代理的品牌,虽然在省电视台也有广告,但影响力不是很大。如果按照传统的销售模式,发展二批商,难度会很大。第一,因为我们代理的产品没有知名度;二是经销商中观望者占大多数,他们既不愿意放弃赚钱的商机,又不愿冒风险得罪当地啤酒厂。但我们还是找到了突破口:本地啤酒利润比较低,并且厂商服务态度比较差,大多消费者虽然对本地啤酒比较认可,但并不完全拒绝新的品牌。经过调研和讨论,我们形成了“从零售终端和消费者入手”,“分割市场、集中资源快速突破”和“先市区后周边”的战术。
第二步:三轮铺货 高密度覆盖
首先,在产品定位上,我们选择了“单品突破”的方式,选择比本地酒价格低,但包装好的一款产品主推。选好产品之后我们对市区的所有社区便利店进行了摸底和分类,将市区分为14个小的销售区域,原则上每个区域由1名人员负责,同时配备1辆小的送货车(部分人员和车辆由厂家提供),然后在一个选定的区域挑出50家店,实施第一轮高密度、全网络铺货,利润直接返给店老板。在完成第一轮铺货之后,我们又开始第二轮的查缺补漏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补货以外,我们重点收集店老板所反馈的市场信息,并且协助他们做活动,保证铺下去的货能够销出去。在夯实了这个区域50家店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始选第二个区域,复制第一个区的销售方式。第三轮,我们在周六周日,把其他区域的业务人员和车辆调过来,做比较难做的小区。通过配套的活动,如张贴宣传画、免费品尝,进行市场攻坚。这样循环往复,2个月之后,社区150家便利店已经开始销售我们所代理的啤酒,消费者也从最初的尝试发展到二次三次购买,这样我们制定的第一步市区造势计划,取得了成功。
第三步:划分市场 小区域分销
初步打开市场以后,一些经销商看到我们的产品利润高,开始主动要求做我们的分销商。前期高密度铺货,花费了我们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此时我们正急需发展分销客户。根据前期的销售情况,我们把市场分成8个区,把其中6个区交给分销商运作,剩下2个基础比较好的区域,我们负责直销。对于分销商,我们还派出业务人员,进行协助销售。
此外,为了减少费用支出,我们采取了两个方式:一是采取小区域分销模式,在城区费用比较低的地方,广设分销仓库,直接向分销商和终端供货。从每个分销仓库到零售终端的送货半径不超过3公里,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二是调整送货时间,针对市区白天对三轮车管制的情况,我们采取晚上送货的方式。就这样我们在市区站稳了脚跟。
第四步:发展外援 开发周边市场
我们的产品在市区的销量增加之后,当地的啤酒商并没有太在意,认为我们只是风行一阵。这正好给了我们巩固市场的机会,借着在市区形成的影响力,我们开始辐射市区周边地区,一些经销商看到我们的潜力,开始主动联系我们。在开发周边地区时我们选取了低于市区价格的另一个产品,和主销产品区别开来,在每个县级市场发展一个经销商。随后我们进行了配套服务,例如配车、派业务员、电视宣传等等,通过周边市场的启动来巩固市区市场。等到本地酒反应过来时,我们已经站稳了脚跟,开拓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市场。
对于经销商来讲,要生存就要竞争。对于区域内强大的品牌,只要找到它薄弱之处,采取正确的策略,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作为小经销商不必自惭形秽,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打开一片天地。
编辑:陈仓
从资金和规模上来说,我的实力不是很强,因此也拿不到大品牌的代理权,只能做二三线品牌的代理。2006年我代理本省一个二线品牌,这个品牌在省会城市很有影响力,但是在地方市场上没有多大销量,一家本地啤酒厂家的产品占据了约80%以上的市场,是当地的“市酒”。打开这个封闭市场很有难度,我也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经过近1年的努力,我所代理的产品抢占了约15%的市场份额,我这个“小蚂蚁”也把“大象”绊了一跤。我把这次的营销经验总结了一下,希望对正面临封闭市场的商家有所帮助。
第一步:市区造势从零售终端入手
经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市区内高档啤酒市场,主要被几大知名品牌所把持,而中低档酒主要是本地啤酒。由于我们所代理的品牌并不强势,走中高档路线和大品牌竞争根本没有优势,而且中高档酒的进店费等各种费用太高,前期投入较大,因此我们放弃了这条路线,选择走主流酒定位。虽然困难重重,但销量和利润比较可观,也比较适合我现有的销售渠道。我所代理的品牌,虽然在省电视台也有广告,但影响力不是很大。如果按照传统的销售模式,发展二批商,难度会很大。第一,因为我们代理的产品没有知名度;二是经销商中观望者占大多数,他们既不愿意放弃赚钱的商机,又不愿冒风险得罪当地啤酒厂。但我们还是找到了突破口:本地啤酒利润比较低,并且厂商服务态度比较差,大多消费者虽然对本地啤酒比较认可,但并不完全拒绝新的品牌。经过调研和讨论,我们形成了“从零售终端和消费者入手”,“分割市场、集中资源快速突破”和“先市区后周边”的战术。
第二步:三轮铺货 高密度覆盖
首先,在产品定位上,我们选择了“单品突破”的方式,选择比本地酒价格低,但包装好的一款产品主推。选好产品之后我们对市区的所有社区便利店进行了摸底和分类,将市区分为14个小的销售区域,原则上每个区域由1名人员负责,同时配备1辆小的送货车(部分人员和车辆由厂家提供),然后在一个选定的区域挑出50家店,实施第一轮高密度、全网络铺货,利润直接返给店老板。在完成第一轮铺货之后,我们又开始第二轮的查缺补漏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补货以外,我们重点收集店老板所反馈的市场信息,并且协助他们做活动,保证铺下去的货能够销出去。在夯实了这个区域50家店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始选第二个区域,复制第一个区的销售方式。第三轮,我们在周六周日,把其他区域的业务人员和车辆调过来,做比较难做的小区。通过配套的活动,如张贴宣传画、免费品尝,进行市场攻坚。这样循环往复,2个月之后,社区150家便利店已经开始销售我们所代理的啤酒,消费者也从最初的尝试发展到二次三次购买,这样我们制定的第一步市区造势计划,取得了成功。
第三步:划分市场 小区域分销
初步打开市场以后,一些经销商看到我们的产品利润高,开始主动要求做我们的分销商。前期高密度铺货,花费了我们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此时我们正急需发展分销客户。根据前期的销售情况,我们把市场分成8个区,把其中6个区交给分销商运作,剩下2个基础比较好的区域,我们负责直销。对于分销商,我们还派出业务人员,进行协助销售。
此外,为了减少费用支出,我们采取了两个方式:一是采取小区域分销模式,在城区费用比较低的地方,广设分销仓库,直接向分销商和终端供货。从每个分销仓库到零售终端的送货半径不超过3公里,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二是调整送货时间,针对市区白天对三轮车管制的情况,我们采取晚上送货的方式。就这样我们在市区站稳了脚跟。
第四步:发展外援 开发周边市场
我们的产品在市区的销量增加之后,当地的啤酒商并没有太在意,认为我们只是风行一阵。这正好给了我们巩固市场的机会,借着在市区形成的影响力,我们开始辐射市区周边地区,一些经销商看到我们的潜力,开始主动联系我们。在开发周边地区时我们选取了低于市区价格的另一个产品,和主销产品区别开来,在每个县级市场发展一个经销商。随后我们进行了配套服务,例如配车、派业务员、电视宣传等等,通过周边市场的启动来巩固市区市场。等到本地酒反应过来时,我们已经站稳了脚跟,开拓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市场。
对于经销商来讲,要生存就要竞争。对于区域内强大的品牌,只要找到它薄弱之处,采取正确的策略,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作为小经销商不必自惭形秽,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打开一片天地。
编辑:陈仓